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洗冤集录》中探索,宋慈具体厉害在哪里?
【千问解读】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的故事。说到“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小编一起走进了解xx的故事。
其实大家也都知道的这个人是真的厉害,被誉为是中国历史上法医界的鼻祖,所以说这个宋慈到底有多么的给力小编也不比多说了,做到了鼻祖的位置那这个贡献肯定是一定非常的大的,那么这个宋慈到底厉害在什么地方呢?下面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老哥一定别错过了! 宋慈之所以厉害,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法医鼻祖,核心就是写下了中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的刑事鉴定专著《洗冤集录》。
今天就用五分钟时间快读一下这本书,看看宋慈具体厉害在什么地方。
翻开这本书,第一阶段讲的不是什么具体的验尸技巧,而是工作原则,职业道德。
这里强调了很多东西,反推一下,我们就知道古代的公务员们工作态度相当不认真啊,尤其是对验尸这种又脏又累还不吉利的活,往往是推托、马虎、应付。
比如不按规定时间到场,借口太远不是自己管辖范围,随随便便看两眼就算数,或者又收人家红包乱验。
像传里的仵作何九叔收了西门庆的钱,不敢当场揭发,好在还藏了两根骨头等回来算帐。
宋慈又规定了不能安排跟案件有关的人去验尸,以免徇私枉法等等。
可以说,一切工作的基础就是态度,然后才是技术。
态度端正之后怎么验尸呢,宋慈通过他本人的实践以及翻看各类医学书总结了很多经验。
一一罗列就太没意思了,我们这里举一些例子,也未必全是这本洗冤集录里的。
1. 说话在浙江的句章县曾经发生一起火灾。
有一户人家起火,丈夫被烧死。
县里的官员到了之后,发现妻子已经哭完了,十分的伤心。
但是张举看了看尸体,下令把妻子抓起来。
表示妻子有重大嫌疑。
为什么抓妻子呢?消息传来,乡亲们都不干了,人家刚死了老公,你又要把人家抓起来,不是想敲杠杠吧。
看来,吃瓜群众很不容易对付啊。
这个县令决定给大家做一个生动的试验。
他叫人拿来两头猪,一头先杀死,另一头捆好四脚,一起扔到一个着火的柴堆里。
等火熄灭之后,把这两头猪抬出来看。
先杀死的猪跟活着扔进去的二师兄有明显的差别。
先杀死的猪口腔里很干净,而活活烧死的二师兄嘴里满是火灰。
而死者正好口腔里有很多火灰。
县令闪亮解说:如果是活人被烧死,一定在火中挣扎,口中要吸进火灰,而你老公口中那么干净,说明他是先被杀死,然后才扔到屋里纵火。
所以…… 你就是凶手! 妻子全身瘫软,脸色死白,立马招供了一切。
此外应该有吃瓜群众五百下掌声鼓励! 2. 有一天,在某处路边发现了一具尸体。
经检验,尸体为镰刀所杀。
初步检查,以为是某强盗激情杀人。
应该是偶犯,因为职业强盗必不至于使用镰刀这种没节操的杀人工具。
但再仔细观察,发现死者的包裹都在。
如果是偶尔犯案,一定会一骨脑把所有的东西都卷走。
所以,这极可能不是劫财。
再仔细观察死者相貌,颜值处于社会平均水平以下,显然情杀的可能性也很低。
于是,只有仇杀了。
验尸官把死者的妻子叫过来询问,得知最近有一个人前来借钱,没有借到,骂骂咧咧走了。
冤家找到了,怎么破案呢?按现在的流程当然是冲到这个嫌疑犯家里,搜到镰刀,然后看镰刀上面有没有血迹,如果被洗过,则可以用荧光灯去验,一般来说,在刀柄不易洗到的地方会有一些残留。
然后再提取血迹跟死者DNA对比,通常就可以定罪了。
可是,古代是没有DNA这个技术的,只有滴血认亲这种不靠谱的东西,怎么办? 就要把搜证跟心理压力相结合。
验尸官把嫌疑犯家附近所有的人都叫过来,把他们家的镰刀也搜出来,放到地上,发现有一把上面苍蝇在飞。
验尸官问这是谁的? 有人站出来认领,果然是嫌疑犯的。
显然,苍蝇充当了DNA或者验血灯的作用。
而且这种技术具备一种技术碾压感,读书不多,不懂城里套路的农民凶手往往被惊得大脑回路阻塞,然后当场认罪。
这个嫌疑人在这种高技术手段下就叩头认罪了。
3. 苍蝇是尸验官最好的助手,还有蛆虫,根据尸体蛆虫的大小就可以推断出死者大概的死亡时间。
这里再讲一个有关苍蝇的故事。
有一个按察使叫周新,人称冷面寒铁,也是神探一类的人物,他也曾经利用苍蝇来破案 。
有一天,他出去办事,有一群苍蝇飞到马头。
周新一看,立刻来了精神,因为这不是普通的苍蝇,而是一种特别的尸蝇,绿头红晴。
有这种苍蝇出现的地方,必定会有尸体。
于是,周新就跟着这些苍蝇,俗语说无头苍蝇,说苍蝇乱飞,其实是不对的,人家的飞行轨迹岂是你们这些简单的人类能够理解的。
这些苍蝇将周新带来一处荒野,停在一个土堆之上。
周新让手下开挖,果然挖出了可以上交给国家的东西:一具尸体。
这具尸体已经高度腐烂。
根本无法辨别身份,通过仔细搜索尸体身边的东西,终于发现了一个小木印章。
这是什么呢?又怎么通过这个单子去破案呢? 回来之后,周新下令,老爷我要做新衣服,你们帮我到集市上买布去。
老爷最大,说买就买呗,手下人就上街去买了,可是买了很多回,周老爷都说不好,要重新去买。
官老爷就是难服侍。
最终,买了一大堆布回来,周老爷仔细看了看,指指其中一匹布:你们快去,把卖这布的人给我抓起来,他们就是凶手。
为什么这样说呢? 原来现场找到的木印就是一种布匹商人使用的印章,用来盖来布上,相当于早期的商标,而这起案件,就是一伙强盗杀人劫货。
抢到布匹之后,他们必然会出售,只要找到相关的布匹,自然就找到了凶手。
历害了我的哥,原来破案就是这么简单! 4. 前面都是讲观察细节来破案,下面再讲一个利用犯案者心理来破案的事情。
在时期,有一个叫慕容彦超的人,这个人是个节度使,很聪明,而且很贪财,自己当官还搞了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当铺。
本以为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没想到有人。
一个人拿了假银子,当走了十万钱。
这真特么不拿节度使当领导啊。
看来请的当铺典手是个生瓜子了,不是老司机,假钱都看不出来。
这个案子显然也不好破,人家拿了钱就走了啊。
慕容彦超想了一下,下令,放出一个榜文,表示当铺最近失盗,抵押物都被偷了,请大家多多帮忙 ,留心社会上的可疑人物,帮助官府抓住盗贼。
很快,就有人找上门了,可不是举报立功的,而是要求赎银子的。
正是当日用假银子当走真钱的那位爷。
当场活捉! 这当然是利用了人的贪念,骗子以为假银被盗,自己拿着文书就可以要到真银。
这种案子现在多见于骗保案件,骗子先是买高额保险,然后故意丢失,骗保险公司的钱。
这个案子就是利用心理破案。
5. 这就是古代一些典型的破案手法,当然,宋慈的书里还有很多新奇的破案术。
比如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马上风。
所谓马上风,就是嘿嘿嘿时过于嗨皮欲仙欲死的真死了。
那么怎么判断是马上风,还是谋杀假造现场呢?宋大人经过长期的考验与摸索,得出一条铁律,真正的马上风,小丁丁还是能撑起大帐蓬的。
而假的马上风,那小丁丁就是条死蛇,软的。
又比如上吊自杀跟勒死的区别。
上吊自杀者一定会吐舌头,圈子能松,能够轻易取下脑袋,取下绳子时,尸体往往会发出叹息声,脖子上的勒痕根据死者的体重,使用的上吊物不同而不同。
而且大小便失禁,腿上一般有灸样的斑痕。
如果是被勒死,那疑点总会有的,比如勒痕,比如手上可能会有挣扎的痕迹。
还有河里捞上来的,也不一定就是淹死的,要注意观察如果是淹死,口腔中必有河水沙石,如果是杀死后扔到水里,则口腔或者至少腹中是干净的。
又比如毒杀,要仔细分析毒进入的尺寸,有的是腹中有毒,有的仅仅是呼吸道检出毒。
不同的部位说明杀人的手法有不同。
仔细说了这么多,只要抓住一条就可以了,仔细观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真推理。
真相只有一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原文及赏析
洋溢着作者对友人的由衷关切以及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江红·送李御带珙》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原文: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朝代:宋代 作者:吴潜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
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
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
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拼一醉,留君住。
歌一曲,送君路。
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
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
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鉴赏: 此词是送别之作。
“御带”,又为“带御器械”,是武臣的荣誉性加官。
“红玉阶前,问何事、翩然引去?”词的开头即问友人李珙何以辞官,可见这不是一般的聚散迎送,牵动肚肠的也不是一般的离情别绪。
“问何事”,语气也显得比较重。
可是下文却没有回答。
而是写李珙辞官后的逍遥生活。
“湖海上、一汀欧鹭,半帆烟雨”,写其“翩然”之状:出朝后漫游湖海,与鸥鹭为友,出没于烟波雨浪,显得多么自在、轻快。
“海客无心随白鸥”,似乎友人对这种境遇还很满足。
作者这里有意引而不发,使人感到飘逸的表象下隐藏着别种意绪。
“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这里是回答了,经过上面一番周旋,显得有很重的感情份量。
辞官后遨游江海固然自在浪漫,但辞官实是无奈之举。
虽有报国之志,济时之策,怎奈落得“空自怨” “从谁吐”,用问句表达出来,其中含有无奈、落寞、怨恨、孤独等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
“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垂虹亭位于吴江长桥头,这里是南宋连贯东西水路必经之地,李珙离临安往西自然经过这里。
这里还有一处著名的古迹:晋代吴江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脍,于是慨然叹道:“人生贵在适志,安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哉!”便辞官返乡。
后人在这里建有鲈乡亭。
“垂虹亭”地名融合典故用在这里很合适:友人经过此地正是鲈肥堪脍时节,可尽地主之谊;友人亦是辞官归去,正与张翰同怀,可谓异代知音,不妨小住。
并且有用张翰“人生适志”安慰友人之意。
“鲈堪煮”,“堪”字耐人寻味,除了传达出主人殷勤款留之意外,还替友人表达了心里的多少不得已! “拚一醉,留君住。
歌一曲,送君路。
”可以说,这里才是送别之题,上片全是题前之意。
由于题前之意写得很充分,别意就显得分外珍重、深厚了。
“留君住”须“拚一醉”,这种态度表现出了多么执着、灼热的感情,“歌一曲”中有着多少依恋、怜惜。
“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友人此去,怅然若失,仿佛在追循友人足迹似的。
顺承上句,这种意思是明显的。
可能还有别的意思。
李珙大概是四川人,四川人来下江做官,路途遥远,一旦罢官就有流离之感。
吴潜友人吴泳也是四川人,在写给吴潜的信中就说:“西州(指四川)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
”如果是这样,那么“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就有双层含义:一为问询,一为慨叹,即罢官之后很可能“无所于归”,天地之大,难道没有你容身之处?其中的关切、忧虑表露无遗。
这与下面的情绪表现又是紧相联贯的。
“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还有收拾旧山河这样的大事业等待成就,朝廷本该多多任用贤才,但李珙这样有志又有才的人却被迫辞官漂泊江湖,这真让人又痛惜又悲愤。
“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不理解,因而发为天问。
“一笑”,是被悖谬所激怒的笑。
读到这里,读者可以想见作者在向青天发问:人世间的举措何以如此荒唐,是非何以如此颠倒?“天无语”,他得不到回答,陷入了深深的悲愤之中。
这首送别词写得悲郁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理解、对其遭遇的‘深厚同情,同时也对朝廷的昏愦表示了强烈愤慨。
这些情绪的表达是有层次的推进,词中的几个问句显示了情绪推进的节奏,结句达到了高潮。
从全词不难看出,作者通过抒写李珙的遭遇,寄予了个人的身世感慨,所以这首词亦是自况。
在当时的环境下,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是爱国人士的普遍命运。
词句注释 ⑴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
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八句,四仄韵;后片四十六字,十句,五仄韵。
用入声韵者居多,格调沉郁激昂,前人用以发抒怀抱,佳作颇多。
另有平声格,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八句四平韵,后片十句五平韵。
李御带珙(gǒng):李珙,作者的友人,《宋史·杨巨源传》中有“成忠郎李珙投匦,献所作《巨源传》为之讼冤”(巨源,蜀人,平吴曦后,为四川宣抚安丙倾轧,被杀),此李珙或系其人。
御带:也称“带御器械”,官名。
为武臣的荣誉性加官。
⑵红玉阶:红色的台阶,此处代指宫殿。
⑶翩(piān)然: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⑷汀(tīng):水边平地。
⑸济时:拯救时局。
从:跟,向。
⑹垂虹亭:地名,在今江苏吴江县虹桥上,建于宋仁宗庆历(公元1041年—公元1048年)年间。
宋代许多文学家都在诗词中提到了它。
扁(piān)舟:小船。
⑺鲈堪煮:晋代吴江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起家乡的鲈鱼脍,于是慨然叹道:“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便辞官返乡。
鲈(lú):鲈鱼。
堪:可。
以上两句写李珙将回故乡隐居。
⑻拚(pàn):舍弃,不顾惜。
⑼悠悠:众多的样子。
浑:全。
⑽冉冉:形容时间渐渐过去的样子。
白话译文 好端端地在朝廷里做官,因为什么事要翩然辞官引去?遥望湖海上满滩沙鸥白鹭,远处船儿微露半帆笼罩着烟雨。
报国无门空自怅怨,济时有良策又能对谁倾吐?路过垂虹亭下不妨暂系小舟,那里著名的鲈鱼堪煮。
我甘愿拼死一醉,真诚地挽留你住。
我将含泪高歌一曲,送你踏上归乡之路。
踏遍江南江北,你将要归向何处?天下大事那么多全没有解决,大好年华就在这无结果中渐渐消逝。
举头一笑问湛湛青天,青天也只沉默无语。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八月,吴潜任平江(今江苏苏州)知府时,李珙辞官途经此地,作者为了送别李珙作下了这首词。
作者简介 吴潜(公元1196年—公元1262年),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宣城)人。
宁宗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进士第一,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改签广东军判官。
绍定年间,历太府少卿、淮西总领,迁太府卿兼权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江东安抚留守。
后陈九事,忤时相,罢。
又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拜同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
为右丞相兼枢密使。
转左丞相兼枢密使,封许国公。
以论丁大全、沈炎、高铸之奸,被劾,一再贬徙循州安置。
卒年六十七。
《宋史》、《南宋书》有传。
有《履斋遗集》四卷,续集一卷,别集二卷。
词集《履斋诗余》一卷,存二百五十六首。
历史的误读:拿破仑从未说过中国是沉睡的雄狮
可是,许多西方学者曾经彻底翻检过与拿破仑相关的原始资料,发现“无论法文或其他语言的任何一手资料,都没有记载拿破仑曾经说过这句话”。
“睡狮论” “睡狮论”源起于西方基督教话语中常见的“唤醒东方论”,先是被清末外交家借用来阐释中国的外交姿态,继而被梁化用,并创作了一则关于“唤醒睡狮”的寓言。
清末革命宣传家将“醒狮”立为民族国家的象征符号,将之应用到各种民族主义宣传之中。
在各种宣传包装之下,“睡狮论”逐渐融入到民众的口头传播当中 梁启超1899年的《动物谈》讲了一则寓言,第一次将睡狮与中国进行了勾联。
虽然曾纪泽从未将中国比作睡狮,可是,梁启超却多次谈到曾纪泽的《中国先睡后醒论》,指“睡狮论”出自曾纪泽。
梁启超是清末最著名的意见领袖,文风淋漓大气,笔锋常带情感,在清末知识分子当中极具影响力。
而曾纪泽论文的文言版虽曾在报纸刊载,但并没有收入《曾惠敏公遗集》,事实上很少有人能读到原文。
“睡狮论”的传播 梁启超写作《动物谈》时,正流亡日本,因而“睡狮论”最早是流行于日本留学生当中的。
1900年之后的几年,待唤醒或被唤醒的睡狮形象已经被赋予了唤醒国民、振奋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反复出现于各种新兴的报章杂志,尤其是具有革命倾向的留学生杂志。
庚子事变之后,新兴知识分子萌生强烈的启蒙欲望。
唤醒睡狮,以醒狮作为未来国旗、国歌的形象,逐渐成为清末革命家的共同理念。
20世纪最初几年,东京留学生明显掌握了民族主义革命的启蒙话语权。
邹容和陈天华两位烈士的宣言式遗著,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睡(醒)狮”以象征亟待崛起的中华民族。
这是清末民族主义知识分子的两本必读书,影响非常大。
寻找西方代言人 拿破仑与睡狮寓言相结合的具体时间很难锁定。
留学美国的胡适曾在1915年写过这样一段话:“拿破仑大帝尝以睡狮譬中国,谓睡狮醒时,世界应为震悚。
百年以来,世人争道斯语,至今未衰。
”可知当时的美国留学生已经将“睡狮论”归入到拿破仑名下了。
不过,这一说法在国内似乎不大流行,朱执1919年的《睡的人醒了》仍将“睡狮论”归在德国政治家名下。
粗略统计,至1920年,“睡狮论”的代言人已经有了特指的拿破仑说、说,以及泛指的英人说、西人说、外国人说等,此外还保留着梁启超所提到的曾纪泽说、乌理西(吴士礼)说等。
不同的代言人之间,无疑形成了一种潜在的竞争关系。
随着时间推移,世界形势不断变化,俾斯麦和威廉这些二流政治已经很难激起新生代的传播兴趣。
1930年代,尤其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民族存亡之际,“睡狮论”再次获得广泛传播,这一次,拿破仑终于脱颖而出,成为“睡狮论”的惟一代言人。
随机文章为什么春秋战国时代要叫春秋?谁知道朱允炆最后怎么了?解析第五代战斗机世界排名,歼-20力压美饿位列第三秦始皇陵是谁发现的,陕西临潼县农民杨志发打井时发现墨菲定律爱情启示,和平分手意味双方都找好下家(爱情中的硬道理)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