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恭仁归附唐朝后,担任过哪些职位?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08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杨恭仁,本名杨纶,改名杨温 ,字恭仁,初期宰相,观德王之子。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杨恭仁出身弘农观王房,清正廉洁,晓畅军事。

初仕隋朝,拜吏部侍郎, 封成安郡公,参与平定杨玄感叛乱。

出为河南道大使,镇压农民起义。

兵败之后,逃归江都。

江都之变后,迁任。

[8] 武德二年,归顺唐朝,拜黄门侍郎,封观国公。

出任凉州总管,抚慰西北有功,入朝为相,历任侍中、中书令, 领左卫大将军。

唐太宗即位,出任雍州牧、左光禄大夫,迁洛州刺史,以特进致仕。

贞观十三年(639年),病逝,时年七十二。

追赠开府仪同三司、潭州都督,为孝,陪葬昭陵。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杨恭仁的父亲杨雄,是族子。

时期,官至上柱国。

大象二年(580年),作为功臣之子,杨恭仁被授仪同大将军,封爵武阳县开国公。

效忠隋朝 开皇元年(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杨恭仁成为皇族远亲,进拜成安郡开国公,加授左宗卫车骑将军。

仁寿三年(603年),杨恭仁出任甘州刺史。

他施政宽和,使得治下胡汉百姓各安其所,深得边民之心。

隋文帝非常赞赏,对杨雄道:“这不单单是朕任用得人,也是你教子有方所致。

”是年末,杨恭仁被征召回朝,担任宗正少卿。

大业五年(609年),杨恭仁调任工部侍郎,次年又改任吏部侍郎。

大业九年(613年),杨恭仁改任谒者大夫。

当时,杨玄感起兵反隋,特命杨恭仁负责征讨事宜。

杨恭仁在破陵大败叛军,随后又与屈突通追击至阌乡,擒获杨玄感、杨积善兄弟,因功进授正议大夫。

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巡幸江都。

当时,裴蕴与苏威、宇文述、、虞世基共掌朝政,。

杨恭仁因素来廉正,遭到他们的排挤,被外放为河南道大使,负责“讨捕盗贼”。

他行至谯郡,被朱粲所部义军击败,只得逃回江都。

大业十四年(618年),发动,弑杀隋炀帝,另立秦王为,自任大丞相,并以杨恭仁为吏部尚书。

不久,杨恭仁随宇文化及逃至河北,驻守于魏县。

仕唐拜相 当时,已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武德二年(619年),魏州总管元宝藏归附唐朝,并捕获杨恭仁,将他送往长安。

唐高祖与杨恭仁乃是旧交,对他非常礼遇,任命其为黄门侍郎,封观国公。

当时,唐朝初定河西。

杨恭仁因熟悉情,被拜为凉州总管。

他抚慰西北,使得葱岭以东的各部落倾心归附唐朝。

唐高祖遂任命杨恭仁为宰相,授为纳言(后改称侍中),仍领凉州总管。

武德五年(622年),率军入侵凉州。

杨恭仁虚张声势,多布疑兵,使得颉利可汗“惧而退走”。

后来,瓜州刺史贺拔威拥兵作乱。

杨恭仁招募勇士,急速行军,在叛军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连克二城。

他随后又将抓获的俘虏一律释放,以瓦解叛军的斗志。

叛军果然感激杨恭仁的恩惠,绑缚贺拔威缴械投降。

武德六年(623年),杨恭仁被召回长安,担任中书令,兼吏部尚书,仍遥领凉州军务。

后来,杨恭仁又改任左卫大将军、鼓旗将军。

武德九年(626年),唐太宗即位。

杨恭仁被免去宰相之职,调任雍州牧,并加授左光禄大夫,代理扬州长史。

晚年荣宠 贞观五年(631年),杨恭仁改任洛州都督。

唐太宗特意对他道:“洛阳乃是国家要害,我家子弟虽多,但都不无法胜任洛州都督之职,所以我特意将此职务委任于你。

”当时,杨氏子侄多与皇室联姻,家声显赫。

但杨恭仁生性恬淡,谦恭下士,从未与人交恶,被时人比作的宰相。

他上疏自称老病,请求致仕。

唐太宗遂加拜特进,让他归家休养。

贞观八年(634年),杨恭仁担任为观风使,与、、、韦挺等十三人分巡天下诸州,“观省风俗”。

贞观十三年(639年)十二月,杨恭仁去世,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潭州都督,谥号为孝,陪葬昭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杨恭仁归附唐朝后,担任过哪些职位?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