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说了哪些话?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08 点击数:

【千问解读】

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罗贯中在演义里写到是司马徽把介绍给的,当时诸葛亮的名气已经很大了,而且也多次找过诸葛亮只是都被拒绝了。

其实诸葛亮还是一位有野心的人,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出来,但是很显然跟着刘备一起的风险很大,而且不一定能成功,既然这样为什么诸葛亮还是要选择刘备呢?诸葛亮算是跟错了人么? 时期,、刘备和的争斗,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各自人才之间的比拼。

刘备是最吃亏的,因为前期的刘备,人才过于匮乏且还单一,武将、很牛,但却没有谋士。

好在当刘备寄居在荆州刘表手下时,终于得到了一段安稳时光,开始搜寻人才,诸葛亮这三个字,终于被刘备听到。

在《》中,刘备是因祸得福,的卢马跳檀溪,逃过追杀,在荆州的乡野民间,遇到了,然后得到了,由徐庶临走前,告知刘备诸葛亮才是真正牛人,让他去请。

在正史中,却很简单,徐庶直接让刘备去请,然后刘备就跑了三次,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也许没有《三国演义》中那般让人,但可以确认,是徐庶首先推荐的诸葛亮,刘备跑了三次后才成功邀请其出山的。

但问题是,同样在《》中,裴松之注解时,却引用了《襄阳记》的记载,一下子,本是很简单的问题,却成了迷,因为水镜先生司马徽横空出世。

在刘备特意拜访他时,第一个向刘备推荐的诸葛亮,并还说出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

当时,刘备必是请求司马徽向自己推荐人才,并说出了自己的苦恼和人才观,所以司马徽向刘备说道:“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伏龙、。

” 即,寻常那些平庸儒生们,怎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方向?只有认清时代潮流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这里便有两位如此人物,一个号,一个号凤雏…… 单看这句没毛病,但通晓典故的人,必会清楚,这句“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是出自春秋时期的《春秋》一书,全句是“,通机变者为英豪”。

显然,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时,是只说出了前面一句,可后面那句却没有说。

是意思已经表达清楚,不必再说了,还是另有其他原因? 从“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成语来看,被运用的最广泛的便是,劝人放弃原有信念时说的,比如劝降对方阵营的人物时,几乎都会出现这句。

表明,你其实不是投降,而是认清了历史潮流的人物。

之所以形成这种样子,关键点就在于后面那句“通机变者为英豪”,即,这一句最完整和正确的表达,其实强调的是“变通”。

那么如今再看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话,显然就有了毛病!因为,刘备找司马徽,是他已意识到自己人才匮乏且单一主动变通,寻求智谋人才来的。

而司马徽却只强调了前半句,即:能认清时代潮流的人才,却根本不提后面“变通者才是豪杰”意思——这显然是“”了。

那么司马徽为何要这样呢?如今已经没人知晓,他的这句:识时务者在乎俊杰,细究起来,还有修改原句,改变原有意思的嫌疑。

显然,司马徽敢这样修改,必有其含义,后人只能揣摩了。

也许正是如此,在《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又说出了一句,更为著名的话。

在司马徽得知诸葛亮真跟随刘备出山时,不无遗憾地说道:虽得其主,未得其时。

其实,这等于是很直白的解释了,为何司马徽不敢说出通机变者为英豪,这7个字。

即,《三国演义》中的司马徽,已敏锐意识到了,刘备虽是一位堪为霸主的人物,却没有一统江湖的历史机遇,诸葛亮只不过是白忙一遭。

这大概也是最合理的解释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言,《三国演义》之所以能成为名著,是必然的,因为罗贯中堪称读懂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所以才给司马徽加上了这句经典台词,以至于达到可以乱真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说了哪些话?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