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青楼为什么偏偏开在考场对面?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05 点击数:
简介:为什么会有青楼这种东西出现?说穿了,这是男人世界的产物,是人类进入父系社会以来的社会事实。

关于青楼妓女的起源,古今中外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姑且不去分析。

这里要说的

【千问解读】

为什么会有青楼这种东西出现?说穿了,这是男人世界的产物,是人类进入父系社会以来的社会事实。

关于青楼妓女的起源,古今中外有种种不同的说法,姑且不去分析。

这里要说的是,古代的青楼为何要开在考场的对门?看来才子风流倜傥的标签是这样流传而来。

青楼莺声为谁啼? 任何产品的成功推广,都要试销对路。

古代的青楼,招待的多是读书人,常见的称呼是“士子”。

当时的“士子”地位很高,人数也少,他们口袋里揣着的银子与诗稿,是青楼大院最好的两样通行证。

对妓院的老板来说,有银子就是大爷,是活菩萨,故而对其热情高涨;而对青楼妓女来说,她们多数是文学爱好者,因而面对满腹诗文、锦绣文章的才子,便不时秋波暗送,做做佳人会才子的美梦。

所谓“鸨儿爱钞,姐儿爱俏”,这都是青楼千古不变的真理。

旧时的考场叫贡院,尤以人才辈出、历史悠久的江南贡院为最,经历朝历代不断扩建,至清年间已形成一座占地三十余万平方米、仅考生号舍就达二万零六百四十四间,相当于3个北京的大,成为明、清两代中国最大的考场。

科举时代共产生过800多名状元,而半数以上都出自这个考场。

众多历史名人如唐伯虎、、等,更是由江南贡院走上历史舞台的。

在考生眼里,贡院是他们通往富贵功名的必由之路,因而,每当开科取士之年,自然引得四方士子纷至沓来。

既然考生云集,他们的吃住玩乐都要有人照应,这便给商人发财提供了机会。

许多青楼、酒楼、茶馆应运而生,贡院边上的秦淮河,也因为这些设施而变得妩媚动人,形成“桨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的一派繁华景象。

从古至今,关于才子与佳人的风流韵事便经久不息。

士子高中进士后,向钟情的妓女写情诗、炫耀才华,在当时是一件雅事。

即使科考失意,士子们无奈之下,“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此时,醇酒佳人,又成为减轻他们落榜痛苦的安慰剂。

所谓“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是也! 古代士子力捧青楼三大原因 秦淮风月之所以兴盛,当然与士子们的大力捧场有关。

而士子们捧场的原因大致有三: 首先,青楼为士子紧张的考试生活提供了一个舒缓的空间。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定了严格的选拔机制,有些甚至有人身侮辱的味道。

据余秋雨先生的《十万进士》里介绍,到了,科举制度已经发展到了顶峰,为防止作弊,考生们皆身披羊皮做的袍子,满眼望去白花花一片。

科场检查十分严格,有着严格的搜身。

进考场前,两列兵丁夹道搜查,头发都要打散查,衣服夹层都要摸过;盛食物和笔墨文具的是考场统一发放的竹篮,食物要切成一寸以下,使其无法夹带入场;如果一旦发现夹带,夹带人将遭受毒打,捆绑在考场前石柱上示众一月之久,并终身不得参考。

进入考场之后,考场即封号栅,须等三天考完之后方才打开。

三天之中,考生不能动弹,一切吃喝拉撒,都在两平方米左右的号房内解决。

一旦天热之际,号房内屎尿泗流,臭气熏天,在这样的环境下答题做卷,没有惊人的毅力,是很难完成的。

因而考场3天,对士子们来说不啻于蹲3天地狱,至放榜之日,他们如释重负,如获重生,到青楼潇洒便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

其次,寻找爱情与知音是他们涉足青楼的另外一个原因。

既然是读书人,对精神的需求便比一般的百些,因而他们到青楼中来,主要是抱着寻求爱情与知音的目的,肉体之欢倒在其次。

需要说明的是,古代士子出门在外,少则半年,多则数年,须忍受青灯墨卷与孤独寂寞,故而特别希望遭逢“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遇,他们的这种理想只有在青楼实现。

由于远离家庭,又没有家族的“监督”,不用担心给列祖列宗蒙羞,所以出门在外的士子不用承担太多的道德负担。

此外,青楼也为士子们交朋结友、切磋诗文提供了绝佳的“宴游之所”。

士子应试之余,诗文酬酢,交朋结友,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高中者可以多结交几个患难之交、诗文知己,落榜者也可以凭借高中者的关系捞个差事做做,二者皆有所得,又呢?虽然士子贫富有别,有钱的公子可以携家财万贯,找高级的小姐作陪,住豪华套房,无钱的只有逛逛眼科,住招待所与地下室,但丝毫不会隔断他们成为朋友的愿望,这与《海上花列传》中与店伙西崽一起吃花酒是同样的道理。

因为对士子来说,文章往往是衡量他们学问高低的主要标志。

一个腰缠万贯的公子,如果胸无点墨,也会成为青楼小姐嘲弄的对象;而一个的穷书生,一样可以凭他高雅的谈吐赢得佳人的芳心。

因而在秦淮青楼里,穷富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富家公子因为想学几句唬弄情人的诗句,反倒会有意与吟词咏诗的书生结交,或许是为了沾几分文气吧! 沉溺欢场、失意考场者,比比皆是进入青楼的士子,最大的愿望是考场与欢场两不误。

这一愿望在《金缕衣》中得到应证: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前面两句是劝年轻人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科举高中,;后两句便有暧昧的味道,虽然一般人将其解释为珍惜光阴,把握机遇,但以杜秋娘妓院老板的派头,恐怕用劝人来解释更为合理吧。

杜秋娘做过妓女,又做过王妃,后来又干起老本行,当上妓院的老板,大起大落之间,对人间的冷暖世态自然是深谙于心,再加上平日里结交些读书人,对他们的心思自然是。

随机文章古埃及女木乃伊现精美文身,30处文身演绎别样魅力(地位尊贵)广州不明飞行物悬浮湖面,引8万人讨论10%的人相信是真现今已经灭绝的三叠纪龟龙,头似恐龙背顶尖刺甲壳/很像玄武神兽十大超人系果实排名,霸主震震果实竟然不是第一七大天使和四大天使长,米迦勒/加百列/拉斐尔/乌利尔保护人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日本为什么会对征韩论争论不休呢是怎么回事?造成这样的结果的真相是什么

打开世界地图,把目光移到中国的东北方向,在那浩瀚的海洋上漂浮着一系列岛屿,那就是日本列岛,作为我国一衣带水的邻国,我们对日本的历史又了解多少?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日本的历史。

江户幕府的垮台,并不能使日本一夕之间便即摆脱传统禁锢,迈入近代社会,在仁人志士面前仍然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

而在是否要彻底与过去说再见,以及将如何面对未来,选择哪条道路迈向明天的问题上,旧日的同志们又开始了血腥的厮杀。

最终,大西乡倒下了,大久保也倒下了,等小字辈们走上了前台,开始决定日本未来的命运。

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等,都是明治新政府的股肱之臣,他们出国考察,一去就是一年半的时光,当然不可能就此把国事全都撂下啦,而必须有人填补空缺,肩负起维持政府、守护国家的重任来。

留守政府的首脑,自然便是太政大臣(政府总理)三条实美,不过三条的学问和见识都很有限,他这个总理半虚半实,政府权力主要还是掌握在那些过去的强藩藩臣手中,包括萨摩的西乡隆盛、长州的井上馨、土佐的板垣退助,以及佐贺的大隈重信、江藤新平、大木乔任等等。

这留守政府不等于看守内阁,不是一切维持原状,光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就可以了,维新正到关键时刻,一系列大政方针都由出访者和留守者商议妥当,待等时机成熟后再加以颁布。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学校制度、征兵令、地租改革、西历采用、整顿司法,以及解除对基督教的禁令等等。

这对基督教的禁令,并非江户幕府所颁布的,而是新政府成立以后新发的,一方面鼓吹西化,逐事都向列强看齐,一方面又禁止基督教传播,正说明了维新政府是在逐渐转化为近代政府,建立之初则封建意识仍然极为浓厚。

大久保利通等人临行前告诫留守政府成员,说按照咱们商量好的,你等逐一进行改革,颁布政策就成,若再有其他大事,且都等我们回国以后再加商讨,不可贸然行事。

西乡隆盛等人一口答应下来。

可是谁承想进入了明治六年(公元1873年),还在四处游逛、各方考察的大久保利通等人却突然得到消息,说西乡隆盛打算亲提大军,渡海去侵略朝鲜。

大久保这一惊真是非同小可!我们知道,当年曾经侵略过朝鲜,最终铩羽而归,这一狂妄思想在二百多年后的明治政府中却又突然间死灰复燃了。

日本是个岛国,疆域狭小、资源不足,想要与列强并列进而相争,在当时的思潮看来,必须学习列强开辟海外不可一这殖民地么,日本人当然首先就想到了朝鲜半岛。

尊攘派的祖师爷吉田松阴就曾经畅想过,“我与美、俄的媾和既成定局,不可由我方决然背约,以失信于夷狄。

必须严订章程敦厚信义,在此期间养蓄国力,割据易取的朝鲜和中国东北的土地作为补偿。

”其弟子木户孝允也曾经在明治元年(公元1868年)向岩仓具视进言,认为朝鲜是“保全皇国的基础,将来经略进攻之基本”。

可以说,等咱们强大了就要去拿下朝鲜,把朝鲜半岛作为第一块殖民地琉球名义上虽然是独立王国,实际早就落到萨摩手里了,算不上第一块乃是明治政府从上到下的共识,史称“征韩论”。

不过政府肇建之初,还没有力量对外扩张,所以“征韩论”就只能作为一柱遥远的畅想而已。

日本人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够推动朝鲜的开国,则两国联起手来,或可与欧美列强相拮抗也。

可是派遣使者前往朝鲜,却被朝鲜人一口回绝了。

当时朝鲜的王朝,权柄都掌握在国王之父、兴宣大院君李是应手中,这位李是应乃是顽固的守旧派和事大派(依靠中国,故名事大)不但拒绝开国和与日本结盟,反倒因为日本的西化而大感厌恶两国关系就此日益紧张,终于在留守政府执政时期达到顶峰。

以西乡隆盛为首的留守政府一怒之下,决定立刻发兵朝鲜。

大久保利通等人并不反对“征韩论”,但坚决反对在国力尚不充足、列强虎视眈眈的前提下,悍然发动侵朝战争。

一听说留守政府如此妄行,他们立刻慌了神儿,因此大久保和木户两名副使才提前赶回国内,加以阻止——咱们说好的呀,得等使节团归国之后,再共商预定安排之外的国家大事。

出兵朝鲜的鼓噪,好不容易才被大久保等人给按了下来,一拖就是一个多月,终于等到了岩仓使节团的归国。

于是出访者和留守者再次坐在一起开会,双方争论不休,导致赞同出兵的大隈、大木和反对出兵的大久保、木户都以辞职相要挟,总理三条实美气得大病一场,差点儿要了老命。

三条这一倒,按照规定,右大臣岩仓具视遂得以进位,代掌太政大臣的职权。

岩仓乃是坚定的反对出兵派,于是在他的主持下,会议开始一边倒,最终通过请求圣裁的方式,阻止了这场无谋的妄动。

所造成的结果,就是政府分裂,西乡隆盛、板垣退助、后藤象二郎、江藤新平、副岛种臣等五名参议愤而辞职下野——史称“明治六年的政变”。

这场政变,就表面上来看,似乎西乡隆盛是“征韩论”的主导者、侵朝派的排头兵,其实这是冤枉了西乡。

力主即刻发兵攻打朝鲜的乃是板垣退助和副岛种臣,西乡隆盛无力压服,于是提出建议,不如由我亲自跑一趟朝鲜,去跟大院君商议,请求对方开国吧。

经过反复劝说,板垣、副岛等人大致认同了西乡的建议,然而等到岩仓使节团归国以后,却坚决反对这一做法。

大久保等人认为,以如今的日朝关系来看,西乡航渡前往,很可能遭到朝方的杀害,到那时候欲不开战而不可得矣所以,你绝对不准去!最后岩仓具视递交到明治天皇面前请求圣裁的,并非是否侵韩的讨论,而是使韩议案和延期使韩议案;西乡等人的下野,也并非恼怒无法侵朝,而是怨恨岩仓狡猾而强硬的政治手段。

这次政府分裂,其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因西乡隆盛、江藤新平之下野而最终引发了“西南战争”,因板垣退助、后藤象二郎的下野,逐步催生出了所谓的“自由民权运动”。

随机文章从月亮上看地球好恐怖,能够弄瞎你的双眼(地球亮闪闪)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盘点,最近160万公里每4年造访地球一次王下七武海实力排名,新老王下七武海谁堪称第一气象卫星实质上是什么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可1秒拍500张闪电图雷暴不过河指的是,一句中国谚语解释热雷暴/过河很危险(切记)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曾国藩动过当帝王的念头吗?为什么这么说呢

湘军攻下南京,当时及以后,有那么几年的时间,就有一些秘密的传言,到逝世后,传言越演越烈,到了清末乃至民初,传言甚嚣尘上。

什么传言呢,就是说曾国藩曾经有过做的念头。

曾国藩这个人到底想不想做皇帝?严格地讲,任何一个人,他想不想做什么事情,这是很难证明的。

但这个传言传得很厉害,所以我们找出一些跟这个话题有关系的事件,稍作分析,看曾国藩称帝的传言是如何演变的。

据说曾经写了一个纸条给曾国藩,他们是在长江的船中见面,曾国藩接过纸条一看,上面写了这么几个字,“江南半壁江山,老师其有意乎”。

那时还没有打败,湘军正在进攻太平天国,势头比较好,所以彭玉麟问曾国藩,将来打下南京之后,打败太平天国之后,东南无主,那您以及湘军是不是可以把这个地方拿下,控制起来,自己做江南的主人。

曾国藩看了这纸条,,赶紧碾磨碾磨就吞下肚子里,说雪琴,我们这么熟了,你还拿这个事来试我,太不应该了,太不应该了! 这个故事听上去有点像小说。

但其实,要说它的来源,还挺写实。

这个故事,据说是彭玉麟的亲兵某人,在船上听到二人的对话,之后将对话告诉了另外一个人,另外一个人再告诉一个叫作梁溪坐观老人的。

然后梁溪坐观老人将它写入一个笔记,叫《野记》。

里面的很多故事都注明了消息出处,是听谁谁谁告诉我的。

彭玉麟递纸条的故事,他就说来源是彭玉麟的亲兵。

当然说明了来源,不表示真的来源就是这样,这个大家要明白。

还有一个故事,就发生在曾国藩的家中。

曾国藩最小的女儿曾纪芬,在回忆录中就写,湘乡老家建宅院的时候,木匠为了讨好曾家,在念诵上梁文的时候,就说“两江总督太细哩,要到南京做皇帝”。

当时曾国藩就是两江总督,打下南京之后,家里修房子,工人就嫌两江总督细哩(太小了),到南京做总督太委屈了,要直接做皇帝。

曾纪芬那会正在湘乡老家,那这种话应该是她亲耳听到的。

湘乡的这些工人为她家做事情的时候,恭维他们家,但是工人这么说,也不能代表曾国藩自己就想做皇帝。

因此黄濬对此有一个评语,他说这是湘乡土人鄙俚之词,并不是兄弟的意思。

就是下层的农民觉得曾国藩功绩这么大,只做一个总督,官太小了,但是总督之上还有什么更高级的职务呢,他们又不清楚,他们只会说皇帝,做皇帝好。

而且民间觉得做皇帝也不是一个多么离经叛道的事情,,,这些皇帝都是白手起家的,曾大人为什么不能白手起家,也做一做皇帝呢?只是不管如何解释如何想,这也不能体现或者不能说就是曾家的意思。

同样又有一条消息,也是来自于曾家,这是来自于曾国藩的孙女曾广珊。

她说李秀成劝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

这应该是李秀成被捕后,跟曾国藩有过一些交流,他劝曾国藩做皇帝。

李秀成到底有没有这样说呢,一般猜测,这也是有可能的。

在交谈的时候,李秀成出于自保,或者出于献计献策能免于一死的心理,也可能说出这些话。

但是不管怎么样,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证据。

所以曾广珊说她爷爷不敢。

这个“不敢”,就勾起后代史学家的一些评论。

曾广珊的这句话先是告诉了她的女儿俞大缜,俞大缜又告诉了近代的著名史学家罗尔纲,然后罗尔纲先生分析了这个“不敢”。

他说可见曾国藩确有要当皇帝的野心,他是不敢,而不是不干。

这个分析,初听好像语音分析,不敢、不干,也能听得过去。

但是按逻辑分析,就发现讲不通。

李秀成劝曾国藩做皇帝,曾国藩不敢,这个不敢就是不敢做,或者就是不同意。

但是罗尔纲说是不敢,不是不干,思想上是没有做皇帝的想法,但行动上却有体现,那就是干了。

其实这句话很好理解,说明了曾国藩没有野心,他不愿意做皇帝,不敢也是不愿意。

还有一个传说,说王闿运劝曾国藩做皇帝,流传最广。

王闿运去拜会曾国藩,两人坐着聊天,王闿运胡说了一通,曾国藩应该自立做皇帝这么一些话。

曾国藩就手沾着茶水,在那茶几上写满了字,王闿运近前一看,原来全部写的是“荒唐”两个字。

就是曾国藩拒绝了王闿运这些不切实际的建议。

这也是小说家言,不可信。

但是这个故事倒也不是空穴来风,王闿运自己讲,有一回他跟曾国藩两个人对着坐,曾国藩当时还要处理公务,所以一边听他讲,一边处理公务。

王闿运就在这边滔滔不绝,讲什么王闿运没有透露,后来曾国藩因为有事要离开一下,出了门,王闿运偷偷看了一下他在写什么,就发现曾国藩没有认真批改公文,而是在那纸上写了很多“谬”字。

也就是说,曾国藩认为王闿运跟他的讲话很荒谬。

王闿运把这事告诉了杨钧,就是杨度的弟弟,也是湖南很出名的一个学者、书法家。

王闿运跟曾国藩之间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

十一年(1861),咸丰逝世,在热河,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与、恭王联手的一群人展开政治斗争,处于胶着状态。

慈禧这边,就主张两宫皇垂帘听政,肃顺就不支持,说应该遵照咸丰帝的遗命,由顾命大臣辅佐皇帝到十八岁,再交还政权。

在这个关键时刻,那时湘军正在进攻安庆,曾国藩在安徽督战,王闿运就写了一封信给曾国藩,说在这个时候有比打安庆更重要的事情,你应该率兵北上,申明女人不可干政的祖制,然后联合恭王、肃顺去打倒慈禧,这叫亲贤并用。

亲就是恭王,恭王是咸丰皇帝的兄弟,贤就是肃顺。

你现在掌握着重要的军权,你要把这两个人拉拢到一块,用军权来支持他们,他们可以辅佐皇帝继续统治下去,垂帘听政的情况就不会出现。

但是,这封信曾国藩没有回复,后来肃顺等人竞争失败,被砍了头,王闿运就“太息痛恨于其言之不用”,痛恨曾国藩没有按他的意思去做。

这个事情要是真做了,当然没有曾国藩自己做皇帝那么轰动,但是那绝对也是一件历史上少见的,特别是近代史上绝对大的事情,那整个近代史绝对会有一些改观。

当然曾国藩没有做,也没有回信,也可能这种事情慢慢地传,传成了王闿运要劝曾国藩做皇帝。

曾国藩做皇帝的一些传言,稍微靠谱一点的,就是以上列举的证据。

但是我们稍微分析一下,发现都不足以支持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曾国藩想做皇帝。

其实曾国藩不想做皇帝,主要是后人,特别是喜欢读历史的人,或者是喜欢一些传统政治,比较欣赏里面那种阴谋论的人,去意淫他,认为他会做皇帝,其实还不如说是他们自己对皇帝有一些比较独特的梦想。

因为中国两千多年的统治,帝王统治的思想深入民心,所以有很多人这么想一想,但是自己能力地位跟皇帝位差得远,那么他就借着像曾国藩这样的一些人,有地位有权力又有才能的人,想一想这些人会不会像自己一样也有做皇帝的念头,慢慢地想多了,也就干脆地认为曾国藩他是这种人。

既然有能力做,那么你应该想做,因为我也想做,我没有曾国藩那么有本事我还想做皇帝呢,何况曾国藩。

于是这么不是很有格调的一些揣测,就让这种传言越传越远,越传越广。

随机文章法国圣女百年不腐尸身,126年宛如活人小行星飞掠地球虚惊一场,最近3.15亿公里存在潜在威胁什么是fab法则介绍法,属性作用和益处缺一不可(占比因人而异)揭秘龙转世为人的相貌特点,长相俊美喜爱沾花惹草(极易变渣男)揭秘火药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中国发明火药却落后西方(没科学支持)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古时候青楼为什么偏偏开在考场对面?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