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西汉第9位皇帝,后被废为平民,“海昏侯”是对刘贺的贬损吗?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4-08-29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及墓葬挖掘是近年来国家级重大考古发现。

前不久,该遗址博物馆可谓“喜事连连”:一是“海昏侯刘贺墓文物精品”(包括《论语》竹简、刘贺玉印、青铜雁鱼灯等)入选为江西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二是展品又“上新”,展出云兽纹漆盘、镂空方形铁炉、瑞兽形青铜镇等6件新修复的出土文物。

作为文史爱好者,笔者前不久到南昌旅行,特意到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参观游览,展出的各种宝贝精彩纷呈,现场观众更对刘贺的“万贯家财”啧啧称奇:一块块马蹄金、麟趾金造型精美,一张张金饼、金版熠熠生辉,一串串堆积的五铢钱数不胜数(大约有二百万枚),真可谓“金山钱海”。

津津乐道之余,笔者对刘贺产生了兴趣。

海昏侯刘贺曾经是西汉第9位皇帝,但后被废为平民,汉宣帝时又被起封为海昏侯。

那么,刘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的封号又是怎么来的,是否带有贬抑的意思呢?

海昏侯墓出土的马蹄金
海昏侯墓出土的错金青铜编钟 李继辉 摄
海昏侯跌宕起伏的一生

汉代海昏侯刘贺是真正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凤子龙孙——他生于西汉汉武帝太始三年(公元前92年),爷爷是汉武帝,爸爸是第一代昌邑王刘髆。

5岁的时候,刘贺继承爵位成为第二代昌邑王。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贺的叔叔)驾崩,由于没有子嗣,辅政权臣、大将军霍光就立刘贺为新君,此时刘贺19岁。

但仅仅当了27天皇帝后,他就被霍光废黜,同时原来的诸侯王爵位也丢了,他灰溜溜地返回了山东昌邑。

霍光再扶立的君王是汉宣帝。

这位新皇帝派地方官员对刘贺进行了长期严密的监视,发现刘贺成天只是吃喝玩乐,没有复辟野心后,便于元康三年(公元前62年)重新封刘贺为海昏侯,封地在西汉时相对比较偏远落后的豫章郡(今江西省南昌市附近,赣江之滨),食邑4000户。

后来,刘贺因与人谈论政治,被举报到皇帝那里,再次受到严厉处分,被削减掉食邑3000户。

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海昏侯刘贺病逝,年仅34岁。

由王而帝,由帝而民,由民而侯,刘贺一生身世跌宕曲折。

那么刘贺为什么会被迅速废黜呢?原因就在于刘贺自己年少轻狂,言语乖张,做事荒唐。

《汉书·霍光金日磾(dī)传》里写道:大将军霍光上奏昭帝皇后(即上官太后),称刘贺“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提出废黜刘贺。

另外,《汉书·武(帝)五子传》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刘贺的荒唐言行。

如:刘贺接到进京当皇帝的通知书后,高兴坏了,当天中午即出发,半天时间走了一百三十五里,累死的马匹相望于道,可见其急切的心情。

即帝位后的刘贺荒淫无度,日与近臣饮酒作乐,斗虎豹,或与亲信各处游荡,违背圣道,对所有谏诤也一概不听。

刘贺本来是作为汉昭帝的后人入继大统的,但他却令“使者持节,以三太牢祀昌邑哀王园庙,称嗣子皇帝。

”也就是公然把他亲爹摆在了汉昭帝之上。

刘贺登基未稳,就提拔大批昌邑国的旧臣进京担任重要职位,并准备马上铲除霍光集团,以掌实权。

以上种种,促使霍光先下手为强,迅速废黜刘贺。

在上报上官太后的奏章中,霍光及群臣指出刘贺在27天里干了1127件坏事。

这虽然是夸大其词,但也从侧面说明刘贺是个花花公子,做事轻浮孟浪,特别是毫无政治斗争经验,所以难逃被废命运。

幸运的是,上官太后对刘贺网开一面,使他得以保全生命,随后他又时来运转,以列侯身份寿终正寝。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海昏侯墓葬发掘中,在刘贺的墓葬里发现了丰厚的陪葬品,包括大量的金器和重达数吨的五铢钱,说明刘贺生前的生活十分奢侈。

观众浓厚的兴趣点也在这里,一般都会问:刘贺哪儿来那么多钱啊?

刘贺的奶奶是汉武帝非常宠爱的妃子李夫人,她的大哥是曾为汉武帝带回汗血宝马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她的二哥是音乐大师李延年,是颇具实力的外戚家族。

汉武帝还非常喜爱自己和李夫人生下的儿子、第一代昌邑王刘髆,并赏赐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这些后来都被刘贺继承。

后来刘贺帝位被废的时候,“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

”说明不仅过去当王爷的财产都被完整保存下来了,待遇还有所提升。

另外,《汉书·地理志》记载:“鄱阳,武阳乡右十余里有黄金采。

”据此有专家分析,到封国后采矿收入也是刘贺的一大财源。

“海昏侯”封号是怎么来的

笔者最初觉得“海昏侯”的封号非常有意思,结合刘贺的种种不靠谱言行,直觉认为这个封号是对刘贺的一种贬损。

从字面上来看,“海”字有巨大、广大的意思,而“昏”是糊涂、迷乱、愚钝的意思,从这个角度讲,用“海昏”来概括刘贺这个人的言行,似乎也说得通。

由此笔者联想到金朝废帝完颜亮。

《金史·海陵本纪》中记载,完颜亮“为人僄(当指轻薄之意时,音‘票’)急,多猜忌,残忍任数”。

1149年,完颜亮弑君篡位,成为金朝第4位皇帝。

在位12年时间里,完颜亮虽然也办出了迁都金中都(今北京)、促进民族融合的好事,但总的来说,此人荒淫好色、暴虐嗜杀,臣民都敢怒不敢言。

1161年,完颜亮亲率大军征伐南宋,结果大败于采石矶,伤亡惨重。

金国兵将哗变,完颜亮惨遭缢杀。

由于太遭人痛恨,新上台的金世宗于大定二年(1162)将完颜亮降封为海陵郡王,后又废为庶人,史称金海陵王。

完颜亮封号中的“海”字,似乎也可以解释为“广大、巨大”,“陵”字在古汉语里同“凌”,有“侵犯,凌辱”的意思,完颜亮的所作所为,符合“海陵”二字的字面意思。

“海昏”“海陵”看似具有对刘贺、完颜亮的贬损。

那么,这种解释对吗?答案是否定的,真相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笔者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了解到自周朝开始的中国古代诸侯分封制,主要是以封地的地名为封号。

刘贺的封号是来自于当地的地名“海昏县”。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已经有豫章郡建制,下辖南昌、庐陵、海昏等县。

其中海昏县以农业生产为主,手工业生产技术先进。

南宋以后,随着鄱阳湖水位上升,海昏县逐渐沉入鄱阳湖里。

由此可见,刘贺的“海昏侯”封号是来自于周边地名,是没有贬义色彩的。

再来看完颜亮。

他是在扬州被部将杀害的,据史料记载,完颜亮被追封的封号“海陵”,是西晋时期设立的一个县,历史上,它大多数时间归属于扬州管辖,因此,“海陵郡王”的封号也来自于地名。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当皇帝、诸侯或者文武重臣去世后,朝廷都会给一个相对公正的评价,这种做法叫做“谥”。

相应地,对西汉海昏侯刘贺和金海陵王完颜亮的评价,也要从谥号上表现出来。

刘贺作为西汉被废掉的皇帝,其地位比较特殊,也比较尴尬。

主要在于他是在海昏侯的爵位上去世的,朝廷并没有给他加谥号。

这或许从侧面反映出汉宣帝对刘贺其人其行的一种轻视吧。

不过,自汉以来,民间一般称呼刘贺为“汉废帝”,用一个“废”字勾画出刘贺的生平:皇位被废,王位被废,事业荒废,一生颓废,倒也贴切。

金世宗给完颜亮的谥号是“炀”,全称是“海陵炀王”。

“炀”这个字的意思是“去礼远众,逆天虐民,好大殆政……”是个典型的恶谥。

用这个谥号比较出名的是隋炀帝杨广,金海陵王加“炀”的谥号说明后世认为完颜亮也是个暴君。

刘贺、完颜亮是中国古代两大出了名的废帝,他们在位时一个是荒唐皇帝,一个是暴虐帝王,从民间的称号或谥号上可以看出历史给予他们的最终评价。

(原标题:“海昏侯”是对刘贺的贬损吗?)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伊家言

流程编辑:u008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举报/反馈

杜兰特两罚全中生涯得分突破三万大关 历史第八人

解析南宋第一奇案:宋高宗皇妹是冒牌货

导读:宋高宗糊涂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从北方回到,一晃已经十多年,朝廷上下都知道她就是徽宗的女儿、自己的妹妹,为什么母后硬说人家是假冒的呢?看看韦,母后的眼睛里闪烁着罕见的凶狠,赵构不敢多问……网络配图 在宋高宗的努力下,被金国俘虏的生母韦太后终于回到了南宋。

赵构遍赏群臣,韦太后也对诸位大臣多番褒奖,以示恩宠。

可当韦后看到皇族中一位帝姬(刻意复古,把公主改名号为帝姬)的时候,皱起了眉头。

回宫之后韦太后向询问儿子高宗赵构,那个女人到底是谁。

赵构说,是妹妹柔福帝姬啊。

韦太后一口认定,这个柔福帝姬是假冒的,真正的柔福早已死在北国。

韦太后要求赵构将这个冒牌公主拿下并处以极刑。

事情还要从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说起,一位自称是柔福帝姬的女子出现在赵构的面前。

宋高宗赵构很高兴,父兄徽宗、钦宗,以及所有兄弟姐妹全部都被金人强行虏到北方,高宗一个人独在江南,很是寂寞。

如果回来的是一位王子,赵构或许还会有几分顾虑,对方不过是一位公主。

当然,赵构还是有几分怀疑。

柔福帝姬是自己妹妹不假,可是徽宗皇帝三十四位公主,柔福又是排行中间的第20位公主,高宗对这个异母妹妹几乎没什么特别印象。

加上柔福被掳北上不过十七岁,一晃四年过去,人长大了很多,也变化了很多,实在有些拿不准。

这柔福帝姬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 建炎四年,南宋的军队在边关剿匪,在土匪的内眷当中发现了一位奇女子。

其他的女眷都蜷缩在一角,深怕被官军凌辱,这位女子却迎上来说自己是皇帝之妹,把士兵们吓了一跳。

很多人不相信,不过也有老成持重的,万一是真,大家不就是交了好运吗?反正就算是假的,也怪罪不到自己。

于是大家把这个情况层层上报,一直汇报给宋高宗赵构。

高宗赵构开始没有接见这位女子,万一不是,以后可就尴尬了。

高宗派了宦官冯益为首的几个汴梁皇宫的老宫人前去辨认。

那位女子虽然衣衫朴素,可浑身上下很干净,美丽容颜中虽然有几分沧桑,举止气度却有一份难以掩饰的高贵,很像是出自名门的闺秀。

这几位宫人谁也没有服侍过柔福,只能问一些宫廷旧事。

这女子回答的很是得体,符合事实。

这女子连高宗的小名都说的出来,除了宫中的人,外人不可能知道。

只是有一个疑点,柔福的本是小脚,可是这女子却是一双大脚。

网络配图 冯益等人把调查结果如实汇报给高宗,请高宗自己做最后的决断。

高宗亲自接见这位女子。

当问及为何会有一双大脚,这女子,说:“金人驱赶我们就如同牛羊一样,我抓住空隙逃走,从北方回到江南,中间万里关山,怎么能够让一双小脚,还保持原来的模样?”(金人驱逐如牛羊,跣行万里,宁复故态哉?)高宗听了也流下泪来,遥想自己的父兄在敌国受苦,这位小妹万里逃亡实在凄惨。

高宗下令,承认这位女子就是柔福帝姬,并封其为福国长公主。

不久之后,高宗将妹妹柔福下嫁给永州防御使高世荣,并赐予嫁妆一万八千缗。

在两宋,一个宰相级别的官职,大概年俸是三百缗,一般公主出嫁,也不过就是五百缗左右的嫁妆,柔福竟然有一万八千缗,可见赵构对这唯一生还的小妹何等看重。

高宗对柔福恩宠有加,前后赏赐超过四十九万缗,连其夫高世荣也享尽荣华。

这样的幸福生活,一直持续了十二年。

韦太后回国之后,听到柔福帝姬一事,不禁诧异说:“柔福已病死于金国,怎么又有一个柔福呢?”宋高宗便说了柔福由金逃回的情状。

韦太后说:“金人都在笑话你呢!说你错买了假货,真正的柔福早已经死了。

”(哥被番人笑说,错买了颜子,柔福死已久。

)看到赵构还有几分迟疑,韦后“持上袂泣”,拉着儿子赵构的衣袖流泪不已。

既然母后认定柔福帝姬是假,那么宋高宗只能也认定柔福帝姬是冒牌货。

于是,宋高宗立刻下令,拘捕柔福,自己亲自审理案件,一番严刑拷打后,“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这个柔福果然是个冒牌公主!网络配图 然后,朝廷公布了所谓真相。

假冒柔福本是汴京流浪的女子,名叫静善,生得颇为美貌。

汴京攻破后,她被乱兵掠往北方。

在路上遇到一个名叫张喜儿的宫女。

张喜儿曾在王贵妃(柔福帝姬生母)宫中侍奉,知道许多宫闱秘事,一一都说给了静善听,还说静善的相貌气质酷似柔福帝姬。

静善对这个巧合十分动心,于是留心记忆,刻意模仿公主形态。

之后,静善在战乱中经历曲折,曾经三次被人拐卖,最后被土匪掳走,被迫嫁给了一名小土匪。

宋官军剿匪之时,抓住了静善,打算以匪眷的名义将她杀死。

静善为了活命,称自己就是柔福帝姬。

见到静善的言辞和气度,官兵被吓住了,于是将她送到临安。

静善成功蒙骗过宋高宗后,得到了十多年的富贵。

不料人算不如天算,韦太后回到京师,说破了此事,静善再也无法掩饰,只好老实招认。

宋高宗下令将假公主斩首于东市。

最倒霉的是高士荣,先是奉旨娶了柔福帝姬,又因为柔福帝姬是假被削夺了驸马都尉的爵位,还因此被人们嘲笑说:“向来都尉,恰如弥勒降生时;此去人间,又到如来吃粥处。

”真是享尽荣华十二年,一晃回到解放前。

一时之间朝野纷纷扬扬,都在痛斥妖女奸猾,竟然欺骗了天下人,同时感念韦太后回归,揭露巨奸面目,为皇家挽回尊严。

到此,一场泼天骗局仿佛已经结束。

不过在史学界很多人并不相信这个说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曾是西汉第9位皇帝,后被废为平民,“海昏侯”是对刘贺的贬损吗?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