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的另一种解读:讨伐纣王缺乏正确理由

但如果张三杀的是一个昏君,孔子就隐去了张三的名字,写为“国人弑其君”。
这就叫做。
杀
【千问解读】
但如果张三杀的是一个昏君,孔子就隐去了张三的名字,写为“国人弑其君”。
这就叫做。
杀人的主体成了“国人”,是国人皆曰可杀的意思,张三是代表国人拿刀的。
“弑”是贬意词,孔子认为杀君主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这就好比罗国被处决后,美国总统表示遗憾一样。
对于,因为属于犯上,孔子没有表态。
《论语》中有赞扬周武王的句子,说明孔子对武王伐纣是肯定的。
《论语》中不提伐纣之事。
只有这几句: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这段话首先抛掉了大前提。
“三分天下有其二”,怎么有了的?周原来的地盤只有陕西栒邑一带很小的地方。
经过古公覃父等三代人的经营,逐渐扩大了地盤。
西北一带是从少数民族手中夺取的,可以说是自己争来的。
但是江汉流域一带,却是通过恩威并用的手段使其“贰于己”的,也就是说,是用“不臣”的手段取得的。
这怎么叫“犹服事殷”呢?孔子认为,周本来具备了灭商的实力,没有提前动手,这就是最高尚的道德。
假设一个部门经理,夺走了公司三分之二的资产,只是没有夺取董事长的位置,能说他的道德高尚吗?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的话,我们完全有理由称是道德最高尚的人。
和在之前,同样也可以说是高尚的人。
实际上,周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与春秋时列国没有灭周道理是一样的。
周室衰微,列国还打着“尊王”这个招牌,是因为他们的土地是周天子分封的。
如果不用这面破旗,他们祖宗的基业就失去了理论根据。
该动手时没有动手,只是时机没有成熟而已。
根本谈不上什么道德不道德。
孔子是殷商的后裔,肯定周伐商就是忘了自己的祖先。
的态度是的。
他说武王伐纣不是以臣弑君,而是有道伐无道,杀了个“一夫”。
所以后代人把周武王伐纣与伐并称为汤武革命。
孟子的论述同样是有逻辑问题的。
如果有道伐无道这个逻辑成立的话,那么明末清兵入关就是正义之师了。
因为当时的政府,连汉族人自己也说不好嘛。
其次是有道和无道由谁来界定即谁来做裁判的问题。
如果只由胜利者来裁定,那显然是不公平的。
比如武王伐纣,不能只听周武王的,因为他也是当事人。
统治者的思想有强大的威慑力,顺民们写的历史只好跟着说,就连孔子也只能说“吾从周”,所以后代人的历史未必可靠。
正如伊拉克战争,不能只听的说。
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也不能证明是个好人。
我们现在要知道武王伐纣的真实情况,还应该听一听反方的声音。
比如武王伐纣时,伯夷叔齐曾扣马而谏,他们的著作倒值得一看,可惜没有。
还有伐纣胜利后,殷民曾经造反,如果发现了造反殷民的日记,那就很有参考价值。
再就是有道和无道很难有固定的标准,所以孟子的论点同样没有大前提,只能陷入循环论证。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就是论据。
胜利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力量强大,力量强大者多助,包括内助。
多助者有道,失败者无道。
其实和“成则为王败则寇”是一个意思。
假如武王伐纣时有另一股势力把武王打败,周武王就是无道的。
罪名是很现成的——以下犯上,以臣弑君。
孟子的逻辑前提实践证明是不成立的,因为统一六国的,并不是一个行王道仁政的君主,而秦国是一个主张杀伐残暴的国家。
成王败寇是几千年来的习惯思维。
有钱人就是有本事的人,他的财产就是证明,被枪毙的一定是坏人。
喜欢,,是汉文化的优秀传统。
嘲笑失败者,给死人脸上抹黑更是国人的惯技。
周幽王死在骊山下,于是就有了,“数举”烽火戏诸侯的荒诞故事;而亡,在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好人(鲁迅语),秦始皇就不是他爸爸的儿子,他的母亲成了一个大破鞋;晋灭蜀,投降了,于是就有了的故事,阿斗成了千古懦夫的代称;隋灭陈,于是就有了君臣天堑无忧的故事,和周丽华成了后人取笑的对象;宋灭南唐,于是就有了后主铁练锁江的故事。
纣王果真是无道的吗?连孔子也说纣王并没有人们所说的那么坏。
武王在牧野宣布的纣的几条罪状是:听妇言,不祭祀祖宗,不信任亲族,招诱四方奴隶。
前三条可说是多管闲事,纣王听女人的话,不祭祖宗,不信任亲族,干你武王屁事?从现代人的理念看,第一条是妇女同男人一样有平等的政治权利,第二条是破除迷信,厚今薄古,第三条是不任人唯亲,纣王的这三条罪状恰恰证明纣王的政治理念要比周武王更有先进性。
最后一条越发令人费解,很多的逃亡奴隶到了纣王那里,不正说明了纣王对奴隶的待遇要仁慈宽厚一些吗? 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说,这第四条罪状是纣失败的主要原因。
纣招诱四方的奴隶和罪人,才引起各国上层奴隶主的不满,加剧了纣与诸侯国的矛盾,给了周以。
但纣是怎样“招诱”奴隶的,奴隶们为什么要逃到纣王那里去,这些问题都没有翔实的资料。
现代历史家如果也站在商末奴隶主的角度以此来谴责纣王,观点未免太陈旧了。
我们看《中国通史》是怎样写的: 他(周文王)又针对着殷纣招诱奴隶为其它小国所怨恨的形势,提出一条“有亡(奴隶逃亡)荒(大)阅(搜索)”(《左传·昭公七年》)的法律,就是说,谁的奴隶归谁所有,不许藏匿。
据春秋时楚国申无宇说,这是周文王得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很明显,这条法律的制订,并不意味着周文护旧存的奴隶制度,只不过是用来争取与国,孤立商王纣的一个手段。
而且必须承认,在封建社会里,仍有很多奴隶存在的事实。
意思很明白,周文王提出这个法律,并不是为了维护奴隶制度的秩序,而只是利用纣同诸侯之间的矛盾,分化瓦解纣王势力的策略而已。
再往下看: 公元前1066年,武王发载文王木主去伐纣。
……这一年,周国正遭遇饥荒,农夫 们愿意出去作战,籍以取得食粮。
……周兵入纣都大有俘获,据说,光是宝玉佩玉就多至十几万块,其它财物可以想见。
西周文化得以迅速发展,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看了这段描述,总令人觉得周国是遭了灾荒,武王为了转移矛盾,率领一大群饥民到商纣那里抢劫掳掠,然后取而代之。
纣王因为成天沉湎于酒色,当然抵挡不住。
但周武王也不是什么。
武王伐纣不过是改朝换代,说成有道伐无道的“革命”行为,就有点过誉了。
纣还有一条罪状就是《酒诰篇》中说的酗酒。
说纣王通宵达旦地喝酒,连上天也震怒了。
但细考究起来,喝酒不过是个人嗜好,同现在的吸烟一样,虽然有害健康,但绝不会构成死罪。
刘伶,,,都是有名的酒鬼,古今论家无人。
汉高祖也是,为什么单单以此来谴责纣王呢? 再一件就是杀了。
比干是纣王的叔父,也是个王子。
对纣王的杀比干,不外以下情况:一是宫廷斗争,如同射杀建成元吉一样,无所谓对与错的;二是属于路线斗争,如果纣王是正确路线,比干是错误路线,那纣王就是大义灭亲,王子犯法与民同例,纣王无错。
如果比干是正确的,那错就在纣王。
但当领导的杀错个把人,也不算什么大事,哪个君主哪个时代没有冤案?即使是杀错了,比起后代的大戮功臣,宁可错杀三千来,也算不了什么。
可惜关于谁对谁错,好像历史没有留下太多的资料,我们后代人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
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周文王有着明显的野心,纣王也只是把他当政治犯看待,囚于羑里,而没有杀他,最后。
说明纣绝不是一个滥杀无辜的人。
小时候听说鼓书的说,第一句就是“纣王无道宠妲己”。
心中老是疑惑:一个人爱自己的老婆,怎么成了过错呢?长大了才知道,原来纣王的错误主要是对周的战争中输了。
,马嵬坡发生兵变,不是自裁以谢天下,而是让兵士把杨玉环缢死。
后来有个叫的诗人,写了一篇《长恨歌》,歌颂与贵妃忠贞不渝不爱情。
所谓忠贞,就是把对方当做。
纣王却不是这样,他自焚而死,决不苟活。
如果商平定了周武王的叛乱,商的统绪再延续若干年,一定也会有一个文学家撰文,赞扬纣王与妲己的爱情,那简直就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如果那样,历史家们就该这样写了:修鹿台是为了给首都建一个标志性建筑,如果保存到现在,一定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酒池肉林,殷纣时生产发展,产品丰富,我们祖国就开始搞菜篮子工程了。
我们说纣王是个暴君,大多源于周朝的记载和《》。
但也是听人说的,那些记载可靠吗? 随机文章请问宋朝之后有多少位「传奇人物」最喜欢骑『白马』瑞典RBS-15型反舰导弹,经典鸭式布局让导弹更灵活三星堆挖掘诡异事件,为什么停止挖掘三星堆/三星堆可能是外星人遗址揭秘摸金校尉的所有口诀,真实存在的摸金校尉十六口诀(分金定穴)双头龟是怎么形成的,自然界基因突变成畸形/环境污染导致畸形增多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史上最“可敬”的太监,读错一个字救了近千人性命
而在封建社会,天底下权势最大的人就是了,他们享受着天底下最荣华的富贵,一句话就可以决定数万人的生死存亡。
而随着皇帝地位的尊崇,也催生出了一种职业,那就是。
太监之所以会存在,就是为了更加方便照顾皇帝的生活起居,而且太监存在的历史也是非常久的,长达数千年。
然而,在大家讨论到太监的时候,对他们的印象都不太好,因为历史上就有很多心肠歹毒的太监,并且还借着自己的权势,去祸乱朝纲,危害百姓,中饱私囊。
像历史上有名的、、等人就是非常坏的典型,他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危害到了王朝的稳定,间接导致了王朝的灭亡。
而且,在很多的影视剧作品之中,太监往往也都是反派角色,让人们非常得厌恶。
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极个别人,就去否定整个群体。
其实,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是存在一下心地善良的宦官的,像发明了纸的,先后7次下西洋的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太监。
而今天笔者就要来和大家说一位,堪称史上最“可敬”、“可爱”的太监,他在宣读圣旨的时候,故意读错了一个字,救了近千人的性命。
而他就是张居翰。
张居翰出生在唐末年间,虽然他成为了一名宦官,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办事认真、的处事风格,得到了上司的赏识。
而一开始的时候,张居翰的主子是晋王,后来又被调到了晋王儿子身边。
等到唐庄宗继位之后,张居翰就已经做到了枢密使的职位,一个宦官能做到这样的高位,是非常不容易的。
即便张居翰拥有了权势、地位,他也没有,变得目中无人,反而是做人越发低调,做事更加得勤勤恳恳。
有一次,派兵去攻打蜀国,而蜀国的君王,在看到的唐朝大军时,觉得自己敌不过,便决定像唐朝投降。
因为古代有不杀降军的规矩,所以王衍只要投降了,就会成为唐朝的子民,虽然失去了权势,但是却可以保全性命。
但是,有一个别国的皇帝生活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换做是谁,心里也不会舒服。
所以唐庄宗很快就后悔了,因为只要王衍还在一天,那么自己就会担心一天,为了彻底解决后患,唐庄宗就决定下旨杀了王衍人。
而我们都知道,虽然王衍不再是皇帝了,但是身边的随从还是非常多的,即使是遣散了一部分人,也还是有着1000多号人存在。
而且,当时去宣旨的张居翰,在看到圣旨之后,便知道了,唐庄宗这是打算将这1000多号人,都给杀死。
而这个时候的张居翰便有一些于心不忍起来,毕竟这可是1000多人的性命啊。
而且其中有很多的下人,都和他的命运非常相似,都是无辜之人,却要因为皇帝的猜忌,而失去生命。
并且,当初唐庄宗是许诺了王衍,会留下他们的性命,现在又出尔反尔,难免会让他们心生怨气。
于是,张居翰在宣读圣旨时,就冒着杀头的危险,将圣旨上的原句:“将王衍一行,并宜杀戮”,故意念错,改为了:“将王衍一家,并宜杀戮”。
也就是这“行”和“家”的一字之差,直接挽救了近1000多条无辜的性命。
在后来,唐庄宗也知道了这件事,但是圣旨已经宣布下去了,这个时候在取更改也不合时宜,而且先前是他反悔在先,便就此作罢。
此外,对于张居翰篡改圣旨这件事,唐庄宗也没有过多的怪罪,因为以张居翰平日里的功劳来看,是可以抵得上这一次犯错的。
但是,张居翰自此后,便不再像以前一样,得到唐庄宗的重用了。
而在唐庄宗死后,唐明宗登基称帝,张居翰便向他提出了告老还乡的意愿,此后张居翰便在长安隐居了下来,一直到他因病离世。
从张居翰的一生来看,我们还是非常相信那句“好人有好报”的,因为他的善心,使得他的余生可以安然度过。
并且,我们也能从他的事迹之中得出,在看一类人的时候,不能抱着以偏概全的想法,即使这类人里有许多的坏人,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他们之中的好人。
就好比我们去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不能光光盯着他的缺点、短板不放,也要时常换一个角度,去看看他身上的优点、闪光点! 随机文章请问“杨香打虎”的典故的出处来自哪里?四川兴文天坑群的地下王国,深达100米的坑底被动植物包围英军发现12个英国不明飞行物,国防部认为是孔明灯火星男孩预言中国圣人,就连霍金都称男孩是天才布雷路怪兽吃人图片真相,与熊相似体型巨大(专家称是虚构生物)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风流皇帝乾隆帝王为什么在大冬天能吃上新鲜的瓜果蔬菜?都是如何来的
这得益于现代温室技术的发展。
时期,北方人到了冬天,要想吃到新鲜的水果蔬菜,几乎就跟做梦一般不现实。
除非你是。
只有,才能在过年时,吃上几样新鲜水果蔬菜。
水果是来自台湾的西瓜。
台湾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土壤肥沃、温暖湿润。
由于冬季气温较高,台湾全年均可以出产西瓜。
特别是台湾阿里山的西瓜,相当有名气。
五十二年(1713年)4月,御赐了一批西瓜籽,命福建巡抚觉罗满保在福建、台湾等地试种。
当年7月,御赐西瓜籽在台湾种植成功,收获了西瓜。
觉罗满保便将这批西瓜经过精心挑选后,千里迢迢地送到京城来,进呈给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却不高兴,说:“此物,朕未曾令尔呈送,只是说在台湾地方试种。
将此作为一事赉送,殊属不合。
”不过,不高兴归不高兴,西瓜还是收下了。
在那以后,每年冬天,闽浙总督、福建巡抚都会向京城进呈来自台湾的西瓜。
乾隆皇帝上位之初,曾经发布上谕,停止各省进贡:“其各省照例进朕之物。
概行停止。
虽食物果品、亦不许进。
”台湾西瓜自然也在停止进贡之列。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初六,正值期间。
闽浙总督郝玉麟写了一道折子上来,说:“钦奉上谕,各省食物果品,停止进贡。
但此项西瓜,系奉颁瓜种栽植,非臣下备办者比,理合照例恭进。
”郝玉麟的意思是,台湾西瓜每年进贡皇宫,是康熙时期的规定,不是他个人办理的,建议继续进呈。
乾隆皇帝看了郝玉麟的折子后,批示:“览。
”于是,闽浙总督、福建巡抚可以继续向皇宫进呈台湾西瓜。
因此,乾隆皇帝在位后,每年过年时,都能吃上台湾西瓜。
蔬菜是玉泉山温泉旁种植的黄瓜。
黄瓜是典型的夏季蔬菜,清朝时候,北方到了寒风的冬天,是绝无可能种植出来黄瓜。
当然,凡是具有例外。
乾隆时期,宫廷菜农利用玉泉山温泉旁土壤温度较高的因素,种植黄瓜等蔬菜。
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出产了第一批黄瓜,赶在过年前送到皇宫里。
第一批黄瓜数量不多,只有7条,可毕竟是货真价实的新鲜蔬菜。
这7条黄瓜,因为太过于宝贵,乾隆皇帝将它们作为珍贵的礼物送人。
7条黄瓜都送给了谁呢?送皇3条,乾隆皇帝自己留了2条,剩下2条送给了他最宠爱的惇妃。
也算是雨露均沾了。
后来,乾隆皇帝还为玉泉山温泉题写“玉泉趵突”4个大字,并作诗留史:“玉泉昔日此垂虹,史笔谁真感慨中。
不改千秋翻趵突,几曾百丈落云空!廊池延月溶溶白,倒壁飞花淡淡红。
笑我亦尝传耳食,未能免俗且雷同。
” 随机文章运30运输机最新消息曝光,或改用两喷气式发动机中国未来第六代战斗机详解,5780公里每小时超越导弹速度神奇心理学中的留白效应,某些场合思考比说话更有意义一百维空间是什么样子,看任何事物只是一个点(纯猜想)外道魔像打得过九尾吗,九尾一半力量可吊打佩恩放出的魔像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