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时候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孝子:史上十大孝子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自有文明,即有孝道。

孝是炎黄民族延绵不绝的道统,孝是中华文化持久不衰的根脉,孝是构建现代文明和谐社会的基石。

“万事孝为先”更是中华传统美德之精髓。

从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看,每个人都是由少年而青年再进入中年、老年。

先为人子女而后为人父母。

在为社会和家庭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以后,长辈、老人,理应不仅受到全社会的敬重,并且有理由得到优先的照顾。

­ 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

尤其是基本的孝道 ,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

以下列举的为中国古代十大孝子孝感动天的故事,供大家阅读,希望大家能从中收获些什么。

­ NO1:孝感动天——舜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

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

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弟弟骜不驯,几个人,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

他在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 相传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

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

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

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

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

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禅位于舜,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 NO2:亲尝汤药——­ 刘恒,第5位,四子,为薄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 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

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

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 刘恒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的统治时期被誉为“”。

­ NO3:啮指痛心——曾参 ­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与、、颜子(颜回)、子思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 曾参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孔子的孔伋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

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

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

­ 曾参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

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

曾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养)”的主张。

­ 二十四孝记载了曾参啮指痛心的佳话:少年时家贫,曾参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 曾参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 NO4:百里负米——仲由 ­ 仲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

子路为人伉直好勇、,重友朋、讲义、守言诺,是孔子门徒中性格独异的一位。

子路不仅性格独异,而且还有着政治方面的杰出才干。

­ 仲由小的时候,他家境贫寒,经常吃野菜。

长大后,仲由总是想:我如何能为父母准备好一点的饭菜呢? ­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饭,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奉养双亲。

一百里路是非常远的,没有车子,仲由只能步行。

严冬寒风刺骨,夏日汗流浃背,仲由常常要走上几天几夜,才能赶回家里。

人人都觉得这样做太辛苦了,但是仲由甘之如饴,孝敬之心始终没有间断和停止过。

­ 仲由在父母双双过世之后,南下到了楚国。

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百辆马车跟随,每年给他的俸禄有万钟之多。

仲由所吃的饭菜也非常的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

但是,父母已经不在了,不能同仲由一起享用。

仲由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变好而沾沾自喜,反而非常的感叹。

他是多么希望再回到过去的生活,希望往日的情景能够重现,可是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父母也永远无法回到他身边,给他尽孝的机会了。

仲由思亲孝亲之心,没有随着父母的过世和他自己今日的显达而丝毫淡漠,对父母始终念念不忘。

­ 孔老夫子赞叹仲由是一位非常尽孝的人。

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

所以孔夫子说,不敬父母,即使有孝心有孝行,都不称为孝,因为那跟家里养牲口几乎是无别的。

­ 在孔门四科里,孔夫子最重视的就是“德行”。

在孔子门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非常孝顺父母的。

仲由百里负米的孝行也垂范于后世,成了千古美谈。

­ NO5:芦衣顺母——闵损 ­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 闵损母亲早逝,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用棉花做的冬衣,而给闵损的,却是野地里芦花做的薄衣。

一次,闵损的父亲外出,叫闵损来推车子,那芦花衣根本起不到御寒的作用,可怜的闵损冻得哆哆嗦嗦,手指僵硬,父亲起初很生气,以为闵损做事潦草敷衍。

一路上迎着凛冽的寒风,闵损冻得身体缩成一团,闵损一个不小心,把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都弄掉了而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闵损的棉衣被打破了,突然从破洞处露出一些芦苇花洒了一车,父亲一看愣住了,刹那间他就已经明白过来:原来后娘竟如此狠心待儿子,气得当下掉了眼泪。

­ 待到拉完货回到家里后,闵损父亲立即写了一纸休书逐后妻!那时女人地位很低,一旦被夫家休了,这一生就算是完了,为此走投无路而轻生寻短见的不在少数。

­ 眼看父亲不肯饶恕继母,闵损跪求父亲恳求道:“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孩儿请父亲息怒,恳求您就饶了母亲这一回吧!”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被感化过来的母亲对闵损又敬又爱,处处待闵损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弟弟对兄长更是敬重有加。

­ NO6:鹿乳奉亲——郯子 ­­ 郯子,春秋时期人,春秋时期郯国国君。

郯子的仁孝之德,历来为海内外称道。

在我国历史上传颂不衰的“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亲”的美德一直被视为楷模。

郯子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 NO7:戏彩娱亲——老莱子­ 老莱子,春秋晚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之一。

由于老莱子不愿“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于是隐居山林,自耕于蒙山南麓。

­ 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对父母体贴入微。

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

他自己也经常引逗鸟儿,让鸟儿发出动听的叫声。

父亲听了很高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老莱子见父母脸上有笑容,心里非常高兴。

其实那时的老莱子也年过70了。

一次,父母看着儿子的花白头发,叹气说:“连儿子都这么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也不长了。

”老莱害怕父母担忧,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

他专门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走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子,父母看了乐呵呵的。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 戏彩娱亲这个形容子女想尽办法让年事已高的父母心情舒畅。

­ NO8:卖身葬父 ——董永 董永,相传为时期千乘人,早年丧母,与父亲董还如相依为命,以种田为生。

董永每去田间劳作,则以小车推着父亲,放到树荫下,并备有水罐,为父解渴,过着父子相依为命的生活。

帝中平年间,山东青州,渤海骚动,董永随父亲为避乱迁徙至汝南,后又流寓安陆。

董永的父亲病亡,无力埋葬,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董永扶亡父灵柩回乡,葬于城北。

在返回偿债途中,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NO9:刻木事亲 ——丁兰­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人,寓居湖北宜城。

丁兰年幼父去世,母因此忧伤成疾,不久病亡。

丁兰父母俱亡,,幸赖族人抚养,才逐渐长大成人。

丁兰成人后,念父母恩深无以为报,终日思亲,一刻难忘,便请来木工,刻父母之像奉之案间,虔诚供奉,饮食必荐,出入必面,事死如生,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丁兰的妻子遵循丈夫的叮咛和教诲,在祭祀父母时倒还恭谨,事久了,便当成儿戏一般。

听人说:凡属草木之灵,享受人间香火既久,则精气俱全,以针刺之,当能有血。

丁兰的妻子于是带着好奇心,趁丁兰外出,竟用针刺父母的木像。

不料,木像被刺处竟流出血来,与生人无异。

一时惊惧不已,不敢复刺。

丁兰外出归来,到像前禀告,木像见了丁兰,忽然眼中流泪不止,面呈痛苦之状。

丁兰大骇,乃问其妻,其妻不肯实言,丁兰再三盘问,方知事情真相,丁兰十分愤怒,痛责其妻,并把其妻逐出门去。

NO10:行佣供母——江革 ­ 江革,字休映,东汉时齐国临淄人。

江革小时候就很聪明,早早就表现出写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岁时就会写文章。

­ 少年丧父的江革,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在逃难中,经常遇到盗贼,这些盗贼不但想要劝他,还想让他当盗贼。

面临这种情形,江革救灾盗贼面前苦苦哀求,希望盗贼能念他老母没有人赡养,放他一马。

盗贼看到孝子如此诚心诚意哀求,所以不忍心劫他,更不忍心杀他,甚至有的还告诉他如何行走,以免再遇到盗贼。

有的盗贼被他感动,思念自己的母亲,便纷纷解散了,可见做盗贼也不是人的本性,都是因为社会动荡,环境所迫,才轮为盗贼。

­ 后来,江革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任五官中郎将。

­ 从这些孝子中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孝无分贵贱,上自天子下至,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不计,都能曲承亲意,尽力去做到。

­ 人在一生当中,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只有一天一天的减短。

尤其在现代社会里,读完书大部分人就离开了自己的父母,其实我们能跟父母相聚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

我们是不是更要珍惜跟父母相处的日子,好好的孝敬他们呢?­ 现代的父母经常很感慨的说,他不奢求子女会孝顺他,只要不让他担忧挂心,他就非常的幸运了——可怜天下父母亲! 随机文章在杨家将演义中的萧天佐怎么死的?请问明朝是被谁所灭?李自成还是清朝?英国男子发现木乃伊猫,30年前就变成天然的木乃伊全球热气球惨剧事件,飞行员操作不当造成13人死亡/判刑2年揭秘希腊文物费斯托斯圆盘,4000年前老古董拥有241个神秘符号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中国古时候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孝子:史上十大孝子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