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谜团:一场势均力敌的战役?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0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导读:被称作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以少胜多战役,他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格局,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转折点。

那么赤壁之战到底是咋样的呢?《演义》描写的那么精彩是否就符合史实呢网络配图 双方兵力悬殊不大 赤壁之战,究竟有多少兵力?曹操自己说八十万,那是虚数。

古今史学界无一认同此数。

曹操南征荆州时,从十五六万北方军人中抽调出步兵八万人、骑兵一万余人,但调集来南征的军队没有全部都参战。

旱路运输限制了出战的兵力。

在一条线上,上限兵力只能是五六万,超过此数,不仅道路拥塞,后勤也无法保障。

至于荆州兵,总数或许可达七八万,但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等南四郡仅仅被抚定,曹军从来没到过那里,所能动用的就是集结在襄阳等地的二万余人。

随后,曹操又留驻扎樊城,令镇守江陵。

如此算来,东征进抵赤壁的曹军总兵力约七万人。

对于方面,基本一致按照《》的明确记载,是孙权给了三万人马参战,而对于方面,则多数以自己说刘备一万加刘琦一万合计两万为准。

大致上均认为是孙刘联军五万人参战。

以五万抵抗七万兵力,人们普遍认为赤壁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属实,但双方兵力对比并不十分悬殊。

“”是借来的故事 诸葛亮不曾有过“草船借箭”的事。

但“草船借箭”也并非空穴来风,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注有关记载,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战五年后,曹操率大军南下进攻孙吴。

一天,孙权借江面有薄雾,乘轻便战船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营部署。

曹操生性多疑,见江面水雾缭绕,孙军整肃威严,恐怕有诈不敢出战,下令弓弩齐发,箭射吴船。

网络配图 孙权的船很快便落满了箭,船因一面受箭偏重,渐渐倾斜即将翻沉。

孙权命令掉转船头,让另一面受箭,船身平稳后,孙权指挥战船列队,缓缓离去,曹操才明白上了当。

这只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一个故事,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

他并没有计划“借箭”,史书中也没说是草船。

“周瑜打”子虚乌有 三国历史上并没有黄盖使用苦肉计,但诈降确有其事。

黄盖为保证无武装的火船不被截击而能够顺利地接近曹军水寨,便向曹操投书诈降。

曹操很轻易地相信了黄盖的投降,是因为曹操认为,黄盖曾经做过的部下,资格比周瑜老,屈居在周瑜之下,很可能心有不甘。

网络配图 可见,历史和演义并非一样,历史有时候更直白一点,而演义更多的是歌颂英雄人物的事迹。

所以,其中情节曲折,更让人回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赤壁谜团:一场势均力敌的战役?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