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窦材的评价是如何样的?他对后世有着什么贡献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1-19 点击数:

【千问解读】

余治一伤寒,亦昏睡谵语,六脉弦大,余曰:脉大而昏睡,定非实热,乃脉随气奔也。

强为治之,用烈火灸关元穴。

初灸病人觉痛,至七十壮,遂昏睡不疼,灸至三鼓,病人开眼思饮食,令服姜附汤,至三日后,方得元气来复,大汗而解。

余思前证,少阴病也。

发昏谵语,全似阳证,若时投以承气,岂得不死。

故耳聋不呻吟,身生赤里靥,十指冷至脚面,身重如山,口多痰唾,时发燥热,皆少阴证也。

在源远流长的中医历史以及灿若繁星的歧黄医家中,南宋的窦材还算不得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名医,其个性的学术思想与独特的医疗方法至今未被中医界所广泛理解或运用。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却没把、孙思邈、等名家放在眼里,认为其“各以己见自成一家之技,治小疾则可,治大病不效矣”(《心书·序》),并以“三世扁鹊”自命,且成为了中国史上第一个医学学派(扁鹊学派)的最后一位传人。

窦材自恃“得心法”,但托扁鹊之名,结合“四十余稔之所治验”,于晚年成就《扁鹊心书》(成书于1164年),书中断然提出并应用“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的保命心法。

自古“狂傲之人必有过人之处”,保命三法值得研究。

窦采所编著的《扁鹊心书》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及神方一卷。

书中注重温养阳气,禁戒寒凉,十分推崇灼灸之法。

因此,该书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关于灸法的理论探讨及诸多病症的灸法治疗,具有较高的学术及临床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关于窦材的评价是如何样的?他对后世有着什么贡献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