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殷浩出山后为什么沦为笑柄?

西晋末期,司政权被“”折腾得只剩半条命,随后遭遇了“”的羞辱,洛阳、长安连续被攻破,两任被俘虏,随后
【千问解读】
西晋末期,司政权被“”折腾得只剩半条命,随后遭遇了“”的羞辱,洛阳、长安连续被攻破,两任被俘虏,随后跑到江东苟延,剩下中原沃土。
这里有个问题:虽然退守半壁江山,但中原的精英、技术大多都被带到了江南,实力照样强劲;反观北方,则城头变幻大王旗、政权更迭频繁,而且时常出于的状态,为啥东晋就没有趁机收复中原? 在任何时代,人都是第一位的、决定性的因素。
东晋的江河日下,与其说是实力不济,不如说是人心不齐。
关于他们的内耗,也许写上几万字都无法阐述完全;今天咱们就管窥一豹,从殷浩的离奇经历,来体会政权为何会如此悲催。
在正式出山之前,殷浩是相当牛气哄哄的,仿佛连都得。
殷浩,陈郡长平人,豫章太守殷羡之子。
陈郡因大名鼎鼎的谢家而闻名当世,殷家虽然逊色得多,但也能跻身于世家之列。
魏晋时期的世家大族最流行干啥?那自然是“清谈”,也就是不务实际、空谈老庄哲理,只务虚、不务实。
一个文人如果精通这,很有机会声名鹊起、走上飞黄腾达的快车道。
殷浩就是个鲜活的例子。
史书对年轻殷浩的评价是“识度清远,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即见识度量清明高远、精通玄理,年纪轻轻就享誉江南。
同时,也许是参透了黄老之道的真谛,他还创造了一句名言:“官本臭腐,钱本粪土”,如此的超然脱俗、清新出尘,被江南士子奉为。
也许是为了维护自己藐视名利的“flag”,随后的殷浩屡屡拒绝朝廷的征召,任他职位再高、我自岿然不动。
当时正是晋成帝在位,由于其本人年幼,权力由其庾氏与豪门联合执掌。
期间,由于庾亮执法严峻,未能处理好与地方大员之间的关系,引发了苏峻、祖约的叛乱,后来经、联手才奋力平定。
经过此大乱后,为了稳定人心,朝廷征调一些世家大族、名士才子入朝参政,名声在外的殷浩就在此列。
但是,殷浩的姿态相当高,压根就不给朝廷面子: 位居权力中枢的太尉府、司徒府、司空府先后邀请殷浩,都被他拒绝; 执掌大权的庾亮征召他为记室参军,也碰了;后来加码到司徒左长史,同样吃闭门羹; 另一位外戚——安西将军庾翼邀请殷浩当自己的司马,后来又提升到侍中、安西军司,但殷浩都称病予以拒绝。
由于隐居荒山十多年、连续对朝廷执政官说不,殷浩的身价水涨船高,在当时文人圈子里,他俨然已与历史上的大贤并驾齐驱,被誉为当世的、诸葛亮...... 鉴于外敌、内部矛盾丛生,许多人把希望寄托于殷浩这位当世大贤。
不断有人前去拜访,苦苦哀求他出马拯救江东、安抚苍生。
连庾翼都放下身段,亲自写信劝他不要学习古人、超脱世外,而应当入世力挽狂澜、缓解“江东社稷安危”。
但殷浩仍旧不搭理。
到了公元346年,庾氏兄弟陆续去世后,会稽王入朝执政,继续向世家挑选人才、找寻帮手。
经卫将军褚裒的推荐,殷浩再次进入朝廷视野,被征召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
然而,殷浩还是再三推辞。
不得已,司马昱只好亲自写信邀请,他夸赞殷浩“沈识淹长,思综通练”,将其是否出山跟晋王朝的危亡挂钩:“足下去就,即时之废兴......”但即使这样,殷浩还是,最终生生拖了四个月,才终于答应正式入仕。
司马昱为啥如此看重殷浩?因为他本人也是清谈爱好者,对于业界的顶流自然推崇备至。
不管怎么着,殷浩终于是始出来、在万众期待下重磅登场。
那么,他的表现如何?真的配得上“管仲、诸葛亮”的美誉吗? 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言难尽。
殷浩的职场生涯,一开始就极具挑战性。
当时的东晋朝廷面临着一个空前的“敌人”:不是来自外部,而是内部——少见的军事人物。
桓温其人,性格豪爽、姿貌伟岸、风度不凡,是南朝少见的胆色俱备的帅才。
公元345年8月,他已升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掌握了长江上游的兵权。
公元346年11月,也就是殷浩入仕之后不久,桓温判断局势,果断擅自率军讨伐蜀地的成汉政权(上疏朝廷,但未等朝廷回复就带兵开拔)。
下一年3月,他就攻进了成都,般覆灭了氐族政权——这个割据政权,当初曾率先裂地称王,拉开了西晋崩盘的序幕。
桓温灭蜀,创下了东晋立国以来的最显赫武功,从此越发威名大振,但也让东晋朝廷更为忌惮。
司马昱比来选去,认为只有盛名在外、朝野推服的殷浩能够制住桓温,于是便把他引为心腹。
而殷浩的风格偏偏是直来直去、针尖对麦芒,他与桓温一内一外、对立关系逐渐公开化。
公元349年,中原帝国的皇帝病死,统治集团爆发内讧、诛杀,北方陷入空前大乱。
桓温大喜,认为这是光复中原的千载良机,便立刻上书朝廷、请求北伐。
但东晋朝廷并不愿意看到桓温再立大功,以免越发不受掌控,于是从不作正面回复。
同时,他们还提拔殷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兗、青五州诸军事,摆出一副“北伐大功舍我其谁”的架势。
如此,本就瞧不起朝廷那波酸腐文人的桓温脾气发作,公元351年12月,他上书朝廷,声称“朝廷养寇,统为庸臣所误”,随后便以北伐为名、率领麾下五万大军顺流而下,但抵昌后就按兵不动。
桓温这番动作耐人寻味,看似北伐,实际上是向朝廷传递“”的信号。
而他所要清理的,自然是殷浩。
当时的朝廷上下震骇,殷浩本人也急得团团转,甚至提出引咎辞职;好在王彪之(书圣同族堂弟)献上一计,司马昱亲自写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让尚有君臣之义的桓温上书谢罪、班师回镇。
虽然侥幸过关,但殷浩哪咽得下这口气?他寻思着,怎么想个法子由自己北伐成功、以盖住桓温的风头?也许他心里想的是:你桓温能打仗,难道我就矮人一等?!主意已定,他甚至地写好了表书,作势递交朝廷、请求北伐。
当时,很多有识之士都劝说殷浩认清定位、不可越俎代庖,其中就有担任右军将军的王羲之,但他们的真知灼见均被自我感觉良好的殷浩拒绝。
公元252年,殷浩率领谢尚、等人挥师北伐,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整个过程让人: 原本,替冉魏政权镇守的张遇已经向东晋投降;但当殷浩等人将要抵达许昌时,谢尚无法妥善安抚张遇,对方愤怒之下就地反叛,并派兵攻下洛阳、偷袭在仓垣的晋军,殷浩的行军计划遭受重挫; 不过,随后首领姚襄率众向谢尚投降,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并在随后一同进攻许昌。
但一旁的派出2万精兵帮助张遇,颍水之战,晋军脆败,战死者多达1.5万,谢尚本人在姚襄的保护下才逃出了生天; 退守寿春的殷浩随后连续祭出蠢操作: 他听说姚襄在历阳屯田练兵,担心其难以掌控,便想出了一个脑洞极大的解决方案:派刺客暗杀;然而,刺客临阵反水,不仅没对姚襄下手,还主动出卖了殷浩。
堂堂东晋正统的宰辅,竟干出如此下三滥勾当,殷浩这次可谓尴尬到极致;但在姚襄派人前来忽悠一番后,他竟哈哈一笑,表态要跟对方重归旧好。
也许在殷浩看来,年纪轻轻的姚襄很容易被忽悠;但他不知道,自己才是最幼稚的那位。
不久后,他就因自己的“单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当初,他曾暗地收买前秦的大臣梁安、雷弱儿等,以高官厚禄为诱饵,鼓励他们刺杀秦主。
但他哪里知道,对方其实是苻健的亲信,压根不可能反水。
不仅如此,这些人还设下陷阱:他们回信表示愿意当内应,邀请殷浩西进,到时双方里应外合,拿下洛阳、挺进关中易如反掌。
殷浩大喜,连忙调集自己的7万大军向洛阳进发,并且还命令姚襄当自己的先锋军。
让被自己刺杀未遂的人替自己打先锋,这是多大的心脏!结果,姚襄在行军途中突然倒戈,东晋大军淬不及防、溃不成军,装备辎重损失不计其数,殷浩仓皇逃窜。
随后,听说姚襄留下部分军队驻扎山桑、其本人已返回淮南,气愤不已的殷浩决定讨回场子,于是便集结余部进攻山桑。
结果他再次掉坑,姚襄突然来了个回马枪,前后夹击下,晋军再遭耻辱性一败。
随后,赚得盆满钵满的姚襄得了便宜还卖乖,他派人前去健康,一边谢罪,一边控诉殷浩对自己的排挤、毒害,诉说自己是不得已自卫等等。
到了这个地步,东晋朝廷只能让与姚襄关系亲近的谢尚前去替代殷浩。
但常言道“趁你病、要你命”,殷浩的政敌们不会放过他,他们纷纷落井下石,痛骂殷浩祸国殃民、连累将士;其中自然以桓温骂得最狠,他上书朝廷,痛斥殷浩执政以来的种种罪过,强烈要求将其废为庶人。
其他人骂骂殷浩,朝廷也许能装聋作哑;但看到桓温义正词严、得理不饶人的奏疏,司马昱也,只好弃卒保车、把殷浩赶出了朝廷。
从此,桓温权倾内外,再也没人能与其争锋。
没过多久,他亲自发动北伐,兵锋一度逼近长安城,给前秦带去了极大震撼;同时,他也稳步迈向心怀不轨的权臣之路。
但殷浩的奇葩故事还未结束。
被贬到新安郡东阳县的殷浩,看似、淡定依然,继续研读自己最爱的老庄之道;但人们发现他经常突然发呆,拿起笔对着空气写出“咄咄怪事”四个大字。
由此可见,他实在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会走到这步田地。
实际上,桓温早就与殷浩相识,俩人年轻时名声不相上下,有点武侠中“北、南慕容”的架势。
到了这个时候,桓温倒也没有,反而想起了这位老对手的好。
虽然他瞧不起殷浩的执政能力,但对其的德行、名声还是比较认可的。
没过多久,桓温对亲信郗超说:“殷浩有德行、善言辞,假如以前让他出任尚书令或仆射,足以成为百官的楷模;朝廷之前让他担任一方大员,实在是用错了方向啊。
”于是他便写信给殷浩,邀请其回到朝廷当尚书令。
这让人不得不感叹,为啥在那时,看人最准、最知人善任的,反而是桓温这样的“逆臣”? 收到信后,整日里自怨自艾的殷浩,他立即回书一封,不仅欣然接受任命,还深切地感谢桓温既往不咎、,自己一定会尽心效力之类。
此时的殷浩,哪还有当初傲然说出“官本臭腐,钱本粪土”清高言论的影子? 然而,当他把回信装进信函后,担心自己的措词存在不妥之处,于是便重新开封、细细检查。
就这么又封又拆了十几回合,他才放心地把信寄给了桓温;不曾想怕啥来啥,他忙中出错,竟然把一个空信函寄了出去。
桓温收到信函后,打开一看竟空无一物,以为殷浩这是在故意羞辱自己,自然是,从此断绝了用殷浩的想法。
两年后,忧惧交加的殷浩病死在了东阳县,一代名士,落得如此可悲可笑的下场。
他的遭遇,是魏晋一些“名士”的真实映射: 这些人精于哲学、,深受群体的推崇,掌握了南朝的核心资源; 但那个时代,是个内忧外患层出不穷、横行天下的乱世,这些文人并不具备解决错综复杂困难的能力,如果把他们放在不合适的岗位,只能是既自取其辱、又祸国殃民。
年纪轻轻的姚襄,就能把东晋宰辅殷浩玩得团团转,司马氏王朝为何会江河日下,原因不言自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东晋的司马皇族为什么都短命?都爱服食所谓的“金丹”
可是,如果相信服食丹药能长生,并长年痴迷其中,真正离祸事就不远了。
,东晋成帝之长子,晋穆帝之堂兄,初封琅邪王。
升平五年(公元361年)五月,晋穆帝病死,无子嗣,皇主张立司马丕为帝,司马丕因此成为东晋第六任皇帝。
司马丕登基时,已二十一岁,属成年人,加之他又是以“中兴正统,明德懋亲”(见《》)的身份入继大统的,理应当国掌权,但帝国实权却被大将所操控,司马丕身为皇帝,形同傀儡。
权臣掣肘,皇权旁落,政治失意,意志消沉,原本就“雅好黄老”(见《晋书》)的司马丕,渐渐迷上了佛法和道教学说。
在佛学方面,“哀帝好重佛法,频遣两使殷勤征请,潜以诏旨之重,暂游宫阙,即于御筵开讲《大品》,上及朝士,并游善焉”(见《高僧传》);在道教方面,司马丕则听信方士之言,服用丹药,希望能长生不老,羽化成仙。
就像吸食鸦片一样,司马丕渐渐上了瘾,对丹药有了依赖。
司马丕之所以迷恋和服食丹药,除个人原因外,应该也受其家族人员早逝的影响。
司马丕的祖父晋明帝活了二十八岁,父亲晋成帝活了二十二岁,叔叔晋康帝活了二十三岁,堂兄晋穆帝活了十九岁,均属青年早逝,给司马丕心理上造成很大阴影。
司马丕是个傀儡,政治上难有大的作为,便希望能活得时间长一点。
再者,司马丕比权臣桓温小二十九岁,只要能熬得过桓温,不愁将来无出头之日。
东晋是金丹炼制的疯狂时期,金丹道教始祖葛洪就生活在此时。
所谓丹药,不过是由石钟乳、白石英、石硫磺等矿物质外加雄黄、雌黄等炼制而成,有很大的毒性,一旦吃过量,很容易中毒而丧命。
受葛洪《抱朴子.内篇.金丹》中“其转数少,其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
其转数多,药力盛,故服之用日少,而得仙速也”等言论的鼓惑,司马丕根本不听近臣的肺腑劝谏,一意孤行。
为了长生不老,司马丕仍坚持服用丹药,甚至一度“断谷,饵药以求长生”(见《》),不吃饭,只服用丹药,在幻觉中期待升仙。
兴宁二年(公元364年)三月,司马丕一次性服食了过量丹药,身体出现中毒反应,“服食过多,遂中毒”(见《晋书》)。
由于药物毒性发作,司马丕身体机能严重受损,不能临殿听政,褚太后只好出面临朝摄政,“帝以药发,不能亲万机,褚太后复临朝摄政”(见《资治通鉴》)。
为帝这几年,司马丕虽是个傀儡,手无实权,但毕竟是王朝最高首脑的象征,尚能像模像样地坐在龙椅上接受朝拜;如今病倒,连这点可怜的资格也被剥夺了。
服食丹药中毒,身体每况愈下,不过司马丕并未因此而警醒自爱,悬崖勒马,相反,他依然我行我素,甚至鼓动皇后和他一起服用丹药,结果,兴宁三年(公元365年)正月,皇后崩。
一个月后,司马丕也撒手人寰,走完了短暂人生之路。
司马丕死后,没有留下子嗣,褚太后下诏,另立司马丕同母之弟承大统。
其实,司马丕原本是有皇子的,“兴宁元年……九月……癸亥,以皇子生,大赦”(见《晋书》),可惜,这个皇子没能活下来,应该是为司马丕累年服药所致。
司马丕死后,葬安平陵,无庙号,谥号哀帝。
司马丕,字千龄,意味千年、千岁,足见其祈寿之心,可惜他竟,吞食丹药,自戕身体,短命而亡。
随机文章探索时间漏洞可以穿越,扭曲光线停歇时空穿越时空(打破时间禁锢)银河系比太阳系大多少,银河系有一千多亿个太阳系(宇宙无穷大)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宇航员,遇难连尸体都回不来(多数粉身碎骨)NASA曾在宇宙中发现这些怪异心形物体古代最简单的酷刑插针,容嬷嬷的绝招到底有多牛逼(大小便失禁)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东晋四大家族权势到底多大,造反都不治罪?
也正是诗人所写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作为当时可以左右东晋皇室司马家的顶级门阀,其中王家和桓家都造过反,却没有成功。
除去相对低调的庾家,谢家八万私人武装的可以抵抗前期百万大军,但是谢家并没有取而代之,反倒是谢家的家奴“”最后起兵取东之,成为了南朝刘宋的开国?这一切是为什么呢?(由于篇幅过长,今天就先讲讲造反的王、桓二家故事) 王家: 谈到,我们首先要说的就是被称为“琅琊”的王家,其权力巅峰为中书监—王导。
的奠基人是西年间博士谏大夫王吉,随后历经数代,终成门阀。
到了王导这代,恰逢,,而王导早年便于当琅琊王的交好,两个人可谓是无话不谈的好基友。
看着外族入侵,王导和自己堂弟一面用自己的权威安抚北方群臣,一面建议司马睿南渡联络南方士族,这才最终使得东晋建立,并渡过最为困难的前期时光。
也正是如此,作为开国功臣的王导和王敦两兄弟,一内一外,几乎完全架空了司马睿。
当然,司马睿自己也意识到这点,所以登基大典的时候甚至请王导同升御床,非常明显,连皇帝都说这天下是王家和司马家一起的,可想王家当时的富贵。
这就是著名的“王与马,共天下”。
但正所谓帝王心术,跟你说“共天下”那是给你面子,可千万别当真。
所以司马睿一边提拔其他士族,一边削减王家实力。
公元322年,手握重兵的王敦以诛镇北将军刘隗为名,起兵造反。
按照一般的套路,王敦起兵谋反,朝中自然就有大臣叫司马睿尽诛王家。
可惜虽然司马睿一直在削王家的权力,却并没有答应,而王导也非常识相的率领这宗族子弟二十多人在皇宫门外痛哭请罪。
其实司马睿很明白,东晋内在王导,外在王敦,如果再逼迫王导怕是刚刚建立起的政权都要毁了。
而对王导来说,“琅琊王氏”响当当的当世贵族,是先人多少积累换来的,绝不能把名声毁在自己手里,担一个叛贼的千古骂名。
于是司马睿和王导各自给了一个台阶,王导就立马亲自挂帅前去劝阻王敦。
可惜,这一切都不顺利,王敦势力越来越大。
太宁元年,也就是公元323年,此时晋元帝司马睿已经驾崩,长子即位,是为晋明帝。
很明显,他老爸都没啥权力,他自己更加了,这同时也给了王敦决定废帝自立的机会。
可惜王家注定只有为相的命,没有为帝的命,王敦在这紧要关头居然病倒了,并且病情越来越严重,在公元324年直接就去世了。
失去主心骨的“王敦之乱”自然而然就这么。
而“琅琊王氏”经此之后,再无异心。
以王导为首的王家也依旧得到了新帝的器重,随后出现了、王献之等在中国历史上足以称为“书圣之家”的王氏一族。
桓家 在东晋四大家族中,除了王家造过反以外,还有就是桓家。
但是王家造反是完全失败了,桓家却可以说成功了一半,这是怎么回事呢? 桓家的历史相对于王家就短多了,虽然桓家是传统儒学世家谯国的后代,但是东晋桓家真正发迹应该算是晋元帝时期的桓彝。
也正是前文我们提到过的“王敦之乱”。
当时晋明帝令桓彝为散骑常侍讨伐王敦,王敦之乱平叛之后逐因功被封赐予“万宁县男爵”,由此飞黄腾达,平步青云。
不过很可惜的是,公元327年爆发,桓彝奉命讨伐却不想被叛军暗杀,但这同时也给了自己年仅十五岁的儿子—扬名立万的机会。
公元331年,苏峻之乱逐渐平定之后,待机多时的恒温终于手刃当时策划此事的叛徒,逐被东晋人士所称道。
又因为其人姿貌伟岸,,被称为当世俊杰,娶了晋明帝长女南康长公主为妻,先是承袭父亲万宁县男的爵位,随后加封辅国将军,开始在朝野之中崭露头角。
但是这并不是桓温真正发迹的时候,随着他开始进入东晋军事系统,桓温的机会越来越多。
公元346年,桓温上疏朝廷,请求伐蜀,未等朝廷开口,便已经率军出征。
不想仅仅一年之后,桓温已经灭掉了蜀地的成汉政权,恒温被封为征西大将军,风头一时无两。
为此,恒温决定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自此有了后来的“三次北伐”。
公元354年,北上伐;356年北上伐姚襄;369年再次北上征讨前燕,但是正如当初伐前秦的时候一样,桓温的动机被当时还未崭露头角,后来的前秦宰相一语言中。
桓温真正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同时为了不让后方空虚,每每不尽全力,导致了三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但即使失败了,桓温也已经牢牢掌控了东晋兵权,成了东晋第一门阀。
正是恒温亲口说的: “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 由于征讨前燕时桓温损失惨重,当然目的既然已经达成,就没有必要再,恒温逐返回朝中,掌控东堂。
公元371年,等不下去的桓温带兵入宫,威逼退位,迎入朝,是为晋简文帝。
既然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就没什么好再遮掩的,桓温在铲除朝中异己之后,逐准备取东晋而代之。
可惜的是如王敦一样,桓温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居然生病了,这这样于公元373年去世了。
老爹的志愿儿子来完成,是这样,是这样,桓家也是这样。
公元403年,桓温的儿子逼迫晋安帝,桓玄十天后正式称帝,国号楚。
通过王家和桓家的事情,作为一个本身就是中苟延残喘的东晋,皇室可以掌握的力量太少太少。
而且由于没有,王家和桓家可以源源不断地在帝国建立自己的势力,这就使得即使王敦谋反,桓温犯下滔天大罪,就算是在他们死后,他们的权力依旧可以交替到自己的后辈手中,使得东晋皇室不得不继续倚重,甚至无法回收权力。
而之后科举制度的出现,使得皇权将永远高高在上。
随机文章小行星撞击地球2018年若发生,威力堪比1000颗原子弹释放恶臭的红笼头菌能吃吗,红笼头菌有毒吗/有毒不建议食用进击的巨人九大巨人的能力,始祖巨人可以控制所有无脑巨人(最牛)揭秘外星人是否存在,宇宙中外星文明不少/人类目前科技还发现不了涨潮海水颜色会变吗,海水可从蓝色变为绿色/能量可摧毁巨轮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