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贤后长孙皇后,死后却被亲儿子灭全族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1-25 点击数:

【千问解读】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618年,李渊父子起兵造反成功,建立。

但是李渊当上没几年,儿子李世民就强势发起“”,就此,唐朝的贞观时代正式到来,李世民一生建功立业,被后世誉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除了在江山政治功绩颇丰之外,其情感方面也备受后人关注,他的后宫除了女皇之外,还有一位相当出名,她被称为千古先后,是李世民一生最爱,那么,有此盛名,为何她死后却被亲儿子灭全族呢? 如果说皇后是心中的白月光,那么今天要说的她,就一定是李世民心中的那颗朱砂痣,她是皇后长。

,公元601年出生,其家族是皇族宗亲,由于长孙氏的伯父十分欣赏李渊的妻子,便有意与李家联姻,长孙氏和李世民就这样被定下了婚约。

但婚约之后没多久,长孙氏的父就去世了,她与兄长连带母亲被赶回母家,好在娘家对他们很好,也颇为怜惜。

高士廉得知她与李家的婚约,也十分赞同,于是在长孙父亲丧满之后,便做主将她出嫁。

就这样,公元613年,刚刚13岁的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这一年李世民16岁。

值得一提的是,长孙氏的哥哥,与李世民是少年好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发小。

婚后他们夫妻二人相处和谐,关系亲密。

后来随着隋炀帝暴政、李渊父子造反、大唐的建立,长孙氏也一步步跟着夫君一路奋斗,直至李渊登基,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她则顺理成章成为秦王妃。

而李世民称帝之后,她也成为后宫之主。

在之后的日子里,她行为规范克己、生活节俭,完全称得上是李世民的贤内助,《》记载: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裨益弘多。

而李世民对她也好评不断,他曾对权臣说:“皇后庶事相沃,极有利益尔”,也就是说,皇后常常用故事来启发我,使我受益匪浅。

以上种种形容都可以看出,皇后对李世民帮助很大,那么她究竟有何为,被称为千古贤后呢? 其一:李渊起兵造反后,李世民屡立战功,李渊登基之后,李世民十分得民心,但由于太过于功高震主,使得他们父子之间关系颇为紧张。

长孙氏对此十分了解,于是为了缓解二人之间的矛盾,她常常入宫与皇帝“促膝长谈”,这使得李世民免去了性命之忧。

其二:李世民登基之后,她知道夫君背着“杀兄逼父”的名声,便常常劝解他要重用贤臣,帮助他树立了明君的形象。

而且不论夫君称帝前、还是称帝后,她都陪在他的身边,为他排忧解难、出谋划策。

其三:以身作则。

她得宠,李世民连带对其母家也十分偏爱,尤其是对发小长孙无忌,再加上长孙无忌有着拥立之功,所以李世民将他视为心腹,不仅要给他高官厚禄,还特意准许他自由出入皇宫。

但众人没料到,这一切遭到了长孙氏的反对,她觉得自己已经是一国之母,不愿朝中重臣再是母家之人,免得世人非语。

其四:生子、教子有功。

长孙氏一生为皇帝生下7子,其中有3个是儿子,除了下一任皇帝之外,还有昔日太子、次子。

李承乾成为太子之后,其管家和长孙氏申请增加费日常费用,长孙氏虽宠爱儿子,但也严词拒绝,绝不助长奢侈之风。

其五:劝谏皇帝任用贤臣。

长孙氏身为后宫,虽然从不主动干涉政事,但常常劝说夫君“近贤臣”,、房玄龄便是由她举荐的。

得此妻子,李世民感概颇多,因此朝堂之事对她也丝毫不避讳,二人一生相互扶持,走过了,公元634年,长孙氏走完了一生,听闻噩耗,李世民。

这时有人就会好奇,长孙氏有夫君宠爱信任、并赢得“贤后”的威望,为何死后还被灭全族呢?这时就不得不提一个人了,便是唐朝著名权臣——长孙无忌。

他十分有才,但是由于皇后生前的“抑制”,李世民一直对其“冷冷淡淡”,直到皇后去世,才对其加以重用,也是在这之后,长孙无忌一步步高升宰相,成功权臣之首。

后来李世民弥留之际,也将他视为托孤之臣,就此长孙无忌权倾朝野,他为了权势,污蔑冤杀李世民之子。

而且李治登基之后,他仗着身份和权势,处处压制李治,使得李治对他心生不满。

之后,他又反对立武则天为后,就此李治对他有了杀心。

不过李治没动手,因为长孙无忌病逝了,长孙家靠山倒了,其余人自然是任人宰割,李治对他们毫不留情,长孙一家的荣耀就此覆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千古贤后长孙皇后,死后却被亲儿子灭全族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