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伽玛射线暴扫中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上最早对它研究是在何时

【千问解读】
最新的评估认为,伽玛射线暴可能清除了大约90%的星系空间,银河系内也受到伽玛射线暴的冲击,地球生命在未来可能也将面临类似的命运。
伽玛射线暴来自恒星进入生命末年时的爆发,强大的辐射可破坏DNA,并导致行星失去大气层。
科学家还发现,伽玛射线暴在过去5亿年左右袭击过地球,导致大量的生命灭绝,这个解释或许能够说明为什么我们至今仍然没有找到其他宇宙生命,科学家根据巡天观测的结果也发现伽玛射线暴可能让许多星系毫无生机。
地球在过去的岁月中也受到伽玛射线暴的“洗礼”,但地球生命却顽强生存下来,这一情况也会宇宙中其他天体上出现,这意味着其他天体上的生命可能具有更顽强的生命力。
在过去的5亿年左右,银河系内的伽玛射线暴事件让银河系大部分地区都无法生存,来自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物理学家Tsvi Piran称我们发现致命的伽玛射线暴在银河系内出现得非常频繁,地球周围也可能出现伽玛射线暴,但是银河系中央附近的伽玛射线暴要更强大一些,位于银河系边缘地带出现伽玛射线暴的概率会低于50%。
从距离上看,距离银河系中央大约3.2万光年之外宇宙生命生存下来的概率会更大一些。
从星系的分布特点可以看出,生命适合在大型星系的边缘生存,这里的空间环境是最安全的,因此偌大的星系其实只有边缘附近适合生存,此类空间占星系的10%左右。
根据空间望远镜的观测结果,宇宙中伽玛射线暴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而且方向是随机的,如果某个拥有生命的行星不幸处于伽玛射线暴的释放路径上,那么这颗天体上的生命将遭遇灭顶之灾,科学家认为这样的事件发生概率为1千万分之一。
研究历史 伽马射线暴是1967年美国Vela卫星在核爆炸监测过程中由克莱贝萨德尔(Klebesadel)等人无意中发现的。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射了船帆座卫星,上面安装有监测伽玛射线的仪器,用于监视苏联和中国进行核试验时产生的大量伽玛射线。
1967年这颗卫星发现了来自宇宙空间的伽玛射线突然增强,随即又快速减弱的现象,这种现象是随机发生的,大约每天发生一到两次,强度可以超过全天伽玛射线的总和,并且来源不是在地球上,而是宇宙空间。
由于保密的原因,关于伽玛射线暴的首批观测资料直到1973年才发表,并很快得到了苏联Konus卫星的证实。
冷战时期,美国发射了一系列的军事卫星来监测全球的核爆炸试验,在这些卫星上安装有伽马射线探测器,用于监视核爆炸所产生的大量的高能射线。
侦察卫星在1967年发现了来自浩瀚宇宙空间的伽马射线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的现象,人们称之为“伽马射线暴”。
由于军事保密等因素,这个发现直到1973年才公布出来。
这是一种让天文学家感到困惑的现象:一些伽马射线源会突然出现几秒钟,然后消失。
这种爆发释放能量的功率非常高。
一次伽马射线暴的“亮度”相当于全天所有伽马射线源“亮度”的总和。
随后,不断有高能天文卫星对伽马射线暴进行监视,差不多每天都能观测到一两次的伽马射线暴。
由于伽玛暴的持续时间非常短暂,而且方向不好确定,起初对伽玛暴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连距离这样的基本物理量都难以测定,1980年,基于Ginga卫星的观测结果,许多人相信伽玛射线暴是发生银河系中的一种现象,成因与中子星有关,并围绕中子星建立起数百个模型。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籍波兰裔天文学家玻丹·帕琴斯基提出,伽玛射线暴发生在银河系外,是位于宇宙学距离上的遥远天体,然而这种观点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1991年美国发射了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CGRO),这颗卫星的八个角上安装了八台同样的仪器BASTE,能够定出伽玛射线暴的方向,精度大约为几度,几年时间里,对3000余个伽玛暴的系统巡天发现,伽玛射线暴在天空中的分布是各向同性的,支持了伽玛射线暴是发生在遥远的宇宙学尺度上的观点,并且引发了帕钦斯基与另一位持相反观点的科学家拉姆的大辩论。
如果伽玛射线暴确实位于宇宙学尺度上,那么由它的亮度可以推断,伽玛暴必定具有非常巨大的能量,往往在几秒时间里释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几百个太阳一生中所释放出的能量总和,是人们已知的宇宙中最猛烈的爆发,例如1997年12月14日发生的一次伽玛暴,距地球120亿光年,在爆发后一两秒内,其亮度就与除它以外的整个宇宙一样明亮,它在50秒内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银河系200年的总辐射能量,比超新星爆发还要大几百倍。
在它附近的几百千米范围内,再现了宇宙大爆炸后千分之一秒时的高温高密情形。
而1999年1月23日发生的一次伽玛暴比这还要猛烈十倍。
1996年,意大利和荷兰合作发射了BeppoSAX卫星,这颗卫星能够准确地测定伽玛射线暴的方位,定位精度约为50角秒,这就为地面上的望远镜在伽玛暴未消逝之前寻找其光学对应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它的帮助下,天文学家们率先发现了1997年2月28日爆发的一个伽玛暴的光学对应体,称为伽玛暴的“光学余辉”,后来又陆陆续续地发现了数个类似的余辉,不仅有可见光波段的,也有射电波段,X射线波段,并且还证认出了伽玛暴的宿主星系,对宿主星系红移的观测证实,伽玛暴远在银河系以外,是宇宙学距离上的天体,余辉的发现使人们能够在伽玛暴发生后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里对其进行持续观测,大大推动了伽玛暴的研究。
至2015年人们已经观测到了2000多个伽马暴。
研究成果 袭击地球 广泛的理论认为,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在四亿多年前的奥陶纪,地球曾被伽玛射线爆袭击,天空中会出现两个太阳的现象,70%的大气被破坏,致使海洋生物链基层被破坏,75%的生物从地球上消失。
这就是第一次物种大灭绝,使脊椎动物成为了地球上新的霸主。
科学家发现一场神秘的短伽马射线暴产生的高能辐射可能袭击了公元八世纪的地球。
如果同样的情形发生在现代,可能造成卫星毁损,甚至破坏地球臭氧层,对地球生物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在2012年,科学家宣布在古树木年轮中检测到高水平的碳14同位素和铍-10含量,而这些古树木形成于公元775年,这项发现暗示了在公元774年或者公元775年发生了宇宙高能辐射袭击地球的事件。
当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辐射与高空大气中的原子发生碰撞后,便形成了碳14和铍-10。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排除了距离太阳系较近的超新星爆发的可能性,这是因为人们并没有记录下天空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而且现代天文学没有观测到可能的天体残骸。
由此,科学家提出了另一种解释,认为这次宇宙高能辐射袭击地球可能源于两个天体发生的合并事件。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就会释放一些伽马射线,天体的合并伴随着短暂而强烈的伽马暴,但是在可见光波段上可能没有任何迹象。
科学家还指出,此类天体事件距离太阳不会低于3000光年,因为少于这个距离发生的强伽马暴和天体能量释放就可以导致地球生命灭绝。
天文学家也在寻找这个神秘的宇宙天体碰撞残骸,可能是一个仅1200年历史的黑洞,或者3000至1.2万光年处的中子星等。
科学家表示,地球暂时不太可能再遇到一次同样的情况,但若这种情形再度发生,外太空的现代人造卫星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高能辐射还会造成地面通讯、气象研究中心瘫痪。
而如果强伽马暴距离地球更近的话,辐射威力将足以摧毁臭氧层,这会对地球上的生命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婴儿宇宙 伽马暴发生在宇宙6亿3千万岁的时候,直接证实婴儿宇宙中活跃着爆发的恒星和新诞生的黑洞。
“这个新发现的伽马暴打破了所有的纪录,”Berger说。
“它轻易地超越了最遥远的星系和类星体。
实际上,它表明,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壮观的事件来找到第一代恒星和星系。
” 一旦大质量恒星的核燃料用尽,塌缩成一个黑洞或者中子星,通过恒星在生命终点排出的气体外壳喷发出气体喷流,典型的伽马射线暴就发生了。
这些喷流加热气体,产生在其它波段观测到的短暂余辉。
“爆发的余辉提供我们关于爆发恒星和其环境的很多信息,”Leicester大学的Nial Tanvir说。
“但是因为余辉消逝得如此快,我们必须快速瞄准并定位它们。
” Tanvir和同事们在三个小时的爆发时间内,用夏威夷莫纳克亚的英国红外望远镜探测了一个红外源。
同时,宾州大学的Berger和Derek Fox用莫纳克亚的双子北望远镜得到了余辉的红外影像。
天文学家注意到,该源在最长波段的影像中存在,但是在最短的微米波长的影像中不存在。
这一“缺失”对应的精确距离为130.35亿光年,或者红移为8.2,使得它成为人类迄今看到的最遥远的天体。
前纪录保持者是去年九月才发现的,它的红移为6.7,或者1亿9千万光年,GRB 090423显然成为新的领跑者。
最新发现 2016年 大规模灭绝总是与“厄运”和“阴暗”相联系,它总能牵动我们的思绪,拓展我们的想象空间。
毕竟,“恐龙的灭绝或许由小行星撞击引起”这样的猜测,听起来是那么地具有传奇色彩。
但并非所有大规模灭绝都如此富有戏剧性,也不是所有罪魁祸首都如此容易识别。
发生在4.5亿年前的奥陶纪大灭绝是地球五大历史事件之一,导致海洋物种数量急剧下降。
证据表明,这一巨变发生在冰河时代,而伽马射线爆发是最有可能触发此次大规模灭绝事件的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崔浩,一位屈死的忠臣,却被怀疑是南北朝传奇卧底
然而,当时的北魏,四周充斥着南凉、西凉、西秦、后秦、夏国等割据势力,特别是北边活动着不时南下骚扰的柔然、南边盘踞着以正统自居的东晋,如此,要想剑指中原,谈何容易?战略方向上的任何一个决策都会牵一发而动全局,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崭露头角。
一、崭露头角 崔浩出身北方世家大族——清河,祖上皆是高官显贵,父亲,号称冀州神童,累官到吏部尚书。
而崔浩丝毫不逊色于其父,从小遍览群书,天文玄象、经术之言,无一不精,而且,他还怀有一颗经邦治国的雄心! 初入仕途,二十岁的崔浩供职于道武帝拓跋珪的身边,做的私人秘书。
拓跋珪晚年常常服那时的流行食品——“寒食散”,嗑药后性情大变,看谁不顺眼,就一个字——杀。
大臣人人自危,哪有心思好好工作?能躲都躲得远远的。
唯独崔浩不仅不躲,反而更加恭勤不怠,随侍左右,有时整日都不归家,可谓忠心不二,连时常脑袋不清楚的拓跋珪知道后,都忙派人给他送去御粥。
公元409年,太子继位,为明元帝。
崔浩被任命为“博士祭酒”,也就是皇帝的老师。
学问渊博的崔浩在给皇帝讲经授书之余,引导皇帝适时调整国家策略,与民休养生息。
在他的劝谏下,明元帝一改父亲四处扩张的政策,北魏国内的政局因而渐趋稳定。
崭露头角的崔浩很快显示出他的过人胆识。
二、胆识过人 公元414年,平城一带发生灾荒,许多百姓饿死,有人夜观天象说将有大难,众大臣纷纷建议皇帝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
崔浩敢于跳出来投反对票:“灾荒是一时的危机,而迁都就会动了国家的根本。
国家初立,民心刚定,此时贸然迁都,会让百姓人心惶惶,造成不安定局面;外又有柔然、夏虎视,到时内外交困才是真正的危险!” 一番言论让众大臣无以反驳,拓跋嗣觉得很有道理,只是这一时的危机又该如何度过呢?崔浩早有计策,他提议把都城最穷的农户分配到各州就食,当地可开仓赈灾,国家向富裕的大族借贷,许诺来年按利息偿还;如来年收成仍然不好,到时再另想他计,惟有迁都万万不可! 拓跋嗣采纳崔浩的建议,按计策行事。
第二年秋天,收成颇佳,国家终于安然度过这次危机,拓跋嗣大喜,赏赐崔浩锦、衣若干。
接下来,北魏又面临着新的考验,也给崔浩再次展示不俗胆识的机会。
公元416年,东晋太尉北伐后秦,沿泗水入淮,欲入黄河,逆流而上以围洛阳,特向北魏借道。
同时,后秦也向北魏求救。
借还是不借?救与不救?群臣炸开了锅,一致认为这是刘裕的伎俩,千万不能借!后秦与北魏唇齿相依,应该发兵救后秦,以求自保。
这次,崔浩又唱起了反调:“不动!” 据崔浩的分析,北魏目前北有柔然不断扰边,如果出兵攻打刘裕,柔然一定会趁机南下侵扰,若北上抗击柔然,刘裕又会调头攻打北魏。
而且这次,必能灭秦,但要想固守,恐怕绝无可能,从长远来看,北魏可坐收渔翁之利。
因此,不如不动,隔岸观火即可。
崔浩的分析太具前瞻性,拓跋嗣根本无法理解,便一意孤行派军驻于黄河之北,阻止刘裕西进,却遭刘裕出弩兵与长矛兵以截杀,溃不成军大败而还。
惨败的消息传来,拓跋嗣追悔莫及,吃一堑长一智,他决心乖乖依崔浩的建议行事,再不敢轻举妄动。
后来,不出崔浩所料,刘裕果然灭掉后秦,却忙于废帝自立,无暇掌控关中。
三、阻止南侵 在北魏对外关系上,崔浩一向主张北伐而不南进,态度之坚决,甚至被人当作是南朝派来的“卧底”。
公元422年,刘裕去世,明元帝拓跋嗣觉得时机已到,想南下攻取洛阳等关隘。
崔浩坚决反对:“刘裕刚死就出兵讨伐太不光彩,而且刘裕的党羽未散,见我们大兵压境,一定会,我们未必能赢。
”惹得拓跋嗣相当不高兴。
崔浩极力阻止南侵却相当赞成北伐。
公元423年,拓跋焘即位,是为太武帝。
面对国家南有刘宋、北有柔然的困境,太武帝决定先集中力量解决柔然,群臣担心刘宋来攻,竭力劝阻。
只有崔浩、大力支持,他认为自从刘裕去世,刘宋一直没有恢复元气,已经无法构成威胁。
如果趁现在柔然骄纵的时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其不备,一定可以获胜。
为打消拓跋焘最后的疑虑,崔浩又进言:“现在的刘宋,已非昔日,就算他们敢来,也不过小牛入虎穴,怕什么?而且趁柔然不备,我们大举进攻,一定可以大胜的,我只担心将军们不敢深入,无法全胜呢!”崔浩口若悬河,听得拓跋焘热血沸腾,当下决计远征柔然。
部队采用崔浩“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的计策,取得关键性胜利,柔然战败提出和亲,从此,无法再对北魏构成威胁。
拓跋焘北伐的成功,给南边的刘宋带来不小的压力,为了防止北魏南下,刘宋派兵进驻黄河边,以备不测。
北魏边将得知消息后,向朝廷紧急打报告,要求增兵。
崔浩又出来说话了,劝皇帝不要信,这不过是边将夸大敌情,为国生事。
当刘宋大军开驻黄河边,布起千里河防时,北魏边将吓坏了,紧急喊话皇帝快点派兵出击。
皇帝跟大臣们忙不迭商讨对策,不料,崔浩笑了。
太武帝与群臣疑惑,崔浩大手一挥:“刘宋不采取重点进攻,只是处处把守、设防,可见他们不敢来攻,有什么可虑的?”大臣们不依不挠,刘宋已经跟夏国结成联盟,约好一起攻取我们,不出兵怎么行?没想到崔浩不赞成向南出兵,却话机一转,建议皇帝正可趁此时机攻夏国,一举歼灭它,剪除肘腋之患。
这次,拓跋焘不顾大臣们地极力阻挠与反对,毅然听取崔浩的建议,发兵后一举吞掉北燕,灭了夏,顺势还收了北凉。
正如崔浩所料,刘宋始终不敢有任何举动。
拓跋焘激赞崔浩的过人才智,战后特别提拔他为司徒。
至此,北魏终于实现了近百年来的初步统一! 崔浩总是在国家最危急的时候,不顾各种反对,挺身而出献计献策,为国家指引一条光明的出路。
在北魏扩张疆土一事上,崔浩总是力劝皇帝可北伐却不要南下,让人疑惑不解。
事实上,从当时北魏的局面来看,先北后南的策略确实是通观全局、着眼未来的最佳方案,是崔浩为帮助北魏完成统一大业的苦心安排,更是他为国考虑的体现。
四、倍享荣耀 除了扩张疆土,在北魏其它国家大事上,崔浩也总是能献上奇计,屡建奇功,太武帝对这样一位功臣,欣赏之情溢于言表,他曾当面称赞崔浩:“你才智渊博,历仕我祖孙三人,忠心耿耿,我很看重你!”拓跋焘还指着崔浩对降服的人说:“你们别看他手无,实则胸有万千丘壑,我每次出兵大胜,都是他的功劳呀!”他下令,凡尚书不能决定的军国大计,都要先征询崔浩的意见再行实施。
太武帝不仅信任崔浩,还特别亲近他,经常招呼不打就跑到崔浩家中,对于崔浩慌忙之中准备的家常菜也不以为意。
崔浩进宫,更是可以进入皇帝的寝宫,可以说,历仕三朝的崔浩,到这时已是荣耀倍至。
不过,福兮祸所依,崔浩走上荣耀的巅峰时,灾祸已经不知不觉中蔓延开来。
五、屈辱而死 公元439年,拓跋焘交给崔浩一个任务——续写国史,特别叮嘱:“务存实录”。
对于这个任务,已经年近六十的崔浩感到光荣至极,他遵从皇帝嘱托,点灯熬油尽心编写,几年后即脱稿。
《国史》写完后,有人建议将它刻在石碑上供人自由观看,崔浩欣然采纳。
于是,都城大建石碑,用工三百万,刻上《国史》等文。
完工后,上至贵族,下到百姓,都跑来浏览碑林。
很快,有人脸绿,有人窃议,还有人窃笑,原来,崔浩遵从拓跋焘的叮嘱,鲜卑族拓跋部的历史详实而没有任何避讳地全部写出来了,甚至包括一些不光彩、的过去。
这下,贵族们集体“爆发”,太武帝也,立即收捕崔浩,命令处以极刑,并捣毁了碑林。
荣耀消逝之快,灾祸到来之速,崔浩又何曾意想得到? 太平真君十一年六月己亥(公元450年7月5日),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通往城南的路上,押着崔浩的囚车缓缓行驶着,突然囚车停下,几十名士兵齐齐冲着囚车里撒尿,车内传出的哀嚎声不绝于耳,凄惨无比,崔浩最终受尽屈辱而死。
至于崔浩的死因,历史学家历来说法不一,有说因“华夷之辨”的民族问题,有说因佛道之争的宗教问题,也有说因修国史而罹祸......至于崔浩到底为何而死,一千多年后的我们可能已经无法考证清楚,然而,崔浩处处为国的一片忠心却是无论如何也无可抹煞的。
就连亲手下令诛杀崔浩的太武帝拓跋焘后来也流露出悔意:“崔司徒可惜!”个中滋味,颇值得玩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鲁班把毕生所学都写成的鲁班书为什么会被禁呢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看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当然很多爱玩游戏的小伙伴会鲁班七号的强大,历史上的鲁班发明了很多工具,像打仗用的云梯、钩强,还有日常生活中用的一些工具,都是鲁班发明的。
鲁班把毕生所学都写成了《鲁班书》,这部书被誉为奇书,也是一部禁书。
这部书蕴含了鲁班一辈子的心血,为什么会被禁呢? 原来这本《鲁班书》不仅有鲁班的绝学,还记载了一些咒语。
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就是一些木匠制作工具的技巧,问题就出在下册上,下册则是记载了法术和咒语,据说鲁班下册被下了诅咒,凡是学这部书的人,一个都没好下场,非死即残,要不独孤终老一生。
现在的《鲁班书》基本被毁,究竟是什么内容已经看不到了。
据说鲁班自己也深受这部书的毒害,为了不让自己的后代也受到伤害,才禁止后人再学这部书。
据说,鲁班的妻子当时已经怀了孩子,不过鲁班常年在外,两人聚少离多。
这时的鲁班就发明了一个木鸢,只要念动咒语,木鸢就会像大鸟一样飞起来,飞几天几夜也不会落下。
鲁班老婆见到这个木鸢非常高兴,想想很快就能见到鲁班了,就坐了上去,可是飞到一半的时候,巅的太厉害,鲁班的老婆马上就要生了,一时间流了很多血,这木鸢最怕见血,一见到血木鸢失控,掉落下来,鲁班妻子一尸两命,就此身亡。
鲁班非常伤心,告诫后人不要再学此书。
不过后来学习鲁班这部书得多没有好下场,像孤寡终老,丧妻丧子乃至于绝子灭孙。
因此这部书就成了一部禁书,你觉得要是你现在能看到《鲁班书》这下半部分,你会去学吗? 随机文章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俄罗斯末日天坑内部,70米的坑底有座冰湖(爆炸导致)为什么动物能预知地震,听到地震前的次声波恐慌逃跑美国野猫式战斗机,5分钟击落日军5架战机俄罗斯亚尔斯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10枚25万吨当量核弹头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