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总督曾国藩收入丰厚是怎么回事?一家却生活简朴

在那之后,他创建湘军,带兵打仗,最后一路做到大学士、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可以说出将入相,
【千问解读】
在那之后,他创建湘军,带兵打仗,最后一路做到大学士、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可以说出将入相,位极人臣。
我们可以通过曾国藩这个具体典型,观察一下地方官员的经济生活状态,观察一下清代官场的潜规则是具体如何运转。
两江总督收入丰厚,曾国藩一家却生活简朴 十年(1860)四月,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
两江包括今天的江苏、江西、安徽,总督主掌军政民政,统辖三个省的一切文武官员。
而就时期的形势而言,两江总督的重要性可谓天下第一。
如此重要的人物,年收入是多少呢? 如果说基础工资,或者叫法定工资,说来令人难以置信。
大清帝国的总督,年收入只有一百五十五两白银。
如果大致以一两白银兑换二百元人民币计算,大约为人民币30100元,合成月薪约为2583元。
而按现行的《国家公务员级别和工资标准》,省级公务员职务工资标准为2510元。
古今薪酬制度之一脉相承居然如此巧合。
当然,和今天的工资制度一样,这一百五十五两只是工资条上的基本工资。
从时期起,又特批给督抚们一笔数额不菲的补贴,叫“养廉银”。
十二年(1747),朝廷定两江总督养廉银为一万八千两 ,在全国总督中处于较高水平。
然而事实上,对于帝国内绝大多数督抚来说,“养廉银”在全部收入中仍然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中国官员更大宗的收入是“规费”,换成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灰色收入。
按照西方标准,这种规费收入当然属于腐败,但是“中华帝国的朝廷和百不认为收取规费有什么不妥或者是腐败,只要此种行为保持在习惯性的限度以内就行”。
而这个习惯性的限度,据张仲礼的研究结果,督抚级的官员平均是十八万两。
如果真的如此,我们差不多可以说曾国藩是大清帝国的顶级富人之一了。
然而,顶级富人曾国藩却活得像穷人一样。
总督时期,曾国藩的衣着。
赵烈文说他第一次见到曾国藩时,曾国藩“所衣不过练帛,冠靴敝旧”。
这一记载得到了外国人的印证。
二年(1863),戈登在安庆与曾国藩会面,这些外国人惊讶地发现“曾国藩……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渍……” 不光自己的生活非常简单,他对家人的要求也非常严苛。
他家里只有两个女仆,一个是老太太,一个是小姑娘,帮不上什么忙。
那么总督府中的日子怎么过活呢?曾国藩要求曾家的女人们,每天都要进行体力劳动。
从洗衣做饭腌制小菜,到纺线绣花缝衣做鞋,都要亲力亲为。
同治七年(1868),曾国藩剿捻回任再督两江后,为家中女人们制了个工作日程表:“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
巳午刻(早9点到中午1点),纺花或绩麻,衣事。
中饭后,做针黹刺绣之类,细工。
酉刻(傍晚5-7点),做男鞋女鞋或缝衣,粗工。
”从早到晚,基本上不得休息。
如此辛苦的总督府家眷,恐怕大清天下找不到第二家了。
曾国藩如何收礼和送礼 成为地方大吏,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如何处理礼品。
一旦升官,任何一位前来谒见的下属,都不会空手而来。
身在官场,从始至终片礼不沾是不可能的。
如此“”,不符合曾国藩“”的作风,也不利于他在某些情况下与下属建立基本的情感联系。
所以在实在拒绝不了的情况下,他会从下属送来的礼物中挑一两样价值最轻的。
咸丰十一年(1861)十月初九,湘军名将鲍超亲赴安庆,一为商量军务,二为给曾国藩贺寿。
鲍超的军队向以能战、能抢闻名,因此他既是一个粗人,也是一个富人。
其他部下不敢给曾国藩送礼,鲍超却不管这一套,他一共带来十六包礼物,其中许多珍贵的珠宝古玩之类。
曾国藩览之而笑,从中挑了一件收下,其他都送还鲍超。
收了一件什么呢?一顶小帽。
曾国藩在日记中这样记载:“鲍春霆来,带礼物十六包,以余生日也。
多珍贵之件,将受小帽一顶,余则全璧耳。
”鲍超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好又带了十六包东西回去了。
曾国藩还收过美籍华人容闳“报效”的礼物。
同治四年(1865),容闳从美国采购机器回到中国。
两年前他受曾国藩委托,以“出洋委员”身份,携六万八千两白银出洋采购机器,开了之先声。
机器运抵上海之后,他赴南京向曾国藩汇报工作。
此时曾国藩已经离开南京,北上剿捻。
曾国藩知道,按中国官场惯例,容闳一定会向他致送礼物,因为曾国藩给他的是一个“肥缺”。
所以曾国藩特意写信给儿子曾纪泽嘱咐说:“容闳所送等件如在二十金以内,既可收留,多则璧还为是。
”由此可见,这个时候的曾国藩收受礼品,有一条默认的“价格线”。
至于容闳所送的是什么,价值多少,没有留下记载。
当然,除了清的一面,曾国藩也有“浊”的一面。
总督时期,曾国藩在人情来往上开支不少。
两江总督本是天下最“肥”之“缺”,曾国藩的前任们因此手笔都比较丰阔。
曾国藩既袭此任,在许多方面也不得不萧规曹随。
联络京官,是地方大吏必不可少的动作。
曾国藩做京官多年,深知每年冬天那笔炭敬对京官们来说意义何等重大。
曾国藩致送的对象,主要是湖南籍的京官。
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六日,他在给曾国潢的信中说:“同乡京官,今冬炭敬犹须照常馈送。
” 这笔钱,每年至少数千两。
除了炭敬,另一笔比较大的花销是程仪。
如前所述,迎来送往是官场上的重任。
有人出差路过,他除了请人吃饭,还要给他一百两银子的程仪。
至于“别敬”,则频率较低,只有在地方官需要进京时才发生。
同治七年(1868)七月二十日,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
这一年十二月他抵达北京,在北京过完年后出都赴保定就任。
在出发之前,曾国藩身上带了一张可以兑换二万两现银的银票。
为什么要带这么多钱呢?主要就是为了给京官们送“别敬”。
多年没有入京,那些在穷京官生活中挣扎的故友新朋们盼他如望云霓,他的别敬当然不可能过少。
他在日记中多次记载“核别敬单”,“定别仪码”,“定分送各单”,可见这件事他是多么在意。
在给儿子的信中,他说:“余送别敬一万四千馀金,三江两湖五省全送,但不厚耳。
”总共送了一万四千两,他仍然认为不厚。
随机文章生不逢时美国F7F虎猫战斗机,最强活塞式战斗机(仅仅生产25架)东道主什么意思?东道主的典故是怎样的?揭秘地府阎罗王原型之谜,铁面无私的包拯竟然是阎罗王日本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占领中国才能够和美国在太平洋争锋程咬金为什么当皇帝,程咬金真的当过皇帝吗/实为民间杜撰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曾国藩动过当帝王的念头吗?为什么这么说呢
什么传言呢,就是说曾国藩曾经有过做的念头。
曾国藩这个人到底想不想做皇帝?严格地讲,任何一个人,他想不想做什么事情,这是很难证明的。
但这个传言传得很厉害,所以我们找出一些跟这个话题有关系的事件,稍作分析,看曾国藩称帝的传言是如何演变的。
据说曾经写了一个纸条给曾国藩,他们是在长江的船中见面,曾国藩接过纸条一看,上面写了这么几个字,“江南半壁江山,老师其有意乎”。
那时还没有打败,湘军正在进攻太平天国,势头比较好,所以彭玉麟问曾国藩,将来打下南京之后,打败太平天国之后,东南无主,那您以及湘军是不是可以把这个地方拿下,控制起来,自己做江南的主人。
曾国藩看了这纸条,,赶紧碾磨碾磨就吞下肚子里,说雪琴,我们这么熟了,你还拿这个事来试我,太不应该了,太不应该了! 这个故事听上去有点像小说。
但其实,要说它的来源,还挺写实。
这个故事,据说是彭玉麟的亲兵某人,在船上听到二人的对话,之后将对话告诉了另外一个人,另外一个人再告诉一个叫作梁溪坐观老人的。
然后梁溪坐观老人将它写入一个笔记,叫《野记》。
里面的很多故事都注明了消息出处,是听谁谁谁告诉我的。
彭玉麟递纸条的故事,他就说来源是彭玉麟的亲兵。
当然说明了来源,不表示真的来源就是这样,这个大家要明白。
还有一个故事,就发生在曾国藩的家中。
曾国藩最小的女儿曾纪芬,在回忆录中就写,湘乡老家建宅院的时候,木匠为了讨好曾家,在念诵上梁文的时候,就说“两江总督太细哩,要到南京做皇帝”。
当时曾国藩就是两江总督,打下南京之后,家里修房子,工人就嫌两江总督细哩(太小了),到南京做总督太委屈了,要直接做皇帝。
曾纪芬那会正在湘乡老家,那这种话应该是她亲耳听到的。
湘乡的这些工人为她家做事情的时候,恭维他们家,但是工人这么说,也不能代表曾国藩自己就想做皇帝。
因此黄濬对此有一个评语,他说这是湘乡土人鄙俚之词,并不是兄弟的意思。
就是下层的农民觉得曾国藩功绩这么大,只做一个总督,官太小了,但是总督之上还有什么更高级的职务呢,他们又不清楚,他们只会说皇帝,做皇帝好。
而且民间觉得做皇帝也不是一个多么离经叛道的事情,,,这些皇帝都是白手起家的,曾大人为什么不能白手起家,也做一做皇帝呢?只是不管如何解释如何想,这也不能体现或者不能说就是曾家的意思。
同样又有一条消息,也是来自于曾家,这是来自于曾国藩的孙女曾广珊。
她说李秀成劝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
这应该是李秀成被捕后,跟曾国藩有过一些交流,他劝曾国藩做皇帝。
李秀成到底有没有这样说呢,一般猜测,这也是有可能的。
在交谈的时候,李秀成出于自保,或者出于献计献策能免于一死的心理,也可能说出这些话。
但是不管怎么样,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证据。
所以曾广珊说她爷爷不敢。
这个“不敢”,就勾起后代史学家的一些评论。
曾广珊的这句话先是告诉了她的女儿俞大缜,俞大缜又告诉了近代的著名史学家罗尔纲,然后罗尔纲先生分析了这个“不敢”。
他说可见曾国藩确有要当皇帝的野心,他是不敢,而不是不干。
这个分析,初听好像语音分析,不敢、不干,也能听得过去。
但是按逻辑分析,就发现讲不通。
李秀成劝曾国藩做皇帝,曾国藩不敢,这个不敢就是不敢做,或者就是不同意。
但是罗尔纲说是不敢,不是不干,思想上是没有做皇帝的想法,但行动上却有体现,那就是干了。
其实这句话很好理解,说明了曾国藩没有野心,他不愿意做皇帝,不敢也是不愿意。
还有一个传说,说王闿运劝曾国藩做皇帝,流传最广。
王闿运去拜会曾国藩,两人坐着聊天,王闿运胡说了一通,曾国藩应该自立做皇帝这么一些话。
曾国藩就手沾着茶水,在那茶几上写满了字,王闿运近前一看,原来全部写的是“荒唐”两个字。
就是曾国藩拒绝了王闿运这些不切实际的建议。
这也是小说家言,不可信。
但是这个故事倒也不是空穴来风,王闿运自己讲,有一回他跟曾国藩两个人对着坐,曾国藩当时还要处理公务,所以一边听他讲,一边处理公务。
王闿运就在这边滔滔不绝,讲什么王闿运没有透露,后来曾国藩因为有事要离开一下,出了门,王闿运偷偷看了一下他在写什么,就发现曾国藩没有认真批改公文,而是在那纸上写了很多“谬”字。
也就是说,曾国藩认为王闿运跟他的讲话很荒谬。
王闿运把这事告诉了杨钧,就是杨度的弟弟,也是湖南很出名的一个学者、书法家。
王闿运跟曾国藩之间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
十一年(1861),咸丰逝世,在热河,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与、恭王联手的一群人展开政治斗争,处于胶着状态。
慈禧这边,就主张两宫皇垂帘听政,肃顺就不支持,说应该遵照咸丰帝的遗命,由顾命大臣辅佐皇帝到十八岁,再交还政权。
在这个关键时刻,那时湘军正在进攻安庆,曾国藩在安徽督战,王闿运就写了一封信给曾国藩,说在这个时候有比打安庆更重要的事情,你应该率兵北上,申明女人不可干政的祖制,然后联合恭王、肃顺去打倒慈禧,这叫亲贤并用。
亲就是恭王,恭王是咸丰皇帝的兄弟,贤就是肃顺。
你现在掌握着重要的军权,你要把这两个人拉拢到一块,用军权来支持他们,他们可以辅佐皇帝继续统治下去,垂帘听政的情况就不会出现。
但是,这封信曾国藩没有回复,后来肃顺等人竞争失败,被砍了头,王闿运就“太息痛恨于其言之不用”,痛恨曾国藩没有按他的意思去做。
这个事情要是真做了,当然没有曾国藩自己做皇帝那么轰动,但是那绝对也是一件历史上少见的,特别是近代史上绝对大的事情,那整个近代史绝对会有一些改观。
当然曾国藩没有做,也没有回信,也可能这种事情慢慢地传,传成了王闿运要劝曾国藩做皇帝。
曾国藩做皇帝的一些传言,稍微靠谱一点的,就是以上列举的证据。
但是我们稍微分析一下,发现都不足以支持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曾国藩想做皇帝。
其实曾国藩不想做皇帝,主要是后人,特别是喜欢读历史的人,或者是喜欢一些传统政治,比较欣赏里面那种阴谋论的人,去意淫他,认为他会做皇帝,其实还不如说是他们自己对皇帝有一些比较独特的梦想。
因为中国两千多年的统治,帝王统治的思想深入民心,所以有很多人这么想一想,但是自己能力地位跟皇帝位差得远,那么他就借着像曾国藩这样的一些人,有地位有权力又有才能的人,想一想这些人会不会像自己一样也有做皇帝的念头,慢慢地想多了,也就干脆地认为曾国藩他是这种人。
既然有能力做,那么你应该想做,因为我也想做,我没有曾国藩那么有本事我还想做皇帝呢,何况曾国藩。
于是这么不是很有格调的一些揣测,就让这种传言越传越远,越传越广。
随机文章法国圣女百年不腐尸身,126年宛如活人小行星飞掠地球虚惊一场,最近3.15亿公里存在潜在威胁什么是fab法则介绍法,属性作用和益处缺一不可(占比因人而异)揭秘龙转世为人的相貌特点,长相俊美喜爱沾花惹草(极易变渣男)揭秘火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中国发明火药却落后西方(没科学支持)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两江总督权力非常大,为什么却怕一个姓曹的五品小官?这个小官有什么来历
他年幼时正赶上曹家最后的辉煌。
因为亲身经历了惊人的奢华,与随后的没落,《红楼梦》才能写得那么深刻。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无论是《王朝》还是《王朝》,都以另一种身份出现过——。
“魏”与“曹”,“东亭”与“楝亭”,给人强烈的暗示:魏东亭就是曹寅。
曹寅做的官级别并不高,江宁织造郎中,五品而已。
就是这个五品“小官”,不要说三、四品的官了,就是从一品的两江总督,对自己地面上的江宁织造郎中,有理也要让他三分。
只要江宁织造郎中看自己不顺眼,一本密折递上去,自己的红顶子可能就飞了。
曹寅本人的能力,没什么能让两江总督害怕的。
真正让两江总督害怕的,是曹家与康熙帝特殊的关系。
曹家的老祖宗原来在明朝做官,驻守沈阳。
清太祖努尔哈赤攻破沈阳城,曹家满门被俘。
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当年只有2岁,就成了四贝勒的包衣奴才。
曹玺长大后,和爱新觉罗皇族的关系非常不一般,他的老婆,是康熙帝的奶妈。
这层关系,让康熙帝对曹玺另眼相看。
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江宁织造郎中职务空缺。
此前,曹玺在弹压山西发生的叛乱立下功劳,康熙帝想赏曹玺什么。
位置太高不合适,太低也不合适,江宁织造郎中比较合适。
江宁织造郎中是干什么的? 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向来发达,生产出的丝织品在全国都是一流的。
是天下第一人,衣服自然要穿全国最顶级的。
为了皇家的穿衣打扮,清廷在江南设立江宁织造局、杭州织造局、苏州织造局。
这三个局的任务就是给皇帝进献服装,说得通俗点,就是皇帝的私人服装厂。
给皇帝做衣服的官,级别是不高,但不是皇帝信得过的人,也当不了江宁织造郎中。
曹玺出任江宁织造郎中,有两个任务,一明一暗。
明的任务,自然就是给皇帝采办的服装。
暗的任务,坐镇江南头号重镇江宁(南京),刺探江南各路情报。
南京是明朝故都,凭山临山,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反清势力攻克江宁,大清的天下就要垮掉一半。
所以,康熙必须派绝对亲信坐镇江宁。
即使是两江总督(康熙二十一年以前,设江南江西总督,后改为两江总督)这么高的官,皇帝也未必放心。
康熙让曹玺下江南,任务之一就是监视两江总督以及其他官员。
有什么问题,曹玺可以绕过两江总督,直接向康熙帝打小报告。
说得再通俗一点,曹玺这个江宁织造郎中,实际上就是清廷驻江宁的特务头子。
在康熙朝,两江总督(含江南江西总督时期)虽然以满臣大员居多,但他们再是皇帝的奴才,也不如曹玺和康熙帝的关系近。
放在民间,曹玺是康熙帝的“奶爸”,这个关系,谁比得了?两江总督掌控江南江西的军事,可以说,却在江宁织造郎中面前却不敢充大,真的惹不起。
如果两江总督和江宁织造郎中发生矛盾,二人各上折子弹劾对方,康熙帝会相信谁,。
当然,能当上两江总督的那都是人中龙凤,谁会傻到得罪康熙帝密派的特务头子? 曹玺在江宁织造郎中任上,为康熙帝办了很多事,深得康熙帝信任。
康熙二十三(1684年),曹玺死在任上。
江宁织造郎中要承担皇帝在江南的密探任务,必须用自己人。
曹玺的儿子曹寅和康熙帝,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甚至可以说,康熙信任曹寅的程度,要大于信任其父曹玺的程度,毕竟曹寅是陪康熙帝从小玩到大的。
曹寅不但出任江宁织造郎中,还当过两淮巡盐御史,这可是天下一等一的肥差。
康熙这个决定,等于告诉包括两江总督在内的官员:曹寅是朕的心腹,你们看着吧。
谁都不傻,得罪曹寅就是得罪康熙。
曹寅在江宁做的很多事情,都堪称“如朕亲临”。
曹寅这个五品“小官”,可以决定很多大员的前程。
事实也证明,康熙帝是何等的信任曹寅。
康熙帝南巡六次,五次住在曹家,这天大的面子,谁有?皇帝南巡住在家里,曹家花的钱自然如流水一般,没少落下亏空。
有不怕掉红顶子的官员,弹劾曹寅在任期间,江宁织造账面亏空。
每一次弹劾,都被康熙帝强行压下来。
两江总督噶礼曾弹劾过曹寅,但噶礼是在康熙四十八年(1708年)出任两江总督的。
次年,噶礼弹劾曹寅,照样被康熙帝压住。
而且噶礼这个人性格强硬,谁都敢参,是官场出了名的惹事精。
噶礼没几年就犯了大案,差点被康熙帝凌迟处死,念其旧,勒令自尽。
曹寅被康熙帝当成自家人,恩宠无度。
只是曹家的账面亏空实在太大,康熙帝让曹寅弄银子填上,曹寅哪有银子填这个无底洞?1712年,心力憔悴的曹寅病死。
曹家在康熙末年衰势明显。
康熙帝已明显不把江宁织造郎中曹頫当自己人了,逼曹頫填补亏空,这就给后来的雍正帝查抄曹家埋下伏笔。
随机文章1934年8月8日营口坠龙事件,龙摧毁日资厂房掀翻火车小行星也会有卫星吗?小行星妊神星有两颗月亮盘点世界十大禁用刀,三菱军刺捅人非死即残废(个个见血封喉)揭秘梦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疾病VS失眠谁才是梦游的真凶温弥尔古丹岛在哪里,俄罗斯千岛群岛中(9000年前火山喷发形成)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