忽必烈东征日本失败始末:诸将失和致军心瓦解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5 点击数:
简介:自遣唐使以来,中日两国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变化。

日本逐渐从向中国学习、遣使示好,转而、。

到倭寇屡屡骚扰东南沿海时,中日两国关系已经开始恶化。

那么,在明代之前的,两

【千问解读】

自遣唐使以来,中日两国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变化。

日本逐渐从向中国学习、遣使示好,转而、。

到倭寇屡屡骚扰东南沿海时,中日两国关系已经开始恶化。

那么,在明代之前的,两国之间又是何种关系呢? “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曾作有《木兰花慢》词一首,词中提到“伏波勋业照青编。

薏苡又何冤?笑葺尔倭奴,抗衡上国,挑祸中原。

分明一盘棋势,漫教人、著眼看师言。

为问鹍鹏瀚海,何如鸡犬桃源。

”词中有“倭奴”二字,又称其“抗衡上国”云云,显然说明在元代,中日两国即有不睦乃至战事了。

所谓“伏波勋业”,是以伏波将军征伐越南事,概指元军诸将东征日本。

整首词隐约表达了元代征伐日本的战事,但“薏苡又何冤”之句又是何意呢?这就需要进一步联系《元史》,来作一番史料探寻与揣摩了。

据《元史》卷二○八《外夷一》载:“日本在东海之东,古称倭奴国。

或云恶其旧名,故改名日本”。

事实上,白朴词中所言的“倭奴”古名,源自汉代。

公元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王”遣使朝贡,欲借臣属于汉王朝树立自己权位和王位,故求汉皇赐封,而光武帝赐其为“倭奴王”。

直到唐代咸亨年间,这受封于的“倭奴国”才改称“日本”,渐有自立门户之意。

继续查阅《元史》,不难发现,白朴词中的中日之战,有过两次,且发生在在位期间。

原本,忽必烈没有打算东征日本,至元三年到九年间(1266—1269),还屡屡派使臣出使日本,有通好睦邻之意。

当时,对于铁蹄踏遍欧亚、一条马鞭征服世界的大元帝国而言,根本没有把弹丸之地的日本国放在眼里,以为日本必将臣服。

于是乎,他没有挥动马鞭进军,而是派遣使臣去通好了事。

岂料好几次使臣东渡,要么因风浪巨大无法抵达,要么则因日本方面不作回应而不了了之,到后来,日本更直接拒绝忽必烈的使臣登陆,并明确声称不会向纳贡称臣。

忽必烈原本只是图一“虚名”,让所谓“海内之国无不臣服”的声名成为事实,并非真心想要日本的朝贡之礼;所以还一直耐着性子,按兵不动。

多次遣使东渡,却屡遭拒绝之后,忽必烈忍无可忍,终于发兵日本了。

至元十一年(1274)十月三日,元军大小战舰900艘、28000名士兵、15000名水手等,在都元帅蒙古人忻都、左副元帅高丽人洪茶丘、右副元帅山东人刘复亨等的率领下进攻日本。

高丽国王也派金方庆率领大军随同出征。

这次战役以元军占领日本两岛后,又莫名奇妙地撤军而草草结束。

至元十八年(1281),元军再次东征日本,用兵达十万之众。

而这一次则更为诡异,因为海上突起风暴,元军尚未登陆,已。

还有一种说法,则是称元军诸将不和,无法统令行军,最终不得不以全线撤军收场。

这两次东征日本,元军撤军原因至今,无法确定。

而白朴词中的“薏苡又何冤”,就正是认为元军东征日本之所以失败,源于诸将失和、群臣猜忌而致军心瓦解。

“薏苡”的典故,仍是出自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史事。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称,马援征伐越南时,曾听说当地有一种“薏苡”的植物,其果实(即薏仁)可食用,有轻身健体的功效;服用后还可以避南方瘴气之害。

于是归国途中,他便将这种植物的种子载了整整一车回来,以便在国内种植推广。

可当时却有大臣向诬告,称马援载回国的车子里,曾经载有满满一车的珠宝。

白朴词中的“薏苡又何冤”,正是以马援之冤代指元军内部的猜忌失和,也间接地暗示了元军东征日本失败之因。

此后,忽必烈虽还有东征之意,但因种种客观原因,及群臣谏劝,最终未能再举战事。

元朝人大都认为,没有必要为此弹丸之国大兴讨伐之事;且元军只擅骑兵攻伐,并不擅海上征战。

白朴曾作有《西江月》词一首,为之感叹道:“白石空销战骨,清泉不洗飞埃。

五云多处望蓬莱,鞭石谁能过海。

” 随机文章古朝鲜Gojoseon简介请问春秋五霸时期有哪些文化、习俗特色? 具有该时代代表性的事物有哪些?秦晋崤之战赏析隋朝末年晋阳起兵是怎么回事?晋阳起兵简介揭秘世界上最漂亮的美人鱼,超模Hannah化身绝色美人鱼(海洋斗士)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佐尔格的情报挽救了苏联,被日本逮捕后,斯大林为什么见死不救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世界十大知名间谍排行榜单,有“红色谍王”之称的佐尔格毫无悬念名列其中。

可以说,但凡熟知二战史的人,没有几个不知道佐尔格。

他广为人熟知的是在德军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前夕,向苏联发来情报。

但是苏联领导人视若无睹,结果被德军打个措施不及,一溃千里,在战争初期一度处于不利地位。

在苏联危急的关头,远在日本的佐尔格又向苏联发出了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日本政府决定不同苏联交战!”在获得这份无比宝贵的情报后,果断从远东抽调8个师的兵力投向莫斯科。

这支生力军投入战场后,德军哪里还能招架得住,损兵折将50万,败走麦城,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何况间谍这份工作本身充满着危险,随时都有可能暴露,佐尔格不幸被日本警方逮捕了。

在当时,国与国之间互相交换间谍非常普遍。

佐尔格相信,鉴于他为苏联政府做出的贡献,苏联会用交换的方式将其营救出来。

然而,自始至终苏联都没有任何表示,始终保持沉默,1944年11月7日,日本东京监狱对佐尔格执行了绞刑。

人们在痛惜一代谍王就此陨落的同时,很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苏联政府没有去营救佐尔格? 要知道,自从诺门罕战役后,日苏两国保持着相对和平的态势。

且到了1944年11月,德、日两国的败局基本已定。

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唯恐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如果苏联政府提出交还间谍的要求,日方想必不会拒绝。

确切地说苏联方面没有去营救佐尔格,自然是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与时局考虑。

首先地下谍报员被捕后,除有确凿证据,没有哪个国家会承认是自己的间谍。

如果苏联营救佐尔格,则是间接承认了在日本有一个庞大的谍报网这一事实。

任何政府无论多么器重自己的间谍,无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都不会这样做,苏联也不例外。

此外,苏联当时正全力以赴对付德国,不想节外生枝得罪日本,以免两个方向同时作战。

一旦苏日开战,空虚的远东地区将很难抵挡日军的进攻,西伯利亚铁路也有可能被日军切断。

这是美国援苏物资进入苏联的主要途径之一。

而斯大林在二战时期最重要的一个策略便是稳住日本,待战胜德国后,再转过头来对付日本。

苏联在二战中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连斯大林的长子雅科夫都被德军俘虏。

德军提出用元帅来交换雅科夫,被斯大林一口回绝,尽管他知道这是拯救儿子生命的最后机会。

最后,雅科夫死于德军集中营之内。

因此,苏联政府在当时为了大局考虑,没有营救佐尔格实属无奈之举。

但是苏联政府并未忘记佐尔格做出的贡献,在1964年授予他“苏联英雄”称号,并与民主德国合拍了一部影片,来纪念这位反法西斯情报员的突出功绩! 随机文章晋代四大志人小说世界各地不明飞行物解析,5%飞行器来历至今不明我是飞行员见过ufo,美国战斗机飞行员发现超速行驶的UFO无人机和遥控飞机的区别分析,无人机能自动控制飞行/性能超屌须佐能乎vs外道魔像,宇智波斑的须佐恐被外道魔像碾压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日本对征韩论的重要观点分别是什么样的是怎么回事?相关的进展及影响如何

吉田松阴 早在幕府末期,长州藩士吉田松阴就主张以讲“信义”的名义屈从欧美,同时侵略朝鲜半岛和中国。

1855年与美俄签订友好条约后,他说:“我与美、俄的媾和既成定局,不可由我方断然背约,以失信与夷狄。

必须严定章程敦厚信义,在此期间蓄养国力,割据易取的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土地作为补偿。

” 木户孝允 明治政府最早提出“征韩论”的是木户孝允。

1868年12月,他向辅相岩仓具视提出侵略朝鲜半岛的建议,把朝鲜看作“保全皇国的基础,将来侵略进攻之基本”,而“往朝鲜派遣使节,问彼之无礼。

彼若不服时,宣布罪状,攻击其国土”,并和军务官副知事大村益次郎等研究了具体的行动计划。

次年,明治政府遣使携带国书往朝鲜,被以国书“不合体例”为由拒绝。

这次出使,名义上要与朝鲜打开国交,实际是为侵略朝鲜半岛制造借口。

木户、岩仓等人到1871年出国访问为止,一直在讨论和拟定侵略朝鲜半岛的计划。

日本企图侵略朝鲜半岛,是为了转移国内人民的不满情绪,更是为与列强争夺东亚、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跳板。

宗义达 1868年4月,对马藩主宗义达向政府建议:朝鲜正与外国滋生纠纷,日本切不可失“先发制人”之良机,如能确立“思威并行之规模,统御之术得其法”,则朝鲜“数岁之后将如日本外府”。

至于日朝交涉时,如朝鲜仍然“抱守向来偏固之风习及鄙陋之旧规”,辜负“皇国厚爱眷顾之厚意”,甚至“万一有非礼倨傲之惰况”发生,政府当可断然采取“赫然膺惩”的行动,以免危及“将来之功业”。

木户孝允 与此同时,日本总裁局顾问木户孝允也致函副总裁三条实美及岩仓具视,其中写道:“使朝鲜再纳入皇国版图,建立从前日本政府之地位。

” 发展 1869年12月4日,日本政府采纳木户孝允建议,派遣“征韩”派佐田白茅等三人到朝鲜,并下达了调查任务,如,朝鲜与清廷关系、内政是否紊乱、有无适宜军港、军备情况,其军事意图昭然若揭。

1870年佐田白茅等三人向政府报告朝鲜情况。

太政大臣三条实美采纳了,外务省综合三使者报告,向其提出的方案,派外务大丞柳原前光、少丞花房义质出使中国谈判建交与通商事宜,另派外务少丞吉田弘毅等三人赴朝刺探国情,并再次递交遭拒之国书。

然对朝外交难有明显进展。

因此,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决定改弦更张,于1872年8月把驻朝鲜釜山的草梁倭馆转归外务省直接管理。

到了1873年,围绕者立刻发动征韩还是等待时机这一问题,政府内部分为两派:一派是岩仓具视、大久保礼通、木户孝允,另一派是西乡隆盛、板垣退助、副岛种臣。

两派的争执以一场大政变(西南政变)的发生,西乡隆盛等征韩派退出政府而告终。

“征韩论”之争, 并不能归结征韩派与反征韩派之争。

恰恰相反, 双方所争的不是征韩与不征韩的大原则问题, 而是对征韩的时机把握的策略问题。

所以, 所谓“征韩论”之争, 只不过是“征韩论”者内部的急征派与缓征派之争而已。

事实上,“征韩论”之争虽然暂时告一段落, 但明治政府对外侵略扩张的既定方针并未改变。

影响 后兴起的“征韩论”无疑对日本的政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维新元勋西乡隆盛因此造反,酿成西南之乱。

被刺杀,都与此有关。

这时又处于的时候了,又迎来日本,大院君与儿媳闵妃间矛盾激化,1882年,大院君将闵妃党羽逮捕,日本军队做乱,幸好时任大清国驻韩交涉通商大臣的袁世凯手中有兵权,将日本军杀退,救出了大院君。

到了明治43年,韩国终于被日本吞灭,改为朝鲜,成了日本的。

历史相关 白村江海战 公元618年,建立,朝鲜半岛的新罗日益强大,唐新联军灭百济,日本中大兄皇子刚刚平定国内的叛乱,就难免骄傲自大起来,于是以支援百济为由,发动侵略朝鲜半岛的战争,对抗唐新联军。

663年,中日关系史上第一次战争——白村江海战爆发,日本大败亏输,中大兄皇子也威望受损,此后的1000多年中,日本没有再对朝鲜半岛用兵。

白村江海战后,日本方面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加紧了向唐朝的学习,中日关系非但没有恶化,反而日益亲密,可见日本真的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

朝鲜战争 1590年统一了日本之后,功业可谓达到了顶点,兴起了吞并朝鲜的念头。

1592年(万历二十年),政局动荡,丰臣秀吉召集了15万大军入侵朝鲜,战争历时7年,起初进展顺利,连下汉城,平壤,开城三大都城。

丰臣秀吉甚至扬言要迁都北京,由日本天皇统治中国。

然而,作为的明朝应朝鲜国王的请求也投入战争,丰臣秀吉被迫和谈。

但不久和谈就破灭了,战争继续,名将之子李如松假和谈为名,小西行长大败,在碧蹄馆遭遇日本小早川,发生惨战(战果中日史料有重大差别),战争打来打去互有胜负,到了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八月,丰臣秀吉去世,留下一子秀赖和其母淀君。

遗命召回在韩日军,石田三成传了他的遗命,战争结束了。

随机文章传海底惊现12米巨型真龙,蛟龙号专家确认为未知生物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威力惊人,导弹可摧毁120座中型城市英科学家推测人的极限寿命是3000岁,重启端粒酶就能延缓衰老金钱活门蛛有毒吗,金钱活门蛛值多少钱/值不值得饲养军方唯一承认的外星人事件,比利时不明飞行物事件/13万人目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忽必烈东征日本失败始末:诸将失和致军心瓦解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