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三大引狼入室事件是怎么回事?袁绍成功夺冀州居首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9 点击数:
简介:初期,的各地方官纷纷拉队伍,抢地盘,拼命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当然,在以抢夺和兼并的主流形势下,也会有一些暂时的联合。

有些人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以便在和最主要的敌

【千问解读】

初期,的各地方官纷纷拉队伍,抢地盘,拼命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当然,在以抢夺和兼并的主流形势下,也会有一些暂时的联合。

有些人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以便在和最主要的敌人的争战中获胜,就会选择联合或者拉入一些有军队的人,正所谓是天下纷纷攘攘,各种势力分合不定,大小军阀纷争不息。

不过,不是每一次联合都是力量的增加,有时候这样的结合是会变成引狼入室的!且看这一时期的三大引狼入室事件。

一、韩馥让冀州给 在讨伐的联军当中,冀州牧韩馥也是其中之一,大家公推袁绍为盟主,袁绍自称为车骑将军。

韩馥和袁绍两人打算立幽州牧刘虞为,刘虞不敢接受。

初平二年(公元191)四月,董卓将汉朝洛阳迁往长安,关东的联军为了抢夺地盘互相打了起来。

韩馥驻扎在安平,被打败,公孙瓒就带领着军队进入了冀州。

公孙瓒以讨伐董卓为名,暗中打算偷袭韩馥,韩馥心里非常害怕。

董卓西去以后,袁绍回军驻扎在延津(今河南延津县),他利用韩馥的恐慌不安,派人前去游说。

派去的两个人一个是陈留人高幹,另一个是颍川人荀谌,他们对韩馥说:“公孙瓒乘胜而来,直向南方,很多郡都在响应他。

袁绍带着军队向东,他这样的行动意图我们还无法得知。

不过,我们私下里却觉得将军的处境非常危险。

”幽州在冀州北,延津在冀州西,这样一说,等于是告诉韩馥,他即将受到两面夹击。

韩馥非常害怕,说:“对此我该怎么办呢?”荀谌说:“公孙瓒带领着燕、代两地的军队锐气正盛,。

袁绍是一时豪杰,必定不肯居于将军之下。

冀州是天下的军事重镇,如果两人同时前来争夺,在城下交战,冀州的危亡就会在顷刻之间。

袁绍是将军的故交,而且是同盟,为将军打算,不如把整个冀州让给袁绍。

袁绍得了冀州,那么公孙瓒就不能和他争夺了,袁绍一定会深深地感谢将军。

冀州交给了亲近的故交,将军有了让贤的美名,您的处境也会比泰山还要安稳。

”韩馥平素胆小,同意了高、荀两人的说辞。

韩馥的部下劝谏说:“冀州可以征集起百万军队,有够吃十年的粮食。

袁绍孤军深入,粮草匮乏,只能仰仗我们的援助,好像抱在手里的婴儿,只要断了他的哺乳,他立刻就会饿死。

为什么要把冀州交给他?”韩馥说:“我是的旧部下,而且才能不如袁绍,根据别人的德才来让贤,是古人所推崇的,各位就不要担心了。

”部下请求韩馥发兵抵抗袁绍,韩馥也没有听从,就把冀州让给了袁绍。

董卓想拉拢袁绍,袁绍不干,还把董卓派来的使者给杀了。

董卓就把袁绍的叔叔太傅袁隗以及住在京城里的袁氏族人都给杀了。

这反而激起了人们的极大义愤,一时间英雄豪杰多归附袁绍,都愿意替袁绍报复董卓,各州郡也蜂拥而起,纷纷借助袁绍的名义起事。

韩馥心里恐惧,跟袁绍请求离开,去投奔陈留太守张邈。

后来,袁绍派使者拜见张邈,有事情要和张邈商量。

这个使者同张邈小声耳语,韩馥在座,以为这个使者就是为算计他而来的,就起身到厕所里自杀了。

韩馥迎接袁绍,本来是想“让贤”,却不想引狼入室,最终在惶恐中不堪承受而自杀。

二、在徐州接纳 吕布杀了董卓以后,和一起把持了朝政。

后来,董卓的旧将李傕等人攻入长安,杀了王允,吕布战败东逃。

吕布本来想投奔,袁术讨厌他反复无常,根本就不愿接纳他。

不得已,吕布投奔了袁绍。

袁绍和吕布一起攻打常山的,吕布冲锋陷阵,奋勇异常,两人联手终于打败了张燕。

胜利后,吕布想扩大自己的队伍,再加上吕布的部队纪律非常差,这引起了袁绍的警觉。

吕布有所觉察,就提出来让他走。

袁绍害怕吕布有一天回过头来对付自己,就派人想趁夜杀掉吕布,没有成功,吕布逃走。

吕布本来想投奔河内的张杨,正好张邈和背叛了,将吕布迎接而来,吕布自任兖州刺史。

本来,兖州是曹操的地盘,他正在率领大军征讨徐州的,吕布一来,他只好回军先对付吕布。

两人在濮阳地区打了将近两年,因为天旱蝗灾缺粮而相互休兵罢战。

兴平二年(公元195)春天,曹操袭击定陶,将吕布打败,吕布只好向东逃走投奔徐州的刘备,刘备收留了他。

原来的徐州刺史是陶谦,兴平元年(公元194),陶谦死后,众人公推刘备为徐州刺史。

袁术兴兵前来夺取徐州,刘备领兵拒敌,两人在盱眙、淮阴一带相持不下。

建安元年(公元196)冬天,刘备和袁术相持已经好几个月了,吕布趁机袭击了徐州的都城下邳,同时掳走了刘备的妻子儿女。

刘备只好和吕布求和,吕布同意,归还了刘备的妻、子。

后来,刘备在小沛又召集起一支万人的队伍,吕布忌恨他,亲自带兵攻打刘备,刘备战败逃亡,归附了曹操。

最终,虽然曹操斩杀了吕布,但刘备却没有了地盘。

吕布虽然不是刘备主动邀请来的,但当吕布前来,刘备却容留了他,这同样是一种引狼入室。

假如他像袁术一样直接拒之门外,或者像袁绍一样设法驱赶走,就不会有吕布的偷袭下邳得手。

不要说刘备有没有能力打击吕布,这时候的吕布是被曹操打败后来到徐州地界的,不用说曹、刘两家联合吕布无能为力,即便是刘备自己,不接纳吕布,恐怕吕布还真的要饿死。

三、让刘备进入益州 刘备被狼咬了一口,却不知他也是一只狼。

引狼入室的人叫做刘璋。

刘璋是承袭父亲刘焉的职位任益州刺史的。

继任后,刘焉原来的部将张鲁变得骄横放纵,不肯遵奉顺从刘璋,刘璋就将张鲁的母亲杀了,两人成为仇敌。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刘璋听说曹操要讨伐汉中的张鲁,心里非常害怕。

他手下的别驾从事张松对他说:“曹操兵强无敌于天下,如果他打败了张鲁,利用得到的物资再来攻取蜀地,我们怎能够抵御他?”刘璋说:“我也很忧愁,只是没有办法。

”张松说:“刘备是您的宗室又和曹操有深仇,善于用兵,如果让他来讨伐张鲁,必定能打败张鲁。

张鲁失败,等于是益州力量加强了,那时候曹操再来,也就无能为力了。

”刘璋不顾黄权等人的坚决反对,就派了带着四千人前去荆州迎接刘备。

刘备入川后,两人在离成都仅仅三百六十里的涪城相会,相互欢宴达一百多天。

刘璋推荐刘备代理大司马,兼任司隶校尉,刘备也推举刘璋代理镇西将军,兼任益州牧。

刘璋还给刘备增兵,让他攻打张鲁,还让他监督白水的驻军。

刘备汇集了三万人的军队,准备了很多作战物资,向北到达葭萌,却没有讨伐张鲁,而是广德,收揽人心。

第二年,曹操征伐,孙权向刘备求救。

刘备向刘璋说:“我和孙权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现在东吴有难,我不能袖手旁观。

何况,那儿正在和曹操的相持,我如果不救,乐进取胜后,就会转过来入侵益州。

这种情况,要比一个贼寇张鲁更加值得忧虑。

”于是向刘璋请求一万军队以及军需物资,打算带领队伍向东。

刘璋只答应给四千军队,其余的东西也只给一半。

刘备非常生气,再加上暗中出卖益州给他的张松被刘璋杀死,两人关系破裂。

刘璋命令戍守关隘的各将领不要再将文书传送给刘备。

刘备趁机杀了白水关的督军杨怀,将益州诸将的妻子儿女扣留起来,胁迫这些军队向刘璋进攻。

和卓膺统帅军队占领了涪县城,然后进攻绵竹,刘璋派来的军队都被打败,只好退守绵竹。

刘璋派到绵竹监管诸军,李严却率领众将投降了刘备。

刘备的势力更加强大,于是分别派遣众将领平定下属各县。

、、也从荆州沿江而上,平定了白帝、江州、江阳等城。

刘备率军围攻成都近在咫尺的雒城将近一年,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雒县城破。

刘备继续进兵围攻成都,十几天后,刘璋投降。

至此,刘备完全拥有了益州,三国鼎立之势才真正形成。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曾经说“刘璋暗弱”,但他如果不将刘备接引入川,刘备若直接从荆州攻入四川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看起来,刘璋让刘备这个同宗室的人入川,实在是干了一件引狼入室的蠢事。

而纵观这三大引狼入室事件,刘备这只狼吃的肉最多。

通过这三大引狼入室事件可以明白,要想借助他人的力量为自己所用,首先是必须自己有力量,否则就是引狼入室,其结果必然是自身割肉喂狼 相关阅读 庞统如何劝说刘备夺益州 刘备一直很谨小慎微地维护自己的形象,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直以仁义的形象名闻天下。

所以,当诸葛亮劝刘备趁族兄暗弱,夺下荆襄九郡以为安身立命之基的时候,刘备唯恐毁坏自己一贯的标签形象而断然加以拒绝。

但在面对同属刘备宗族兄弟的刘璋的时候,庞统却让刘备在一夜之间改变了主意…… 刘备似乎对是否拥有自己的地盘无动于衷。

当初,陶谦三次相让徐州,刘备坚决不肯接受。

只是最后一次在陶谦临终之际,实在无可推脱才受领了徐州。

而随后,当吕布因兵败到徐州避难时,刘备竟然又要主动将徐州让给吕布,只因关羽张飞的力阻才没有实现。

后来,刘备在族兄刘表处暂且安身,诸葛亮多次劝他趁着刘表无能,赶快将荆襄九州据为己有,但刘备总是不听。

再后来,刘备面对另一个同宗兄弟刘璋的西川,也多次表示了犹疑之意。

但其实,一直没有地盘、四处流窜的刘备何尝不想夺取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只是由于他多年来一直以忠心汉室,力行仁义的道德楷模形象出现在天下人面前。

如果听取诸葛亮之劝,取了荆州,刘备担心自己一贯的道德形象会毁于一旦,遭到天下人的唾骂,失去老百姓的拥戴,反而得不偿失。

所以,刘备眼睁睁地看着荆襄九郡这块肥肉,就是不敢下嘴。

此后,当刘备打着援助宗族兄弟刘璋而入川的时候,其实心里也是对西川充满了美好的梦想的。

尽管西川内部也有张松、法正等人愿意做他的内应,但标签约束仍然在发挥作用。

刘备还是不能完全下定决心,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夺取刘璋的西川。

刘备中三分天下,成就霸业,与他广布“仁义”密不可分。

诸葛亮在隆中的时候就对刘备讲,曹操占有“天时”,孙权占有“地利”,你只有抓住“人和”这一条,才有争天下的希望。

刘备的“仁义取天下”在取西川的时候表露得最为明显和奏效。

益州牧刘璋探知东川张鲁有进图西川之意,派张松到许都谒见曹操,请求救援。

张松因曹操傲慢无礼,便到荆州会见刘备,献出西川地图,劝他进取西川。

此时,刘备的军师庞统竭力鼓动,说这是天赐良机。

刘备虽然仍无立足之地,但顾虑西川的刘璋是他的同宗,夺其地盘怕影响他的名声,所以就说:“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

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若以小利而失义于天下,吾不忍也。

”言下之意是,他没有曹操那样的实力,也不如曹操有权谋,只有扬长避短,不像曹操那样奸诈、残暴,而以仁义的面孔出现,才有望成功。

虽然刘备最后还是进兵西川,但始终是以“仁义”的面孔出现。

雒城守将张任在落凤坡设下埋伏,乱箭射死庞统。

刘备进攻受挫,不得不向诸葛亮求援。

诸葛亮分兵两路西上,在雒城和刘备会师,设计擒杀了张任。

刘璋只好与张鲁联盟,派抵御刘备,诸葛亮使反间计收降了马超,刘璋投降,刘备尽有两川之地。

这是一个两难的境地!刘备不能决断,便只能在葭萌关困守。

随行的军师庞统随即巧妙地利用了“道德排除策略”,有效地消除了刘备的心病,卸下了刘备沉重的道德包袱。

所谓“道德排除”,就是将某一个体或某一群体排除到自己的道德关怀之外。

也就是说,在这样的类别划分下,对这一类被排除在外的特定的个体或群体,是不用讲究道德规范的。

从而,受到道德规范约束的施行者,就可以确保在自己内心不出现认知不协调的前提下,将出一些和道德规范不符的行为合理化。

“道德排除策略”的实质就是给对立方贴上“不道德”的标签,从而可以毫无愧疚地对其实施攻击。

就刘备而言,在庞统施行“道德排除策略”之后,刘备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对刘璋开展攻击而不用受道德规范的约束。

刘备一直以来的仁义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也不会受到影响。

庞统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首先,庞统借曹操进攻孙权之机,向刘璋提出借兵借粮,回师荆州,以保疆土。

庞统故意,提出了一个非常巨大的要求,包括精兵三四万,每人军粮15斛(合计45万—60万斛)、以及大量布匹军器等,并要求立即发付前来,不能有误。

因为此前刘备入川就是来帮助刘璋的,这次刘备反过来向刘璋求援,根据互惠互助、有来有往的本质特性,刘璋是不能拒绝的。

但刘备这次的要求实在有点过份,加上刘璋对刘备的真实意图有所察觉,刘璋就有所保留,给予了一个打了折扣的回报,只答应借给刘备老弱军兵四千人,军粮一共一万斛,其他布匹军器少许。

刘备得知后,,对刘璋愤恨不已:“我到西川来为你破敌,费心费力。

现在我有麻烦了,你却如此吝惜财粮军兵!”当场将刘璋的回信撕毁,吓得使者连夜逃回成都。

这样,刘备在对刘璋的认知上就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你既然不仁,我就可以不义。

对于一个率先不讲仁义道德的人,也是可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

这是不违背道德约束的。

刘备的心结就此打开。

庞统立即采取了第二步行动。

他向刘备提出了上中下三条计策供刘备选择。

第一条是挑选精兵,昼夜进逼,立即攻取成都。

此为上策。

第二条是假托将要返回荆州,诱骗涪城守将杨怀高沛来送行,顺势擒而杀之,取得涪城后,再向成都进军。

此为中策。

第三条是连夜退回荆州,做好准备后,再来进攻成都。

此为下策。

刘备认为,第一条计策太过仓促,第三条计策太过缓慢,所以决定选用第二条计策。

刘备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呢? 这和道德排除的程度有关。

刘璋所为,虽然有些不够意思,但其行为还不足以让刘备将其一下子彻底排除到邪恶敌对的程度。

所以,第一条计策仍然会让刘备觉得自己的行为突破了道德形象的标签约束。

从而,刘备需要用第二条计策来缓冲一下。

杨怀高沛为蜀中名将,早对刘备有所戒备。

当他们得知刘备将要撤回荆州的消息,觉得这是一个借机铲除刘备的大好良机,当即身藏利刃,来为刘备送行。

但刘备早有安排,反而将这二人擒下。

庞统要将这二人斩首,刘备仍然心有不忍(标签约束仍在起作用),但庞统从这两人身上搜出利刃后,当即声明:“这两人有意暗杀吾主公,罪不容诛,推出斩之!” 庞统的这一个声明,再度通过“道德排除”,消除了刘备内心的道德愧疚感。

刘备趁势取了涪城,败兵逃回成都,向刘璋报告。

刘璋大怒,立即聚兵点将,向刘备正式宣战。

刘璋一怒之下的率先宣战,又正好落入庞统的“道德排除”的陷阱。

刘璋此举,等于是彻底把自己放到了刘备的对立面上,也正好为刘备提供了一个足以破解“标签约束”的大好良机。

刘备据此认为,既然是你先宣战,那我奋起反击也是人之常情,无悖道德了。

至此,刘备彻底卸下了束手束脚的道德包袱,光明正大地调兵遣将,打响了征服西川的战斗。

“道德排除”是通过人为地将对手划归为“不道德群体”来消除、减弱自己内心的道德愧疚感。

但是,从人的心理机制来看,一旦接受了“道德排除”,就会深陷其中,很难再返回到原来的正途上。

还是以刘备为例。

刘备在攻克涪城后,大摆宴席欢庆。

刘备和庞统两人都喝得大醉。

刘备醉醺醺地对庞统说:“今天的聚会,可算得上是快乐了吧。

”庞统酒后放纵,出言无忌,拿刘备开玩笑,说:“你讨伐他人之国,并以之为乐,这恐怕不能算是仁者之乐吧!” 庞统的话是大实话,他一手设计操纵的“道德排除”就是针对刘备的弱点的,他自己的内心很清楚,进攻西川在道义上确实是说不过去的。

而“仁者”是刘备着力最深的标签,一个“仁者”做出了“不仁”之事,确实是有违道德的。

庞统也算是胆大的,敢和刘备开这样的玩笑。

但刘备的反应却不是该有的,他惯常表露在外地羞愧之情,反而是勃然大怒,说:“我听说以前的时候,也是前歌后舞,这难道也不算是吗?” 刚刚还在为是否要攻取西川而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唯恐天下非议的刘备,竟然在攻下涪城后就完全变了样,以“武王伐纣”做比喻,把自己类比于周武王,把刘璋比作纣王。

纣王暴虐残忍,民不聊生。

刘璋虽然暗弱,但御下宽仁,用纣王来比喻,实在是很不恰当的。

但是,在经过“道德排除”之后,刘备对他的认知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刘备现在就认为刘璋是不仁的象征,而自己就是仁者的化身,正带领着一支征讨不仁之人,是完全正义的行为,自己仍然是天下人闻风景从的道德楷模。

所以,刘备才会大怒,将庞统喝退,一个人自我陶醉于自己的美好名声和正义之举中。

当然,第二天,刘备酒醒之后,深深后悔自己的,他连忙找来庞统道歉,以作弥补。

要特别提醒的是,“道德排除”这一个说服策略,威力巨大,可以让个体轻松突破道德规范的约束,进行负面甚至是邪恶的运动或行为。

比如,臭名昭著的为什么能够煽动以理智著称于世的德国人对无辜的犹太人大开杀戒呢?而这许多对犹太人痛下杀手毫无怜悯之情的德国人,并非的坏人,他们大部分都是遵纪守法的善良市民。

这个令人诧异的行为就是希特勒通过将犹太人划入劣等民族而施行道德排除造成的。

既然犹太民族是劣等民族,又贪婪无比,对人类犯下了诸多恶行,那么通过大屠杀让他们从地球上消失,也就是理所应当的正义之举了。

就这样,残忍血腥的大屠杀行为就成了一种合理合法的伤害行为,被一般的国民大众普遍接受。

这个可怕的事实,也不得不再次特别加以说明,我们之所以在这里述及“道德排除策略”,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提醒人们注意,多加思考,不要简单被动地为“道德排除”所迷惑。

二是:提醒人们切记,要谨慎使用“道德排除策略”,不可误入歧途,以此为借口,为所欲为。

随机文章佛罗里达州温特帕克天坑,游泳池一夜间变天坑世界十大变态武器,核弹/毒气弹/空包弹纷纷上榜(沾满鲜血)中国速度最快的导弹东风21D,可穿透1500公里防线打击航母真实酒与污水定律案例分析,搬弄是非的人会弄垮整个团队空天母舰真的会有吗,十万吨的空天航母想要上天(痴人说梦)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南朝宋的建立

南朝宋(420-479年),中国时代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也是南朝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久、疆域最大 、国力最强的朝代。

共传四世,历经九帝,享国60年。

因国君,为与后来建立的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又按五德终始之说,其为水德,故又称水宋。

在东晋末期的乱世中趁势崛起,先后平定孙恩、、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势力,又灭桓楚、西蜀、、后秦等国。

不仅统一了中国南方,同时也收复了山东、河南、关中等地,最终代晋建宋,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刘宋前期,社会安定,刘裕即位前后,大力推行改革,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打击豪强士族,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策试诸州郡,举善旌贤,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改善政治和社会状况。

刘裕死后,宋文帝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元嘉年间一片繁荣,史称""。

然因文帝晚年北伐失败致国力大损,刘宋后期,朝政混乱,帝王更迭频繁。

公元479年被权臣取代,建立南齐,刘宋覆灭。

刘宋是魏晋南北朝中第一个由寒门庶族建立的朝代,这一时期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政治局面 ,文化上涌现了一批影响深远的大家,如、刘义庆、鲍照、裴松之、、颜延之、、等,建康文学史论在此时期发展到巅峰,《》、《》、《志注》等名著诞生于这一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

刘裕建宋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

幼年家境贫苦,年轻时,以耕地为业,兼做樵夫、渔夫及卖履小贩。

由于一向贫穷,遭乡里贱视,当时的人多不能赏识他。

刘裕生活的东晋后期,朝政已腐朽不堪,地方藩镇林立,百姓负担沉重。

刘裕后从军,最初加入孙无终的部队,后来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当了孙无终麾下的一名司马,成为北府军的一位下级军官。

隆安三年(399年),孙恩起兵反晋,朝廷官军几乎被孙恩的义军全面击溃,独刘裕率军,身先士卒,屡次克敌制胜,以少胜多,收编义军,屡立大功,不到两年就全面击溃孙恩的数十万叛军,迫使其投海而死。

当时的北府诸将纵兵暴掠,涂炭百姓,唯独刘裕治军整肃,法纪严明,大得民心。

元兴二年(403年),桓玄攻入建康,篡晋建楚,桓玄称帝后为消除隐患,瓦解,大力剿杀北府旧将,北府军几乎遭到灭顶之灾。

次年,刘裕率北府兵残余兵将1700余人,在京口举兵起义,攻桓玄,被众推为盟主。

不到四个月,刘裕击败桓玄,次年,迎回晋安帝,改元"义熙",从此掌握东政权。

义熙元年(405年),刘裕从后秦手中夺回淮北十二郡。

义熙四年(408年),占据长江上游的桓谦领导的桓楚政权被刘裕击破,桓楚王朝余部则于义熙六年(410年)被彻底消灭。

义熙五年(409年),刘裕因南燕对边境的不断骚扰,率军北伐。

四月,刘裕自建康出发,率舟师沿淮河、泗水,至下邳(今江苏邳县南),留下船舰辎重,自陆路至琅邪(今山东临沂北)。

所过之处,皆筑城,留兵守之,以防南燕人断其后路。

刘裕率大军过了大岘山天险,见燕兵没有防备,,说:"兵已过险,士有必死之志。

余粮栖亩,人无匮乏之忧。

敌虏已入吾掌中" 。

刘裕进军与南燕军战于临朐南,这一战役,是两军的主力决战。

南燕几乎,南燕主只身逃回广固。

次年二月,刘裕攻破广固城,生擒慕容超,斩于建康 。

南燕亡,刘裕收复山东。

刘裕为消灭东晋国内割据势力进行了系列的统一战争。

卢循乘,率军向建康进攻,刘裕亲率精兵回建康,击败卢循。

义熙七年(411年),收复广州。

义熙八年(412年),刘裕率军讨伐割据长江中上游的刘毅,攻破江陵城,杀割据者刘毅。

义熙九年(413年),刘裕发兵讨伐割据巴蜀的西蜀政权,刘裕以朱龄石为益州刺史,率兵2万,自江陵讨纵,纳刘钟之计,斩侯晖,大败蜀军,攻入成都,谯纵自缢而亡,西蜀亦亡。

义熙十年(414年),发兵攻占汉中,仇池请降归附。

义熙十一年(415年),刘裕亲率大军讨伐荆州刺史司马休之,于四月击溃司马休之四万军队,直捣襄阳,驱逐割据者司马休之。

东晋境内在刘裕势力下全部统一了。

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率将军王镇恶、、沈田子等分五路,水陆并进,攻后秦国,沿途收复滑台(河南滑县)、、洛阳等重镇。

义熙十三年(417年),刘裕军攻破长安,灭后秦国。

刘裕出关回彭城,留守军内乱,义熙十四年(418年),关中被夺去。

这次北伐,胜利是巨大的,关中虽失去,自潼关东至青州,却成为宋朝的疆土。

经过两次北伐,潼关以东、黄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汉水上游的大片地区,为刘裕据有。

后来宋魏间战争,多在这些土地上进行,使长江流域得到较为长期的安静。

在消灭地方割据政权并收复北方失地的同时,刘裕也对当时的政治、社会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义熙七年(411年),针对东晋以来,朝廷的纲纪松弛紊乱,权贵之门互相兼并,老百姓流离失所,不能保持自己的产业的情况,刘裕施行土断,禁止兼并,会稽余姚的世家大族虞亮藐视国法隐藏逃亡人员一千多人,对抗刘裕的改革。

刘裕铁腕诛灭了虞亮,罢免了包庇他的会稽内史,法办了大批涉事的士族及官员,一时士族豪强肃然,谨慎规矩,远近遵法守纪。

就在这一年,刘裕恢复了秀才、孝廉策试的制度,这就阻断了的仕进之途。

之前州郡所送的不经策试的秀才、孝廉多非其人,大约都是以门第关系进来的。

刘裕"申明旧制,依旧策试",一方面把决定权更多地集中在朝廷,一方面限制和打击了门阀和豪强的势力 。

义熙八年(412年)十一月,刘裕在江陵消灭刘毅的反对势力后,即下书整顿荆州、江州户籍租役和不利于民的一些征敛,规定:"凡租税调役,悉宜以见户为正。

州郡屯田、池塞,诸非军团所资利入守宰者,今一切除之。

州郡县吏,皆依尚书定制,实户置台调,癸卯梓材,庚子皮毛,可悉停省,别量所出。

巴陵均折度之,依旧兵运。

原五岁刑以下,凡所质录贼家余口,亦悉原放。

" 东晋以来,山湖川泽多为门阀和豪强霸占。

一般老百姓使用,要向他们纳税。

义熙九年(413年),刘裕下令禁断这些人封固山泽。

据《宋书·武帝纪》载:"先是,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专,小民薪采渔钓,皆责税直。

至是,禁断之。

"同年,刘裕规定实行土断法。

东晋以及后来的南朝,实行过多次土断,成效显著的是和刘裕这两次。

刘裕这次土断,只有"徐、兖、青三州居晋陵者,不在断例,诸流寓郡县,多被并省"。

刘裕在完成了上述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措施,东晋朝显然再没有存在的余地了。

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号为宋,史称刘宋,是为宋武帝。

末期衰亡 宋明帝即位后,继续延续孝武帝用寒人操纵朝政,典签监视州镇的政策。

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他诛杀因镇压刘子勋等叛乱有功而执掌大政的弟弟刘休仁、刘休佑,其兄弟辈东海王刘袆、巴陵王刘休若也被杀,只有桂阳王刘休范因无才能而免于一死。

宋文帝、孝武帝子孙死者数十人。

泰始二年(466年),徐州刺史薛安都因曾支持刘子勋政权,担心宋明帝对自己下手,举城降魏,与魏军合力击败宋军 ,到泰始五年(469年),刘宋在淮河以北的青、冀、徐、兖四州及豫州的淮西六郡全面陷于北魏,北部防线基本退至淮河,刘宋在淮北只剩下海州,因此淮北除海州外,刘宋基本与北魏划淮河为界,史称"泰始之祸"。

但明帝诛杀宗室诸王,并未能实现他巩固皇位的初衷 。

宋明帝虽在即位初期,任贤用能,大力革除前废帝时期的弊政,颁布了多项废除苛捐杂税,减免赋税,去繁就简的政治举措。

但是他在"泰始之祸"后,便开始渐失意志,纵情声乐,使刘宋朝纲始终不振,以致晚年经常"载深矜叹" 。

同时,明帝晚年猜忌心极重,为了保证其子顺利接位,在死前大肆诛除有能力的皇弟宗室、朝廷功臣和高门士族,引起朝臣惶恐不安,造成刘宋末期中央和地方军镇互相猜忌、攻伐的政治乱象。

泰豫元年(472年)四月,宋明帝病死,其子即位。

元徽二年(474年)五月,江州刺史刘休范据州起兵,率军2万东下进攻建康,右卫将军萧道成拒战有功,升任中领军,总帅,上升为与宰相袁粲并列的"四贵"之一,更受到掌控宫中内外大权的权臣阮佃夫的倚重,因此他能够得以交结地方军镇都督,借此扩张势力。

元徽五年(477年),刘昱在杀掉权臣阮佃夫之后欲亲理朝政,试图将宫中内外大权悉数收回,准备剥夺萧道成禁军职权,遂与萧道成发生激烈冲突 ,同年七月,萧道成收买刘昱的侍从抢先一步派人弑杀刘昱,立其弟刘准为帝,自执朝政 。

此时,忠于刘宋朝廷的大臣袁粲、沈攸之等先后率众起义讨伐在建康弑君废立的萧道成,但都被残酷镇压。

升明三年(479年)四月,扫除障碍的萧道成篡夺皇位,废刘准自立为帝,刘宋灭亡。

随机文章黑龙江不明飞行物砸出10多米大坑,专家证实为人工制造猛禽f22战斗机速度2410公里/小时,多次坠毁被叫停(疑设计缺陷)印度神庙的五头蛇惊爆网络,网友PS误导读者(100%假新闻)揭秘黄种人是所有人种的祖先吗?晒的少变白种人/暴晒变黑种人揭秘三峡压新主四川出天子,网络谣言阴谋论骗取不明真相民众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中国骑兵的巅峰时期是何时?几千大唐铁骑就端掉了突厥的老窝

可以说是巅峰时代了,几千唐军骑兵就灭了老窝阴山,而且动不动就是大规模骑兵作战的阵仗,唐朝骑兵为何会这么强大呢? 小编认为对突厥的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突厥的内部分裂,及时抓住机会进行了分化瓦解,随后对突厥顽抗势力进行了逐个击破。

但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骑兵部队,显然还是没办法做到一举击破的。

唐代的骑兵有如到唐代早期的军事延续,有着非常鲜明的中亚草原影响。

这层影响早在末期就开始缓慢的影响后期的边境部队。

在西晋王朝被五胡颠覆后,中国北方大地就成为了众多受中亚与北亚草原式军队的战场。

中国的骑兵也在北朝开始,进入了第一个真正的巅峰。

大量轻装的弓骑兵与负责正面决战的具装,充斥华北各地。

步兵的作用在汉-晋之后,重要性被进一步降低了不少。

唐代在立国开始,就大量依靠骑兵作战。

虽然步兵的规模与重要性比先前的北朝有了提高,但骑兵的核心兵种地位依然不容动摇。

唐代也很好的继承了北朝遗留下来的中亚-草原骑兵样式。

包括了精锐的具装重骑兵和使用弓箭为主的轻装弓骑兵。

至于掩护骑兵作战的步兵,在唐的早期也有着很多北朝影响。

来自规范下的军户步兵既要在日常生产之余,训练使用弓箭。

也必须学会使用长矛作战。

这种源自中亚东部地区的双重步兵样式,非常适合与骑兵配对作战。

至于唐朝所面对的敌人,无论突厥还是东面的,一样都是以类似的骑兵风格在作战。

但他们缺乏足够的高质量步兵帮助骑兵,也没有唐朝的国力支撑,训练上水平层次不齐。

唐也不仅仅只是用自己原本的北方汉地军户,草原上的各类部族,在认可了唐朝的权威后,都会为唐朝提供自己的骑兵部队。

这样一来,唐朝的骑兵不仅有了本族精锐,也有大量外族精锐加盟。

这些因素加一起,成就了唐朝骑兵的辉煌。

唐朝的骑兵老本,则让中原文明的继承者一直吃到了北宋初年。

随着的军事制度问题,这层优势迅速丧失殆尽。

随机文章墨西哥燕子洞天坑深度426米,足以装下美国的帝国大厦小行星撞击云南事件真相,或为陨石坠落威力相当于为原子弹7%吸粪车为什么会爆炸,广西吸粪车爆炸/操作不当引起爆炸面粉遇火会爆炸吗,实验证明是会爆炸/几秒钟就可引爆全场揭秘2018年星象吓人视频图片,谣传2018年将迎来世界末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三国时期三大引狼入室事件是怎么回事?袁绍成功夺冀州居首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