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东吴为什么会发生南鲁党争?造成了什么影响?
【千问解读】
,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南鲁党争,又称,是三国时期东吴太子(孙权第三子)与鲁王孙霸(孙权第四子)之间争夺储君之位而引发的党争。
南鲁党争持续长达八年时间(公元242年-250年),整个朝廷都差点分裂,孙权两儿一女受党争影响死去,被孙权逼死。
两败俱伤,家庭悲剧 赤乌四年五月(241年),吴国太子逝世。
孙登仁厚慈孝,,是孙权的长子,也是最优秀的继承人,可惜孙登年仅33岁去世,给了孙权沉重的打击。
公元242年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同年封四子孙霸为鲁王。
孙权不知抽了哪股风,对孙和和孙霸还是一样宠爱,仍然居于同宫殿中,并没有正式区分等第和品级。
群臣认为太子和鲁王应该有嫡庶之分,礼制应该有所区别。
太子和鲁王自此分宫别僚,这却由此造成了矛盾的开端。
鲁王认为自己地位下降是太子及其党羽所害。
有了自己的侍御宾客后,便共同诋毁太子及相关支持者,欲除之后快,取而代之。
步练师为孙权生下两个女儿,(嫁给全琮,被称为全公主)和(嫁给,被称为),由于孙权宠爱步练师,所以对长女孙鲁班也非常喜欢。
但女人多了就容易出问题,孙鲁班和孙和的母亲一直不和睦,现在看到孙和被立为太子,王夫人得意洋洋,孙鲁班极度不爽。
于是孙鲁班暗中派人监视孙和,随时准备向父亲孙权告状。
孙权一度卧病在床,派孙和到宗庙为祭祀,孙和太子妃之父张承的弟弟张休的住所靠近宗庙,便邀请孙和到家中,被全公主派人监视看到,于是就说孙和不在宗庙,而是在妃子家暗谋大事,又说孙权生病时王夫人面有喜色,因此孙权愤怒责骂王夫人,王夫人忧惧而死。
此后党争愈演愈烈,吴国举国上下分为两派——太子党和鲁王党。
全公主曾试图拉拢胞妹朱公主与之一同反对孙和拥立孙霸为太子,却遭到了朱公主的反对,而其夫朱据又是孙和一党,于是姐妹之间自此产生了嫌隙。
孙权突然有一天醒悟了,认为两党内斗的结果已经让朝廷产生了裂痕,如果再让二人即位,会造成朝廷更加不安,引发进一步内斗,如同像死后,和袁谭完全分裂成两派。
下定决心在儿子中另立太子。
公元250年七月,孙权正式废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将其曾参与谋害太子的鲁王党羽全寄、吴安、孙奇诛杀。
十一月,正式立为太子。
孙霸被直接赐死,孙和先是被废,及至建兴二年(253年),被诛杀,孙峻因此事而剥夺孙和的印玺绶带,将他流放到新都,又派使者赐他自尽。
五凤二年(255年),孙仪等密谋诛杀孙峻,因事情败露,孙仪自杀。
全公主深恨朱公主当年不肯帮自己,就说朱公主也是同谋,将朱公主杀害。
南鲁党争,说到底其实是孙权的家庭悲剧。
本来太子孙登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孙和也不会被立为太子,也就没有后来的纷争;如果孙权不是让孙霸和孙和处于相同的地位,孙霸也不会生出野心;如果步练师不死,孙鲁班也不会极端仇视孙和母亲王夫人。
朝臣分裂,陆逊被逼死 党争让所有大臣都很难独善其身,必须作出表态,以至于出现“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的局面。
据《殷基通语》记载,陆逊、顾谭、吾粲、朱据、诸葛恪、滕胤、施绩、丁密()等都支持太子,而步骘、、全琮、吕据和孙弘等都支持鲁王。
两派之间互相攻讦,发生了极大冲突。
晚年的孙权极度昏聩暴虐,儿能下得去手,更别说朝中的大臣了。
最典型的就是当时的丞相、荆州牧陆逊,陆逊在东吴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可就是因为被卷入党争,孙权多次派人责备陆逊,居然活活将陆逊逼死。
除了陆逊,在党争中受到迫害的大臣还有:太常、平尚书事顾谭流徙交州而死;侍中、奋威将军、京下督顾承流徙而死;侍中 、扬武将军、羽林都督张休流徙而死;、丞相朱据为中书孙弘矫诏赐死;辅义都尉张纯弃市;无难督陈正诛族;五营督陈象诛族。
全寄诛;孙奇诛;吴安诛;杨竺被诛、沉尸于江;群司坐谏诛放者十数。
显然,死、废者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是因此得势与失势的群臣,连丞相、太常都被废死,其党附之人何止数百? 这场长达八年的争斗,让吴国的朝堂混乱不堪。
因为太子被废,鲁王被杀,最终孙权死后孙亮登基。
不过因为孙亮年幼,又出现了诸葛恪、孙峻、孙綝先后专权的局面,连续混乱了十几年,直至吴国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代沐英简介 沐英为什么没有被明太祖朱元璋杀死
今日讲述沐英简介。
沐英简介 姓名:沐英 曾用名:朱英(其实在朱英之前还有一个名字,是他亲生父母给他起的名字,但并未记载。
) 字:文英 性别:男 出生年份:公元1344年 死亡年份:公元1392年 籍贯:安徽定远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 工作:沐英12周岁就开始参军,到了1362年,沐英18周岁的时候,就开始有职位了,先后成为帐前都尉、指挥使。
到了1370年,26周岁的沐英成为了镇国将军。
1371年,27周岁的沐英升职成为大都督府同知。
1376年,32周岁的他成为西平侯。
1378年,34周岁的沐英成为征西将军,与一起西征。
1381年,39周岁的沐英成为征南副将军,征讨云南。
1382年4月份的时候得胜。
1382年,云南平定后,沐英就留在了云南,负责云南的安全,抵御别国的侵袭,以及促进云南经济的发展。
荣誉称号:西平侯(生前就获得的称号)、黔宁王(沐英死后,朱元璋给他加封的称号) 生活背景:沐英从小家境贫寒,而且父亲早丧,都是母亲辛苦拉扯长大,在沐英7周岁的时候,赖以生存的家园遭到了破坏,沐英就在母亲的照顾下,逃避战乱,但是母亲却在路上死亡。
好在8周岁的时候,被朱元璋收留,成为了朱元璋的义子,从此改姓为朱,被叫做朱英。
夫妇俩将其视如己出,亲自教导他认字、识书,领兵作战。
性格特点:第一,。
据明载,1382年9月份的时候,义母病死了,44周岁的沐英听到消息后,因为太过悲伤而导致咳嗽出血的现象。
此时,沐英应该已经得了呼吸系统的毛病,诸如肺癌。
第二,以百姓的为己任。
沐英镇守云南,大力大战云南的经济,不仅仅是因为工作需要,更多的是想要造福后代子孙。
第三,忠心。
辅助朱元璋,更是勒令子孙后代也忠心王朝,从来没有二心。
第四,有头脑,沉稳,谨慎。
不然也不会打胜仗,也不会让自己善终。
沐英为什么没有被朱元璋杀死 第一, 沐英是镇守云南的最好选择,其作战能力是朱元璋认可的,更是曾经以300骑兵干掉了敌军30万士兵的军队。
利用武力成功镇压了云南的百姓,阻挡了外敌的入侵,除此之外,还在云南大力宣扬的文化,发展经济,让云南的百姓更加拥护沐家、拥护朱氏王朝。
第二, 沐英懂得如何让朱元璋安心,不管是出于真心也好,博得欢心也好,沐英最终让朱元璋对他放心,更是赐沐姓予他。
第三, 沐英从8岁就开始呆在朱元璋的身边,养育之恩不可望,沐英对朱元璋夫妇的感恩应该是真的,而朱元璋也舍不得将这个养子就这样杀了。
第四, 沐英选择了远离了皇权的中心,就是他明智的选择。
同时,他是完完全全的忠心,更是训诫自己的子孙也要忠于朱氏。
就连沐英的死也与朱氏离不开关系。
因为的死,才导致了沐英最终的悲痛万分,不治而亡。
沐英一直把朱标当作自己的弟弟看待,两人感情非常要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甄嬛传中华妃记恨富察贵人 为什么却没有选择对她下手呢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