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法兰克王国是如何样崩溃的?又是如何变成德意志国家的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在诸多日耳曼王国中,(Frankenreich:486—911)对欧洲大陆的影响最大。

法兰克人原居住在莱茵河下游和高卢北部。

在民族大迁徙时,他们侵入罗马帝国,并结成政治和军事的统一体。

481年,在部落首领克洛维(Chlodwig 481-511在位)领导下,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史称墨洛温王朝(Merowinger:481—751)。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信奉基督教,并在国内实行基督教化,从而取得了罗马教皇的支持。

在教会势力的支持下,克洛维和他的继承者不断对外进行扩张。

至6世纪,法兰克王国的领土已扩展到包括今天的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以及莱茵河以东的部分地区,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751年,克洛维建立的墨洛温王朝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加洛林王朝(Karolinge:751—911)。

加洛林王朝的第二个国王是历史上著名的卡尔大帝(亦译)(Karl der Gro?e:768—814在位)。

他先后占领了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西班牙一部分,并且征服了萨克森,从而把领土扩展到易北河和萨勒河流域。

至9世纪初,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大为扩展。

它东起易北河和萨勒河,西至比利牛斯山,南起意大利北部,北至北海,从而成为法兰克帝国。

公元800年,罗马教皇给卡尔加冕称帝,称为“罗马人的”。

此后,卡尔大帝成为原罗马帝国的继任者和基督教会的保护人。

卡尔大帝在位期间,帝国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特别是封建采邑制得到了发展和巩固。

法兰克帝国貌似强大,其实外强中干。

由于经济上、文化上和语言上没有统一的牢固基础,卡尔大帝死后.帝国开始分裂。

843年签订的“凡尔登条约”(Vertrag von Verdun)和870年的“墨尔森条约”(Vertrag von Mersen)使法兰克帝国分裂成三部分:莱茵河左岸操罗马语(拉丁语)的西法兰克王国、莱茵河右岸操日耳曼语的东法兰克王国和南部的意大利王国。

法兰克帝国的分裂为以后欧洲诸民族国家(法兰西王国、德意志第一帝国和意大利王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911年,加洛林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驾崩,东法兰克王国的公爵推选康拉德(Konrad:911-918在位)为国王。

从这时起,东法兰克王国被看作德意志国家,康拉德一世也被看作第一任德意志国王。

德国史学家一般把公元911年康拉德当选国王视为法兰克帝国的彻底崩溃和德意志史的开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东法兰克王国是如何样崩溃的?又是如何变成德意志国家的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