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唐朝在黄巢起义后,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千问解读】
当时,王仙芝在湖北黄梅县被将领曾元裕击败,所部阵亡5万余人,王仙芝也阵亡沙场。
王仙芝阵亡后,大将尚让率余部北上投奔黄巢,继续反抗唐王朝。
此时,黄巢成为起义军首领。
880年,黄巢率30万大军攻入长安,狼狈逃往成都避难。
可惜,黄巢没能乘胜追击唐僖宗,给唐王朝喘息之机。
883年,在、夹击下,黄巢退出长安,唐军收复都城。
884年,黄巢兵败狼虎谷,被外甥林言割下首级,黄巢起义就此结束。
黄巢起义后,唐朝还延续了23年。
907年,朱温取代废除,改国号为“梁”,延续289年的唐朝就此结束。
黄巢起义,影响很大。
许多学者认为,黄巢起义虽然被扑灭,但唐朝已经。
那么,为何会这么说呢? 门阀士族被摧毁,唐朝统治根基动摇 魏晋南北朝以来,门阀士族崛起于历史舞台,他们凭借高门第占据军政要职,是王朝的实际统治者。
东晋时曾有“王与马,共治天下”之说,、王导兄弟俩是东晋王朝的实际统治者,都要看他们脸色办事。
建立后,创立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这对门阀士族是巨大打击。
需要注意的是,隋朝、唐朝建立者都出自“”,他们本身就是门阀士族。
所以,隋朝、唐朝时,门阀士族力量虽说没有南北朝时强大,但依旧是王朝统治根基。
黄巢(820年—884年),家境富裕,世代贩卖私盐,因屡次科举考试不如意,对门阀士族控制朝之局面非常不满,因而发动起义。
880年,黄巢率军攻入长安,将没有来得及逃跑的门阀士族,李唐皇室成员也在诛杀之列。
诗人在《秦妇吟》中说:“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可知,黄巢进入长安后,留在关中的门阀士族大多被杀,唐朝立国基础动摇。
东南财税重地被严重破坏,唐朝没了经济支柱 ,唐朝中原地区遭受战火破坏严重,不复当年之繁华。
得益于张巡坚守睢阳,安史之乱没能波及江南地区,唐朝东南财税重地安然无恙,这是李唐王室延续国祚之经济基础。
安史之乱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管理经验,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安史之乱后,中原地区各路藩镇相互攻杀,但江南相对稳定。
如此,稳定的江南地区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唐朝输送饷银、粮食、物资,支撑唐朝政权继续运转。
起初,黄巢起义时,双方主战场也是在中原,没有波及江南。
但是,中原各藩镇联合围剿起义军,黄巢无奈之下将战场转移到江南,攻击唐朝财税重地。
878年,黄巢率兵攻击浙江杭州,而后南下福建,攻入广东。
接着,又从广东北伐,取道广西进入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最后进入关中,攻取长安。
黄巢转战江南,采取“流寇战术”,没有固定的后勤补给基地。
为支撑“流寇战术”,黄巢军队经常劫掠,所过之处,人烟断绝,。
相对安定的江南地区,被黄巢起义军打破,唐朝失去了立国之经济基础。
打破了藩镇与朝廷相对平衡的战略状态 熟悉唐朝史的朋友都知道,安史之乱最终被扑灭,不是唐朝有多厉害,而是唐朝与叛军都精疲力尽,都不想将战争继续下去。
如此,双方达成协议:田承嗣、李怀仙、臣、薛嵩()等叛将归顺朝廷;唐朝承认他们地位,继续授予节度使职位,给予很大的自治权力。
安史之乱一结束,唐朝就陷入局面,内部攻杀不断。
但是,此时的藩镇并没有取代唐朝之实力,他们最多只能“闹事”,名义上还要服从朝廷。
其中,离心倾向比较严重的是“”,位于边塞、江南的藩镇,大多还是服从唐朝。
当然,唐朝若想消灭藩镇力量,也并非易事。
藩镇之间、藩镇与朝廷之间有太多的利益纠葛,藩镇不会绝对听从朝廷。
如此,朝廷与藩镇之间维持微妙的平衡,谁都奈何不了谁。
黄巢起义,打破了朝廷与藩镇之间的战略平衡,朝廷已经无力控制藩镇。
原因很简单,江南地区破坏严重,唐朝财政枯竭,无法组建一支直属于朝廷的武装部队,也无法用重金安抚各路节度使。
如此,唐朝更加虚弱,节度使离心力更强,唐朝灭亡进入倒计时。
藩镇相互攻杀,无可奈何,名存实亡 没江南财政支撑,唐朝不再具备控制藩镇之经济实力,此后藩镇之间相互攻杀,皇帝也无可奈何,唐朝名存实亡。
镇压黄巢起义期间,各地节度使纷纷扩充实力,为日后割据一方做准备。
884年,黄巢兵败狼虎谷后,各地节度使开始相互厮杀,压根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陈敬瑄、杨师立、等节度使,为争夺四川长期混战。
李克用、李茂贞、王重荣等为争夺北方地区、关中地区,大打出手。
朱温则乘机在中原扩张,消灭各路藩镇,然后与李克用军团长期拉锯战。
藩镇之间相互攻杀,唐朝皇帝无可奈何。
李茂贞割据凤翔府后,唐朝政令不出长安,李唐王朝分崩离析。
904年,朱温率兵进入长安,挟持,不久将其杀死。
907年,朱温强迫唐哀帝退位,将其毒死,并改国号为“梁”。
至此,历时289年,曾经出现过、的大唐王朝,就此终结。
综上所述,黄巢起义纵横近10年,唐朝赖以立国的门阀士族、江南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也打破了唐朝与藩镇之间相对平衡的战略状态。
黄巢起义后,唐朝虽然还能延续国祚23年,但无法有效控制各地藩镇,朝廷政令不出长安。
23年间,唐昭宗也曾想过要中兴王朝,无奈条件不允许,无法力挽狂澜,唐朝注定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