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丁尼瘟疫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毁灭了罗马复国梦想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19 点击数:
简介:查士丁尼瘟疫是指公元541到542年地中海世界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鼠疫,它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

此次瘟疫对的破坏程度很深,其极高的死亡率使拜占庭帝国人口下降明显,劳

【千问解读】

查士丁尼瘟疫是指公元541到542年地中海世界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鼠疫,它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

此次瘟疫对的破坏程度很深,其极高的死亡率使拜占庭帝国人口下降明显,劳动力和兵力锐减,正常生活秩序受到严重破坏,还产生了深远的社会负面后果,而且对拜占庭帝国、地中海、欧洲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查士丁尼大帝的征服 查士丁尼大帝,东罗马帝国(拜占庭),西元 526 ~ 565 年在位。

他曾经镇压平民起义,征服,东哥特王国,主持建造圣索非亚大教堂以及位于帝国西部意大利拉芬纳的圣维托教堂。

统治期间,不仅阻挡了野蛮民族在边疆的骚扰,甚至几乎恢复了昔日罗马帝国的光辉,因此后人称这段时间为拜占庭帝国的第一次。

经历过雅典大瘟疫和安东尼瘟疫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后,西罗马帝国亡于日耳曼蛮族之手,西欧进入黑暗时代。

而东罗马帝国(亦称拜占庭帝国)则延续了下来,并自居为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人。

时间来到公元527年,雄心勃勃的查士丁尼大帝即位,一心希望恢复昔日帝国的辉煌。

查士丁尼一世即位,其随即任命名将贝利萨留为元帅,向夙敌宣战。

公元528年波斯军大将扎基西斯率3万大军,于次年在尼亚比斯以压倒性兵力逼退贝利萨留,隔年双方军队在两河流域的德拉城再次会战,贝利萨留的军队少到可怜……但波斯军队犯了愚蠢的错误,他们背城列阵而且要命的是背的不是自己的城,于是多于对手数倍且装备精良的波斯军理所当然(或者匪夷所思)地惨败…… 随后波斯军一败再败,但还是于531年卡尔基斯阻挡了贝利萨留的前进步伐,两国终于532年签下停战协议。

随后雄心勃勃的查士丁尼再跟汪达尔人开战,贝利萨留出征非洲,可怜的拜占庭远征军步骑兵总数连马都算上才2万还多个零头! 更要命的是其中还包括了大半粗鲁且毫无组织纪律性可言的蛮族雇佣兵。

搭船出海取道伯罗奔尼撒、途经西西里一路磕磕碰碰,直到9月初才踏上非洲大地的贝利萨留不仅不知对手的实力到底是1万还是100万甚至连个详细点的地图都无,幸好当地愿意当向导赚小费的人还算不少,贝利萨留终于在9月中旬在撞上汪达尔人的大军。

人说强龙难压地头蛇,但贝利萨留却敢于在地头蛇门口大玩迷踪步,一番错综复杂的迂回使汪达尔人的军队失去了有利地形并分散作几部失去了衔接,惨遭和当年的波斯军同样的命运。

外强中干的汪达尔人此后再也没组织起任何一次较像样的反击,终于534年3月投降,汪达尔王国灭亡。

查士丁尼的非洲战役使拜占庭帝国控制了非洲广大的畜牧基地。

强势的君主显然并不热衷于和平,查士丁尼很快又和波斯重开战端,接着哥特也成了他的眼中钉!接下去连续数十年战事不断,原罗马帝国的版图现已大多并入拜占庭,连年的征战使拜占庭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查士丁尼大有恢复罗马雄风的架势。

但征服的地盘疯狂扩张之余,拜占庭军队数量显然还远没庞大到足于控制如此之多的土地,因此那些名义上已被征服的区域实际上仍十分危险,而帝国的胜利实际是以广大被征服土地的衰弱来换取帝国的中心区域的繁华。

不过必须承认的是查士丁尼大帝是相当成功的,他使拜占庭帝国进入了全面的法制时代,并且一改以往军队以步兵阵推进为主的战术,建成了无与伦比的装甲骑兵团,这是拜占庭在对外扩张战争中的主要支柱。

查士丁尼是非凡的君主,上帝赏赐给罗马人的——至少对于罗马人来说确实是这样。

瘟疫降临 查士丁尼于公元533年发动了对西地中海世界的征服战争。

然而就在他横扫北非、征服意大利,即将重现罗马帝国辉煌的时候,一场空前规模的瘟疫却不期而至,使东罗马帝国的中兴之梦变为泡影。

公元541年,鼠疫开始在东罗马帝国属地中的埃及爆发,接着便迅速传播到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它地区。

当时出现了许多诡异恐怖的情景:当人们正在相互交谈时,便不能自主地开始摇晃,然后就倒在地上;人们买东西时,站在那儿谈话或者数零钱时,死亡也会不期而至。

而最早感染鼠疫的是那些睡在大街上的贫苦人,鼠疫最严重的时候,一天就有5000到7000人,甚至上万人不幸死去。

官员在极度恐惧中不得不向查士丁尼汇报,死亡人数很快突破了23万人,已经找不到足够的埋葬地,尸体不得不被堆在街上,整个城市散发着尸臭味。

查士丁尼自己也险些感染瘟疫,在恐惧之中,他下令修建很多巨大的能够埋葬上万具尸体的大墓,并以重金招募工人来挖坑掩埋死者,以阻断瘟疫的进一步扩散。

于是,大量的尸体不论男女、贵贱和长幼,覆压了近百层埋葬在了一起。

然而,在瘟疫面前,没有权贵,查士丁尼皇帝最终未能幸免而身染此患,深居内廷静养龙体。

皇帝身材不高不矮,一般人的个头,体态不瘦却魁伟有力,圆脸庞也不难看,肤色极佳,甚至在禁食两天后仍是面不改色。

而帝国前线的将士们听说皇帝病了,全然忘记了对皇帝和帝国的庄严承诺与誓言,可能出于对老皇帝的厌倦,也可能是基于罗马帝国军队随意处置皇帝的惯性,他们开始行动了,叫嚷着要换掉皇帝,想再次导演用剑与刺刀抬着皇帝登基的历史剧。

鼠疫使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的居民死亡。

它还继续肆虐了半个世纪,直到1/4的罗马人口死于鼠疫。

这次鼠疫引起的饥荒和内乱,彻底粉碎了查士丁尼的雄心,也使东罗马帝国元气大伤,走向崩溃。

第一次鼠疫的起源 至于查士丁尼瘟疫的发源地在何处,现在已很难确定,说法不一。

有人从现代大多数疾病起源地的角度来推测,认为此次瘟疫起源于肯尼亚、乌干达和扎伊尔一带,顺着尼罗河一路下来,由中非抵达了北非,哺育了辉煌埃及文明的尼罗河也同样可以给人类带来灾祸与痛苦;有人从查士丁尼瘟疫与中世纪爆发的黑死病病症相同的角度来分析,断定此次瘟疫与黑死病的发源地应该一致,即都发源于中亚大草原地带;又有人根据查士丁尼时代大多数疾病发源地的特征,琢磨出此次瘟疫可能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的亚洲中部的结论,这个分析的视角不同,但与前两个推测有重复之处。

按照最后一种充满折中色彩的推测来观察查士丁尼瘟疫,那么它的传播可能与开辟已久的“”有关联。

由于波斯人阻隔了陆路的商贸往来,东罗马帝国与东方的交往更多地被迫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由印度出发途径斯里兰卡,绕过印度半岛,穿越阿拉伯海灾抵达波斯湾,瘟疫随着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丝绸瓷器在丝绸之路辗转颠簸,终于可以停歇一下了,它们在此遇到了第一批不幸要被感染的人——埃塞俄比亚人。

埃塞俄比亚人一向以商贸中介人闻名,他们买下从中国印度远涉重洋运来的商品,然后转卖给北面的拜占庭帝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那些被他们视做宝贝的奢侈品居然带来了冷血的杀手,他们收获东方商品的喜悦与激动也许根本无法掩饰鼠疫病毒在长期蛰伏后重获天日的兴奋与自由。

同样欣喜的碰撞开了人类新一轮悲剧。

瘟疫确切的发源地实难考证,但似乎有两点是可以明确的:鼠疫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与磨难来到了君士坦丁堡和地中海,也只有当时与人类基因相差百分之一的老鼠和它背上的跳蚤心里最清楚,路漫漫,不知他们是否都满意于自己狂飙后选择的归宿地;另外可以肯定的是,瘟疫不管来自何处,都先后在541年涌到了埃及,在埃及一处名为佩鲁西安的地方整编休养。

瘟疫由埃及出发,一部分沿着尼罗河散播到亚历山大里亚城,进而传播到埃及全境,另一部分则等待时日北上拜占庭。

君士坦丁堡的末日 公元542年大瘟疫造成了拜占廷帝国乃至整个地中海世界人口的大量减少,拜占廷帝国至少有1/3的人口死亡,出现了严重的农业劳动力短缺现象,军队出现了兵源严重短缺。

据统计,公元7世纪初地中海世界人口总数仅相当于公元6世纪初的60%。

其次,大瘟疫的横行导致整个帝国出现饥荒和通货膨胀 拜占廷帝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为人口大量减少和耕畜的大量死亡导致了在粮食收获的季节无人收割,从而出现了饥荒,一些病人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因缺少食物饿死的,而不是单纯因疾病致死。

所有的手工业工匠都停止了工作,放弃了交易,整个城市陷于瘫痪状态,所以通货膨胀现象非常严重,公元544年查士丁尼出台的限价政策似乎很有收效,但食品短缺的情况依然存在。

君士坦丁堡完全变成了一座死气沉沉的城市,对拜占廷帝国经济的打击是极为沉重的 由于瘟疫、饥荒和通货膨胀导致了国家财政紧张和社会动荡不安 瘟疫流行使得国家税收骤减,政府财政压力急增。

为了缓解压力,查士丁尼下令缩减医生和大学教师的薪金,首都的一切场所都停止使用,造成首都大量民众失业。

瘟疫开始时查士丁尼皇帝还命专人负责开仓赈济饥民,但后因国库日益空虚,饥民们为抢夺粮食开始发动暴乱,在公元560年谣传查士丁尼皇帝已经病死,首都的民众便开始抢劫面包等食物。

瘟疫的流行一度动摇了拜占廷帝国的统治基础,成为查士丁尼统治中后期国家局势动荡的因素之一。

大瘟疫对拜占廷军队的影响也很大。

大瘟疫流行期间正值拜占廷帝国对波斯人作战,军队中因为瘟疫流行,大量的士兵病倒、死亡,作战连连失利,后来甚至波斯和其他的蛮族人也都受到了瘟疫的袭击,导致双方被迫停战。

大瘟疫造成兵员短缺,继而加快拜占廷军队的蛮族化的步伐。

查士丁尼发动的一系列对外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再加上瘟疫的袭击无疑是。

查士丁尼晚年在国内几乎找不到可以服兵役的人了。

公元5世纪末期在非洲和意大利的军队已经出现蛮族化现象,军队中蛮族人所占比例上升导致在6世纪40年代的对外战争中军队组织纪律涣散,将帅不和等许多问题的产生,也为拜占廷帝国后期蛮族将领拥兵自重、觊觎皇权埋下了隐患。

大瘟疫的流行更是加重了大土地所有者负担,激化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因为在大瘟疫中死亡的土地所有者甚多,按惯例,他们应缴纳的土地税便由相邻土地所有者承担,无疑加重了幸存土地所有者的负担,虽到公元545年取消,但激化了拜占廷帝国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多少年来,东罗马帝国的皇帝都以收复西罗马帝国的失地作为自己崇高的历史责任。

这场瘟疫来得真不是时候,让雄心勃勃的查士丁尼西望罗马城,多年的梦想就在眼前了,没想到一场疾病了断了所有的辉煌与荣誉。

可是,又有哪场瘟疫来得是时候呢?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够,天命不可违啊!老皇帝如果知道事后这场瘟疫被世人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更是要在生出几多的无奈与郁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人类史上最恐怖的四大瘟疫,第一个终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了很多重大瘟疫,我们这辈人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非典了。

瘟疫一般发生在自然灾害后,由于环境卫生不好引起的。

那么人类历史上被称为“四大瘟疫”的疾病有哪些? 西班牙流感、黑死病、天花和艾滋病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四大瘟疫。

1.西班牙流感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类历史上第二致命的传染病,在1918~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2千5百万到4千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较为致命,感染率也达到了5%。

其名字的由来并不是因为此流感从西班牙爆发;而是因为当时西班牙有约8百万人感染了此病,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

至於在西班牙则称此为法国型流行性感冒。

事件经过 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简单分为三波,第一波发生于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发生于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发生于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

第一波有记录的流感发生于1918年3月4日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Camp Funston, Kansas),但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

然而在当时的说法则指出,这波流感是源于中国南部,由1917年中国支援欧战的劳工所传播,但并无相关证据。

4月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也传出流感,3月中国、5月西班牙、6月英国,也相继发生病情,但都不严重。

同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塞拉利昂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

另一说第二波的源头是当时苏联的阿什哈巴德(今属土库曼斯坦)。

8月27日,流感传回美国,并在波士顿的码头工人间传播,而法国的布莱斯特(Brest)也在几乎同一时间爆发了流感;9月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普遍传播,并在数星期内传到世界各地。

第二波流感和过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

许多人早上还正常,中午染病,晚上便死亡。

许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场所,电影院、舞厅、运动场所等都被关闭长达超过一年。

同年10月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20万美国人在这个月死去,1918年美国的平均寿命因此比平常减少了12年。

第三波流感在大约1919年冬季开始在许多地方出现,至1920年春季起便逐渐神秘地消失(除了澳大利亚和夏威夷之外 )。

此流感漫延全球,从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萨摩亚岛,无一幸免;许多爱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绝,在萨摩亚死亡率更高达25%。

亚马逊河口的马拉若岛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没有感染报告的人口聚集地。

西班牙流感的影响,在约6个月内夺去2千5百万到4千万(一说7千万或一亿)条生命,比持续了52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还多。

此外此流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在一波的大流感也传入台湾,在当时造成约两万五千人的死亡。

西班牙型流感在18个月内便完全消失,而其病株从来都没有被真正的辨认。

2.黑死病 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治病是因为鼠疫杆菌,死亡率极高,目前为止死亡总数高达2亿人,肆虐地球至少300年。

历史上鼠疫有三次大流行,首次大流行发生于六世纪,起源于埃及的西奈半岛,波及到欧洲所有国家,死亡近二千五百万人。

但由于缺乏详细资料确认,一般不能确认这是鼠疫造成的。

第二次发生于十四世纪,仅欧洲就死亡二千五百万人,即历史上著名的黑死病,英国近1/3的人口死于鼠疫。

到1665年,这场鼠疫肆虐了整个欧洲,几近疯狂。

仅伦敦地区,就死亡六七万人以上。

1665年的6月至8月的仅仅3个月内,伦敦的人口就减少了十分之 一。

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达2000人,9月竟达8000人。

鼠疫由伦敦向外蔓延,英国王室逃出伦敦,市内的富人也携家带口匆匆出逃,剑桥居民纷纷 用马车装载着行李,疏散到了乡间。

伦敦城有1万余所房屋被遗弃,有的用松木板把门窗钉死,有病人的住房都用红粉笔打上十字标记。

当时还是大学生的牛顿,还因此从英国剑桥大学辍学一阵子。

据说最初黑死病从中亚地区向西扩散,并在1346年出现在黑海地区。

它同时向西南方向传播到地中海,然后就在北太平洋沿岸流行,并传至波罗的海。

约在1348年,黑死 病在西班牙流行,到了1349年,就已经传到英国和爱尔兰,1351年到瑞典,1353年到波罗的海地区的国家和俄罗斯,连莫斯科大公和东正教的都相继死去。

黑死病的魔爪伸向了各个社会阶层,没有人能逃避死亡的现实。

最大规模的一场黑死病 1348年,一场鼠疫大流行,改变了欧洲的历程,也改变了人类的卫生保健史。

这个时候是中国的末年。

这次鼠疫最早由一位名叫博卡奇奥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人记录下来:最初症状是腹股沟或腋下的淋巴有肿块,然后皮肤会出现青黑色的斑块,因此当时被称为黑死病。

染病后,几乎所有的患者都会在3天内死去。

疫病皆有传染源,黑死病的源头是老鼠及其携带的跳蚤。

当时传说:最早感染黑死病的是蒙古人!蒙古人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草原上的老鼠把瘟疫传染给了他们。

蒙古人居于中国北方,从起向西扩张,横扫中亚和欧洲。

鼠疫曾经肆虐中国,并且于1331年开始肆虐中国。

时值中国住民武力反抗元朝统治的顶点,元朝遂于1368年灭亡于 。

其实在元朝之前,鼠疫曾多次传入中国,所以虽然中国也曾发生过地区性鼠疫传染,但中国人也逐渐有了对鼠疫的免疫力,死亡率相对较低。

而欧洲人则在此之前几百年内从未接触过鼠疫,一旦爆发,自然死亡惊人! 1345年,占领中亚、西亚的蒙古人进攻黑海之滨一个叫加法的城邦,加法向东罗马帝国称臣。

面对骁勇善战的蒙古人,加法人坚壁清野,闭城不战。

蒙古人围城一年,久攻不下,而瘟疫在蒙古大军中蔓延。

蒙古人知道这种瘟疫会传染,于是用抛石机将染病身亡的士兵的尸体抛入城内,这可谓全世界最早的细菌战。

加法人不了解这种瘟疫,对抛进来的尸体置之不理,甚至莫名其妙。

尸体腐烂后,恐怖的瘟疫便随之爆发。

现在看来,是腐烂的尸体释放出病菌,污染了空气,毒化了水源,导致了瘟疫。

加法人大批死亡,全城恐怖,打开城门,纷纷仓皇逃窜。

而城外的蒙古大军也没有高兴多久。

入城几天后,他们同样放弃加法仓皇逃走,因为鼠疫也没有放过他们,蒙古人也大量死于黑死病。

劫后余生的加法人乘船逃往他们的宗主国——东罗马帝国。

然而,加法城爆发瘟疫的消息已经传遍欧洲,所有的港口都拒绝他们登陆。

意大利威尼斯让他们的船只在海上隔离40天后才准许上岸,意在阻止瘟疫传入。

只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船上携带细菌的老鼠却是会游泳,它们早已泅渡到岸上,可怕的黑死病因此开始在整个欧洲蔓延。

当时欧洲城市的卫生极差,大街上四溢着脏水和粪便,到处都是垃圾和杂物,这正是老鼠的天堂。

任何一个欧洲城市,都有大量的老鼠存在。

疯狂的欧洲人,把瘟疫的爆发迁怒于人,首当其冲的就是犹太人。

在德国的梅因兹,有1.2万犹太人被当作瘟疫的传播者被活活烧死,斯特拉堡则有1.6万犹太人被杀。

只有少数头脑清醒的人意识到可能是动物传播疾病,于 是他们把仇恨的目光集中到猫狗等家畜身上,他们杀死所有的家畜,大街上满是猫狗腐败的死尸,腐臭的气味让人窒息,不时有一只慌乱的家猫从死尸上跳过,身后 一群用布裹着口鼻的人正提着木棍穷追不舍。

没有人会怜悯这些弱小的生灵,因为它们被当作瘟疫的传播者。

当时,欧洲教会不知道老鼠是传染源,认为猫是幽灵和邪恶的化身,鼓动人们捕杀猫。

猫几乎濒临灭绝。

加上瘟疫爆发后,人们认为猫有可能是传播瘟疫的载体,更是大肆捕杀。

没有了天敌的老鼠肆意繁殖,加剧了黑死病的流行。

那时欧洲的医学也非常落后,不论得了什么病,都是千篇一律地实行放血疗法,放血不奏效,又使用通便剂、催吐剂,仍不奏效,就用火烧灼淋巴肿块。

这都是西方医学鼻祖、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传下来的方法,不过也超越了希波克拉底,新疗法是把干蛤蟆放在皮肤上,或者用尿洗澡。

这些疗法自然也无效。

于是人们只好相信上帝,把瘟疫归结为人类自身的罪孽惹得上帝愤怒。

要赎罪,一些人手执带着铁尖的鞭子彼此鞭打,一边被打一边哼唱着“我有罪”。

这场黑死病使欧洲人死亡约2500万,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所造成的恐怖只有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才可比拟。

3.天花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没有患过天花或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染病后死亡率高。

天花病毒是痘病毒的一种,人被感染后无特效药可治,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

天花病毒外观呈砖形,约200纳米300纳米,抵抗力较强,能对抗干燥和低温,在痂皮、尘土和被服上,可生存数月至一年半之久。

最典型的要数墨西哥 1565年,一个负责调查美洲殖民地的西班牙皇家法官在其调查报告中写道:“在赫纳多·科尔特斯侯爵占领并统治该地区的7年时间里,当地人受到了残酷的镇压,无数人死于非命;抢劫,压榨,肆无忌惮的掠夺,种种耸人听闻的交易随处可见……由于统治者的暴政与苛税以及天花等各种疾病,当地人口正在急剧减少。

” 上述文字,讲述的是这样一件事:1519年赫纳多·科尔特斯带领西班牙军队涌入墨西哥城时,当时,阿兹特克王朝总人口是2200万。

然而,到了16世纪末,在遭受了一系列可怕瘟疫与杀戮的致命打击之后,阿兹特克王朝人口只剩下不到200万。

如此高的死亡率,即使是历史上著名的欧洲黑死病也不能与之相比,流行病学家把它称之为“印第安人大灭绝”。

时光到了1520年5月,阿兹特克人一年一度的“青玉蜀黍节”来临了,这是他们庆祝部落战神威齐洛波其特里的节日。

人们请示了西班牙人并被获准照例庆祝节日,然而,背信弃义的西班牙人正在筹划着一场大屠杀。

阿兹特克人精心准备了这场仪式,他们希望西班牙人明白他们也是有自尊的。

当阿兹特克人地跳起蛇舞的时候,西班牙人的行动开始了:他们先是向场院中央的老人挑衅,扇他们耳光,再砍掉他们的双臂,又割掉他们的脑袋,然后把刀插在战神雕像的鼻子上;他们包围了神庙的出入口,不放过一个人。

鲜血在地上流淌,人们绝望地叫喊……愤怒的阿兹特克人开始反击。

但西班牙人把他们的国王莫特库索马戴上脚镣,押到皇宫阳台上,让他命令他的人民投降。

于是,人们朝他投掷石块——国王被活活砸死了。

此后,国王的弟弟登上王位,他带领阿兹特克人继续围攻西班牙人。

一周后,在一个的夜里,西班牙人弃城仓皇逃跑。

这是西班牙历史上著名的“悲惨之夜”,据统计,西班牙人在战斗中共死亡了800多人。

获胜的阿兹特克人俘虏了一些西班牙士兵,缴获了很多战利品。

正当阿兹特克人庆祝胜利之时,灾难却悄悄降临。

在西班牙战俘中,有几个是天花病毒的携带者。

到公元11至12世纪,伴随着十字军的东征,天花开始在欧亚大陆蔓延。

同时,大量的亚洲移民和非洲朝圣者及商人跨越撒哈拉大沙漠,又把天花带到了非洲。

天花在欧洲曾多次爆发,在天花肆虐之后存活下来的欧洲人,多少都具有一些免疫力。

而印第安人则不然,他们历代祖先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疾病,所以自然对天花不具备任何抵抗能力,从而大批大批地倒下了。

当时,欧洲人得天花的死亡率是10%,而美洲印第安人由于第一次遭遇天花,死亡率竟然高达90%。

就这样,蔓延了60多天的天花,夺去了许多墨西哥人的命,其中包括他们的新国王。

然而,阿兹特克人悲惨的故事还在继续,还在向纵深发展。

1521年,科尔特斯卷土从来,他惊讶的发现没有遭到任何抵抗。

西班牙人所见到的是遍地无人掩埋的尸体——天花病毒杀死了大量的阿兹特克人。

当时在场的一位传教士曾这样描述:“在一些地方满门皆灭,死者太多,以至无法全部掩埋。

”见到同伴大批倒下,而西班牙人却地活着。

迷信的阿兹特克人因此惊慌失措地认为是西班牙人信仰的上帝比他们信仰的神更有神力,所以他们相信了这场灾难是上帝的安排。

于是,活下来的印第安人从此顺从地接受了西班牙人的统治。

另一个印第安部落——南美的印加部落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数百名西班加人在攻打印加部落的过程中,把天花带到了南美,造成了南美印第安人大批死亡。

天花在美洲继续流行了数十年,导致约2000万到3000万印第安人死亡,也导致了整个印第安文明的衰落。

1518年:Hispaniola岛(今天的多米尼加和海地),天花杀死了当地50%的原住民。

1519—1520:天花肆虐危地马拉。

一名印第安幸存者记下了这样的话:“一半人逃离家园,狗和秃鹫啄食着尸体。

” 1520—1527年;在墨西哥、中美、南美,天花杀死了数以百万计的原住民。

1527—1530年:天花抵达,国王Huayna Capac和20万印加人死亡。

1560年:巴西再次爆发天花,印第安人死亡惨重,葡萄牙人甚至找不到人来收割甘蔗。

1617—1619年:北美东北海岸,天花杀死了当地90%的印第安人。

1630—1635年:一场天花席卷安大略地区的Huron,约10万人死亡。

1634年:丹麦商人将天花带到了今天的康涅迪格州,95%的当地印第安人死亡,这场瘟疫一直传播到了今天的加拿大。

4.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艾滋病的起源 最初艾滋病的起源,传说是非洲民主刚果一种黑猩猩身上有原始的艾滋病毒。

当地黑人有引用和将猩猩血注入体内的习惯,据说这能提高性能力。

由此艾滋病毒从猩猩身上传入人类! 但现代医学证明,虽然这种黑猩猩身上的病毒和艾滋病毒非常相似,但仍有较大不同,顶多算是艾滋病毒的远亲。

这种原始病毒并不致命,至于是否能传染给人更是无法确定。

所以,黑猩猩是艾滋病的源头,这个学说今天也不能成立。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消息称洛杉矶爆发了一种异常的肺炎。

这一天后来被定为艾滋病发现日。

30年前,人们认为艾滋病是男同性恋的特有疾病。

30年后,对抗艾滋病要走的路仍然很长,但随着社会了解的增加,人们看待爱滋病人的目光则更温柔。

它的最开始是静默的,茫昧的。

1959年,一名刚果籍男子死于一种不明原因的疾病。

后对该男子的血液标本分析认定为第一例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意外发现的两个医学样本使得我们能够大致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来源,艾滋病传播有百年历史。

这两个样本是50年前在刚果收集到的,当时刚果是法属殖民地。

1998年,研究人员发现了第一个1959年收集到的血液样本。

紧 接着,在2008年时又发现了另一个含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样本,该样本是1960年从一位女性的淋巴腺收集到的。

由于独立的进化历史,这两个样本中的病 毒之间有些微妙的不同。

在对它们建立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它们可能是从同一位祖先身上进化而来的,始于1902到1921年之间,这意味着人类免疫 缺陷病毒至少在人群中存在如此之久了。

基因序列还显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从非洲传播到海地——可能是在1960年,现今的刚果共和国从比利时独立后不久, 并在1969年左右传播到美国。

对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保罗-夏普看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之所以在70年后才被检测出来是显而易见的。

他说,如果符合指数曲线的话,1960年非洲中西部的感染者可能是4000例。

图森亚利桑那州大学的迈克尔-沃罗贝,就是发现这两个样本的研究人员之一。

他说:“发现那些样本确实是需要运气,但同时也要耗费时间、精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他认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那么久都没有被发现是有其他原因的。

艾滋病从感染到表现出症状的时间长达10年,而且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通过其他感染病致死的。

在一些地区,像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许多的致命性疾病都是很普遍的,知道有一部分人死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也只是后见之明。

沃罗贝说,真正想说的并不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非洲传播了70年却未被注意到,而是1969年到1981年之间,美国一直没有发现这种病毒。

从传播的指数速度来看,在1981年报道首个病例时,感染人数可能已经达到了100,000。

“一个病例高达100,000的发达国家,花了12年才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发现该病毒也是不足为奇的,”他说,“过去30年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史真的只是冰山一角。

” 1981年1月的一天,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一间地下办公室里,刚进屋的研究员对大伙说:“那个实习医师有个奇怪的病人。

”这句话引起了33岁免疫学助理教授迈克尔·戈特利布的注意。

病人的名字也是迈克尔,是个31岁的高大帅气的男模,为了公开同性恋身份搬到洛杉矶,因不明原因的高烧和体重减轻住院。

检查发现他的免疫系统非常糟糕,就像是一个刚经历了一轮残酷化疗的癌症患者。

而问题是,他并没有患癌症,也没在化疗,甚至在此之前,一直很健康。

“我从没见过这样的情况。

”戈特利布诧异地说。

戈特利布所在的免疫小组每天都去看迈克尔。

五天后,在没有被确诊的情况下,克出了院。

但一周后,他又因高烧重回医院。

这次的病因为卡氏肺囊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这是一种极罕见的肺炎,通常会出现在器官移植者或是有免疫缺陷的儿童身上。

这个神秘病例在医学圈很快散播开来,同行们都知道戈特利布在关注这个病人,于是陆续有人告知戈特利布助教,还有4个类似的病人。

这么短的时间内,洛杉矶就出现了5个相似的病例,似乎预示着有什么事情正在发生。

戈特利布和同事联系了《新英格兰医学期刊》,该刊物编辑建议他们有必要直接联系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

CDC当时并没有发现全国范围内有其他异常情况,不过还是邀请戈特利布他们写一份《发病率与病死率周报》(MMWR)报告。

1981年6月5日,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了这篇报告,描述了洛杉矶5名年轻健康的同性恋男子被诊断患上罕见的卡氏肺囊虫肺炎事件。

不过这篇报告在当时并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但是,这一天是重要的,后来被定为艾滋病发现日。

几周后,事态发生了变化。

另一篇报告报道了纽约和加利福尼亚共有26名原本健康的同性恋男子患有PCP和一种非同寻常的癌症——卡波西肉瘤。

这下引起了媒体的广泛注意。

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有线新闻网(CNN)、美联社等媒体都争相进行了报道。

1981年7月3日,《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41名同性恋患上罕见癌症》的文章。

12月11日,《邮报》发表了《免疫系统疾病困扰男同性恋》一文。

仅从题目,就可直接看出当时人们的心理倾向——这是男同性恋的特有疾病。

而事实上,人们对于所面对的事态,几乎一无所知:它到底是什么,到底怎么治疗,或者到底该怎么称呼? 在这些最早的关于艾滋病的官方报道中,并没有对AIDS症状的详细描述,关于这个疾病的许多方面,都是在数年后才慢慢为人认知的。

同样,至于是什么导致了该病的发生人们也无从知晓。

发现了第2、3例病例的乔尔·韦斯曼医生当时有种不好的预感:“我感到在他们身后或许还有更多人将生此病。

”或许,让韦斯曼医生也想象不到的是,30年后,这场疫病会发展成全球感染六千万人(并在持续增长),并造成至少二十五万人死亡的世界性传染病。

跟所有重大疾病始现时一样,人们的最初担忧源自对新病种的未知和猜测。

在一切没弄明白之前,担忧是隐约的,恐慌局限于小范围之内,公众是沉默的。

艾滋病的治疗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

现阶段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载量;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本病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恢复或改善免疫功能的治疗及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对HIV感染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均无须隔离治疗。

对无症状HIV感染者,仍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应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

对艾滋病前期或已发展为艾滋病的患者,应根据病情注意休息,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

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输液补充营养。

加强支持疗法,包括输血及营养支持疗法,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2.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治疗的关键。

随着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抗HIV的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随机文章导弹是谁发明的,冯.布劳恩在二战期间为德军发明薛定谔把妹法方程详解,成功率超55%的科学追女生法揭秘英国恐怖骷髅头洞穴,不少潜水员被骷髅头吞噬(魔鬼之地)霍金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诺贝尔奖看不起搞理论研究的军方唯一承认的外星人事件,比利时不明飞行物事件/13万人目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阿波罗神庙之谜:帆布外衣竟是为了躲避瘟疫

神庙主体建筑材料是容易受雨水侵蚀的石灰石,为保护文物,希腊政府于1987年秋天为神庙穿上巨型帆布外衣。

远远看去,坐落于斜坡上的巴赛阿波罗·伊壁鸠鲁神庙,外形与传统中优雅简洁、柱石耸立的希腊神庙相去甚远,其白色的“外壳”貌似风帆舞动的悉尼歌剧院。

走近之后,才发现神庙披着一层白色帆布制 作的“伪装”,将真身完全隐藏起来,以避免日晒风吹雨淋。

文物因岁月而珍贵,岁月又是文物最大的 天敌,如何把这份珍贵的遗产代代相传,是现今希腊人最棘手的文化课题之一。

位于雅典西南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这座阿波罗·伊壁鸠鲁神庙,与雅典卫城声名远播的帕特农神庙建于 同一时期,也都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神殿建于荒无人烟的阿卡迪亚群山之间,为长方形周柱式建筑,长39.97米,宽16.13米,设置有前廊、 中殿和后殿,其朝向由北向南,而这种朝向在古希腊神庙中是极不寻常的。

这座神庙约建于公元前420年至410年,略晚于雅典卫城上的帕特农神庙,而其建筑艺术上的成就,丝毫 不亚于帕特农神庙。

神庙有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科林斯式柱头,建筑风格大胆,结合了早期希 腊风格和明朗的陶立克风格。

有研究认为,神庙建筑的初衷之一是为了躲避瘟疫,因此距离最近的村庄也都在十三四公里之外,而其 与希腊中心地区的距离更加遥远。

故这座神庙长时间被遗忘,也因之历经两千多年风雨而很好地保存下 来,与雅典的赫淮斯托斯神庙(亦称火神庙)一起,成为希腊两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神庙。

1765年,法国一位建筑师偶然发现了这座神庙遗址,第一次对神庙的正式发掘是在1812年。

1814年,神庙精美的科林斯式柱头以及22块装饰石雕被英国人以研究的名义弄走,现保存于大英博物馆。

尽管如此,没有了柱头和石雕的神庙依然有着巨大的文物价值。

1986年,神庙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由于神庙的主体建筑材料是容易受雨水侵蚀的石灰石,为保护这一珍贵遗产,希腊政府于1987年秋天为神庙穿上了巨型帆布外衣。

其棱角分明、起伏有致的形状,是为了防止雨雪堆积,使神庙及地基最大化 地免于侵蚀。

希腊文物部门评估认为,帆布外衣使神庙不再直接暴露于雨雪的侵蚀之中,减少了昼夜温差,大大缓解了地基下沉和自然侵蚀。

当然,帆布外衣导致神庙与周围环境隔离,对神庙的视觉效果有一定影响。

文 物专家们认为,利害相权,帆布外衣的积极作用远远大于消极影响。

在外衣保护下,文物专业人员多年 来一直在进行神庙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仿佛与隐蔽起来的神庙相呼应,神庙门前下方的斜坡上,还没有完全鉴定和修复的柱身与石块都覆盖上 了塑料布。

同时,为方便游客而设的一些附属设施也采取了隐身法:垃圾桶依石坎走势,巧妙沉入地下 ;简易厕所则远离神庙,且深隐在树丛中。

当然,这些措施只是临时性的,未来如何对这一珍贵遗迹进行永久性保护,专家们还在研究与实践之中 。

希腊是一个文物大国,因此每一个保护成果的取得,对其他国家的文物保护来说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随机文章宋朝的「赏花会」是一个怎么样的活动?女孩学心理学的坏处,学心理学的女孩不好找男朋友/智商太高股市鳄鱼法则的意思,及时止损才能避免99%的亏损揭秘西安活死人墓有多深,王重阳曾在这里修仙得道(腾飞之地)揭秘龙转世为人的相貌特点,长相俊美喜爱沾花惹草(极易变渣男)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查士丁尼瘟疫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毁灭了罗马复国梦想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