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女驸马》的历史原型:黄崇嘏的传奇故事
【千问解读】
黄梅戏《女驸马》以其曲折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塑造,深受观众喜爱。该剧讲述了道台之女冯素珍为救未婚夫,女扮男装,高中状元,却被招为驸马,最后通过智慧与勇气,终于与心上人团聚的感人故事。
而这个故事并非凭空捏造,其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原型——晚唐五代时期的才女。
黄崇嘏,生于中和三年(883年),卒于前衍乾德六年(924年),四川邛州火井漕(今成都市邛崃市火井镇)人。
她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工诗善文。
父母相继亡故后,她女扮男装,游历川东、川西,展现了非凡的才华和勇气。
黄崇嘏的传奇故事始于一次意外。
临邛县城发生大火灾,黄崇嘏路过现场,被诬为纵火人。
面对这一冤屈,她听说知州为官清正,便写了《下狱贡诗》辩白。
周庠见她举止斯文,态度从容,确是无辜蒙冤,便将她释放。
几天后,黄崇嘏又献上长歌,周庠被她的才华所吸引,便在学院召见她,让她与自己的儿子、侄子一起研讨学问。
黄崇嘏“雅善琴奕妙书画”,多才多艺,更得到周庠的赞赏。
不久,周庠便举荐她代理司户参军(州里八品小官)。
黄崇嘏到任后,办事极为干练,一些积压多年的疑难案件也很快审理清楚。
上任一年,她便卓有政绩,深受周庠喜爱。
然而,当周庠得知黄崇嘏是女子时,却大为震惊。
原来,黄崇嘏一直女扮男装,以男子身份在官场周旋。
周庠见她英俊多才,三十尚未成家,便主动提出把心爱的女儿嫁给她。
但黄崇嘏却以诗婉拒,献上《辞蜀相妻女诗》。
周庠读后,深感黄崇嘏的贞节与才华,便顺从了她的意愿,赠送一笔生活费,让她回了四川。
黄崇嘏回到四川后,依母姓改名杨姑,隐居铜鼓山中。
她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后人为弘扬她敢于挑战世俗、为女子扬眉吐气的崇高精神,遂把她隐居和葬地的邛崃铜鼓山改名为崇嘏山。
清五年(1866年),人们在山上修建了崇嘏塔;1922年,又在山下建造了状元桥;山顶还修建了黄崇嘏纪念馆,内塑黄崇嘏注目攻书的坐像。
每年农历六月十三黄崇嘏诞辰纪念日,乡人们都要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黄梅戏《女驸马》正是以黄崇嘏的故事为原型进行改编的。
剧中冯素珍的勇敢与智慧、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守,都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
而黄崇嘏的传奇故事也告诉我们:在男权社会里,女子同样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勇气,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