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立下赫赫战功,最后依然惨死

话说景帝为头疼不已时,想起了先皇之言:“天下有变,可用周亚夫为将。
”于是他赶紧任命周亚夫为“平乱
【千问解读】
话说景帝为头疼不已时,想起了先皇之言:“天下有变,可用周亚夫为将。
”于是他赶紧任命周亚夫为“平乱大元帅”,最终顺利剿灭了叛军。
周亚夫是西汉的传奇人物。
他乃名门之后,是太尉周勃之子。
周勃是最早跟随刘邦干革命的元老人物之一,在推翻暴秦和之争中,他都立下了赫赫战功。
特别是在诛灭一族中,他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和被视为左膀右臂。
周勃死后,他的大儿子周胜继承了爵位。
然而,周胜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在权力宝座上屁股还没坐热,就犯了事被免了职。
念及周勃的功绩,汉文帝封周勃的二儿子周亚夫为条侯。
周亚夫遗传了父亲几乎所有的优点,他能征善战,用兵如神。
汉文帝六年,不安分的匈奴再一次入汉朝境内“打谷草”,一时间边塞风云四起。
文帝也不是等闲的主,他马上从朝中精选出三位将军,在京畿附近的灞上、棘门、细柳一带结营驻守,构建起了“品字形”防御体系。
为了笼络人心,鼓舞士气,文帝不顾风尘仆仆,深入到这三处军营进行调研。
到了灞上、棘门,两营的主帅都举行了“十里夹道相迎”的隆重仪式,看到汉军,雄赳赳气昂昂的精气神,文帝很是高兴,脸上盛开了一朵朵花儿。
然而,,很快他脸上的花儿便凋谢了,因为他来到细柳慰问时,却吃了闭门羹。
而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举的人就是细柳营的“营长”周亚夫。
但见细柳营剑拔弩张,严阵以待,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文帝想进去都被士兵拦住了,他自报身份,营卫却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等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
”文帝最后没辙了,只好取出代表身份的符节交给营卫,让其代为通报。
周亚夫这才传令开门。
到了内营,只见周亚夫身穿铠甲,手持佩剑出来相迎。
见了文帝也是稍微欠了欠腰,说道:“臣以军礼接驾,望陛下勿怪。
” 文帝见状大为感动,在表达慰问之情后,立即打道回府。
他刚退出营帐,细柳营立马关闭营门,又进入“一级严守”状态。
文帝忍不住感叹道:“这才是真将军啊!” 后来,匈奴被逼撤军,各路人马依次撤回后,文帝对周亚夫赏识有加,视他为国家栋梁。
再后来,文帝突然染疾,病入膏肓之际,给景帝留下了“天下有变,可用周亚夫为将”之言,顺利帮助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
俗话说盛极必衰,周亚夫达到仕途的顶端、权力的高峰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不可抗拒的衰退。
他过度插手皇家内事,本意是为了大汉江山着想,但实际上却犯了皇家大忌:皇家的事你不要乱说,说来说去也说不明白,皇家的事你不要乱插,插来插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周亚夫插手皇家的事主要有两件。
第一件事:立储之事。
在立储之事上,周亚夫的态度很明确,坚决反对废长立幼。
早在对下达废太子书时,他便是反对最为激烈的两人之一(另一人是),但当时铁了心的汉景帝采取的是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没给他们多费口舌的机会。
然而,固执的周亚夫却还是“固争之”。
最后,景帝盛怒之下,开始对他疏远。
第二件事:招降之事。
汉景帝在平定七国叛乱后,很快又迎来了一桩大喜事:北方匈奴王徐卢等六王投降汉朝。
这是一件极长脸面的事,景帝自然很高兴。
高兴之下,他打算封六大降王为侯,想通过这种善待降将的方式,诱惑更多的匈奴王和士兵归降。
“封匈奴王为侯,臣坚决不同意。
”在这个节骨眼上,周亚夫站出来投了反对票。
“周爱卿,既然你不同意,那就请说出理由吧。
”景帝强压着怒火说道。
“他们拥有自己的国土和主子,却投降别国,这是不忠;他们弃自己的妻儿家小于不顾,只顾自己的前程,这是不孝。
我们如此厚待他们,这不是仁,而是不仁。
我们如果封他们为侯这不是义,而是不义。
试想想,这样下去,以后我们还怎么来约束自己的臣子呢?” “周亚夫呀,你只懂军事,不懂政治呀。
”景帝在心里叹着。
这一次,他没有再给周亚夫面子,而是直接回绝道:“忠孝仁义不是由你说了算的,你的意见请恕朕不能采纳。
” 说完这句话,景帝封徐卢等六人为列侯;说完这句话,景帝彻底把周亚夫打入冷宫了。
周亚夫为了给景帝一点颜色瞧瞧,以身体有恙为由,请求辞职,在家安心养病。
景帝为了给周亚夫一个下马威瞧瞧,索性回复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既然你身体抱恙,那就在家安心养病吧,你丞相的职务由别人代替好了。
再后来,一介布衣的周亚夫以“绝食”的方式来表达对景帝的抗议,结果被活活饿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西汉七国之乱吴王刘濞为什么敢反大汉朝?因为他有钱
但对于文帝、景帝这一支来说,他们可不希望宗室推翻自己。
景帝遇到了他一生中最大的噩梦,就是来自宗室的吴王刘濞。
著名的,刘濞差点掀翻了刘启。
七国之乱为什么是吴王刘濞主导?因为他有钱啊!名为七国,实际上可以称为吴国之乱。
按辈份,刘濞是刘邦的侄子,景帝的堂叔。
和景帝长于深宫之内不同,刘濞是见过大风大浪的。
生于公元前215年的刘濞,在他20岁的时候,就碰上了一件大事——六布反叛。
刘濞在刘邦亲征的过程中立下大功。
刘濞的父亲刘仲没啥本事,刘邦有点瞧不上这个弟弟,但对于侄子刘濞,刘邦是满心欢喜。
刘邦喜欢刘濞的英武果敢,这个性格在战后稳定局势时非常重要。
刚平定江南时,人心不稳,刘邦就需要刘濞这样的人去治理,就封刘濞为吴王。
吴国的非常大,三郡是丹阳郡、会稽郡、豫章郡。
具体范围大约是在淮河以南,合肥以东,包括江苏省苏中、苏南,浙江省北部。
这里的人口不是很少,而且由于长江流域开发较晚,经济不是很发达。
换言之,刘濞的地盘足够大,但钱袋子不够沉。
没钱啥事也干不了。
刘濞当了吴王,但如果不多弄点钱,在朝廷中说话也就没分量。
刘濞的历史形象,就是个野心勃勃的反贼头子,但在当时,刘濞可是有名的“经济大师”。
刘濞初来吴国时,做了几件大事。
刘濞发动民夫开凿了第二条邗沟,以区别吴王开凿的第一条邗沟。
古代扬州有个邗沟大王庙,供奉两位财神兼吴王,即夫差和刘濞。
刘濞开凿的这条邗沟,在清末改名为通扬运河,现在依然在用,为江苏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刘濞最有名的经济成就,无疑就是煮盐和铸钱。
东南沿海地区有丰富的海盐资源,而盐又是人生存不可或缺的。
当时朝廷有个财政优惠,就是百姓煮盐不需要交纳赋税。
刘濞就利用这一点,发动百姓,进行规模宏大的煮盐活动。
吴国盐场遍地,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煮盐场面。
刘濞发明一种叫牢盆的器具,以数牢盆为一大器,把海盐煮沸,盐就到手了。
由于规模大,一夜之间,刘濞就能生产一千多斤盐。
在过去,有了盐,就能带动巨大的消费市场。
消费市场成熟,人气就旺了。
扬州之所以能成为古代的“大上海”,盐业的发达是重要原因。
有了盐还不够,又不能以盐易货,还需要铸钱。
吴国的豫章郡境内有个铜山,铜资源丰富。
刘濞就招来一些亡命之徒,没日没夜的铸钱,虽然刘濞有所图,但在客观上却成就了江南的经济发展。
当时天下有两大铜山,蜀之严道,吴之铜山,严道的铜是由的宠臣管理。
蜀钱和吴钱在当时流布天下,可以说,刘濞掌握了差不多一半的经济命脉。
通过煮盐和铸钱,刘濞迅速成为汉朝经济实力最强的藩王。
刘濞有多富?史称刘濞虽只是王,但却拥有和一样的财富。
刘濞的反贼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当时的江南百姓对刘濞是非常拥护的。
刘濞对百姓确实不错,下令免除老百姓的农业税,种多少吃多少。
老百姓没钱过日子?不要紧,告诉吴王就行了。
吴王会派人给拉来一车车的铜钱。
当然,也有一种有趣的观点认为:这不是刘濞好心,而是他铸的钱多到用不了,仓库没地方堆放,还不如发给百姓收拢人心呢。
最让老百姓感动的是,百姓需要服劳役,这是朝廷定的指标,必须完成。
刘濞有的是钱,他就出钱替百姓以钱代役,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老百活有了动力,江南经济的发展自然一日千里。
这些是刘濞对历史的贡献。
虽然他是七国之乱的主谋,但那只不过是汉朝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
而且刘濞的儿子被景帝用棋盘砸死,双方还有私怨。
如果刘濞赢了,他又不会改朝换代,天下依然姓刘。
刘濞当皇帝,对老百姓来说未必是坏事。
公元前154年,刘濞兵败身死,吴国也被朝廷撤销。
刘濞搞活的江南经济,从此成为汉朝经济版图上重要的一部分。
随机文章唐朝当红诗人自愿献身武则天却因为「这个原因」被退货潘仁美陷害杨家将真相 评书捏造出的文化冤案地心人为什么不出来,已进化称嗜热动物离不开地心高温长门为什么不复活弥彦,或因三角恋所致(长门恐喜欢弥彦女友小南)美国RGM-84反舰导弹,生产7000多枚服役20多个国家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战国七雄是哪七国?各国的第一武将指都是哪些人?
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主要的历史事件几乎都是围绕着“齐国、魏国、韩国、赵国、燕国、楚国、秦国”这所展开的。
在战国七雄争霸的过程中,武将迎来了一个展现自己和历史留名的机会。
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各国都诞生了不可计数的武将。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战国七雄来说,各个诸侯国的第一武将分别是谁呢? 秦国:白起 首先,对于秦国来说,白起作为第一武将,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议的。
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策》作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出自芈姓。
白起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
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余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
韩国:暴鸢 在战国七雄中,韩国不仅是实力最弱小的国家,也没有诞生什么知名的将领。
当然,矮子里面挑将军,在韩国的将领中,暴鸢是相对出色的一位。
暴鸢,一作暴烝,生卒年不详。
战国时期,暴鸢曾率领韩国大军参与过、、救魏战役等,取得过一定战绩。
魏国:吴起 如同白起之于秦国,在魏国的将领中,吴起的地位也是非常稳固和超然的。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
在魏国为将时,吴起经历了数十场战役,几乎无一败绩。
特别是在阴晋之战中,吴起以少胜多,率领五万魏武卒击退了秦国的五十万大军,奠定了自己在战国名将的地位。
赵国:李牧 李牧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和廉颇、王翦、白起齐名。
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了武安君的封号。
齐国:匡章 说到齐国的第一名将,很多人倾向于认为是成功复国的田单。
不过,和田单比起来,匡章的战绩更加出彩。
六年(公元前314年),乘燕国内乱,匡章率兵十万直破燕都,灭燕国。
公元前301年,匡章率领齐国大军联合韩、魏攻打楚国,取得了垂沙之战的胜利。
公元前298年,匡章率齐、魏、韩三国联军 (后加入赵、宋两国)攻破秦国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
燕国:乐毅 和韩国一样,燕国也是战国七雄中比较弱小的诸侯国。
不过,燕国的第一武将——乐毅,则比较家喻户晓。
公元前284年,乐毅率领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不过,比较可惜的是,在此之后,投奔赵国的乐毅就没有什么比较让人记住的战绩。
楚国:昭阳 最后,提到楚国的将领,很多人会联系到的祖父项燕。
不过,因为被秦国名将王翦击败,笔者认为昭阳更符合楚国第一武将的称呼。
时期,昭阳将军为楚国令尹、上柱国(上柱国为楚国最高职位的武将)。
公元前334年,昭阳率兵攻打越国,杀死越国国君无疆,是楚国成功消灭越国的功臣。
公元前322年,在位时,昭阳又率兵攻打魏国,得襄陵(今河南睢县)等八邑,此战在古代军事史上影响颇大,称“楚魏襄陵之战”。
此战过后,楚国的实力达到巅峰,对齐、燕、赵、魏、秦、韩六国都形成了不小地的威慑。
随机文章杨家将历史真相:杨业的后人简介人类无法抗拒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读懂将受益终生(准到可怕)希腊神话最强恶魔,坠落天使/控制不住内心的欲望背叛上帝(撒旦)氦3人类未来的新能源,月球上有百万吨氦3至少够整个人类用700年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周口店发现70万前猿人头盖骨/见证石器时代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