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军镇之祸: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什么不削藩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8 点击数:
简介:公元763年,史朝义逃奔河北,惶惶如一咬牙抹了脖子。

至此历时近八年的得以平定。

河北的叛军将领薛嵩、张忠志、田承嗣、李怀仙等先后率部向唐诸军投降。

朝廷下诏:“东京

【千问解读】

公元763年,史朝义逃奔河北,惶惶如一咬牙抹了脖子。

至此历时近八年的得以平定。

河北的叛军将领薛嵩、张忠志、田承嗣、李怀仙等先后率部向唐诸军投降。

朝廷下诏:“东京及河南、北受伪官者一切不问。

”,并且还任命以上诸叛将为节度使(历代对叛将的处理,没有比这更弱智的了。

)。

张忠志(奚人)上赐姓名为李宝臣,任成德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李怀仙为幽州节度使。

这样、朝廷就把河北地区全部给了这三个降将,从而埋下了的隐患。

按理说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大浩劫之后,和朝廷的文武百官应该下大气力整顿朝纲、废除藩镇、彻底割掉这一引起祸乱的毒瘤。

可令人怎么也搞不懂的是,朝廷不但不依法对叛将们进行惩罚,反而委以重任。

这伙叛贼,除了薛嵩(名将之孙、曾一度上贼船、后主动反正、立有战功)之外,哪一个不该?放在其它任何一个王朝,即使不灭十族,也要灭九族的。

我想起了和狼的故事,殊不知、这伙由精心调教出来的叛贼个个都是凶残的中山狼,是不会被感化的。

建中二年(781)河北三镇联名上疏朝廷,要求确立节度使世袭制,坚决不允许,三镇便联合对抗朝廷。

这样继安史之乱后,又一次藩镇叛乱开始了。

这三个叛镇节度使自行决定父死子继,同时也没忘记上报朝廷做做样子,皇帝无奈只好下诏任命。

接下来好戏连台,为争夺节度使的位子,不断上演血肉横飞、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闹剧。

无论谁夺得节度使的位子,报上来朝廷照例下诏任命。

堂堂的皇帝和中央政府简直成了叛镇们手中的玩偶、室内的花瓶。

并且一次又一次的被那些骄兵悍将撵得、无处安身。

从此辉煌的盛世大唐被拖入了连年无休止的内耗之中。

顾不上、一望无垠的草原大漠;看不见、西行万里的中亚土地上唐军金戈铁马的身影;道不完、昔日的中原沃土今已是千里萧条四处狼烟;数不清、被战火毁坏的村庄与家园。

当我们了解到这些情况方才明白,为什么不削藩?仅河北三叛镇就已经够皇帝和朝廷百官们受的了,再削藩(废除藩镇)的话,反叛的藩镇还会增多,皇帝哪敢啊。

有人把唐藩镇节度使比作东周列国的诸侯和西汉的刘侯,这个比喻是否恰当呢?不妨让我们作个简单的对比。

东周列国的诸侯国是周天子把天下土地分封给子孙们管理,自己什么也不管。

各个诸侯国都是独立王国,诸侯王只需每年来京城一次,问候周天子就成。

西汉的异、如:、英布、、陈稀等,早在西汉的立国之初就被一阵快刀斩乱麻,收拾得干干净净。

剩下来的全是诸侯王,他们的权力比起的诸侯来可就差远了。

自从吴楚后,各诸侯国受到更严格的限制,只徵收租税、不许管政事。

再看看唐藩镇与西汉的诸侯有何不同,先说一下唐宗室诸王:这是最有可能夺取帝位的高危人群,唐历代皇帝对宗室诸王的监控都非常严格,不可能象西汉那样裂土分封,更休想掌握兵权,皇子们只能在京城里呆着,还规定诸王不得与群臣交往。

这固然可以防止发生吴、楚七国之乱,但却是弊大于利。

纵容节度使、信任宦官、禁闭诸王这是造成中晚唐祸乱、唐由盛而衰的三大根本原因。

唐藩镇到底是个什么性质呢?节度使是开元初期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扩张疆土、巩固边防。

有:河西、卢龙、幽州、剑南、朔方、河东、安西、北庭等十大藩镇,后来逐渐增多。

节度使是掌握着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的兵力,管辖着少则几个、多则数十个州县的军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不同的是大军区司令只管军事、不管行政。

)。

与西汉诸侯王的权力是的。

即无征兵、征税的权力,又无任免属下州县官员的权力。

皇帝还向各藩镇派了监军(宦官担任),起监督的作用(叛镇除外)。

通过以上对比,可知唐藩镇与东周列国的诸侯、西汉的刘姓诸侯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东周列国的诸侯是全分封制,西汉的刘姓诸侯是半分封制,而唐藩镇则属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藩镇制度是唐帝国的独创,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两宋之所以成为弱宋,就是因为害怕重蹈唐之复辙、而走向另一极端所造成的。

从公元781年河北三镇叛乱开始,至907年唐亡为止藩镇割据危害大唐共一百二十六年,叛镇如此猖獗,朝廷却拿不出对付他们的有效办法来,都只为老革命遇到新问题,无前车可鉴。

任用裴度、李朔取得了平定淮西的伟大胜利,这便是史上著名的元和中兴。

可惜可叹,未能巩固和发展这一成果,不久叛镇又死灰复燃。

其实即使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唐朝的藩镇制度也是有存在之必要的。

大唐帝国的疆域那么辽阔,周边强虏、虎视垂涎。

在藩镇割据一百二十六年腥风血雨的岁月里,大唐的边防都是靠诸镇兵顶着的:吐蕃有安西、陇右、朔方、河西诸镇兵看着;南诏有剑南镇兵看着;契丹有幽州镇兵看着;阿拉伯有安西四镇兵看着;突厥、回纥有河东、北庭镇兵看着。

那时没有飞机、坦克、火车等现代装备,只有骑兵、速度最快也日行不到千里。

不敢设想、当外敌入侵时只靠中央调兵去抵御,中国的领土还能剩下多少? 大唐不是亡于藩镇割据;不是亡于宦官专权;不是亡于外敌入寇;也不是亡于黄巢造反,而是亡于大唐皇帝与生俱来的弱点——心慈手软。

我相信、如果当初在平定安史之乱时,朝廷对河北三叛将不是封为节度使,而是象刘邦对待异姓王那样、一刀宰了他们,藩镇割据的情况便不会出现,中晚唐的大地或重现贞观、开元的辉煌。

如果在剿灭黄巢军时,朝廷对降将不是封为节度使,而是象刘邦对待异姓王那样、一刀宰了他,我们伟大唐朝的末日就不会定格在公元907年的那一天,她可能再延续一百年、甚至更长远…… 随机文章黑林错觉怎么审判犯人,利用经验主义引导犯人说出实情滚筒洗衣机羽绒服爆炸,别担心/专家教你怎么避免危险揭秘古代生化武器箭毒木,土著用剧毒树汁箭头打得英军丢盔弃甲多米尼加神奇的沸水湖,世界唯一常年沸腾湖水(湖边温度高达90)德国二战为什么帮中国,真相是为了中国的资源和赚取中国的钱财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刘备要杀樊哙是怎么回事?他是如何躲过这场的杀身之祸的

是西汉初年的开国功臣,一开始就跟随打天下,历经大小战役无数,每次打仗都是身先士卒,率先登城,斩杀敌军,因而深受刘邦的器重。

刘邦登基做了之后,封樊哙为舞阳侯,与他剖符定封,世代相传不绝。

大汉帝国刚建立不久,各路诸侯王的反叛时有发生,先是燕王臧荼叛乱,后有韩信谋反,还有韩王韩信的反叛,最后是刘邦在贫贱时的好友,被封为燕王的也起来反叛,樊哙跟随刘邦,一一平定了这些叛乱。

樊哙可谓战功赫赫。

樊哙在历史上最出彩的一幕是出现在上,当时刘邦率军首先入关,平定了关中地区,这时候有人劝刘邦说秦国是天下最富有的国家,您现在既然已经率先进入关中,应当要加强守卫,刘邦觉得有道理,就派人把守函谷关。

结果等到的部队到达时,发现关门紧闭,项羽大怒,命令打入关中,两军即将要大打一场,这时候项羽的叔父为了救,就来跟张良讲了这事,于是张良引荐项伯给刘邦,两人当晚就结成了,既然成了儿女亲家,项伯自然在项羽面前替刘邦解释,于是两军罢兵,刘邦带领一群随从来到项羽的营中 项羽的亚夫范曾建议项羽要杀掉刘邦,认为如果不杀刘邦,日后必然是项羽的大敌,并且以后将会登上天子之位,酒席上,范曾三次示意项羽杀刘邦,项羽都没照办,于是范曾就找来项庄,告诉项庄以舞剑的名义在席间趁机杀掉刘邦,替项羽除掉大患,项庄领命,这时候同在席间的项伯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沛公现在可是自己的儿女亲家了,自然不能不管,于是也起来舞剑,每每用身体挡在刘邦前面。

张良在边上看得心惊肉跳,于是就跑出去见樊哙。

当时能进入项羽大营饮宴的只有刘邦与张良,樊哙在营外。

樊哙见了张良就问里面的情况怎么样,张良就告诉樊哙里面的情况很紧急,樊哙就说既然如此,那就让我进去,我要跟沛公同生共死,于是就进去,守门的卫士不让樊哙进去,樊哙就用盾牌撞进去,见了项羽。

项羽见闯进来这么一个不认识的人,就拿眼睛看着樊哙,问樊哙是什么人。

边上的张良就向项羽解释这是沛公的陪乘,项羽大赞樊哙是壮士,赐他酒和生猪腿,樊哙一口干了酒,又拿刀一边割肉一边吃,把生猪腿都吃完,项羽又一次忍不住称赞樊哙,樊哙于是就趁势对项羽说,“沛公率先进入关中,不敢动关中的金银财宝,就为了等大王来,封锁关口也是为了防止盗贼已及意外情况的发生,现在沛公有功不仅没有功劳,还要被杀,我认为这样不对。

”这一席话讲得项羽无话可说,只说请坐 坐了一会儿刘邦以上厕所为名,离开军营,趁机跑回了自己的军营,刘邦就这样,如果当日没有樊哙在,恐怕刘邦凶多吉少。

等到刘邦当了皇帝之后,樊哙被封为舞阳侯,之后燕王卢绾反叛,樊哙以丞相的身份带兵讨伐,结果有人给刘邦进谗言,诋毁樊哙说他跟勾结,如果皇上一旦去世,樊哙就要带兵杀尽已及他的儿子赵王这班人,刘邦了很愤怒,派去军营中杀掉樊哙,不过陈平并没有杀樊哙,而是将樊哙逮捕了之后送到长安,然而到达长安时,刘邦已经死了,于是就赦免了樊哙,恢复了他的侯爵与封邑 那么问题来了,吕后这么一个心狠手辣的毒妇,为什么会放过樊哙,要知道她对韩信可是毫不手软的,再比如对同样是功臣的也是一样的心狠手辣,为什么对樊哙这么宽容呢?原来樊哙的妻子吕须就是吕后的妹妹,也就是说樊哙其实就是吕后的妹夫,那吕后当然是不能杀自己人,樊哙正是凭借吕后妹夫的这一特殊身份,终于死里逃生,躲过了这一场杀身之祸。

随机文章博士称北京出现两条真龙,从锁龙井冲出掀翻郊区厂房阿帕奇战斗机杀伤力惊人,海湾战争中摧毁500辆坦克abc法则沟通三原则,新业务员必须掌握的黄金沟通方法新型核动力巡航导弹,能突破世界上任何导弹防御系统宇宙黑洞是怎么形成的,霍金说掉进黑洞不会死会进入另一个宇宙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大唐帝国的西方前线:解析安西四镇的重要性

“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外就没有朋友了,更何况比阳关更远的安西呢。

然而,大唐缘何一再为之投入重兵? 首都长安是座很大的城,外城四面各开三座城门,通达各方。

面向西北的城门叫开远门,去往河西、陇右、安西、北庭都护府的商旅、官军、游人、学士,都要由此踏上旅程。

据说,开远门旁曾竖有一块里程碑,碑文由大书法家虞世南题写,其中说道:“西去安西九干九百里。

”意思是:此处距离西疆——安西都护府九干九百里。

古人认为,“戌人不为万里之行”,走上一万多里,就回不了家了。

安西都护府距长安尽管很远,可还没有一万里,放心大胆地去吧! 后人常会想象,汉唐盛世、大国威仪,是个什么模样。

读完这方碑文,大国气象真是扑面而来。

“安西”这个词常出现在唐诗里,象征远方、离别和梦想。

比如脍炙人口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外就没有朋友了,何况比阳关更远的安西呢?又如的《送裴别将之安西》:“地出流沙外,天长甲子西。

”它在流沙外,远得难以描述。

那么,唐王朝为何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经营几近万里之遥的安西呢? 名词解释·陇右 也称陇西,因处于陇山(即陕一带的六盘山)以西而得名,包括今天的天水、定西、兰州等市。

历史上,秦汉设有陇西郡,逐渐将原有的地理概念扩展开来,设有陇右道,辖境“东接秦州,西逾流沙,南连蜀及吐蕃,北界朔漠”,相当于六盘山以西,青海湖以东和新疆东部等地区。

拓边西北 这是由唐朝的立国形势决定的。

众所周知,唐朝立国关中地区,以长安为都城,国之重心便不免于偏重西北。

但是距离长安咫尺之近的西部,就有一个吐蕃政权。

一旦没有了河西、陇右、西域的藩屏,长安就会时刻处在吐蕃威胁之下。

可以说,经营西域之成败,关乎国运。

北庭、安西都护府就是经略西域的产物。

庭州(今吉木萨尔)、伊州(今哈密)、西州(今吐鲁番)是前者的统御中心,也是唐朝经营西域的前沿根据地和天山以北的前方指挥机构:安西四镇——龟兹、焉耆(或碎叶)、疏勒、于阗,则是安西都护府的重中之重,是天山以南的前方指挥机构。

碎叶城遗址 翻开地图,安西都护府统辖的范围大致在葱岭以东、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也就是塔里木盆地及周边的绿洲。

曾大力攻略西域,为的是“断匈奴之右臂”,多年以后,唐朝又设立安西四镇,同样为了类似的战略目的。

唐朝刚刚建国,就面临北方的强大威胁。

《》记载,突厥兴起于阿尔泰山,曾经是柔然帝国的臣属。

北魏末年,柔然内乱,突厥取代柔然,建立了新的草原帝国。

《周书-突厥传》说,极盛时,突厥“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

虽然公元583年突厥分裂成东西两个政权,可东突厥有“控弦百余万”,占据西域,好像两把铁钳,卡住了唐朝的脖子。

贞观四年(630年),统帅10余万人,攻下东突厥牙帐,生擒,东突厥灭亡。

马上,唐太宗就把兵锋对准了失落已久的西域。

汉与匈奴角逐西域的经历,为唐朝提供了借鉴。

汉文景时期,立足“匈奴不断南下侵扰边疆”的局势,在《守边劝农疏》里提出,要“募民徙边”,并在要点“筑城屯田”。

武帝即位后国力强盛,发动数次对匈奴“远程奔袭”式的打击。

可实践证明,到蒙古高原与匈奴主力决战,并不能让战果保持长久。

《汉书·西域传》有言,西域城邦国家以农业为主,有城郭田畜,能给匈奴提供粮食和补给。

于是乎,匈奴设立僮仆都尉,收取租税。

要彻底削弱匈奴,必须打掉它的造血器官,即“断匈奴之右臂”,必须开拓西域。

唐朝前期,占据西域的民族换成了突厥,“断突厥之右臂”就提上日程了。

囊括西域 唐太宗的动作非常快。

贞观四年(630年)东突厥灭亡。

当年九月,伊吾(今哈密)城主就入朝觐见,并把统属的七座城池献出。

唐朝顺势在故地设置了伊州,设置州县,派驻官员,移民屯田,按照内地州县制的模式治理。

唐朝把触角探入了西域。

下一个障碍是高昌国(位于今吐鲁番)。

高昌王麴文泰原本是亲近唐朝的,但因为一件事,引起了他的倒戈,那就是贞观六年(632年),唐朝支持焉耆重新开通大碛路。

学者王素曾探讨了大碛路的走向:“或从玉门关出发,不经过高昌,进入西域北道;或从焉耆出发,不经过高昌,直接进入玉门关、敦煌。

”焉耆和高昌都在丝路要道上,两国常为商贸利益开战。

开通大碛路,将会直接损害高昌的贸易收入。

于是麴文泰投靠西突厥,攻破焉耆,和唐朝反目。

唐朝的愤怒很快就来了。

贞观十三年(639年),名将率领骑兵过荒漠,奔袭高昌。

待麴文泰闻报时,骑兵已在高昌城外饮马了。

第二年,高昌城破,唐朝在此地置西州,并在交河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留兵镇守,用以针对西突厥。

今天吐鲁番市西郊,有一块高耸的台地被河流环绕,即是交河故城,自汉魏以来就是战略要地。

从交河出发,沿银山道向西南可达焉耆,走白水涧道往西北可抵轮台(今乌鲁木齐乌拉泊古城)。

正北,穿过天山是庭州,北庭都护府所在地。

往东,又有大路通往伊州和玉门关。

交河城正在东西通路的交点上。

占有了交河城,唐朝便获得向西经营的跳板。

接下来的主题,便是“一路向西”的征伐,一连串的胜利。

贞观十八年(644年),攻灭焉耆: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降服龟兹…期间,即便唐太宗病逝,也未能阻挡大唐喷薄而出的国势:显庆二年(657年)十二月,西突厥被灭。

为统御西方大片土地,次年,安西都护府再度迁往龟兹。

大唐,成为了西域的新主人。

该如何治理西域呢?这里生活着数十个少数民族,这里的社会经济结构和中原完全不同。

最开始,唐太宗依处置东突厥的经验,在西突厥故地设置了四个都督府:龟兹、毗沙、焉耆、疏勒,由安西都护府统辖。

《新唐书·地理志》说,在边疆建立都督府,任命少数民族的首领做都督和刺史。

都督和剌史都是世袭的,且给予高度自治权:不用向唐朝纳税,保持原有的统治方式。

都督的义务,仅限于唐朝出征时,给官军提供粮饷和军事支持。

唐初随着一系列战事的胜利,安西都护府的疆域达到极致,最西与波斯接壤。

然而,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也正在崛起,并迅速成为唐朝经略西域的最大敌人。

由于自然地理的原因,从青藏高原通向西域的道路,主要有两条:其一是经过古代的勃律国,跨越帕米尔高原;其二向北穿越阿克赛钦荒漠,与今天的新藏公路略有相同,或是经由拉达克地区,翻越喀喇昆仑山口等山口与前路会合,然后西北直下塔里木盆地至叶城绿洲,或翻越昆仑山东去和田、西去叶城。

仅有都督府,是不能确保对西域的统治的。

大唐还必须维持一定的军事存在。

于是,安西都护府在龟兹、焉耆、疏勒、于阗修筑城堡,设立了四个军镇,驻扎军队,统称“安西四镇”,形成军镇一都督府并立的格局。

四个军镇位置的选取,是很讲究的。

龟兹,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位居要冲,掌握龟兹,既能控制西域的经济命脉,又便于居中震慑西域国家。

于阗,有玉龙喀什、喀拉喀什两河在这里交汇,西汉时就有9300余人。

西出玉门关、阳关,此处是丝绸南道的必经之地。

至于疏勒军镇,在葱岭脚下,控扼东西穿过葱岭的要道。

焉耆呢,其地东连高昌、西接龟兹、南靠尉犁,不仅是唐朝进入天山以南的门户,也是突厥南下的关口。

控扼这四个要点,整个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的地区,就在唐朝的掌握之下了。

宿敌来临 就在唐朝全力经营西域之际,它的“一生之敌”——吐蕃,正在西南方悄悄崛起。

入藏大家都很熟悉,一般认为是促进了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可反过来一想:大唐是当时的天朝上国,能让公主远嫁拉萨,吐蕃王松赞干布,肯定也是厉害的角色。

打开吐蕃帝国历史,你能感到他的:七世纪上半叶,雅隆部酋长松赞干布建立吐蕃政权,一个西部大国正在崛起。

就在唐太宗打开西域大门之际,松赞干布逐一征服了本土以西和帕米尔的国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策动政变,杀死了泥婆罗国王宇那孤地,把傀儡那陵提婆推上王位,控制了泥婆罗。

入藏第三年,羊同国也沦为被保护国;时期,国相掌握实权,向北攻灭了吐谷浑和白兰羌,向西继续朝葱岭诸国进军。

很快,位于今阿富汗东北狭长的瓦罕走廊地区的护密,也被吐蕃吞并了。

护密国的消失,改变了西域局势。

当时从吐蕃进入西域,有一条重要通道:经勃律到达护密,然后东越葱岭,经朅(qie)盘陀(今塔什库尔干)进入疏勒,或到达朱俱波(今叶城)等地区。

控制了护密,吐蕃进入西域的道路就通了。

很快,唐军就和吐蕃亲密接触;很快,安西四镇最危险的敌人来了。

《唐会要》记载,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安西都护苏海政在疏勒以南的平沙旷野,遭遇到了弓月部落和吐蕃的联军。

劳师远征将士疲惫,苏海政不敢和联军作战。

他就给了吐蕃一些好处,使其退军。

不到一年,吐蕃又联合弓月、疏勒进攻于阗;重镇告急,安西都护高贤、西州都督崔知辩、左武卫将军曹继叔从龟兹和西州驰援。

战斗惨烈,黄沙满血,史册只是说,于阗保住了。

唐蕃会盟 公元7纪,吐蕃崛起,并迅速成为唐朝在西域的最大敌人。

两个政权在西域的争斗,持续了一百多年。

为了永归于好,821年,和吐蕃赞普赤祖德赞缔结合盟,823年并刻碑记事,是为唐蕃会盟碑。

至今仍立于拉萨大昭寺前。

供图/Gettylmages 七年后的咸亨元年(670年),《》出现一条简短的记述:“四月二十三日,吐蕃陷我安西,罢四镇。

”血战得来的安西,仅仅维持了12年。

唐朝再控安西,要等到长寿元年(692年)了。

这年,西州都督得到一条线报:吐蕃内部分裂,酋长、大首领先后率部出走,吐谷浑也趁机叛降唐朝。

他上表朝廷:这是恢复安西四镇的最佳时机。

出手了。

武威道总管王孝杰、阿史那忠节两路大军,再战吐蕃。

这一次,龟兹、疏勒、于阗、碎叶逐一收复。

军镇重光,大军并没有撤走。

王孝杰在四镇留下三万汉兵镇守,并陆续设立了四镇镇守使。

士兵是怎么交流、怎样配合作战的? 他们以家乡为单位,编组为行营 熟悉的乡音,相似的习俗,能减轻思乡之苦 来自的士兵 这三万汉兵,并不能都驻扎在四个军镇内。

他们分散驻防于军镇之间的交通沿线,守卫着一个个屯城、守捉、馆驿、烽燧。

在帝国的边疆,终日与风沙为伴。

这些守卫交通线的兵士都来自哪里呢?“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的奔赴万里疆场。

” 在敦煌文书里,曾发现有一封《唐景云元年(710年)张君义告身》。

张君义原来是来自沙州的白丁,在安西戍守年。

朝廷念及他劳苦,就提拔他做了骁骑尉。

在这封“授官任命状”上,和张君义一起列名的还有263人,他们来自唐朝内地62个州郡或地区。

既有来自北方关内、河南、河东、河北、陇右道者;也有来自南方山南、江南、剑南道者;同时还有龟兹当地的授勋者。

的士兵,来到安西,是如何适应、怎么交流、怎样配合作战的?他们会不会有语言障碍?出土的阿斯塔那文书显示,士兵们以家乡为单位,编组为“行营”。

比如在西州,就发现有坊州营,士兵们以营为单位集体行动。

熟悉的乡音,相似的习俗,也能减轻思乡之苦。

一般来说,安西镇兵服役期为四年。

开元五年(717年)五月五日,下了一道诏书,规定:安西镇兵最多服役四年。

他说:要抽取富户子嗣多的人家当兵,一人当兵、家属减免赋税;军镇最多增加二至三年的服役期。

自愿超期服役的士兵,要增加福利待遇。

话虽如此,可超期服役、满头白发的老兵比比皆是。

“西向轮台万里馀,也知乡信日应疏”,岂止是家信难通,回不了家、埋骨异乡的士兵更是。

正是这些普通的士兵,驻守在安西四镇,捍卫了帝国的安宁;也是这些士兵,在后的绝境中,用生命证明了对祖国的忠诚,直到794年后龟兹陷落。

安西四镇曾经璀璨无比,却也褪去了荣光,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凝固成史书上几行简短的文字。

随机文章北极有过企鹅吗,专家认为北极没有企鹅(大海雀并不是企鹅)瑞典RBS-15型反舰导弹,经典鸭式布局让导弹更灵活赤木晴子和谁在一起了,她都没有选择却为流川枫剪了发喀斯特地貌与丹霞地貌的区别​,丹霞地貌是红色/喀斯特地貌是白色小行星是什么样的存在,行星毁灭后的碎片/宇宙生命的起源地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大唐军镇之祸:平定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什么不削藩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