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军战力多强:曾以几乎零伤亡歼灭进犯台州的倭寇
【千问解读】
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倭寇一两万人乘坐数百艘船大举入侵浙江。十九日,倭寇在象山口东塔、奉化西凤登岸,进至宁海一都团前。
二十二日晨,率领主力部队赶赴宁海。
倭寇得到这个消息,就另分三路进犯空虚的台州,一路500多人入侵桃渚,一路2000人泊于健跳圻头,还有一路500多人进犯新河。
戚继光分析之后,认为桃渚、健跳之敌威胁尚不紧迫,而新河之敌危害很大,应该迅速消灭之。
二十四日,倭寇在新河附近到处抢掠。
当时新河精壮的士兵都出征了,城里都是老弱妇孺,人心惶惶。
戚继光夫人正好也住在新河,她是一个果敢坚毅的女人,命令打开兵器库。
守库兵很为难,说:“没有将军的命令,谁敢擅自打开库房啊?”说:“现在情况紧急,我来担当这个责任。
”于是拿出了兵甲武器和火药,并发动妇女,让她们与守城士兵一样穿上军服,排列在城墙上,密布旌旗,放铳呐喊。
倭寇远远望去,以为城内已有准备,就没敢进逼攻城。
戚夫人的随机应变,帮助明军赢得了宝贵的救援时间。
戚继光令楼楠、胡守仁等部将驰援新河。
二十六日早上,援兵与倭寇在新河城下遭遇。
倭寇抵挡不住,慌忙退到一座大院中。
经过几番战斗,倭寇大败,向温州逃跑。
追上,又在温岭大败倭寇。
这时,团前的倭寇已经因为戚继光主力的到来而逃遁。
而桃渚之敌已经进犯到精进寺。
戚继光分析,这股倭寇的目的是想乘机进犯台州府城,于是在二十七日拂晓率兵回援台州。
戚家军二十二日去宁海时,士兵只带了三天的干粮,这时已经断粮了。
全军空腹急行军70里,于中午赶到台州府城。
倭寇果然也是从奸细那里得知府城空虚,城墙颓坏,所以一路疾奔,已经进至距府城只有2里的花街了,真是千钧一发。
戚家军士兵们又累又饿,颇有怨言,但是戚继光还是决定立即进攻敌人,他鼓励士兵们,先打败敌人,然后再吃饭! 两军对垒,戚家军先以火器射击,然后大部队奋勇冲锋。
勇士朱珏一马当先,杀死了一个倭寇大头目,然后又连斩七名倭寇,使得军心大振。
两军展开激战。
戚继光辛苦训练出来的义乌兵果然厉害,鸳鸯阵更是神奇,很快就把倭寇击败,并马上猛追。
倭寇左翼被戚家军压迫,全部被挤到江中,淹死一大片。
右翼逃跑了十里被戚家军追上,全部歼灭。
战斗迅速结束,此时戚家军的午饭刚刚做好。
戚家军此战,解救被掳民众5000余人,自己只阵亡3人。
花街之战充分体现了戚家军超强的军事素质,他们饿着肚子长途奔袭,迅速击破并全歼敌军。
戚继光高超的判断、指挥才能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此时泊于健跳海面的2000名倭寇也已登陆,于五月初一进到台州府城东北的大田镇。
而此时戚继光的部队分驻在新河、隘顽等地,在身边的只有1500余人,兵力上处于劣势。
但是戚继光激励士卒,与倭寇对峙。
倭寇见戚家军有了准备,就撤退到大田中渡,又撤退到大石,打算偷袭仙居,窥视处州。
戚继光判断,敌人要去仙居,必经过上峰岭,出白水洋。
于是先率部到上峰岭埋伏。
他命令士兵每人砍一枝松树掩蔽身体,远远看去,就像丛林一样。
随机文章杨家将历史真相是什么?清朝最初国号是金 为何后来竟改成了清?真相令人跌破眼镜传闻渔民捕获一条真龙,长3米全身雪白吓呆专家俄罗斯900年木乃伊出土,女木乃伊头发睫毛清晰可见人类为什么不把火山浇灭,岩浆能融化地球万物/无能无力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既然戚家军的实力如此强悍 为什么后来就不可以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年他们在对抗的时候,才能几乎百战百胜,创造出了十分傲人的战绩。
不过,说到这里问题也就出现了。
既然戚家军的实力如此强悍,为何后来他们面对金人的时候,却表现的十分一般呢?可能有些朋友会说,戚家军当初对付海洋民族倭寇的战术打法,根本就不适用于草原民族,因此他们表现不出来,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这话看似有些道理,但是却经不起推敲。
首先戚家军并非不适合大规模的作战,当初他们打台州、福建以及兴化的时候,哪次不是大战?而且每次的结果几乎都是戚家军完胜。
而且他们的武器装备也是很先进的,这样的武器对倭寇管用,对金人同样也会管用。
而且作为一支具有极高战术涵养的军队,他们不仅会对倭寇有威慑力,对其他敌人同样具有威慑力,因为还从来没有听说过一支军队,要选择对手的说法。
既然如此,为何后来戚家军面对金人的时候,表现的非常不理想呢?最关键的应该还是人事上的变动,生生的将这支强悍的军队给扼杀了。
去世之后,朝中就出现了一系列的变故,而想要清算张居正,作为他身边最信任的戚继光自然就被划入了被清算的行列之中。
他先是被调到了广东,紧接着就被罢免。
而在戚继光被清算之后,这支曾经强悍的戚家军,算是失去了自己的灵魂,一个军队没有了领军人物,没有灵魂自然也就散了。
虽然戚家军这支部队还存在,而且后来也参加了不少的战争,但是由于戚继光的精神没能传承下来,戚家军的文化早已被破坏,所以他们的战斗力早已不复从前,其战力自然越来越弱。
在加上戚继光被否认之后,他所倡导的那一套战术打法,自然也就被跟着否定了,在那种朋党之争异常激烈的生态下,谁也不敢贸然传承使用。
因为一旦被人发现他们提倡戚继光的战术打法,肯定也会被划入清算的行列之中。
因此就算戚继光的战术打法对于金人十分的有效,可惜由于没有传承下来,最终还是发挥不出作用。
这也就是为何,一向以强悍著称的戚家军,打倭寇几乎百战百胜,后来打金人就不行了的原因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金田起义后的太平军战斗力为什么那么强悍 四万多的清军竟然不敌七千太平军
清廷四处征调大军围剿太平军。
金田起义时,共有男妇老幼2万多人,能打仗的约有3000人,清军共有9000余人围攻。
太平军到象州县中平时,队伍扩充到3万余人,能战斗的有5000余人,清军兵力为17000多人。
太平军攻下永安城之后,人数为37000余人,能战斗的人有7000余人,清军投入兵力46000余。
清军总兵力一直超过太平军,但在战斗中太平军的战斗力却让清军心惊胆寒。
清军统帅周天爵评价道:太平军“视死如归,赤身扑敌”打得清军官兵“大半心寒”,如“见鹰之雀”。
金田起义初期的太平军,为何战斗力如此强悍,打得清廷的正规军丢盔弃甲?从清军档案记载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杨秀清 (一)兵员素质高,凝聚力强 在金田起义的兵员人马之中,有两千余人来自冯云山早年在紫荆山的信众。
这些人是第一批的坚定信仰者,金田起义时都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太平军。
洪秀全在象州县捣毁大樟甘王祖庙后,有数千人投奔洪秀全,参加拜上帝会,这些人也随着洪秀全起义。
同时,当地天地会首领赖九召集博白、陆川县天地会成员五、六千人到紫荆山投奔洪秀全,这些人成为了太平军的重要力量。
太平军的骨干力量,来自于贵县的矿工3000余人。
其中秦日纲率领的矿工有1000余人,石达开在归龙山、奇山招募到的矿工有1000余人。
秦日纲又在浔贵铁矿发动1000余名矿工参加太平军。
在贵县发生大规模“来土械斗”之后,来人男妇老幼“三千余人败走无归”。
(引自《贵县志》) 太平军转战图 他们在前往白沙、蒙圩的过程中遇到了正赶往紫荆山投靠太平军的拜上帝会会众,于是这3000余名在“来土械斗”中战败的来人,跟随一起去了紫荆山。
此外,天地会女首领娘率领2000余人加入太平军。
桂平县的苏十九率领饥民千余人投靠洪秀全。
天地会首领罗大纲率领1000余人参加太平军,这三支人马的总兵力为四千多人。
金田起义时的太平军,大多出自寒苦之家,为了追随洪秀全,他们带着全家、全族到金田“团营”,他们“焚房舍,绝人望”,义无反顾。
在起义之后没有任何挂碍和后顾之忧,因为是举家参加太平军所以他们组织性、纪律性极强。
苏三娘、罗大纲、苏十九等人率领的队伍,在起义前就有过与清军作战的经验,富有战斗力。
一句话,金田起义时的太平军兵员素质高,他们,战斗力强。
他们举家参加起义,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他们有拜上帝会的信仰,能够团结一致,为追求“太平天国”而同心同德、顽强战斗。
金田起义 (二)兵员信仰坚定,有精神力量支撑 金田起义时的太平军,以拜上帝会为核心,具有较强的信仰信念,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
太平军以拜上帝会教义约束军队、规范纪律。
太平军每逢出征,全体将士都要进行祷告,并且祈求上帝赐给胜利。
战斗胜利之后,又郑重向上帝谢恩。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被优势清军围困在金田村,军心渐渐动摇。
洪秀全当即下诏:“放胆欢喜踊跃,同心同力同向前,万事皆由天父主张,天兄担挡,千祈莫慌”(引自《天命诏旨书》)。
洪秀全与杨秀清 洪秀全告诉众将士,大家不要害怕,凡事有天父做主、天兄担当,众人只要祈求胜利,同心同德奋勇向前杀敌就行。
这种思想引导让太平军将士稳定了军心,有了精神上的慰藉,于是太平军将士认为获得了“天父”的祝福和庇佑,于是便不惧怕伤亡,英勇战斗。
在永安突围战时,洪秀全又下诏全军:“千祈遵天命,放胆诛妖(清军),任那妖魔千万算,难走天 父真手段”(引自《天命诏旨书》)。
在洪秀全的反复宣传下,太平军潜意识里已经将清廷“妖魔化”,咸丰及其大臣是“阎罗妖”,清军将领都是“清妖”。
邪不胜正,代表上帝和光明的太平军肯定能战胜代表邪恶和黑暗的清军,这种潜意识让太平军师出有名,成为一支“正义之师”。
这种精神力量,让太平军作战没有顾虑,在永安突围战中连破清军三道封锁线,击毙清军4位总兵官,歼敌5000余人,突破了包围圈。
太平军突破包围后,大举进攻省城桂林。
太平军在桂林久攻不下,伤亡日增。
军心士气渐入低迷,洪秀全于是安慰众将士:“尔等须知,天父权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岂桂林一城独攻之而不克乎?此皆天父默中使成,非人所易知耳”。
(引自《天情道理书》)洪秀全告诉众军士,天父无所不能,之所以打不下桂林,这也是天父的意思,太平军将士听后,当即打消顾虑,士气再次大振。
正是因为有了信仰,有了精神力量的支撑,太平军能同心协力、奋勇向前。
这与已经腐败不堪,只会提笼架鸟、混军饷的清军相比战斗力高出了几个档次,故而能连战连捷,一路胜利。
金田起义旧址 (三)组织纪律强,协同作战力强 金田起义时,总人数为2万余人,但有战斗力的只有3000余人。
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突破清军封锁,洪秀全、萧朝贵将所有人员分为“男营”、“女营”,编制成军。
太平军《军册》规定:一军中有军帅、师帅、旅帅、卒帅、两司马、刚强、勇敢、雄猛、果毅、威武伍长;冲锋、破敌、制胜、奏捷伍卒,一个军从军帅到士兵,共有13156人。
太平军的《兵册》,详细记录了士兵的年龄、籍贯、入营地点、时间等,如有士兵阵亡、逃走等,会及时进行更改。
太平军的《家册》,记录了自军帅以下所有人的家属、年龄、孩子、职务等细节。
《军册》、《兵册》、《家册》,这三个“册子”将太平军严格编制起来,建立了严密的组织体系。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太平军的《军册》与现代军队的编制几乎一致,也大体上是军、师、旅、团、营、连的编制,而且军队人数也基本接近,更重要的在于每个人职责分明、各司其职,行军打仗很有效率。
女军首领洪宣娇 金田起义时,太平军颁布了《五大纪律诏》,主要为:一、遵守条令。
二、男女分营。
三、秋毫无犯。
四、缴获归公,不准私藏。
五、同心合力,不准临阵退缩。
对于临阵退缩者,当即捉拿斩于阵前。
《五大纪律诏》这是太平军全军将士的纪律要求。
太平军还颁布了《太平条规》,明文规定:一,要格遵天令,不准任性自便;二、不得乱拿百西,不得毁坏民房掳掠财富,不得烧毁民房。
三、兵将要各整装枪炮,要练好心肠,不得抽烟饮酒,要学习问答礼制,有礼貌。
太平条规,这是太平军对士兵日常生活行为的规范准则。
女军统领苏三娘 太平军还创建了女军制度,女军有军帅一人,下设卒长、营长等职务,一个军共有2625人。
女军主要负责运输辎重、进行作战补给和接替男兵作战。
女军为太平军的作战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与清军激战的时刻,太平军女兵往往能杀出重围,勇健甚至超过男子。
在太平天国14年的时间里,女军人数一度达到10万余人。
太平军还建立了牌尾军制度,牌尾军实际上就是童子军。
太平军将随军的11岁至15岁组织起来训练,在战斗中担任冲锋陷阵的任务。
太平军凡攻城时,皆用童子军,敌军逃跑时,童子率众穷追,驱逐甚急。
英国人吟利曾记录道:“太平军最勇敢无畏的军士,一般都是十二至十五岁年龄的孩子”。
太平军军纪严明,士兵战斗能力强,便是如此。
苏三娘与罗大纲 (四)战略战术得当,杨秀清指挥有方 金田起义时期,杨秀清指挥太平军取得了一系列出色战绩,不仅为太平军突围创造了条件,也为太平军战略战术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金田起义前,杨秀清悄悄命人打造大量兵器藏在湖水底下,以备清军前来围剿。
他动员青壮年男子练习兵法战阵,做好了备战工作。
金田起义后,清廷迅速调集大军围剿。
第一路由云南总兵周凤岐、副将伊克坦布率领3000人进攻金田;一路由德州协副将李殴元率兵勇1000人,开往平南县思旺地区将洪秀全围困在花洲。
杨秀清当机立断,立刻率兵攻打花洲。
杨秀清 杨秀清利用迂回穿插战术,将清军分割包围,不仅救出了洪秀全,还杀死清军数百人。
救出洪秀全后,杨秀清立刻率领主力迎战周凤岐。
杨秀清兵分三路,以游击战、袭扰战依托桂平山区地形分割周凤岐大军。
仅仅用了10天时间,杨秀清就击败了周凤岐,大败清军。
杨秀清是一个军事奇才,这个没有读过几天书的烧炭工人,在短短半个月时间里,经过三五次战斗,便总结出了一套应对清军围剿的战略战术:遭遇强敌,先打弱兵,后集中力量打强敌;实行两路迂回,侧翼包抄,战胜之后,对残敌穷追猛打予以歼灭。
1851年,清军大将向荣追击杨秀清,乌兰泰在后面追着赶,向荣在前面拦截。
龙寮岭之战 在此危险局面下,杨秀清调出小股部队直扑向荣大营而去,搞特种袭击作战,实行斩首行动。
结果将主力调出去追击的向荣被打得大败,前锋部队被消灭1000多人,主力六七千人被击溃,而此时杨秀清手里仅有2000多兵力。
1852年,杨秀清在平冲——龙寮岭一带设下三路伏兵。
杨秀清以口袋阵袭击清军主力,结果人数比太平军多出5、6倍的清军遭到惨败,清军被击毙5000多人,清军天津镇总兵长瑞、凉州镇总兵长寿、河北镇总兵董光甲、郧阳镇总兵邵鹤龄以及副将、参战、游击、千总、把总多员。
太平军 清军南路统帅乌兰泰落涧受伤,回到桂林后死去。
清军另一路统帅向荣,仅带着数个卫兵逃回桂林。
杨秀清一个口袋阵,击毙三个总兵、一个统帅,而且是在敌军兵力比自己多出五六倍的情况下,杨秀清此战打得相当漂亮。
杨秀清制定的太平军战略战术有:精兵奇袭、声东击西、口袋阵、阵、长蛇阵、游击战等。
在专门记录杨秀清军事指挥技术的《行军总要》一书中,从陆战、水战到训练、传官、察防、防敌、军纪、体恤伤员等方面30条,形成了一个立体的作战指挥系统。
正是这4个方面的原因,太平军在初期能连战连捷,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从金田起义到攻克南京的2年零4个月的时间里,太平军转战广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苏6个省,攻克了三个省会(武汉、安庆、南京)和数百个州县,击败了包括赛尚阿等在内的6任钦差大臣,击毙了包括总督、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布政使、按察使等在内的一大批高级将领和官吏。
起义初期的太平军,战斗力确实非同凡响。
这便是太平军能战胜优势清军,打下半壁江山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贵县志》 2.《天命诏旨书》 3.《太平天国史料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