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1900年再遭劫难:八旗兵与土匪趁乱势洗劫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与新兴的日本帝国签订了1840年以来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侵占最为严重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不可调和。

中外矛盾迅速上升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种局势下,19世纪的最后五年间,义和团迅速发展,并于1900年控制了京津地区。

义和团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意在中国大地上驱逐外来势力,恢复中国原有的社会秩序。

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清军击毙后,各国以保护公使馆为名,派兵进入北京,以东江米巷(后来的东交民巷使馆区)为中心,与义和团展开了激烈的攻夺战。

为了解救在京被困的西方外交官与教会众、各国侨民,英、法、德、俄、奥、意、日、美八国组成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八国联军于8月16日攻陷北京,太后携于前一天仓皇逃走,北京再一次落入外国入侵者的手里。

拆园最烈者为兵 1900年的入侵者比1860年的人数更多而且更为凶残。

他们又一次展开抢掠和纵火,范围更广,持续更久。

抢掠的地点包括有钱人和满洲贵族的家,掠夺者不仅仅是军队,外交人员与传教士亦参与其中。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抢掠现场看到,那些掠夺者的争抢场面只能用“暴动”来形容,许多中国俘虏遭到残暴的虐待和无情的枪杀。

当时一位美国作家感觉“这些中国人遭受的对待就像罗马暴君尼禄在位时期的基督徒”。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战争发动的一年前,这八国列强全都加入了1899年的海牙公约,明文禁止战时抢夺和恣意杀戮。

这一时期,新建成的和残破的也遭到了摧残。

八国联军入京后,董福祥率战败的甘军北逃出京,德国马步队追击董军直至南口,此时董军已逃至怀来,德军追赶不及而返。

德军部队一部分驻朗润园,英军驻颐和园,意军驻玉泉山。

当冬天来临时,盘踞朗润园的德国侵略兵,窜到正觉寺拆走大殿的门窗当柴烧,砍坏佛像的鼻子,抢走寺内珍存的大量西藏进贡的锦边彩画佛像及青铜梵文大钟。

与1860年的浩劫有着同样的丑行,入侵者为了分赃而成立了一个奖金委员会,并在英国的使馆举行拍卖会。

但也有专家认为,到目前为止,尚无史料证明八国联军曾经进入圆明园进行劫掠,在这一时期真正让圆明园遭受劫难的是当时清政府驻守西郊的八旗兵、以及地痞流氓。

据王威所著《圆明园》一书记载:“城外的驻军与恶霸们活动得更凶,他们乘机大肆洗劫西郊各园的陈设,圆明园也不例外。

他们将殿座亭榭及宫门和铜狮等一齐拆下来出卖,连砖瓦、石料都不肯放过。

” 外国军队撤离时,京城暂时处于无政府状态,驻守西郊的散兵游勇、太监以及恶霸蜂拥闯进圆明园,再次劫掠院内陈设,大肆拆毁园内的殿堂、亭榭,盗运园内的砖瓦、木料等。

其最甚者为本地土著的各旗营,曾经调驻城内,此时却都逃出城来。

他们手中操着斜五排快枪,回到家中化兵为匪,自由结合,聚众大拆圆明园宫殿、砍伐树木。

只一个月时间,整个圆明园内的树木及原来残存之建筑荡然无存。

圆明园的西路毁于精捷营,北路毁于河北黄营,长春园毁于白旗大小营,其拆园最烈者为厢白旗小营与精捷营的八大恶棍首领。

守园太监与拆匪激烈枪战 长春园中环形的“海岳开襟”原是建在湖中双层汉白玉石园坛上的一座、宏伟高大的建筑,由于船只被焚,无船可渡,在1860年英法联军之役幸免于难。

光绪年间,慈禧还专门到此游幸,因此修葺一新,并由湖西岸上之“榴香渚”方亭至此添修长木板桥一道,桥侧安装红色栏杆。

由于八旗拆匪扬言要拆此处,该处太监首领杨四率领四名太监,园户头目周德海也率领园户十名,日夜共同驻守。

精捷营正白、正黄两旗头目扬言将于九月初七夜拆“海岳开襟”。

于是杨四、周德海等人将木桥拆毁一段,堆积树枝与沙袋,修成工事,又从熙春园请来六名枪手,帮助防守,其他太监与园役也架上大抬杆枪埋伏在沙袋后面。

当天夜里,近百名旗民,携带斧锯绳杠由西岸上木桥,发现桥被拆断,八大匪首喊话,责令杨四、周德海搭上桥板,否则如攻上去难逃一死。

周德海一声令下,众枪齐发,当场击毙10余人,落水六七人,拆匪被迫退回西岸逃走。

至10月初,“海岳开襟”仍十分完整。

后来,守方意见不一,又恐天寒结冰,无法防守,更怕敌方拆匪的报复,于是,守方人员纷纷辞职回原籍。

此消息被厢白旗小营知道,该旗匪头目,常作绑票勒赎的勾当,他们已从圆明园中掠到不少财物,现在知道周、杨二人撤出,便于10月14日率60名旗民,将“海岳开襟”全部占领,撬开大量陈设箱子,将珠宝奇珍一夜抢光。

硬木桌椅一类的笨重之物,又抢运了三昼夜。

最后将殿宇柱子锯断,用马车运走可使用的木材,砍掉园内巨大的松树和柏树来卖钱。

事实上,这种肆意的破坏让圆明园内的完全消失,那些被偷来的木材,从柱子到窗框全都拿到附近的清河镇,堆积成一座“小山”,等着变卖。

即使从园内拿走的小木片和树枝都可以在市集上找到,并被人当做烧火的木柴来使用。

至此,一组水中楼阁建筑群,便只剩下废墟。

另外还有全部铜铸品,也是在这时被洗劫的。

万春园的西南角,有东庙和西庙,二庙相连。

东庙为“敕建河神庙”,祭祀本园的河神,西庙为“惠济祠”,祭祀运河龙神。

两庙前各有两根旗杆,周围有黄柏林木数百株。

这两座庙与大片柏林,在1860年之役中免于火劫,保存相当完整。

事后,每年二月初九与八月初四春秋大祭,均由河工大臣与圆明园总管致祭。

在这次庚子劫难中,旗民准备拆除发财,他们甚至为“争拆”发生冲突,进行了枪战,双方各死十余人。

后经中人调停,改为合作共同拆售,售出之价由双方平分。

至此二庙与大片柏林均夷为平地。

万春园中的“庄严法界”,也是英法联军毁园时的幸存者,其位置在“鉴碧亭”的北岸,入内正殿5间,东西配殿各3间,东边还有“蔚藻堂”,为南向5间,建于太湖石的高台上,也都在这次被毁。

清廷无力执掌圆明园 圆明三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破坏洗劫之后,一直还是作为皇家的禁园,由老太监守园看护。

对圆明园一直念念不忘的,在她即将从西安返回北京的前夕,1901年8月28日在西安颁发了一道懿旨:命令正与各国公使谈判的全权大臣奕劻,在议订和约,将颐和园、圆明园一带收回清廷后,要派得力官兵小心守护,“毋稍疏虞”。

但是,动乱后的巨额赔款进一步加重了清廷的财务压力。

1904年,政府正式下令裁减圆明园部分官员,撤销圆明园的总管机构,使圆明园陷入了无人管理的状态。

尽管圆明园到1909年时仍然有16718人之多,“但他们大部分是以前园户的成员,包括妇女和孩童,而对圆明园来说,他们是破坏者而非保护者。

经过这次严重破坏,园内一些地方已变成芦苇连片,麦垅相望,如同田野一般。

虽河湖水系依然,但因一些桥涵被破坏已部分不能度跨。

除园墙、万春园宫门、正觉寺等极少处圆明园遗址原真性的景区外,其余皆已失去了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罪行的真实物证。

1911年,清政府为把废园管理起来,决定将它附属于颐和园,由清廷总管内务府大臣世续等进行管理。

(参考资料:《圆明园风云录》,穆景元著,辽宁大学出版社) 随机文章秦始皇的老婆是谁?ufo事件真实外星人事件,媒体报道的外星人真实事件三星堆挖掘诡异事件,为什么停止挖掘三星堆/三星堆可能是外星人遗址揭秘盗墓人有什么忌讳,点蜡烛预防鬼吹灯/带黑驴蹄子辟邪天王星有多少颗卫星,天卫三最大直径达1578公里(共29颗卫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雍正死亡:200斤黑铅运进圆明园是怎么回事?12天便猝死?

导语:档案记录:八月初九日,总管陈久卿、首领太监王守贵一同传话,二所用牛舌头黑铅二百斤。

当天,这二百斤黑铅便运入园子。

黑铅是炼丹常用原料,更是一种有毒金属,过量服食可使人致死。

八月初九日,二百斤黑铅运入圆明园,十二天后在园内暴亡。

雍正在与道士们打得火热的同时,皇家园林圆明园开始升火炼丹了!炼丹,这当然是绝密事件,在官书正史上不可能有记载。

可是,在清宫秘档中仍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

记载皇宫日用物品的内务府账本《活计档》,就披露了雍正炼丹的一些情况。

最早出现的有关记载,是在雍正八年(1730)冬天的《活计档》,其中十一月有一条,十二月有三条。

这四则档案向人们透露,雍正八年末,在圆明园东南角的秀清村,在内务府总管海望和太医院院使芳的主持操办下,先后运入四千余斤木柴煤炭,利用矿银等物开始为雍正炼丹。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则有关雍正炼丹的档案究竟记载了哪些内容??其一:十一月十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太医院院使刘胜芳同传:圆明园秀清村处用桑柴一千五百斤,白炭上百斤。

记此。

其二:十二月初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太医院院使刘胜芳传:圆明园秀清村处用铁火盆罩,口径一尺八寸,高一尺五寸一件;红炉炭二百斤。

记此。

其三:十二月十五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太医院院使刘胜芳、四执事执事侍同传:圆明园秀清村处用矿银十两,黑炭一百斤,好煤二百斤。

记此。

其四:十二月二十二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四执事执事侍李进忠传:圆明园秀清村处化银用白炭一千斤,渣煤一千斤。

记此。

这里披露的雍正朝《活计档》中的几则档案,能不能说明确实是炼丹了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对这四件档案再作一些具体分析。

第一,传用物品的地点在秀清村,这里位于圆明园的东南角,前面是水,后面是山,十分僻静,是个进行秘事活动的好地方。

第二,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往这个小地方运送木柴、煤炭四千四百多斤,干什么用?是用来做饭,还是取暖?这些都不可能。

因为在,皇家宫苑取暖备膳所用的木柴煤炭,一直是定量供应,并设有专门的账本,从来不记入《活计档》这种秘密档册的。

随机文章最大古埃及金字塔的建筑奇迹,花20年时间用680万吨巨石史上最强双翼战斗机,英国剑鱼蹂躏德军潜艇(时速仅222公里/时)像蛇的无腿蜥蜴玻璃蛇,能把身体分为数段仅剩头部逃生(天魔解体)细数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型号,最新型可临时改变打击目标水母死了会变成水吗,水母死了还有毒吗(死后会溶解在水里/有毒)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千古一帝风流皇帝乾隆的生母身份为什么一再遭质疑?

历代文人为何编造身世?,爱新觉罗·,是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三年,即公元1736年登基,为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

乾隆帝即位前为宝亲王。

雍正帝登基后就将其秘密立为皇太子,立储诏书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这也成为以后的定制。

雍正帝驾崩后弘历继位,是为乾隆皇帝。

网络配图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执政的六十三年,他在百姓的心目中也一直是明君英主的形象。

但是,他一生中制定的政策中也有许多不可忽视的错误。

尤其是乾隆皇帝在位后期重用贪官和|二十年,致使贪污成风,政治腐败,民变蜂起,因此使乾隆皇帝成为有清一朝最具争议性的皇帝。

于是,反对乾隆皇帝的呼声日益高涨,而编造乾隆皇帝的身世的文章便应运而生。

纵观乾隆以来的中国历史,第一个站出来编造乾隆身世的是晚清文人王运,在他所著《湘绮楼文集》中有一篇《今列女传》,说乾隆的生身之母,老家在承德,家道贫苦,没有仆人,十三岁时到北京混入姐妹群中入选秀女,被分到雍亲王府当使唤丫头,后来竟生下了弘历。

这与《清史实录》记载的乾隆生母、钮祜禄氏家世大相径庭。

《清史实录》说钮祜禄氏“毓质名门”,就是出身于满洲著名世家,而王运却说钮祜禄氏“家贫无奴婢”。

他的这一说法虽颇有传奇色彩,但也是靠不住的。

在清朝,选秀女的制度是非常严格的,现从清宫《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中可以看到,当时清宫一些严格的规定。

清宫的门卫制度更是森严,怎么可能让承德当地一个女子随随便便混进宫去呢?王运曾入幕身边,交游很广,他有可能听到一点宫闱秘闻。

他的记载并没有否定钮祜禄氏是乾隆生母,只是说她母亲家在热河承德城中,后来入选秀女,分在雍邸,诞育乾隆,有一番传奇经历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王运把钮祜禄氏与热河承德联系在了一起,因此,这给了后来编造乾隆生母是热河女子提供了难得的铺垫性的资料。

网络配图 果然,在王运之后,初年曾任国务总理的熊希龄跳出来说,乾隆生母是一位热河的汉家女子。

1922年初,胡适在香山双清别墅听熊希龄讲典故。

熊希龄在窗淅淅沥沥的春雨中,讲述着这个皇子和民女宫外恋情的故事胡适听得十分入迷。

熊希龄告诉他说,他过去在热河时,见到行宫内“东宫”的前面有座矮屋,上盖茅草。

而“东宫”是弘历当太子时所居之地。

为什么会有如此不伦不类的茅草房子呢?他感到很奇怪,就到处找人打听,但行宫内外谁也讲不出此中的缘故。

最后寻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宫役”,他能道此中之奥妙。

胡适在1922年4月2日的日记中记下了熊希龄讲的这个故事:乾隆皇帝的生母为南方人,外号叫“傻大姐”,随其家人到热河来生活。

当时朝廷选秀女,临时缺了一名,遂把她列入充数。

后来太子病重,“傻大姐”服侍得最为勤快,四十余日衣不解带,太子非常感动,病愈后便与她发生了性关系。

她后来在一个茅棚内生一子,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网络配图 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有关乾隆生母的传闻在衍变的过程中发生了质的变化,乾隆的生母已经从承德的“贫家女”变成了南方汉人“傻大姐”。

而至于这个“傻大姐”姓啥名谁,胡适没有记,大概是熊希龄没有说。

但是,很快就有人出来说,乾隆生母,不过不傻,而是个长得奇丑的宫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圆明园1900年再遭劫难:八旗兵与土匪趁乱势洗劫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