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唇亡齿寒 为什么吴国对蜀国的灭亡坐视不管呢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为什么不救蜀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263年8月,派大将钟会、邓艾、兵分三路,起大军一十八万,发起了灭蜀战役。

是役,蜀国将士在的率领下奋勇抗击,然终究未抵挡住魏军,蜀国灭亡。

对于这场战争,本文暂不对蜀魏双方的战争策略得当与否给予评论。

笔者要探讨的是这场战争中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想必很多迷对此也有疑问。

那就是,魏攻蜀之际,与蜀国唇齿相依的吴国为何救援不力?其表现未免过于反常了些。

毕竟自三国鼎立以来,由于魏国过于强大,吴蜀不得不定下,共同应对魏国。

那为何吴国对蜀国的灭亡坐视不管呢?吴国怎么会笨到舍弃自己唯一的盟友呢?是吴军太过无能还是另有打算? 认真查阅史料,还是可以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据《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记载:魏国大军压境,蜀国向吴国求援。

吴国眼见此次形势非同一般,蜀国有灭国之危,丝毫不敢怠慢,紧急援蜀。

当时吴国想出了三个对策救援蜀国:第一,大将军率大军进逼魏国南方重镇寿春,以之策,迫使部分魏军回援;第二,将军留平前往南郡商议,由永安方向入蜀救援;第三,将军丁封、孙异自汉水进至汉中救援。

可以说,吴国在救援蜀国这件事上也算是倾尽全力了,那为何没有收到效果呢? 原来,东吴刚刚部署好,就传来了蜀主刘禅投降魏国的消息,蜀国居然只支撑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就宣告灭亡。

不是东吴救援不给力,实在是蜀汉这个猪队友太不争气,走向灭亡的脚步迈得太快。

不可否认的是,由魏军大将邓艾主导的“偷渡阴平”,奇袭成都迫降刘禅,实在堪称三国战争乃至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话又说回来,邓艾行动之迅猛,连姜维大军都来不及回援,更何况吴军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俗话说唇亡齿寒 为什么吴国对蜀国的灭亡坐视不管呢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