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顽:清初医学家,名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

名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明按察使张少峰之孙。
少颖悟,习儒而兼攻医。
明亡后弃儒业医,隐居洞庭山
【千问解读】
名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明按察使张少峰之孙。
少颖悟,习儒而兼攻医。
明亡后弃儒业医,隐居洞庭山十余年,行医著书,至老不倦。
离乡十六年,辑医书一帙携归故里,故名之曰《医归》。
将其中《伤寒绪论》、《伤寒缵论》刻行。
中。
取《医归》残稿,从头检点,并易名《医通》。
另著有《诊宗三昧》一卷(1680),专明脉理;《本经逢原》四卷(1695),《千金方衍义》三十卷等。
后世汇辑成《医书七种》(又名《张氏医通》)。
张氏与喻昌、吴谦齐名,是清初三大医家之一,堪称一代宗师,临床经验极其丰富。
所著《张氏医通》卷帙浩繁,而叙述条理清晰。
系统具体。
为医家案头必备之工具书。
1、六部脉中,有少冲和之气者,即是病脉。
或反见他脏之脉,是本脏气衰,而他脏之气乘之也。
如脾胃虚损,则肝木乘之,故肝强脾弱,右关脉必弦也。
2、贵人脉,常清虚流利。
富人脉,常和滑有神。
贱者之脉,多壅浊。
贫者之脉,多蹇涩。
先富贵而后贱,则气郁血衰,脉必不能流利和滑也。
3、富贵之人恒劳,心肾精血内戕,病脉多虚,纵有表里客邪,不胜大汗大下,全以顾虑元气为主。
贫贱之人藜藿充肠,风霜切体,筋骸素惯疲劳,脏腑多系坚固,即有病苦忧劳,不能便伤神志,一以攻发为先。
4、肥人肌肉丰厚,胃气沉潜,初感风寒,未得即见表脉,但鼻塞声重,涕唾稠黏即是风寒所伤。
若虽鼻塞声重,而咳痰不出,极力咯之,乃得一线黏痰,甚则咽腭肿胀者,乃风热也。
瘦人肌肉浅薄,胃气外泄,即发热头痛,脉来浮数,多属于火,但于辛凉发散之中当顾其阴。
5、西北之人,惯受风寒,素食煤火,外内坚固,所以脉多沉实,一切表里诸邪,不伤则已,伤则必重,非大汗大下不能中病。
滇粤之人恒受瘴热,惯食槟榔,表里疏豁,所以脉多微数,按之少实,搏有风寒只宜清解,不得轻用发散。
江南之人禀赋最薄,脉多不实,且偏属东方木,火最盛,故温病为多,搏发热身痛,不可大发其汗,只宜轻剂解肌。
6、新病虽各部脉脱,中部存者,是有胃气,可治。
久病而右手关尺软弱,按之有神,可卜精血之末艾,他部虽危,治之可生;若尺中弦急,按之搏指,或细弱脱绝者,不治。
7、下指浮大,按久索然者,正气大虚之象。
下指濡弱,久按搏指者,里病表和之象。
下指微弦,按久和缓者,久病问安之象。
大抵病人之脉,下指虽见乏力,或弦细不和,按至十余至渐和者,必能收功。
若下指似和,按久微涩,不能应指,或渐觉弦硬者,必难取效。
随机文章塞普蒂米乌斯·西弗勒斯拱门简介关于神射手哲别 他的生平资料和他的功绩如何?谁是明朝最后一个武状元?尼古拉特斯拉的惊世预言,精准预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结束时间切尔诺贝利巨鼠,因为核辐射发生了基因突变/凶残的吃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朱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朱震亨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
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的再传第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
朱震亨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
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
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著名的医学家。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
从儒转医 因他出生的赤岸镇有一条溪流名叫丹溪,所以学者多尊称朱震亨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
朱震亨自幼聪明,年长者对他都很器重,但他年 稍长后却弃而不学,变得崇尚侠气,争强好胜,若乡中望族仗势欺侮,“必风怒电激求直于有司,上下摇手相戒,莫或轻犯”。
他36岁时,闻有四传弟子许谦居于东阳八华山中,“学者翕然从之,寻开门讲学,远而幽、冀、齐、鲁,近而荆、扬、吴、越,皆不惮百舍来受业。
及门之士,著录者千余人”。
不禁叹道:“丈夫所学,不务闻道,而唯侠是尚,不亦惑乎?”于是抠衣往事,就学于许公门下。
听其所讲“天命人心之秘,内圣外王之微”,方悔恨昔日之“沉冥颠沛”,不由。
自此茅塞顿开,日有所悟。
如此数年之后,学业渐成,一日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之士,朱震亨应试书经,但偶遇算命先生,先后两卦均言不利。
朱震亨竟以为天命,遂绝仕进之念,以为“苟推一家之政,以达于乡党州闾,宁非仕乎?”于是乃就祖宗所建“适意亭”遗址上,造祠堂若干间,于其中“考诸子家礼而损益其仪文”。
又在祠堂之南复建“适意亭”,使同族子弟就学其中。
常为百姓 朱震亨常为百姓挺身向前,凡遇“苛敛之至,先生即以身前,辞气恳款,上官多听,为之损裁”。
此外,他还积极组织大家一起兴修水利,为民谋福。
当地有个“蜀墅塘,周围凡三千六百步”,能灌溉农田六千多亩,但因堤坏水竭,屡致旱灾。
在朱震亨的带领下,大家协力修筑堤防,并开凿了三条渠道,根据水量而舒洩之,使百姓均得受益。
从医原因 导致朱震亨从儒转医,有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他素怀惠民之心,“吾既穷而在下,泽不能致运。
其可远者,非医将安务乎?”另一方面,在他30多岁时,母亲有疾,诸医束手,亦使其有志于医。
遂取古代经典医籍细细观之,三年而有所得。
又过了两载,竟然自己处方抓药,治愈了老母的旧疾。
又因其师许谦本不以名利为务,教授学生“随其材分”而定,“咸有所得” 。
又说:“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
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此言正中朱震亨下怀,于是尽焚以往所习举子业,一心致力于医。
昼夜研习 当时盛行陈师文、裴宗元在宋大观年间制定的《和剂局方》(共297方)。
昼夜研习,知其不足所在,但乡间无良师可从,于是治装出游,访求名师,“但闻某处有某治医,便往拜而问之”。
他渡过浙江,走吴中、出宛陵、抵南徐、达建业。
后又到定城,始得刘完素的《原病式》和李东垣方稿。
但始终未遇到理想的老师。
直到泰定二年(1325年),才在武林听说有名罗知悌者,为“朝寺人,业精于医,得尽刘完素之再传,而旁通张从正、二家之说”,但性格狭隘,自恃医技高明,很难接近。
朱震亨几次往返登门拜谒,均未得亲见,趑趄三月之余。
但他心诚意真,求之愈甚,每日拱手立于门前,置风雨于不顾。
有人对罗先生祥加介绍 朱震亨的为人与名声后,始获相见。
谁知却一见如故。
罗知悌对朱震亨说:学医之要,必本于《素问》、《难经》,而湿热相火为病最多,人罕有知其秘者。
兼之长沙之书,祥于外感;东恒之书,重在内伤,必两尽之,治疾方无所憾。
区区陈、裴之学,泥之必杀人。
闻此,朱氏向日之疑尽皆冰释。
罗先生时已年过古稀,卧于床上,并不亲自诊视,只是让弟子察脉观色,但听回禀便处方药。
随其学习一年之余后,朱震亨医技大进,尽得诸家学说之妙旨。
回到家乡,乡间诸医“始皆大惊”,不知他在外边学了多大本事,但看其处方用药,又嘲笑不已,以为不伦不类。
但朱震亨正是用这种被众医斥之为离经叛道的方法治愈了许谦的痼疾。
四方求治者、求学者盈门不绝。
朱震亨总是有求必应,不避风雨,致使贴身仆人均难受其苦,怨声不绝。
整理心得 朱震亨晚年整理自己的行医经验与心得,写成许多著作。
临终前没有其他嘱咐,只将随他学医的侄儿叫到面前诲之曰:“医学亦难矣,汝谨识之。
”言讫,端坐而逝。
朱震亨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朱氏自创新说,自成一家之言,创立了有名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及“相火论”学说,并于杂病提出了以气、血、痰、郁的辨证治疗方法,于医学理论的发挥及杂病的治疗作出了贡献,被誉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本草衍义补遗》等。
此外,流传有关丹溪之书亦很多,其中以《丹溪心法》、《丹溪心法附余》最有代表性,但均非丹溪本人所著,系后人将朱氏临床经验整理而成。
后人敬仰 朱震亨的坟墓在赤岸镇东行四公里的东朱村,面对八面青山。
其坟曾几经修葺,至今香火不绝,表达了后人的深切怀念。
随机文章谁是明朝最后一个武状元?惊现2017年广州不明飞行物,小蛮腰和高速路上多地出现神农架不明飞行物成拍摄背景,专家分析是软件效果所致火星土星双星会月,三者呈三角形位于东南方(肉眼可见)照兵马俑为什么不吉利,和兵马俑合影不吉利/秦始皇陪葬品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张石顽著有哪些医学理论?对后世医学都有着什么影响
如其自述: “夫治伤寒之法,全在得其纲领、邪在三阳,则当辨其经. 治一人。
素禀阴虚多火,且有脾约便血证。
十月间患冬温,发热咽痛,医用麻仁、杏仁、半夏、枳壳、橘皮之类,遂喘逆倚息不得卧,声飒如哑,头面赤热,手足逆冷,右手寸关虚大微数,此热伤手太阴气分也,与玉竹、甘草等,均不应,为制猪肤汤一瓯,令隔汤顿热,不时挑服,三日声清,终剂而痛如失。
猪肤500g、白蜜90g、米粉90g。
寥笙注:本案为虚火上亢咽痛证。
患者阴虚多火,又有脾约下血症,则津液不足可知。
又患冬温发热,易于伤津之病,而用半夏、枳壳、橘皮等辛温之味,使阴分更伤,故服后更增喘逆声哑等病变。
最后为制猪肤汤,终剂而病如失,足见本方确有独特的疗效。
猪肤性味咸寒入肾,滋肾水而清热润燥;白蜜甘寒润肺,清上炎之虚火而利咽;米粉甘缓和中,扶脾止利,使下利止,津液来复,虚火降敛,则咽病胸满心烦诸症,均可消除,为治少阴热化,津液下泄,虚火上炎之良方。
少阴随热下注,不能上升,故心烦咽痛,如近世所称的白喉症。
白喉忌表,不可发汗,亦不可下,当一意清润,仲景猪肤汤实开其先。
咽痛一症,在少阴有寒有热,痛而肿者为热症,不肿而痛者为寒症,此为辨证要点。
著有《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本经逢原》、《诊宗三昧》等。
又著《医通》。
广辑历代医学理论、治法,并载验案,对内科杂病颇多阐发;末附《祖方》,认为历代流传的方剂,皆渊源于某一祖方(基础方),对各类方剂的整理,重视临床应用。
是清初三大家之一,堪称一代宗师,临床经验极其丰富。
《张氏医通》卷帙浩繁,而叙述条理清晰。
系统具体。
为医家案头必备之工具书。
随机文章汉武帝[立子杀母]的制度是如何出现的?司马迁帮谁辩护遭到宫刑呢?石头鱼有毒为什么能吃,让人致命的毒在哪里/怎么祛除世界上最毒的鸟,冠林鵙鹟/羽毛杀人如无形直立浮尸科学怎么解释,尸体腐烂产生的气体膨胀而漂浮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