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一边灭元朝一边感激涕零膜拜忽必烈?
【千问解读】
提起中国的民族英雄,大家很少会将它与联系起来。但仔细想想,朱元璋在元末领导的改朝换代战争,实际上是把横扫亚欧大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蒙古帝国打垮了。
他将蒙古人赶回了草原地区,中原王朝重新回到了汉人的手中。
从现代多民族统一的角度来看,朱元璋领导的改朝换代,属于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对抗,不是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之间的对抗,算不得民族英雄。
若从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汉人与蒙古人之间是敌对的势力,朱元璋领导的改朝换代实际上有些“民族革命”的味道了。
那么,朱元璋是不是个民族英雄呢?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因为朱元璋心里对蒙古有脉脉温情,他恨不起来蒙元呀!郑成功、、邓世昌这几位民族英雄,哪个不是对敌人恨得牙痒痒,恨不得咬一口解恨。
朱元璋却对蒙元王朝充满了暧昧的好感。
朱元璋自己夸“肇基朔漠,入统中华,生民赖以安靖七十余年”,这是对开国毫不吝啬的赞美,安邦定国七十余年,这都是蒙元入主中国,承继大统的结果。
恨蒙古人,他会这么说?不仅如此,有人对蒙元王朝,朱元璋叫来自己的宰相痛骂:“元虽夷狄,然君主中国且将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
元之兴亡,自是气运,于朕何预?”这就更是赤裸裸地感恩心态了,他将蒙元视为生养自己的父母,他即使做了皇帝也不能忘记蒙元的养育之恩。
朱元璋觉悟高到这种程度,你能说他恨蒙元王朝? 朱元璋在解释自己跟蒙元关系时候,绕不开的一个坎儿是他建立的大明王朝取代了蒙元帝国。
你看,你老朱家分明是抢了人家家的地盘,这你总不能不承认吧?你怎么解释这个事儿?朱元璋的说辞是这样的,元末群雄并起,各路诸侯各自划分地盘,我朱元璋起兵是为了结束群雄打群架的局面,让老百姓过上安定日子。
等到我收拾完南边的事情,要东征西讨时候,你蒙元王朝已经被别人赶走了。
我朱元璋打天下是跟群雄在打,不是在跟蒙元王朝在打。
事实上呢,这是在睁眼说瞎话!朱元璋统一江于1367年下令北伐,派、率明军分别攻打山东与河南,并且封锁潼关以防止关中元军进援中原。
明军于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史书称此为元朝结束之年。
蒙元分明是被朱元璋打回草原去的。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穷对蒙元穷追猛打。
北逃的元廷在上都,往后史书称之为北元。
当时北方除了元惠宗据有漠南漠北,关中还有元将驻守甘肃定西,此外元廷还领有东北地区与云南地区。
蒙古依然对新生的明王朝保持强大的压力,朱元璋更是接连发动5次北伐。
元朝不是气数还未尽吗?朱元璋就派兵把元朝廷打倒气数尽了,不再使用元朝的年号,改国号为鞑靼,亡了北元,这一页才算翻过去。
朱元璋的那套从群雄手里多江山的说辞,明显是障眼法。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对蒙元的态度这么扭扭妮妮,又要跟蒙元抢江山,又不愿意承认是夺过来的呢? 这里就涉及到士大夫的一个理念——“君臣大义”而非“夷夏之辨”,相对于民族之间的“夷夏之辨”,当时的人更看重的是“君臣大义”。
元朝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统王朝已经是既成事实,朱元璋出生在元朝就是元朝的臣子。
臣子夺了主子江山,这在当时人看来会有不顾“君臣大义”的嫌疑,危及到政权的合法性。
这不是朱元璋一个人的顾虑,而是明朝初年一大帮士大夫的心结。
钱穆先生本是民族情结很浓厚的世家,但他翻阅了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隐隐窥探到一个让人震惊的现象,那些汉族士人的内心深处对于作为故国旧主的蒙有剪不断的暧昧感情。
历史学家萧庆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统计,在列入统计对象的元明之际进士144人中,“忠元”型计87人,占60.4%;“背元”型计45人,占31.3%;“隐遁”型12人,占8.3%。
统计结果表明,“忠元”型进士远多于“背元”者,且以汉人和南人为主。
这些进士对于元朝的态度,就非常值得玩为了。
从明初社会的主流观念来看,朱元璋取代蒙古建立大明的行径,改朝换代的意味大于民族革命。
朱元璋在话语中,也对蒙元充满了暧昧,他不仅承认蒙古少数民族入主中国建立元朝的正统性,还别别扭扭保护自己,生怕被视为取代蒙元的“”。
这个对蒙元恨不起来,还反过来要抱大腿的大明皇帝,算是民族英雄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