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当过两次帝王的6个牛人:古时候奇葩帝王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导读:纵观我大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历朝历代都是各种牛人辈出,而今天小编要来盘点的就是历史上当过两次的那些牛人们。

1.被俘的皇帝——(1427-1464) 传奇经历:太子—皇帝—俘虏—囚犯—皇帝 提到明英宗朱祁镇,人们恐怕会首先想到土木之变和错杀。

或许有人会对其恨之入骨,但事实上他应该不算是个坏人,他的政务处理能力也并不差,为人也很勤快,虽然有两大污点(打错一仗,杀错一人),也并不能完全抹煞他的能力与贡献。

朱祁镇,第六代皇帝。

的长子,明朝建国以来第一位幼年天子。

生于宣德二年冬十一月己亥(1427年十一月)。

出生四个月被立为太子。

(《明史·英宗本纪》记载:“母贵妃。

生四月,立为皇太子,遂册贵妃为皇后。

” )1435年即位,年号正统,即位时才九岁。

以累朝元老三杨辅佐(杨士奇,杨荣,杨溥),继续推行仁、宣两朝的各项政策,社会尚算安定。

正统7年,张去世,三杨逐渐失势,英宗开始宠王振,振遂广植私党,明代宦官专权之端。

明朝历代统治者都把蒙元看成心腹大患,迁都北京,实际上是把抗蒙总部搬到了第一前线。

并且不断用加固长城和亲征的办法打击残元势力。

成祖朱棣先后5次亲征,病逝在最后一次亲征途中。

1449年蒙古首领以明朝削减马价为借口领兵大举进犯,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唆使下草率决定亲征。

命御弟留守北京,亲率精兵50万出师迎敌。

8月,大队人马在土木堡被也先部队包围,数十万明军断水,军心大乱。

数日后,明军被蒙古军击溃,50万大军,王振为部下所杀。

英宗也被也先掳去,转瞬间由皇帝变为阶下囚。

史称“” 英宗被俘,北京的明众臣为稳定人心,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为景帝,改元景泰,英宗被尊为太上皇。

原本被视为奇货可居的英宗变成了空质,后在右都御史杨善等人的请命、积极斡旋下,英宗得以南归。

回京之后,英宗被送入南宫,名为太上皇,实为囚徒。

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在武清候石亨、左都御史杨善、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的拥戴下发动了,复登皇位。

改年号天顺。

后杀害抗击瓦剌保卫北京有功的大臣于谦等多人,但是也任用了许多有能之臣。

复位之后的英宗勤于理政,并任用、彭时等贤臣,先后惩治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小人,政治尚算清明。

又不顾左右反对,释放建庶人(建文帝幼子文圭,靖难后被幽禁宫中逾五十年),听钱皇后之言恢复前朝胡皇后的位号,死后遗诏罢宫妃殉葬,明史誉为德政。

两次共在位二十二年。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崩,庙号英宗。

死后葬于北京天寿山裕陵。

《明史》的赞词是: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

大臣如三杨、胡濙、张辅,皆累朝勋旧,受遗辅政,纲纪未弛。

独以王振擅权开衅,遂至乘舆播迁。

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

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

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2.白痴皇帝——(259--306) 传奇经历:白痴—太子—皇帝—戴绿帽子—被废—复位—被叔父毒死 提到晋惠帝司马衷,或许只有“白痴”这个词语才配的上他。

按照现在说法应该叫弱智更贴近一些,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傻子,竟然能选为太子,并做了17年皇帝。

关于司马衷的白痴,还有两则笑话:有一次,有官员上报朝廷说不少地方闹饥荒,老百姓没有吃的,都快饿死了!司马衷听了很着急地问:“为什么会饿死人?”大臣们说:“没有粮食吃啊!”他的说:“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让他们吃肉呢?” 还有一次,他在皇家花园里面玩耍,听到蛤蟆叫,就问左右侍从:“蛤蟆是在为官家叫呢,还是为私家叫?”对这种莫名其妙的设问,侍从们早已司空见惯,知道如何糊弄他了。

当下便有人回答:“蛤蟆若是在官家地里叫,就是为官家而叫;蛤蟆若是在私家地里叫,就是为私家而叫。

” 司马衷听了,觉得有道理,感到很满意。

那时候没有手机,如果有的话,一定会有人把这些对话编成段子,传来传去,供人笑谈。

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的第二个儿子,长子司马轨早逝。

九岁时被武帝立为太子。

公元259年,司马炎死后当日继位,改年号为“永熙”。

惠帝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除了贪图享乐外,一无所知。

他被立为太子后,曾有不少大臣劝武帝废去他。

武帝很犹豫。

有一次,武帝特地送去一卷公文,命太子处理,借以考验太子是否傻得不会办事。

太子的妻子贾妃是个机智而又凶悍的女人,她命令太监起草了一份答卷,叫太子抄写好送去。

武帝一看,卷子写得虽然粗浅,但毕竟还是有问必答,认为太子并不太傻,就没有废黜他。

关于武帝传位与他还有一个故事。

司马衷长子司马遹和他的白痴父亲完全不同,十分聪明智慧,武帝特别喜欢,经常让他跟在身边。

有一次,宫中夜间失火,武帝登楼观望,刚刚五岁的司马遹居然拉着武帝的衣襟要他进屋去,武帝奇怪,问他为什么?遹说:“夜间发生突然事故,应该防备有非常事件,不能让火光照见人君。

”武帝见他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识,不禁大为惊奇。

又有一次,司马遹跟着武帝去观看猪圈,对武帝说:“猪很肥了,为什么不杀了拿来犒赏将士,还留着浪费粮食?”武帝立即下令将猪宰了,拍拍司马遹的后背,对身边的人说:“这孩子一定能振兴我家。

”武帝甚至还在群臣面前,将他比作。

就这样,武帝觉得儿子虽然不理想,可大有希望,因此,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仍让白痴司马衷当太子,作为法定的继承人。

惠帝继位后,由杨太后父亲杨骏独揽朝政。

而皇后(晋开锅元勋之女,相貌丑落,武帝称她丑而短黑,但在惠帝大婚当天才得见贾南风真面貌,为时已晚,且其父贾充在西晋政权中地位牢固,权势显赫。

只得同意婚事。

贾南风虽是女流,妒忌多权诈,且手段残忍,还亲手杀过人。

她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淫妇,经常派人带俊俏男子入宫,事毕后杀掉灭口。

手段)精明能干,不满意杨骏操纵朝政,便联络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杀死了杨骏,接着,她又先后杀死了司马亮和司马玮。

她自己没有生育,担心大权旁落,又设计毒死了太子。

赵王借口此事,带兵进京,捕杀了贾皇后,废黜了晋惠帝。

自立为帝。

后文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拥等不服,起兵攻打洛阳,公元301年,杀司马伦,复立惠帝。

展开了皇族之间残酷的混战、杀戮,史称“”。

战乱长达16年之久,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使洛阳、长安两座名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百姓死亡几十万,内徙的匈奴、氐、鲜卑等族乘机起兵反晋,西晋王朝走向衰亡。

混战结束后,七个王被杀,只有东海王司马越还在,由他操纵朝政。

惠帝在这声战乱中,被诸王辗转抢夺、挟持,时废时立,形同傀儡,受尽凌辱。

公元306年,司马越暗中在惠帝食物中下毒,毒死惠帝,时年48岁。

3.女人手底下的皇帝——李显(656-710) 传奇经历:皇子—太子—皇帝—被废—庐陵王—太子—复位—被老婆毒死 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高宗第七子,第三子。

一生两得立储、一次被废、两次登基,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两番登基的皇帝。

时间是683年12月~684年2月和705年正月~710年5月。

中宗一开始他被封为周王,后来改为英王。

他的两位哥哥李弘和李贤先后被立为太子后相继被废,皇太子的位置便落到了李显的身上。

公元683年,高宗去世,当月李显即位,改元嗣圣。

但坐上龙椅的李显有点了,忘记高宗曾留下遗照:“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武则天)处分。

”他自作主张,打算利用韦后亲戚为主的亲己势力对抗武则天,遭到武则天废黜,此时距他登基不足两个月。

被废后的李显被贬为庐陵王,先后被软禁在均州和房州长达14年,只有结发妻子陪伴,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的艰难。

每当武则天派使臣前来,中宗就吓得想自杀。

韦氏总是安慰他说:“祸福无常,也不一定就是赐死,何必如此惊恐。

”韦氏的鼓励、帮助、劝慰,才使他在逆境中坚持着活了下来。

因此,中宗和韦氏作为患难夫妻,感情十分深厚。

他曾对韦氏发誓说:“有朝一日我能重登皇位,一定满足你的任何愿望。

”但是他做梦也没想到,最后要他性命的人,正是韦氏。

699年,武则天将李显重新立为太子。

6年后,亲李唐的大臣们发动宫廷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传位于中宗。

改年号为“神龙”,复唐为国号。

重新得到皇位的李显对与他患难与共的韦后非常信任,与她同参朝政,不顾大臣们的反对,破格将她的父亲封王,她的女儿安乐公主也得参政,获大权。

对张柬之等功臣却不加信用。

、安乐公主、、相互勾结,成为朝中最大的政治势力。

此时的中宗只知玩乐,朝政落入韦后一党中。

张柬之等大臣眼见又要重演武则天的旧事。

劝阻中宗除掉武三思等人。

反被武三思诬陷,被贬出京,路上被武三思派去的刺客刺杀身亡。

安乐公主也野心勃勃,一心想做武则天第二。

暗中废除不是韦后亲生的太子李重俊,由她自己当皇太女。

韦皇后和武三思也怂勇中宗废掉李重俊。

李重俊联合羽林军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杀死武三思父子,又攻入宫中,想攻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

但因众寡悬殊,两李被杀。

韦皇后乘机诬陷宰相魏元忠与太子有勾结,将其贬出京城,独揽了大权。

韦后这时也对他越来越不看在眼中了。

公元710年,有官员密报韦皇后**,干预朝政。

韦皇后怕中宗查究她的**之事,安乐公主则希望母后临朝称制,自己当皇太女,效法武则天。

母女俩便密谋害死中宗,终年55岁,葬于定陵。

李显死后,韦后不久就被所杀。

4.从太子到太上皇的皇帝--李旦(公元662-716年) 传奇经历:太子—皇帝—太子—王—皇帝-太上皇 唐睿宗李旦是高宗的第八个儿子,武后的第四个儿子。

出生五个月后被封为殷王。

后来依次被封为豫王,冀王,相王等。

仪凤三年,改名旦。

嗣圣元年,武则天废黜中宗为庐陵王,立李旦为皇帝。

武后登基后降李旦为皇储,即太子。

恢复原名李轮,迁居东宫。

圣历元年,武则天立中宗为太子,改封睿宗为相王,又改名李旦。

授予太子右卫率。

后拜为司徒,右羽林大将军。

从武则天临朝执政以及武周革命时期,唐王室有许多变故,睿宗每次都是恭俭退让,竟然免于惹祸。

神龙元年,以诛灭兄弟的功劳,进号安国相王,迁太尉加实封。

当年立为皇太弟,固辞不接受。

景龙元年,中宗驾崩,韦后临朝执政,意图加害睿宗。

临淄王李隆基与之子薛崇简、前朝邑尉刘幽求等率兵入北军。

诛杀韦温、纪处讷、宗楚客、武延秀等人,凡韦氏、的外戚都加以诛灭。

后睿宗挟着少帝李重茂到安福门慰谕百姓,大赦天下。

一般囚徒都赦免其罪。

文武官员都加官进爵。

天下百姓免当年田赋一半。

进封临淄王李隆基为平王,以薛崇简为立节郡王。

其余功臣按级别封赏有差。

于是,王公百僚上表,都称国家多难,应该立长君,因为睿宗,请他登上皇位。

不久,少帝下诏要求退位。

相王再三推辞,无法推却。

于是让少帝逊位于别的宫殿。

之后,睿宗继皇帝位。

亲自到承天门楼,大赦天下,减免租赋。

又给功臣加官晋爵。

只追削了武三思,武崇训等人的官爵。

加封镇国太平公主。

六年后,载初二年,传位给“三郎”李隆基,即以后的玄宗皇帝。

之后,睿宗又当了四年的太上皇,716年在百福殿去世。

5.亡国的皇帝——李晔(867—904) 太子-皇帝-太上皇-皇帝-被臣子杀害 唐昭宗是懿宗第七子,僖宗的同母弟弟。

6岁时封寿王,原名李杰,公元888年三月僖宗驾崩,昭宗同月即位,改名李晔,时年22岁。

僖宗驾崩之际,大臣们本想拥立吉王李保,但昭宗在掌握军权的宦官杨复恭等人支持下成为最后一个以皇太弟身份即位的皇帝。

昭宗即位以后,颇有重整河山、号令天下、恢复祖宗基业的雄心壮志。

刚即位就招募十万大军,试图实现以强兵威服天下的目标。

然而多年来,各地强藩势力已成尾大不掉之势,与朝廷百官、内廷宦官的关系盘根错节,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

年轻气盛的昭宗本想要毕全功于一役,但却引发了更大的政治危机。

乾宁四年,华州节度使韩建杀戮皇室各王。

要挟昭宗封颍川郡王,赐铁券,并赏赐他御笔书写的“忠贞”二字。

此后的昭宗终日饮酒麻痹自己,脾气也变得,这引起了宦官的恐惧。

十一月左右神策军中尉述、王仲先借机要挟宰相召百官署状同意“废昏立明”,随即带兵突入宫中。

昭宗交出传国宝玺,被囚禁于东宫。

同日宦官迎立皇太子监国,假传昭宗之命自称太上皇,并令皇太子登皇帝位。

公元901年宰相崔胤联合禁军将领孙德昭发兵打败了刘季述,为昭宗“反正”,昭宗复位。

皇太子裕降为德王,改名佑。

此时,应宰相崔胤邀请出兵长安,随后与凤翔的李茂贞围绕争夺昭宗展开了激战,凤翔城破,昭宗成为朱全忠的战利品。

天复三年(903),昭宗在朱全忠的押解下还京。

他赐朱全忠“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并亲解玉带相赐。

天佑元年(904)正月,朱全忠提出要皇帝迁都洛阳。

途中,朱全忠下令将昭宗卫士、宦官全部坑杀,将皇帝身边的侍卫全部换成了他的部下。

昭宗完全成为朱全忠手上的傀儡和招牌。

天佑元年(904)八月昭宗被朱全忠派左龙武统军朱友恭、右龙武统军氏叔琮、枢密使蒋玄晖弑杀于东都之椒殿。

纵观昭宗的一生,他颇想有番作为,整顿内政,但是事与愿违,大唐事实上早已经支离破碎,任何一个手中有些兵力的藩镇几乎都能随心所欲地置大唐于死地,昭宗所作的,只是勉强使大唐多存在了几年而已。

6.元文帝。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1304~1332),中国元代第八位皇帝,1328年—1329年在位;后复位,在位时间为1329年—1332年,在位时间共计4年。

武宗次子,明宗之弟。

致和元年(1328)七月,死,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谋立武宗子为帝,遣使至江陵迎接图帖睦尔入都。

八月,王禅、丞相倒剌沙等拥立泰定帝子于上都,燕铁木儿发兵攻大都。

九月,图帖睦尔接帝位于大都,改元天历,在燕铁木儿及其所属钦察军团和一部分武宗旧部的支持下,击败王禅、倒剌沙等,取上都;接着又调兵平定了四川、云南的反对集团。

文宗采取燕帖木儿的建议,立文宗哥哥周王和世琜为,图帖睦尔被立为皇太子;天历二年(1329),武宗长子在和林北即帝位,是为明宗。

当明宗南行至上都附近的旺忽察都(在今河北张北县北)时,名义上已逊位的图帖睦尔与燕铁木儿前往迎接,伺机毒死明宗。

于是图帖睦尔复于八月即位于上都。

次年,改元天历,史称天历之变。

在文化方面, 文宗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重视文治,为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位期间,创建奎章阁,编修《经世大典》,为研究的历史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该书明初修《元史》时多有引用,《》亦予辑录。

今人所见该书遗文总约十馀卷,还不及全书百分之二三。

《经世大典》尚存的这部分文字,为研究元代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工艺技术、中外关系的重要资料。

但元文宗崇尚佛教,走向极端,一是帝师规格太高,二是某些徒属依权恃势,为非作歹,三是滥做佛事,耗资巨大,四是干预朝政,五是创立广教总管府,以掌僧尼之政,全国共设置16所,“秩正三品”。

僧尼可免一切差徭,而其它宗教则奉行祖制。

当时色目人在朝廷上的政治势力被削弱,而钦察官僚集团则权势大增。

燕铁木儿擅权恣纵,政事一决于他,故显现出了不少弊端,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一直很尖锐。

元文宗死于1332年九月,终年29岁,庙号文宗、汉文谥号圣明元孝皇帝。

文宗颇具汉文化修养,喜爱作诗。

《宋元诗会》记载:文宗怡情词翰,雅喜登临。

居金陵潜邸时,常屏从官,独造钟山冶亭,吟赏竟日,惜现存诗作仅有数首而已。

又精於书画。

《元史》记载,文宗的书法受赵孟頫影响而宗晋人,落笔过人,得唐太宗晋祠碑风,遂益超旨。

文宗曾命近臣房大年画《京都万岁山图》,房大年以为自己火候未到而请辞。

文宗於是索纸运笔,先作一稿,大年惊服,谓格法周匝停匀,虽积学专工,莫能及也。

文宗的书画作品在今日极为罕见,仅有《相马图》一幅。

随机文章秦始皇的亲生父亲是谁?最大古埃及金字塔的建筑奇迹,花20年时间用680万吨巨石解析宇宙之外的恐怖世界,多个平行世界相同的自己日本人为什么不挖秦陵,秦始皇陵无人敢挖/日本未占领西安天文学家分析土星是什么颜色,淡黄色为主包含绿色和蓝色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中国史上当过两次帝王的6个牛人:古时候奇葩帝王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