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帝王如何过中秋?来看看风流皇帝乾隆过中秋都有哪些规矩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1-20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明天就是中秋假期了,而且来了以后工作一周又是国庆长假,是不是非常兴奋呢。

不过中秋的历史可比国庆要长,大家知道古代的皇帝都是怎么过中秋的吗?这次就拿乾隆为例,看看签领皇帝当时是如何过中秋就的。

其实古代人过中秋规矩比现代人多多了,不是就吃个月饼这么简单,还有很多配套节目。

那给皇帝看的东西肯定就更多了,不过现代人节奏太快,想好好过个节也不容易。

在清代,中秋是重要的节日,在民间的影响,仅次于过年;在官方,仅次于元旦(农历新年)、冬至、万寿(皇帝生日)三大节。

乾隆是清代最高寿的皇帝,也是过中秋节最多的皇帝,从他的视角去考察中秋节,有一些特殊情形,值得一说。

避暑山庄位于塞外,是康熙时修建的避暑之地。

避暑休闲之余,还兼有军事、政治上的功用。

从康熙开始,直到咸丰,清帝的夏日多在这里度过,热河是名副其实的「夏都」。

乾隆活了八十九岁,过了八十八个中秋节。

综合《起居注》与《实录》等材料可知,乾隆一生在避暑山庄过了四十七个中秋节:即位前一次,在位期间四十三次,做太上皇时三次。

乾隆最早在热河过中秋节,是在康熙六十一年(一七二二年)。

康熙临幸雍亲王的私园圆明园观赏牡丹,第一次见到了十二岁的乾隆,康熙便将其携回宫中养育。

这一年四月,康熙巡幸热河,也把乾隆带在身边,这是乾隆第一次到避暑山庄,也是他第一次在热河过中秋节。

这年的中秋节,乾隆是在木兰围场度过的。

雍正年间,因雍正没有巡幸热河,所以乾隆也无机会随驾到避暑山庄。

乾隆即位以后,先是服国丧,接着又处理了「弘晳逆案」,等统治彻底稳固后,才开始巡幸热河。

他第一次赴热河是乾隆六年(一七四一年),从这一年开始,正式开启了乾隆在避暑山庄过中秋节的模式。

乾隆巡幸热河,一般在七月初离京,九月底或十月初返回。

综合来看,乾隆皇帝的中秋节,多数是在避暑山庄度过的。

乾隆生于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年)八月十三日,他的万寿节,离中秋只差两天。

这一特殊情况,使得乾隆的中秋节,与万寿节密不可分。

表现之一,是乾隆多在过完中秋节之后,才去木兰秋狝。

木兰秋狝,以康熙、乾隆、嘉庆三朝最盛。

康熙时期,多选在七月底八月初从热河出发,赶赴围场秋狝。

与乃祖不同,乾隆因万寿节的关系,把木兰秋狝的时间,推迟了半个月左右,大多是八月十六日才出发。

嘉庆一朝,从避暑山庄赶赴木兰秋狝的时间,也多选在中秋之后的八月十六日。

表现之二,是中秋很自然地延续了万寿节的欢乐气氛,使得中秋这一民间节日,多了几分官方色彩。

在清代,中秋节虽是法定节日,但在官方层面,并无相关仪式。

乾隆一朝,因万寿节(八月十三日)这一天要举行官方的庆祝活动,朝廷要员等方方面面的重要人物,都齐聚热河行在,为乾隆祝寿。

各色人等的到来,无疑增强了中秋节的喜庆氛围。

这就使得中秋节有了政治意义,官方色彩更加浓厚。

表现之三,是乾隆的「万万寿节」,更让中秋充满了喜庆的颜色。

嘉庆元年(一七九六年)元旦,乾隆正式禅位给嘉庆,当起了太上皇。

接下来的三年里,太上皇的生日,都是在避暑山庄度过的。

嘉庆登基,他的生日(十月初六)称为万寿节;太上皇的生日,升了一格,称为万万寿节。

因年已耄耋,中秋之后,乾隆不便再去围场秋狝,所以万万寿节的演戏活动,多会持续到中秋之后,这就使得中秋的节日气氛更加浓郁。

综上所言,因乾隆生日与中秋节相近的关系,使得乾隆朝的中秋节,多了一重浓浓的万寿节因素。

御制诗与中秋节除帝王之外,乾隆还有一个他自己很看重的身份—诗人。

乾隆的御制诗,数量可谓浩瀚。

这其中,自然少不了赏月的中秋诗篇。

这里截取几个片段,对乾隆的中秋题材诗作,稍做分析,作为此文的补充。

中秋的元素,月亮之外,就要算「玉兔」与「桂花」了。

这两个意象,在乾隆的御制诗中,都有涉及。

月中的嫦娥与玉兔,给诗人以无限遐想。

在乾隆的笔下,描写月兔的诗章还真有不少。

如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年)的《中秋即事》有「伊古谁曾来月窟,纷传玉兔与银蟾」这样的句子。

同年,他作《月兔》诗说:「月兔爰爰桂树边,广寒轮廓遍三千。

岂知放眼青天外,极大圆中一小圆。

」乾隆二十四年(一七五九年)的《月兔》诗说:「月中玉兔日金鸡,卯位东方酉位西。

综错阴阳交离坎,张衡《灵宪》岂无稽。

」,用天文学名作《灵宪》来入诗,还是天文学的视角。

看来要在诗中将玉兔这一老题材翻出新意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八月桂花香,月宫又有吴刚伐桂的美好传说,让桂树桂花成为中秋的重要象征之一,乾隆写诗,自然不会放过这一绝好题材。

乾隆十五年(一七五〇年)作的《桂》诗说:「中秋先报节,隔岁入吟章(塞外行围,率隔岁一举,是花未至塞外,故云)。

」如果说「玉兔」与「桂花」是中秋的常规意象的话,那么「月食」绝对是特殊意象。

中秋当日发生的月食,御制诗中倒是留有记录。

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年)中秋节,正赶上月食。

乾隆《中秋日作》诗注说:「钦天监奏:八月十五日亥时月蚀,是日为中秋节,应修供祀于月初上时,以在初亏时前,以例行之。

」因为例行供月时,月食初亏还没有开始,故中秋拜月之仪并未受影响。

中秋是喜事,百官应穿朝服庆贺;但月食并非吉象,需穿用素服来祈禳救护。

权衡斟酌后,中秋应为月食让路,百官该穿素服。

除积极「救护」之外,乾隆也通过撤去宴乐等措施,来表示自己的反省与虔诚。

乾隆的中秋诗作很多,当时就有诗成题壁的习惯。

乾隆自己的诗注说:「毎岁中秋有作,俱御笔书以悬壁。

去岁庚戌,以八旬正庆礼,应御太和殿受贺,是以七月下旬即回跸至京,而山庄中秋日阙咏,今岁则依例题句矣。

」乾隆的中秋题材御制诗内容相当丰富,特别是其中的诗注,包含了不少第一手的材料,对研究当时的天象、气候、植物景观、政务活动、乾隆个人的心态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完全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挖掘。

清人绘?弘历秋景写字图轴 绢本设色?故宫博物院藏总的看来,乾隆皇帝的中秋节,是有其特殊性的,值得一说。

很多人一定都看过电视剧版本的《西游记》,对于其中的“通关文牒”这个道具也是非常熟悉,唐僧师徒每到一个国度,都会找到国王“倒换通关文牒”。

不过,有的国王或许在之前还对唐僧冷言冷语,但是一见到通关文牒,态度立马一百八十度的拐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通关文牒上面到底写了一些什么东西,能够让国王们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呢?最近,小编又通读了一边原著《西游记》。

因为打死了白骨精变幻出的三个人,孙悟空被唐僧赶跑了。

由于猪八戒和沙僧的无能和疏忽,唐僧被黄袍怪给抓住了。

不过还好,唐僧每次被妖怪捉去,都能够化险为夷。

以前都是因为孙悟空的功劳,唐僧被救出。

这次唐僧能够轻松的走出妖怪的魔掌,是因为一个女人。

宝象国公主——百花羞公主。

离开妖怪后,唐僧,猪八戒,沙僧三人走了两百九十九里路来到了宝象国。

唐僧就来到皇宫前,让人禀报,说有唐朝来的和尚倒换文牒。

国王顺利的让唐僧三人来到了大殿上。

进入正题,唐僧的通关文牒上都写了些什么?唐僧给宝象国国王呈上了自己的通关文牒。

只见上面写到:南赡部州大唐国奉天承运唐天子牒行,切惟朕以凉德。

嗣续丕基,事治神民,临深履薄,抄袭是惴。

前者,失救泾河龙王,获谴于我皇皇后帝。

文牒上接下来的内容是唐王李世民交代了让唐玄宗去西天取经的原因,以及去西天取经后的好处。

“可度幽亡,超脱孤魂”文牒的最后一句,写了唐王李世民对西方各国的要求。

“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放行。

须至牒者。

”最后是落款日期“大唐贞观一十三年,秋吉日。

”为什么西方诸国的国王都乐于在唐僧的通关文牒上盖章?为什么都恭敬的招待唐僧?先来看一个简单的问题。

其实,古代的通关文牒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护照。

所以,唐僧每到一个国家必须要让国王盖章。

那么每个国王什么都很乐于给唐僧盖章呢?因为当时的唐朝是一个大国,国力鼎盛。

学过历史的童鞋应该都明白,李世民治下的唐朝对当时周边国家的影响有多大。

所以,西方诸国的国王看的是唐僧身后的国家的强大。

正所谓国家强,人民强。

就像我们今天一样,当我们出国在外的时候,由于我们的国家也已经壮大起来。

所以,我们也会受到外国友人的敬重。

随机文章派太监偷偷烧大臣朝服隔年发现洞还在!朱元璋下令:杀了土星为什么不能住人,温度太低仅-130.15℃(表面为液态气体)二战苏联主力战斗机浅析,共15000多架速度碾压德军战机鲨鱼为什么怕海豚,鲨鱼为什么不吃海豚(海豚完胜鲨鱼/屌炸天)七大被宣布灭绝又找到的动物,山地矮袋熊灭绝2万年被再次发现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古时候帝王如何过中秋?来看看风流皇帝乾隆过中秋都有哪些规矩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