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重大发现!如皋找到隋炀帝时期开挖的古运河“掘沟”,2200多年前吴王刘濞开凿的运盐河有望“重见天日”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4-08-29 点击数:
简介:1100多年前,日本高僧圆仁在著名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了一条隋炀帝时期开挖的古运河“掘沟”。

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支流,“掘沟”连接海洋和运河,在漫长历史里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沧海桑田,“掘沟”的身影早已消失在过往尘烟中。

上周末,大运河考古新发现学术研讨会暨徐家桥遗址考古成果发布会在江苏如皋市举办。

会上,公布最新成果:“掘沟”的遗址

【千问解读】

1100多年前,日本高僧圆仁在著名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了一条隋炀帝时期开挖的古运河“掘沟”。

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支流,“掘沟”连接海洋和运河,在漫长历史里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沧海桑田,“掘沟”的身影早已消失在过往尘烟中。

上周末,大运河考古新发现学术研讨会暨徐家桥遗址考古成果发布会在江苏如皋市举办。

会上,公布最新成果:“掘沟”的遗址已经被找到,2200多年前由吴王刘濞开凿的运盐河也有望“重见天日”。

▲圆仁等从如东国清寺抵达扬州的路线图,途中经过“掘沟”

唐开成四年(839年),日本遣唐使团中的请益僧(跟随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佛法的僧人)圆仁到中国求法。

农历七月,圆仁等从淮南镇大江口(长江口)入江,经掘港、郭补村、临河仓铺至如皋镇,后北上扬州。

这段经历被圆仁写进了著名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在去往如皋镇的途中,一行人走的是一条名为“掘沟”的运河河道,“掘沟宽二丈余,直流无曲,是即隋炀帝所掘矣。

广告
他只是个小司机,伺候的却是一个富太太,小人物一步步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

▲徐家桥遗址鸟瞰图

2022年3月开始,对徐家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经过十个月的发掘和勘探,考古人员发现不晚于唐代的古运河遗迹及晚唐五代时期的灰沟、宋代的古河道、灰沟、灰坑等各类遗迹11处,出土唐代至宋代的文物标本200多件,包括瓷器、釉陶器、铁器、铜钱、铜像、砖瓦、建筑构件等。

同时,在如皋历史城区,南京大学考古文物系教授贺云翱的专业考古团队也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唐代水井、宋代水井遗迹各一处,五代—宋代、元明时代的城市道路遗迹各一处,发现唐代至元明时代的瓷器、牙牌、钱币等文物标本百余件。

出土瓷器中,有来自长沙窑、寿州窑、越窑、宣城窑、宜兴窑、景德镇窑、吉州窑、龙泉窑等窑口的产品。

▲徐家桥遗址发现的唐宋瓷器标本

贺云翱认为,徐家桥遗址发现的古运河遗迹,正是隋炀帝时期开挖的掘沟运河遗迹,也是唐开成四年,圆仁所在的日本遣唐使团去扬州及长安所行走过的运河河道。

这段运河遗迹与如东国清寺遗址共同构成了南通“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遗迹。

徐家桥遗址同时也是运河边一处重要的聚落遗址,从晚唐五代延续到宋代。

遗址上出土的与手工业相关的琉璃残件、农业工具、古钱币、不同窑口的瓷器、建筑砖瓦、河道遗迹等,生动展现了唐宋时代古通扬运河沿线的一般聚落文化。

广告
家道中落的男子从底层爬起,一步一个脚印,踏上巅峰,过上众美环绕的逍遥人生!
×

▲徐家桥遗址上发现的宋代农具

在徐家桥遗址以西不到1000米的地方,考古队还发现了明清时期的“十里铺”旧址(古代称“邗沟铺”)。

专家认为,“十里铺”旧址与西汉时期吴王刘濞所开挖的“运盐河”(一称“东邗沟”)及“蟠溪”有关。

西汉初年,刘邦的侄子刘濞,被封为吴王,都于广陵(扬州)。

刘濞封地南有铜山、东临大海,“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挖了大运河重要支流运盐河,从扬州茱萸湾,经海陵延伸至海边,高效地将盐场所产食盐运至扬州,再通过大运河和长江扩散至全国。

贺云翱认为,本次考古发现为将来进一步探明西汉时代的运盐河东端所在提供了重要线索。

▲古城如皋保存着延续了两千年的运河记忆。

| 吴树建摄

在如皋城区发现的一系列考古发现,则反映出唐宋时期掘沟运河沿线及滨海区域城市交通和商业的繁荣。

贺云翱认为,至少在唐代后期,今天的如皋历史城区就已经是古通扬运河上的重要城镇。

在地下发现的唐代古井,位于古运河南岸,用长条砖砌成。

井中出土长沙窑瓷器,大约属于公元9世纪时期的遗物。

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载的“如皋镇”“如皋院”“如皋茶店”,以及“掘沟北岸,店家相连”“水陆左右富贵家相连”等历史场景由此获得了考古资料的证实。

此外,勘探发现的五代至元明时代的砖铺道路呈南北走向,被今天的如皋城市南北中轴线主干道“海阳路”所叠压,表明1000多年来,如皋城市的南北中轴线一直北依古通扬运河而未曾移动,这为认识现代如皋城市的空间格局之形成和作为运河城市的规划特征等提供了考古实证材料。

“在如皋发现的运河遗迹、来源广泛的古代瓷器、古农耕用具、古钱币、古牙牌、城市建筑遗迹等材料,为认识大运河盐文化、江海交汇地带的区域开发历程、江海城市文化起源发展、南通地区海上丝绸之路遗迹等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贺云翱表示,如皋徐家桥遗址及历史城区的考古工作,对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范兵

综合:南通发布  如皋发布  中国大运河等

英国打开千年古罗马墓地,竟发现两具中国人骸骨

古罗马文明是在公元前9世纪兴起的,发展到后期的罗马帝国时,已经横跨欧亚大陆,成为地中海区域龙头老大,成就了欧亚大陆无可撼动的地位。

中国在当时也是这个大陆上的巨头,与古罗马属于同一个boss等级,两方相隔甚远,却互有交往。

但是中国与罗马之间发生的事情,史书的记载却少的可怜。

而在2016年,英国队在打开一座古罗马时期的古墓时,两具骸骨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仔细分析之后,发现了可能改变历史的东西。

2016年,一个英国考古队对外公布了一个考古发现,在最近发掘的一座公元2世纪的古罗马墓地中,发现了两具“特别”的骸骨。

到底哪里不同?经过同位素分析,发现这两具骸骨与其他二十几具骸骨有着明显差异,具有东亚人特征。

专家判断,这很有可能就是古罗马时期的中国人。

这两具骸骨意义非凡,六千多公里的路程,这两位中国人是如何在公元2世纪到达英国伦敦的? 早在先秦时期,生活在亚洲这块大陆上的人们就开始好奇外面的世界。

往东是大海,出于人类对水天生的畏惧,还有当时航海技术的落后,那时的中国人早早的把目光投向了西方。

那边到底有着怎样的人在生活?于是带着自己的商品,就有先人最早打通了和西方的交流通道。

而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建立起了“丝绸之路”。

汉武帝时代,就对古罗马十分向往,不同的文明,自然能带来不一样的交流与利益。

然而这丝绸之路虽然初次打通,当时却有一个巨大的障碍横亘在这条略显脆弱的线路上,那就是匈奴。

匈奴的势力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而在最初的丝绸之路上,匈奴的劫掠给丝路的畅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直到几年之后,神武汉武帝终于铲除匈奴的阻挡,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才算畅通。

根据考古学家的判断,发现的古罗马墓地年代追溯至公元2世纪到4世纪,然而根据有载,166年古罗马国王派出使者来觐见,再就是到了455年的北魏,才正式有西域人恢复了交往。

在这期间有一段相当长的丝绸之路历史空白。

所以,英国发现的两位中国先人,更可能是在东汉或者北魏时期去往的罗马。

但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有一个很大的历史问题难以解决,那就是到底中国与罗马,这两个在欧亚大陆两端,同是文明古国,究竟是在哪个时间点,交流了什么,规模多大,至今不可考证。

而在英国伦敦发现的两具亚洲骸骨,终于让这个谜团有了揭开神秘面纱的可能,提供了两点证明,改变了历史观点: 第一点是伦敦在公元2世纪就是一个多元化国际化的城市,各色人种齐聚; 第二点更为重要,那就是把中国人探索世界,到达伦敦的时间大大提前。

然而这两个中国人的身份,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论断。

江湖更倾向于认为,这两位中国人是张骞一样的探索者,历经坎坷到达几千里之外的伦敦,把大中国的文化和精神传播到了古罗马,却再没有回来的机会,只能埋骨他乡。

随机文章商朝的刑罚有哪些?两晋十六国风云录:西晋刘琨(西晋)俄罗斯不明飞行物干扰导弹中心,300米飞行物险酿核战争美国和平使者洲际弹道导弹,世界精度最高的核弹(偏差90米)人类无法抗拒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读懂将受益终生(准到可怕)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战神,直到发现陵墓才知道是真的

史上有很多雄,像,妇孺皆知。

但是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传说中的女战神。

商王朝困于西北边境的战乱骚扰已多年,始终不能胜利,而一役毕全功。

取得了最后也是最强大的胜利,并且得到了敌人的归附服从。

这是一场奠定中国文明历程的决战。

史学家认为妇好此战的意义,不亚于传说中的与之战。

妇好十分的聪明,也有着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智慧。

她美貌可比,武力值可比花木兰。

商王朝武功最盛的君王武丁是她的丈夫,而武丁时代的赫赫武功中,有着妇好相当一部分的功劳。

商王朝带着浓烈的母系氏族遗风,这几个形容词用在商王后的身上,一点问题都没有。

妇好臂力过人,她所用的一件兵器重达九公斤,足见她的身体强壮。

而该兵器为大斧,更可见她的骁勇。

妇好所建立的功绩太高,甚至超越了君王,在很多专家跟学者眼中就像神话一样。

这是一个神话中的人物,直到发掘出了她的坟墓,才确定她真实的存在过。

妇好一生征战90多次,无一此失败。

使用一把重达9公斤的斧钺,她参与的战争对于商王朝,乃至于华夏文明都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

1976年由殷商考古专家郑振香女士和陈志达先生主持发掘的妇好墓。

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

该墓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

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

甲骨文中有关妇好的记载有200多条。

她曾率领13000多人的军队去攻打前来侵略的鬼方,并大胜而归,因功勋卓著而深得武丁、群臣及国民的爱戴。

妇好终因积劳成疾而先逝,国王武丁予以厚葬,并修筑享堂时时纪念。

这位湮灭三千多年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事迹重见天日。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应该给予这位古代的杰出妇女以应有的历史地位。

随机文章第十四章 柔然民族的辉煌与没落美国观护制度简介请问宋朝是中国所有朝代法律最完善的吗?探寻空中猛禽的虎头海雕捕猎技巧,白头海雕vs虎头海雕谁更厉害近期太平洋火山地震连发,两天发生两次地震一次火山爆发(活跃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考古重大发现!如皋找到隋炀帝时期开挖的古运河“掘沟”,2200多年前吴王刘濞开凿的运盐河有望“重见天日”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