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大夫伍子胥,他的身上有哪些品质?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2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的评价伍子胥时说,伍子胥“隐忍就功名”,意即伍子胥克制忍耐,所以能够成就功名。

笔者以为,伍子胥之所以能够成就功名,除了司马迁所谓的“隐忍”外,还有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品质,即他具有极强的洞察大势的能力。

一、伍子胥的隐忍 1、对苦难能隐忍。

时,因受费无忌陷害,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都被捕下狱。

当自己的父兄伍奢与伍尚被楚平王杀害时,伍子胥为“雪大耻”而“弃小义”,强忍悲痛,逃离。

楚平王悬赏五万石米粮捉拿伍子胥,逼得伍子胥只能白天躲藏,晚上赶路。

不久,伍子胥盘缠用尽,又生了病,竟沦落到既要躲避追捕,又要拖着病躯沿路乞讨的境地。

这样的境地,对一个之前养尊处优的世家弟子而言,不仅是一场苦难,更是一场奇耻大辱,但伍子胥就是能够忍耐。

2、隐忍以待时机。

出昭关后,后有追兵,前有大江阻道,伍子胥并没有像时期的那样拔剑自刎,而是把宝剑交给老渔夫,恳求老渔夫渡他过江。

好不容易来到,伍子胥投到门下,却不料公子光正暗中与争夺王位,伍子胥于是向公子光推荐了刺客专诸,然后就到乡下种田去了,静等公子光与吴王僚争夺的结果。

结果,公子光与吴王僚斗了五年,伍子胥在乡下等了五年,直到专诸成功刺杀吴王僚,公子光即位,变成吴王,伍子胥才重新出山。

等待的时间尤其漫长,五年的等待时间更是一种煎熬,但伍子胥最终还是熬过来了,这同样需要很强的忍耐力。

实际上,伍子胥之所以能够成就功名,除了司马迁所说的“隐忍”之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品质——具有很强的洞察力。

二、伍子胥的洞察力 1、洞察楚平王的图谋。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被捕后,楚平王又听信费无忌的话,让伍奢召来两个儿子,说:“把两个儿子叫来,你就能活命,不叫来,就处死你。

” 伍尚打算前往,伍子胥却一眼就看穿了楚平王“一网打尽、斩草除根”的阴谋,说,楚王召我们兄弟,并非真的打算让我们父亲活命,而是担心我们逃跑,产生后患,所以用父亲作人质,骗我们前去。

我们一到,必将与父亲一块被处死。

伍尚不听,果然与其父伍奢一同被楚平王处死,而伍子胥因为自己的洞察,逃到吴国,幸免于难。

2、洞察吴王阖闾的图谋。

到吴国后,报仇心切的伍子胥立刻建议吴王僚出兵攻打楚国,而吴国的公子光却对吴王僚说,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国杀死,他劝大王攻打楚国,是为了报私仇。

攻打楚国可不容易呀。

如果是一般人,见公子光如此破坏自己的好事,必定愤怒异常,恨死了公子光。

但伍子胥却从公子光的举动中,看出更加深层的东西,即公子光另有野心,想杀死吴王僚而自立为君,故而无法用对外的军事行动劝说他。

于是,伍子胥改变策略,把刺客专诸推荐给公子光,然后果断离开吴国朝廷这个是非之地,和太子建的儿子胜到乡下种地去了,静待公子光与吴王僚相互争夺的结果。

3、洞察越王的图谋。

吴王打败越王勾践后,勾践派大夫文种收买吴国太宰嚭,请求媾和,并表示愿意把国家政权托付给吴国,甘心做吴国的奴仆。

吴王夫差准备答应的请求,伍子胥却一眼洞察越王勾践“暂时忍耐,以图”的图谋,规劝夫差不能被越王勾践表面的恭顺所蒙蔽,说:“越王勾践为人能,如今,大王要不一举歼灭他,否则今后一定会后悔。

”但吴王夫差不听。

数年之后,吴王夫差听说去世,便想趁机出兵攻打。

伍子胥再度规劝夫差说,越王勾践一餐不吃两味荤菜,哀悼死去的人、慰问有病的人。

他如此励精图治,必定有所图谋。

这个人不死,将来一定会成为吴国的祸患。

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大王您不先铲除越国这个心腹之患,却一心致力于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的吗? 后来的事实表明,伍子胥把越国视为吴国的心腹之患,力劝吴王夫差消灭越国,是很有洞察力的。

可惜,吴王夫差没有伍子胥那样的洞察力,而是被表面的现象蒙蔽了双眼,最后终被越王勾践打败,身死国灭。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就要问了,既然伍子胥是一位能隐忍、有洞察力的人,为何不能预见到自己的下场呢? 三、伍子胥之死 伍子胥屡次劝谏吴王夫差先灭越国再打齐国,吴王夫差不听,反而在吴国被齐国打败后派伍子胥出使齐国。

伍子胥敏锐洞察到吴国即将灭亡,故而在出使齐国时,就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然后只身返回吴国。

太宰嚭趁机又在吴王夫差面前陷害伍子胥,吴王夫差于是派使臣把属镂宝剑赐给伍子胥,命伍子胥自杀。

自杀之前,伍子胥让门客挖出自己的眼珠,悬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楼上,来观看越国灭掉吴国。

吴王夫差听说伍子胥死了还要如此,大发雷霆,下令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革袋子里,扔到江中。

伍子胥落得如此下场,可谓悲惨。

那么,伍子胥为何会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呢? 首先,从伍子胥把儿子托付给齐国鲍牧的举动来看,我们可以明确,伍子胥并非没有预见到自己的下场,而是做了死亡的准备。

其次,伍子胥最后落得悲惨的下场,主要是因为性格太过刚直。

伍子胥刚直的性格,似乎是祖传的。

伍子胥的祖先伍举,曾侍奉过,就是因为刚直谏诤而得以显贵。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也是一位刚直的人,费无忌在楚平王面前说太子建的坏话,楚平王于是把担任太子太傅的伍奢召回来审问,伍奢竟地对楚平王说:“大王怎能仅凭拨弄事非的小人之臣的坏话,就疏远骨肉至亲呢?”一句话既攻击了楚平王的宠信之臣费无忌,又打了楚平王的脸。

所谓“虎父无犬子”,与伍奢相比,伍子胥的刚直,显然更甚。

当初,楚平王派人捉拿伍子胥时,伍子胥拒不束手就擒,而是以弓箭“侍候”前来捉拿的使者,是其刚直性格的体现;吴王夫差即位之后,伍子胥屡次直言进谏,也是其刚直性格的体现;伍子胥死前让人挖出眼睛以示要亲眼看看吴国被越国灭亡的举动,更是其刚直性格的体现。

伍子胥能洞察大势,也能预见到吴国终将被灭亡,但因为他具有刚直的性格,所以,他无法像越国的那样隐居起来,而是要,劝谏吴王夫差。

然而,“,忠言逆耳”,加之吴王夫差并没有伍子胥那样的洞察力,所以,他不但听不进伍子胥的劝谏,反而还因此怀疑、痛恨伍子胥, 这就注定了伍子胥悲惨的下场。

从某种意义上说,伍子胥的成败,也是吴国的兴衰。

当吴国被越国灭掉之时,伍子胥的在天之灵是否会大笑三声呢?以伍子胥刚直的性格,我想,他一定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伍子胥:春秋末期的传奇人物

,名员,又名贠,字子胥,是春秋末期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是的大夫、军事家、谋略家,也是一位至情至性的复仇者。

以下是对伍子胥这一人物的详细剖析。

一、家世背景与早期经历 伍子胥出生于(今属湖北监利),是春秋后期楚国大夫伍奢之子。

他的祖父伍举因侍奉时刚直谏诤而显贵,家族在楚国很有名气。

然而,伍子胥的命运在他父亲因直谏被所杀后发生了巨变。

为了复仇,他逃至吴国,投靠门下,策划刺杀。

二、军事与政治成就 在吴国,伍子胥迅速崭露头角。

公元前514年,他成功刺杀吴王僚之子庆忌,并因此官至吴太宰。

他辅佐吴王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

同时,他还举荐为将,共同制定争霸方略。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与孙武等人在柏举击败楚军主力,长驱攻入楚都郢,实现了他复仇的第一步。

伍子胥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还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

他推行法制,任用贤能,加强守备,为吴国的崛起和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使得吴国在东南地区迅速崛起,成为一代强国。

三、水利贡献与文化影响 除了军事和政治成就外,伍子胥还对苏州的水利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主持开挖了世界上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江,既避免了吴地的水患,又便利了当地的漕运和灌溉。

这一工程对当地百姓的生计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也体现了伍子胥作为一位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伍子胥的事迹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成为后世很多政治家、军事家的偶像。

他的复仇精神、坚韧不拔的品格以及卓越的才能都深深地影响了后人。

他的故事被传颂千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

四、性格特征与悲剧色彩 伍子胥是一个自带悲剧色彩的人物。

他的一生都在为复仇而活,这份复仇的欲望使得他的性情渐渐扭向暴戾与偏执。

然而,他也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

在经历了人间险恶之后,他更能洞察人心,但由此而来的谨慎与多疑也害得他的两个救命恩人自杀以证清白。

这让他追悔莫及,也更加坚定了他的复仇心志。

尽管伍子胥在晚年因力谏吴王不要攻打而遭到疏远,并最终被赐剑自尽,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他是一位不完美的英雄,但正是这份不完美使得他更加真实、更加动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伍子胥:春秋末期的传奇人物

,名员,又名贠,字子胥,是春秋末期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既是的大夫、军事家、谋略家,也是一位至情至性的复仇者。

以下是对伍子胥这一人物的详细剖析。

一、家世背景与早期经历 伍子胥出生于(今属湖北监利),是春秋后期楚国大夫伍奢之子。

他的祖父伍举因侍奉时刚直谏诤而显贵,家族在楚国很有名气。

然而,伍子胥的命运在他父亲因直谏被所杀后发生了巨变。

为了复仇,他逃至吴国,投靠门下,策划刺杀。

二、军事与政治成就 在吴国,伍子胥迅速崭露头角。

公元前514年,他成功刺杀吴王僚之子庆忌,并因此官至吴太宰。

他辅佐吴王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

同时,他还举荐为将,共同制定争霸方略。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与孙武等人在柏举击败楚军主力,长驱攻入楚都郢,实现了他复仇的第一步。

伍子胥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还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

他推行法制,任用贤能,加强守备,为吴国的崛起和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使得吴国在东南地区迅速崛起,成为一代强国。

三、水利贡献与文化影响 除了军事和政治成就外,伍子胥还对苏州的水利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主持开挖了世界上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江,既避免了吴地的水患,又便利了当地的漕运和灌溉。

这一工程对当地百姓的生计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也体现了伍子胥作为一位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伍子胥的事迹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成为后世很多政治家、军事家的偶像。

他的复仇精神、坚韧不拔的品格以及卓越的才能都深深地影响了后人。

他的故事被传颂千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

四、性格特征与悲剧色彩 伍子胥是一个自带悲剧色彩的人物。

他的一生都在为复仇而活,这份复仇的欲望使得他的性情渐渐扭向暴戾与偏执。

然而,他也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

在经历了人间险恶之后,他更能洞察人心,但由此而来的谨慎与多疑也害得他的两个救命恩人自杀以证清白。

这让他追悔莫及,也更加坚定了他的复仇心志。

尽管伍子胥在晚年因力谏吴王不要攻打而遭到疏远,并最终被赐剑自尽,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却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他是一位不完美的英雄,但正是这份不完美使得他更加真实、更加动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吴国大夫伍子胥,他的身上有哪些品质?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