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抢了宁王8万精兵,宁王最后什么结局?
【千问解读】
抢了宁王8万精兵,宁王最后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去世后,其嫡长孙即位为帝,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即位后,脚跟尚未站稳就急着削弱势力,结果是激起了燕王朱棣的谋反。
1399年,朱棣打着的名义,开始了正大光明的造反。
其实单凭一个朱棣,或者只靠燕军是无法和的中央军对抗的。
不过朱棣早就发现,大宁(内蒙古多伦一带)的军队十分彪悍。
这大宁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封地,朱权也是个之人,手下也都是。
而大宁也是当时北方的一个重镇,东连辽左,西接宣府,地理位置甚为优越。
然而朱棣看上了大宁的精兵强将,朱允炆也看到了。
朱棣造反时,建文帝害怕朱权投靠他,所以就下诏召朱权回京。
怎奈朱权来了个两不得罪,既不倾向于朱棣的拉拢,又不应建文帝的诏。
朱权不应召,建文帝便削了他的三护卫。
毕竟山高远,建文帝也只有这么发发火了。
不过朱棣离朱权近,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朱棣于是就亲自跑去了大宁,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哭诉自己的不易。
说自己是不得已才起兵,如今已经是被逼的走投无路了,并求朱权代为起草谢罪奏章。
朱权还真就相信了,兄弟俩相谈甚欢。
临别时,朱权亲自送四哥出城。
怎奈朱棣早在城外安排好了伏兵,等朱权一出来就将其绑到了北平。
没错,朱棣将自己的十七弟宁王朱权给绑架了。
不过朱棣不要钱,他想要朱权手下的那八万精兵。
被绑到燕军后,在四哥的劝说下,后来朱权也就顺势而为了。
嘛,这个似乎没有太大毛病。
朱棣还跟朱权承诺,等到事成之后,愿与他平分天下。
就这样,有了十七弟朱权的鼎力相助,再加上后来建文帝用人不当,朱棣这才一步步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1402年,终于结束。
此后建文帝不知去向,彻底消失在了史册中。
燕军攻破了南京城,后来朱棣就做了皇帝。
朱棣即位后,朱权被封到了南昌。
但是朱权想要苏州、钱塘等富庶的地方。
需要朱权的时候,朱棣承诺和朱权平分天下,可是一旦成功了,当初的承诺就跟放了个屁一样。
朱权想要富庶的地方,朱棣就是各种理由不给,后来便被封到了南昌。
到了南昌后,朱权曾被人告发用巫术害人。
可是朱棣派人去查,毫无所获。
不用想都知道,这肯定是朱棣的精心安排,幸好最后是虚惊一场。
不过从此以后,朱权便过上了韬光养晦的生活,建造书斋、整日游历于诗书文艺之间,一生倒是创作了不少史学著作。
朱棣在位时,朱权并未遭受什么祸患,还算是幸运的。
虽然朱棣在成为皇帝后,并没有兑现当初的承诺,和朱权平分天下。
但是朱权始终能够识时务,最后得了个善终,也是他自己争取的。
直到时,1448年朱权才安然离世,享年71岁,为“献”,因此又被称为宁献王。
从朱权的谥号也可以看出,这位宁王殿下的一生,就是识时务的一生。
或许朱权算不上俊杰,但他要比他那位二哥和十哥强太多了。
至少他还没有昏聩到,误国误民的地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大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熄了对朱棣的杀心?
最终朱棣以藩王造反的手段取代侄子,登上了宝座,这一年距去世仅仅四年。
朱元璋是历史上白手起家的典范,可以说是历代开国皇帝中出身最差的,因此可以说他的能力绝对是卓越高超的,其政治能力更是突出。
这样一个英明睿智的皇帝,在生前为了给儿子、朱允炆铺路,可谓是、机关算尽,但是他死后仅仅四年,自己安排的政治格局就被打破,难道他生前没能料到燕王的危险性吗? 显然不是这样,朱元璋是何等的睿智,其实他在生前早就考虑到了燕王构成的隐患,而且在晚年长期谋划除掉自己这个”刺头“儿子。
在朱元璋的几十个儿子中谁的能力最高呢?很显然,就是燕王朱棣。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自己这个优秀的儿子呢?网络配图 朱元璋在储君问题上肯定是有过缜密反复的考虑的,在他的长子朱标活着时,储君问题算不上问题,因为自己这个长子虽然性格柔弱,但他颇有能力,群臣也非常拥戴,而且明显是个未来的仁君,再加上他是儿子们中的长子,也压得住兄弟们,朱元璋全心全意的在为他除掉一切障碍,对儿子是否具备接班的能力从不怀疑。
但朱标的过早去世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接班问题立刻凸显出来。
此时最佳接班人无疑是两个:长孙朱允炆、四子朱棣。
论能力。
朱棣绝对没的说,十足的人才。
但是接班问题事关整个帝国政权的稳固,朱元璋必须要从全局角度出发。
那么朱棣为什么落选呢?首先,朱棣是四子,他的前面还有老二秦王、老三晋王,虽然这两个人能力一般,但是各个手握重兵,再加上他们都是朱棣的哥哥,资历辈分在那摆着呢,将来如果朱棣上位,他们必然不服,藩王们的斗争必然白热化,这对帝国的稳定是极为不利的。
古代社会,接班过程的稳定是重中之重。
再者,这是大明帝国的第一次接班,对未来”千秋万世“的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现在必须要树立稳定平稳的典范,否则将来皇位继承极易血雨腥风,这对一个封建帝国是绝对不能容忍的,所以,接班问题的核心是权力传承的”稳定“! 而长孙朱允炆,在宗法伦理上优势突出,长孙嘛,宗法传统绝对符合,再加上他与朱标极为相似,性格仁厚,而且极为孝顺,在朝廷众臣中口碑也好(毕竟大家喜欢好说话的仁君嘛),再加上他继位以后必然是个推行宽松政策的仁君,天下朱元璋已经打下来了,将来需要的自然是”守成之君“,柔善的朱允炆自然极为合适,所以比较下来,朱允炆是最合适的人选。
由此可见朱元璋这个人多么,政治素养极为成熟。
政治接班人确定下来了,朱元璋就不得不考虑燕王朱棣构成的未来隐患了,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左右,朱元璋就有了解决朱棣的心思,于是朱元璋秘密在北平城和燕王府安插了大量的奸细,对朱棣的一言一行严密监控。
终于,在洪武二十六年,发生了一件事,给朱元璋带来了机会。
网络配图 这一年,朝鲜国王李成桂派五子靖安大君李芳远率领使团向明朝贡马,结果李芳远路过北平时与朱棣相谈甚欢,两人甚至密谈了一夜,说白了就是在谈未来在政治上两人如何如何,这一切都被朱元璋的亲信探听的。
李芳远这个人说来也是有趣,他跟朱棣极为相似,作为老五,他在兄弟中能力最强,在老爹建立朝鲜的过程中出力最大,结果老爹竟然打算传位给小儿子,他后来竟发动政变,杀弟弑兄,把老爹都逼跑了,人生经历与唐太宗李再详细说他。
两人不仅谈的投机,李芳远竟然将本来要贡献给朱元璋的马分出来一部分私下给了朱棣。
这下子朱元璋大怒,他决定以此为契机,诛杀朱棣,进而大行牵连,趁此机会除掉剩余的不可靠分子。
于是朱元璋跟大臣密谋这件事。
但是刘三吾极力反对,他的理由是时机不成熟。
这个时候朱元璋冷静下来了,没错,时机确实不成熟,老二、老三可都活着呢,杀了老四,他们怎么办,现在他们好歹还能互相牵制呢,于是朱元璋收起杀意,暂时放过朱棣一马,打算时机成熟再动手。
两年后,洪武二十八年,老二秦王朱樉病死。
这个时候,朱元璋也感觉时日不多了,在他看来,假若自己死后,至少还有老三牵制朱棣,至少危险还是可控的,再加上人越老越容易犹豫,更何况是自己的亲儿子,于是解决朱棣的具体实施开始搁置。
但是一件事的发生立刻使情况变得严峻,洪武三十一年三月,老三晋王朱棡也病死了,这下子问题棘手了!我们要知道,朱元璋是这一年六月二十四日去世的,也就是说,朱元璋离死只有短短三个月了!这个时候朱元璋越发感觉自己时日不多,而三子的去世更是使这个老人家伤心,身子的一半都埋在了黄土里,临死还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多么凄伤悲痛,但是这个时候他还是极为清醒,他对驸马梅殷哀叹道:“燕王病矣!”(意思是:燕王这个人危险啊!)这个时候是他最真切体会到燕王这一隐患带来的严重危机!网络配图 但他这句话也透着深深的无奈,毕竟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真的快不行了,恐怕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他对自己这个最信赖的女婿梅殷说,将来靠你了,你一定要辅佐好皇长孙!最终,一代传奇枭雄病逝。
他死之后的第二年,燕王便起兵“靖难”,最终该来的还是来了,历史就是这般无情。
历史就是这么奇怪,如果朱元璋最终举起屠刀,大明朝走进的又将是另一个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巴比伦行动的详细经过是怎么样的?最后成功了吗
使用军事力量解决自然也是一种方案,当外交途径越来越无力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以色列内阁人员开始倾向于使用武力解决。
于是,以色列内阁指示国防部和空军各自做好自己的方案,并且开始着手准备。
此时的以色列空军已经逐渐从的阴影中爬了起来,随着F-15“鹰”式战斗机的到来,以色列空军在空中已经基本无敌手,而且一套全新的空中指挥、预警、作战体制开始逐步完善。
不过一切准备工作都在秘密进行,空军司令伊夫里将这个任务交给作战署署长希拉,让他评估各种可能的方案。
希拉在不透露作战目标的情况下挑选了一些部队进行尝试性飞行。
空袭“欧西瑞斯”核工厂的难度在于距离太远,以色列的主力战机F-4和A-4都不足以一次飞那么远,因此行动的重点在于空中加油。
但是在以色列和伊拉克之间至少要飞越两个敌对的阿拉伯国家,如何才能让加油机给攻击机群加油并且不被发现呢。
就在伊夫里开始详细筹划空中加油方案的时候,传来了一个好消息:伊朗新领袖霍梅尼决定不买美帝国主义的F-16战斗机了,于是美国通知以色列他们或许可以提前得到定购的F-16。
F-16的航程很有可能使飞机无需空中加油便往返巴格达,于是他们立刻开始研究用F-16作为攻击机的可能性。
希拉的任务主要是研究整个作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他要了解的事情极其广泛,包括中东地区一年四季的气候特征、巴格达一天的光照条件变化、空袭的最佳进入角度、适合的投弹高度、每架飞机的投弹间隔、炸弹可能激起的烟尘高度和扩散时间、安装不同的延时引信后炸弹的侵彻能力、伊拉克核工厂的结构、伊拉克的核计划进度、防空阵地的部署……所有的这些均被记录在案。
以色列人碰到了一个问题:F-16战斗机携带2个1 300升机翼副油箱和1个800升机腹副油箱后的确可以不加油往返巴格达,但是根据美国的F-16使用规范,携带机翼副油箱后就不能携带炸弹,以避免投放副油箱时与炸弹碰撞导致事故。
经过再三考虑以色列人决定不理睬飞行规范,同时携带副油箱和2枚1000公斤炸弹。
经过试飞以色列人发现挂着炸弹投放副油箱并没有造成什么危险,于是确定了这种做法的可行性,并且在训练中进行推广。
为了更加逼真的模拟轰炸环境,伊夫里找人根据美国提供的卫星照片和“”的情报,在沙漠中建造了一个类似伊拉克核工厂的建筑,这样以色列人就可以携带炸弹进行实战演练,并且检验轰炸的效果了。
日复一日,整个攻击计划日臻成熟,随着越来越多的F-16来到以色列,经过挑选的飞行员都训练的差不多了,攻击编队的协同飞行、轰炸都已经近乎完美。
1980年10月29日伊夫里得到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艾丹的消息,内阁已经基本同意空袭计划,艾丹打算挑个礼拜天行动,他认为星期天法国的基督徒专家们会离开核工厂去做礼拜,这样就不会因炸死他们而引起麻烦了。
到这一年年底,“摩萨德”传来的消息是伊拉克的进度很快,如果不出意外,次年7月至9月间核反应堆就要热起来了。
此时空袭计划顺利进行。
艾丹和希拉在一次预演攻击中分别坐进两架F-16B战斗机的后座,观看了整个空袭过程。
如他们所愿,整个攻击过程快速而流畅,飞行员们投弹精准,一切都同计划中的一样。
演习后根据演习结果计算出最少需要6架F-16战斗机执行空袭计划,再算上预备兵力,最终决定准备10架F-16战斗机和12个飞行员,其中8架出击,2架随时待命。
1981年5月10日凌晨,总参谋长艾丹、空军司令伊夫里带领一群空军高级官员悄悄来到位于西奈半岛的埃左恩空军基地,这是距离伊拉克最近的一个机场, “伊拉克小组”的其他成员和一群以色列空军最精干的飞行员早已在此等候。
伊夫里看着面前这群飞行员,尽量平息激动的心情。
他也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也曾经为了以色列在蓝天上鏖战,此刻他能体会到飞行员们的心情,也明白他们将面对什么样的危险。
伊夫里开始向大家部署这次任务,包括航线、飞行高度、攻击细节。
由于航程太远,目标又极为危险,因此整个攻击机群在目标上空的时间只有3分钟,也就是说,每架F-16只有不到30秒的时间进行投弹。
每架飞机只有一次攻击机会,如果攻击不成则必须返航,否则将拖累整个机组。
另外,攻击机群必须避免同约旦空军交火,一旦受到干扰无法解决,则应该放弃任务返航。
作战部署结束后,伊夫里又告诉所有的飞行员,此次行动由第一个从美国接受F-16的飞行员雷兹负责,在空中大家均要以雷兹的命令为准。
伊夫里此举倒不是多余,这次行动中的飞行员大都身居高位,有不少和雷兹的军衔相等,甚至还有比雷兹军衔更高的。
更有甚者,有一个某基地的总指挥官,听说这事儿后找到伊夫里软磨硬泡一定要参加,伊夫里没办法,就说你要参加可以,但你必须把自己的官位扔掉,当一个普通飞行员,谁知这个家伙立刻就答应了。
接下来艾丹的对大家进行了战前鼓气,首先告诉他们如果不行就回来,反正机会还多着呢;然后又告知他们一定要小心,如果不幸中弹就要尽量飞回以色列境内,他一定会竭尽全力把他们救回来。
出击时间定为下午,这样飞到巴格达时正好是傍晚,此时伊拉克的部队都在准备吃晚饭,防空火力相对最薄弱。
担任护航任务的F- 15已经先行升空,E-2C和直升机也准备起飞,前往预定的空域准备空中指挥和抢救飞行员。
攻击小组的队员们坐在加满油、挂好弹的F-16座舱里,随时待命准备起飞。
就在伊夫里准备发出允许起飞的命令时,贝京总理来电话,艾丹去接电话。
几分钟后他满脸沮丧的过来告诉伊夫里,攻击计划被暂停了。
这一事件的根由是贝京总理收到消息,说这次行动可能泄密了,他担心飞行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于是下令暂缓行动。
事后发现行动暂缓并不是个坏主意,好几枚炸弹的延时引信时间设置错误,真的投下去就有可能无法彻底炸毁目标。
看来老天还是在帮助以色列的。
1981年6月7日下午2点,西奈半岛埃左恩空军基地。
飞行员们已经坐进了座舱,地勤们开始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共有8架F-16战斗机,其中6架F- 16A、2架F-16B;8架F-16分成两组。
每架F-16的机翼下携带两枚装有延时引信的1 000公斤炸弹和两个1 300升油箱,机腹下携带一个800升油箱。
每一滴油都是宝贵的,往返距离一共2 500千米,而且很长一段路程机群必须低空飞行,这已经是F-16战斗机的性能极限了。
和上次一样,担任护航任务的6架F-15战斗机先行起飞在机场上空盘旋,然后是E-2C和直升机,接着,F-16机群起飞了。
“巴比伦”行动开始了。
以色列以后又从美国引进了更加先进的F-16C/D,使得其空军实力在中东地区更加突显。
然而这次行动似乎从一开始就不顺利。
由于突然刮起的强烈西北风,机群采用自北向南的起飞方向。
这阵大风使得整个计划受到了影响,机群必须做一个大盘旋,这样就要绕过原先计划避开的亚喀巴湾。
亚喀巴湾是一个旅游胜地,此时正值炎热的夏季,于是所有的游客都看到了头顶上飞过的以色列机群。
糟糕的是约旦国王侯赛因此时正好在他的游艇上欣赏美丽的海湾风光,他看到以色列的战斗机从自己头顶飞过,飞向西南方向的沙特阿拉伯。
于是他本着阿拉伯共同防御联盟的原则给阿曼国防部打了个电话,让他们赶紧提醒萨达姆。
不过萨达姆当时正在前线指挥部队向伊朗进攻,总之攻击机群从始至终没有受到任何伊拉克空军的威胁。
攻击机群的航线是沿着约旦、沙特的边境飞行,直抵伊拉克,预计来回共要飞行3个小时。
机群越过艾特拉湾。
似乎整个约旦、沙特和伊拉克的防空网都睡着了,机群没有收到任何电子告警信号,但是机群不敢有任何怠慢。
整个编队共14架飞机,以密集编队飞行,以色列人将飞行高度控制在100米左右的超低空,速度为 750千米/小时,编队保持严格的电子静默,连飞机间的无线电通话都被完全禁止。
此时他们得不到任何支援,只有依靠飞机自身的导航设备飞向目标。
在经过预期的沙尘暴时,编队将飞行高度升至180米左右,从上面越过了风暴,然后再次下降高度,避免被雷达探测。
大约飞行1小时后,仪表显示机翼副油箱的燃油已经耗尽,应该扔掉副油箱了。
几分钟内,F-16群扔掉了副油箱,卸去了负载的飞机机身突然一轻,变得好操纵起来。
飞机加速至800千米/小时,面前已经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的绿洲。
机翼下方伊拉克的农田和果园飞速的掠过,人们抬头看着这群不速之客如同闪电般划破天空,但却不知它们将飞往何方。
让以色列人感到迷惑的是伊拉克的防空导弹毫无动静,天上也没有出现拦截的敌机。
此时机群已经深入伊拉克腹地,雷兹指挥编队爬升高度,巡航速度增至900千米 /小时。
攻击编队已经飞到了底格里斯河上空,前面就是巴格达市郊。
“欧西瑞斯”核工厂位于巴格达西边17千米的艾它维塔镇,按照计划,攻击机群应当从西边绕过去,不让城里的居民发现他们,然后以一个大湖的湖心岛为拉起点爬升,从2 800米左右的高度自西向东俯冲攻击。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算顺利,雷兹开始向城西边飞,F-15战斗机则爬升高度准备空战。
然而雷兹眼前出现了可怕的一幕:大湖就在眼前,但是湖心岛却消失了!(事后得知前一天由于底格里斯河水位上涨,湖心岛被淹没了。
)雷兹顾不上去研究这一奇怪的现象,他是整个攻击编队的长机,他必须第一个准确投弹。
向东看,在照片中看过无数次的核工厂就在不远处,同沙漠中的模型相比,这个目标显得好看多了,工厂中间最高的圆顶就是核反应堆。
雷兹将火控转为空地模式,开加力,将飞机增速至1 000千米/小时,接着滚转180度调整飞机进入俯冲,然后滚转回来,保持以35度倾角正对着核工厂俯冲。
在1 200米高度,平显上的投弹光环准确的套住了目标,耳机中传来“滴滴”的投弹提示声,雷兹按下投弹按钮,两枚1 000公斤炸弹摇摆着脱离了机身,直冲核反应堆而去。
雷兹立刻向左压杆然后猛拉,以8个g的过载盘旋,做出规避导弹的机动,同时抛出热干扰弹和箔条干扰。
不过没有导弹的告警声,只能听见下方传来零星的高炮射击声,由于伊拉克士兵必须逆光射击,因此炮弹根本没有准头。
剩余的F-16以5秒为间隔开始俯冲,一切都如同计划中那样,当第二小队进入时,整个目标区已经烟雾弥漫,不过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们依然准确的投弹。
那个基地指挥官是最后一个投弹的,他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不过他还是根据前面的弹着点判断了攻击位置,他的炸弹没有命中反应堆,但却准确的把周边的工厂给摧毁了。
每架飞机的延时引信时间设置都不一样,以保证将反应堆从里到外彻底摧毁。
根据事先的计算,命中8枚炸弹即可达到摧毁目的,但是他们一共投下了16枚炸弹,仅仅3分钟内,整个核工厂混凝土墙壁倒塌,反应堆被彻底摧毁。
事后据伊拉克的记者报道,有两枚炸弹穿过了墙壁直达地下室,却没有爆炸,看来做好备份工作多派几架飞机是必要的。
“碳棒,我是凿子1号,凿子和串子全部查理。
”“查理”是任务完成的,希拉此时坐在指挥机里,对这个好消息简直难以置信。
“全部查理?”希拉决定再次验证一下。
“正确,全部查理!正确!”雷兹再次肯定。
“全部查理!”希拉立刻将好消息传给国防部,艾丹、伊夫里和一群空军高级官员眼巴巴的守在地图面前已经一个半小时多,此刻终于安心了。
艾丹拿起电话,给闷在家里等消息的贝京总理打电话。
从行动一开始,舞台上的主角就是那群无畏的飞行员了,这些高官们都只能像观众一样在台下看。
编队已经重新集结好,按原路返航。
护航的F-15战斗机也加入编队,14架飞机爬升至10 000米高空,将巴格达和燃烧的核工厂扔在身后。
伊拉克空军依然毫无动静,或许直至此时萨达姆还没有得到消息。
“凿子1号,我是碳棒。
战果如何?”希拉问道。
“良好。
一切按计划进行。
”雷兹答道。
“伤亡?” “可能有炮弹擦伤,无飞机损失。
” “好吧,祝你们好运!” 机群飞越幼发拉底河,高度上升至14 000米,速度增至1马赫,沿着约旦、沙特边境向以色列返航。
约旦防空网紧张的监视着攻击机群,战斗机也已经起飞,但是最终没有对其进行拦截,虽然此时的 F-16是脆弱的,但是F-15战斗机依然杀气腾腾。
终于进入了以色列领空,14架飞机依次降落在跑道上,此时F-16战斗机基本上都烧光了最后一滴油。
地勤们,纷纷察看自己保养的飞机,不过所有的飞机都完好无损,连一块弹片都没有沾上。
伊夫里按捺不住激动,抓起桌上的麦克风大声向飞行员们贺喜,并且命令他们立刻升空以空军的传统来一次着陆。
于是机群在加满油后再次升空,开加力超音速通场,以喧嚣的音爆结束了这次传奇般的空袭。
这次行动后不久,埃左恩机场便关闭了。
根据谈判的结果,它将跟随西奈半岛一起归还给埃及,“巴比伦”行动将成为它永远的荣耀。
如同事先所预料的,多个国家对以色列表示谴责,而伊拉克更是表现的。
不过萨达姆心里明白,拳头不硬叫的声音再大也没用,因此政治上的风波很快就过去了。
美国在空袭后曾经一度暂停给以色列交付F-16战斗机,但也仅是走走形式。
对美国空军和通用动力公司来说,以色列的行动让他们感到惊讶,这已经超出了F-16战斗机的性能范围。
不过这对他们而言倒是一件好事,从此F-16战斗机很顺利的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推广。
对以色列空军来说,“巴比伦”行动的成功,意味着他们完全从赎罪日战争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现在,羽翼丰满的新一代以色列空军摩拳擦掌,把目光投向东北方向的贝卡谷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