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的西方前线:解析安西四镇的重要性

”阳关外就没有朋友了,更何况比阳关更远的安西呢。
然而,大唐缘何一再为之投入重兵? 首都长安是座很大的城,外城四面各开三座城门,
【千问解读】
”阳关外就没有朋友了,更何况比阳关更远的安西呢。
然而,大唐缘何一再为之投入重兵? 首都长安是座很大的城,外城四面各开三座城门,通达各方。
面向西北的城门叫开远门,去往河西、陇右、安西、北庭都护府的商旅、官军、游人、学士,都要由此踏上旅程。
据说,开远门旁曾竖有一块里程碑,碑文由大书法家虞世南题写,其中说道:“西去安西九干九百里。
”意思是:此处距离西疆——安西都护府九干九百里。
古人认为,“戌人不为万里之行”,走上一万多里,就回不了家了。
安西都护府距长安尽管很远,可还没有一万里,放心大胆地去吧! 后人常会想象,汉唐盛世、大国威仪,是个什么模样。
读完这方碑文,大国气象真是扑面而来。
“安西”这个词常出现在唐诗里,象征远方、离别和梦想。
比如脍炙人口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外就没有朋友了,何况比阳关更远的安西呢?又如的《送裴别将之安西》:“地出流沙外,天长甲子西。
”它在流沙外,远得难以描述。
那么,唐王朝为何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经营几近万里之遥的安西呢? 名词解释·陇右 也称陇西,因处于陇山(即陕一带的六盘山)以西而得名,包括今天的天水、定西、兰州等市。
历史上,秦汉设有陇西郡,逐渐将原有的地理概念扩展开来,设有陇右道,辖境“东接秦州,西逾流沙,南连蜀及吐蕃,北界朔漠”,相当于六盘山以西,青海湖以东和新疆东部等地区。
拓边西北 这是由唐朝的立国形势决定的。
众所周知,唐朝立国关中地区,以长安为都城,国之重心便不免于偏重西北。
但是距离长安咫尺之近的西部,就有一个吐蕃政权。
一旦没有了河西、陇右、西域的藩屏,长安就会时刻处在吐蕃威胁之下。
可以说,经营西域之成败,关乎国运。
北庭、安西都护府就是经略西域的产物。
庭州(今吉木萨尔)、伊州(今哈密)、西州(今吐鲁番)是前者的统御中心,也是唐朝经营西域的前沿根据地和天山以北的前方指挥机构:安西四镇——龟兹、焉耆(或碎叶)、疏勒、于阗,则是安西都护府的重中之重,是天山以南的前方指挥机构。
碎叶城遗址 翻开地图,安西都护府统辖的范围大致在葱岭以东、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也就是塔里木盆地及周边的绿洲。
曾大力攻略西域,为的是“断匈奴之右臂”,多年以后,唐朝又设立安西四镇,同样为了类似的战略目的。
唐朝刚刚建国,就面临北方的强大威胁。
《》记载,突厥兴起于阿尔泰山,曾经是柔然帝国的臣属。
北魏末年,柔然内乱,突厥取代柔然,建立了新的草原帝国。
《周书-突厥传》说,极盛时,突厥“东自辽海以西,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北至北海五六千里”。
虽然公元583年突厥分裂成东西两个政权,可东突厥有“控弦百余万”,占据西域,好像两把铁钳,卡住了唐朝的脖子。
贞观四年(630年),统帅10余万人,攻下东突厥牙帐,生擒,东突厥灭亡。
马上,唐太宗就把兵锋对准了失落已久的西域。
汉与匈奴角逐西域的经历,为唐朝提供了借鉴。
汉文景时期,立足“匈奴不断南下侵扰边疆”的局势,在《守边劝农疏》里提出,要“募民徙边”,并在要点“筑城屯田”。
武帝即位后国力强盛,发动数次对匈奴“远程奔袭”式的打击。
可实践证明,到蒙古高原与匈奴主力决战,并不能让战果保持长久。
《汉书·西域传》有言,西域城邦国家以农业为主,有城郭田畜,能给匈奴提供粮食和补给。
于是乎,匈奴设立僮仆都尉,收取租税。
要彻底削弱匈奴,必须打掉它的造血器官,即“断匈奴之右臂”,必须开拓西域。
唐朝前期,占据西域的民族换成了突厥,“断突厥之右臂”就提上日程了。
囊括西域 唐太宗的动作非常快。
贞观四年(630年)东突厥灭亡。
当年九月,伊吾(今哈密)城主就入朝觐见,并把统属的七座城池献出。
唐朝顺势在故地设置了伊州,设置州县,派驻官员,移民屯田,按照内地州县制的模式治理。
唐朝把触角探入了西域。
下一个障碍是高昌国(位于今吐鲁番)。
高昌王麴文泰原本是亲近唐朝的,但因为一件事,引起了他的倒戈,那就是贞观六年(632年),唐朝支持焉耆重新开通大碛路。
学者王素曾探讨了大碛路的走向:“或从玉门关出发,不经过高昌,进入西域北道;或从焉耆出发,不经过高昌,直接进入玉门关、敦煌。
”焉耆和高昌都在丝路要道上,两国常为商贸利益开战。
开通大碛路,将会直接损害高昌的贸易收入。
于是麴文泰投靠西突厥,攻破焉耆,和唐朝反目。
唐朝的愤怒很快就来了。
贞观十三年(639年),名将率领骑兵过荒漠,奔袭高昌。
待麴文泰闻报时,骑兵已在高昌城外饮马了。
第二年,高昌城破,唐朝在此地置西州,并在交河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留兵镇守,用以针对西突厥。
今天吐鲁番市西郊,有一块高耸的台地被河流环绕,即是交河故城,自汉魏以来就是战略要地。
从交河出发,沿银山道向西南可达焉耆,走白水涧道往西北可抵轮台(今乌鲁木齐乌拉泊古城)。
正北,穿过天山是庭州,北庭都护府所在地。
往东,又有大路通往伊州和玉门关。
交河城正在东西通路的交点上。
占有了交河城,唐朝便获得向西经营的跳板。
接下来的主题,便是“一路向西”的征伐,一连串的胜利。
贞观十八年(644年),攻灭焉耆: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降服龟兹…期间,即便唐太宗病逝,也未能阻挡大唐喷薄而出的国势:显庆二年(657年)十二月,西突厥被灭。
为统御西方大片土地,次年,安西都护府再度迁往龟兹。
大唐,成为了西域的新主人。
该如何治理西域呢?这里生活着数十个少数民族,这里的社会经济结构和中原完全不同。
最开始,唐太宗依处置东突厥的经验,在西突厥故地设置了四个都督府:龟兹、毗沙、焉耆、疏勒,由安西都护府统辖。
《新唐书·地理志》说,在边疆建立都督府,任命少数民族的首领做都督和刺史。
都督和剌史都是世袭的,且给予高度自治权:不用向唐朝纳税,保持原有的统治方式。
都督的义务,仅限于唐朝出征时,给官军提供粮饷和军事支持。
唐初随着一系列战事的胜利,安西都护府的疆域达到极致,最西与波斯接壤。
然而,青藏高原上的吐蕃也正在崛起,并迅速成为唐朝经略西域的最大敌人。
由于自然地理的原因,从青藏高原通向西域的道路,主要有两条:其一是经过古代的勃律国,跨越帕米尔高原;其二向北穿越阿克赛钦荒漠,与今天的新藏公路略有相同,或是经由拉达克地区,翻越喀喇昆仑山口等山口与前路会合,然后西北直下塔里木盆地至叶城绿洲,或翻越昆仑山东去和田、西去叶城。
仅有都督府,是不能确保对西域的统治的。
大唐还必须维持一定的军事存在。
于是,安西都护府在龟兹、焉耆、疏勒、于阗修筑城堡,设立了四个军镇,驻扎军队,统称“安西四镇”,形成军镇一都督府并立的格局。
四个军镇位置的选取,是很讲究的。
龟兹,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位居要冲,掌握龟兹,既能控制西域的经济命脉,又便于居中震慑西域国家。
于阗,有玉龙喀什、喀拉喀什两河在这里交汇,西汉时就有9300余人。
西出玉门关、阳关,此处是丝绸南道的必经之地。
至于疏勒军镇,在葱岭脚下,控扼东西穿过葱岭的要道。
焉耆呢,其地东连高昌、西接龟兹、南靠尉犁,不仅是唐朝进入天山以南的门户,也是突厥南下的关口。
控扼这四个要点,整个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的地区,就在唐朝的掌握之下了。
宿敌来临 就在唐朝全力经营西域之际,它的“一生之敌”——吐蕃,正在西南方悄悄崛起。
入藏大家都很熟悉,一般认为是促进了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可反过来一想:大唐是当时的天朝上国,能让公主远嫁拉萨,吐蕃王松赞干布,肯定也是厉害的角色。
打开吐蕃帝国历史,你能感到他的:七世纪上半叶,雅隆部酋长松赞干布建立吐蕃政权,一个西部大国正在崛起。
就在唐太宗打开西域大门之际,松赞干布逐一征服了本土以西和帕米尔的国家。
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策动政变,杀死了泥婆罗国王宇那孤地,把傀儡那陵提婆推上王位,控制了泥婆罗。
入藏第三年,羊同国也沦为被保护国;时期,国相掌握实权,向北攻灭了吐谷浑和白兰羌,向西继续朝葱岭诸国进军。
很快,位于今阿富汗东北狭长的瓦罕走廊地区的护密,也被吐蕃吞并了。
护密国的消失,改变了西域局势。
当时从吐蕃进入西域,有一条重要通道:经勃律到达护密,然后东越葱岭,经朅(qie)盘陀(今塔什库尔干)进入疏勒,或到达朱俱波(今叶城)等地区。
控制了护密,吐蕃进入西域的道路就通了。
很快,唐军就和吐蕃亲密接触;很快,安西四镇最危险的敌人来了。
《唐会要》记载,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安西都护苏海政在疏勒以南的平沙旷野,遭遇到了弓月部落和吐蕃的联军。
劳师远征将士疲惫,苏海政不敢和联军作战。
他就给了吐蕃一些好处,使其退军。
不到一年,吐蕃又联合弓月、疏勒进攻于阗;重镇告急,安西都护高贤、西州都督崔知辩、左武卫将军曹继叔从龟兹和西州驰援。
战斗惨烈,黄沙满血,史册只是说,于阗保住了。
唐蕃会盟 公元7纪,吐蕃崛起,并迅速成为唐朝在西域的最大敌人。
两个政权在西域的争斗,持续了一百多年。
为了永归于好,821年,和吐蕃赞普赤祖德赞缔结合盟,823年并刻碑记事,是为唐蕃会盟碑。
至今仍立于拉萨大昭寺前。
供图/Gettylmages 七年后的咸亨元年(670年),《》出现一条简短的记述:“四月二十三日,吐蕃陷我安西,罢四镇。
”血战得来的安西,仅仅维持了12年。
唐朝再控安西,要等到长寿元年(692年)了。
这年,西州都督得到一条线报:吐蕃内部分裂,酋长、大首领先后率部出走,吐谷浑也趁机叛降唐朝。
他上表朝廷:这是恢复安西四镇的最佳时机。
出手了。
武威道总管王孝杰、阿史那忠节两路大军,再战吐蕃。
这一次,龟兹、疏勒、于阗、碎叶逐一收复。
军镇重光,大军并没有撤走。
王孝杰在四镇留下三万汉兵镇守,并陆续设立了四镇镇守使。
士兵是怎么交流、怎样配合作战的? 他们以家乡为单位,编组为行营 熟悉的乡音,相似的习俗,能减轻思乡之苦 来自的士兵 这三万汉兵,并不能都驻扎在四个军镇内。
他们分散驻防于军镇之间的交通沿线,守卫着一个个屯城、守捉、馆驿、烽燧。
在帝国的边疆,终日与风沙为伴。
这些守卫交通线的兵士都来自哪里呢?“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的奔赴万里疆场。
” 在敦煌文书里,曾发现有一封《唐景云元年(710年)张君义告身》。
张君义原来是来自沙州的白丁,在安西戍守年。
朝廷念及他劳苦,就提拔他做了骁骑尉。
在这封“授官任命状”上,和张君义一起列名的还有263人,他们来自唐朝内地62个州郡或地区。
既有来自北方关内、河南、河东、河北、陇右道者;也有来自南方山南、江南、剑南道者;同时还有龟兹当地的授勋者。
的士兵,来到安西,是如何适应、怎么交流、怎样配合作战的?他们会不会有语言障碍?出土的阿斯塔那文书显示,士兵们以家乡为单位,编组为“行营”。
比如在西州,就发现有坊州营,士兵们以营为单位集体行动。
熟悉的乡音,相似的习俗,也能减轻思乡之苦。
一般来说,安西镇兵服役期为四年。
开元五年(717年)五月五日,下了一道诏书,规定:安西镇兵最多服役四年。
他说:要抽取富户子嗣多的人家当兵,一人当兵、家属减免赋税;军镇最多增加二至三年的服役期。
自愿超期服役的士兵,要增加福利待遇。
话虽如此,可超期服役、满头白发的老兵比比皆是。
“西向轮台万里馀,也知乡信日应疏”,岂止是家信难通,回不了家、埋骨异乡的士兵更是。
正是这些普通的士兵,驻守在安西四镇,捍卫了帝国的安宁;也是这些士兵,在后的绝境中,用生命证明了对祖国的忠诚,直到794年后龟兹陷落。
安西四镇曾经璀璨无比,却也褪去了荣光,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凝固成史书上几行简短的文字。
随机文章北极有过企鹅吗,专家认为北极没有企鹅(大海雀并不是企鹅)瑞典RBS-15型反舰导弹,经典鸭式布局让导弹更灵活赤木晴子和谁在一起了,她都没有选择却为流川枫剪了发喀斯特地貌与丹霞地貌的区别,丹霞地貌是红色/喀斯特地貌是白色小行星是什么样的存在,行星毁灭后的碎片/宇宙生命的起源地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阿德里安堡之战简介是怎么回事?多瑙河难民危机和背景是什么样的
入境的西哥特人不堪罗马官吏的压榨和暴行,于376年掀起大暴动,得到当地下层人民的支持,给罗马当局以沉重打击。
378年,罗马皇帝瓦伦斯率领的罗马四万大军在亚德里亚堡与弗里迪盖伦领导下的西哥特人展开决战,结果被其打得大败,瓦伦斯皇帝战死。
此后西哥特人转战意大利,继续打击并进一步动摇着罗马帝国的统治。
背景 公元378年6月12日,罗马皇帝瓦伦斯与自己精锐的帝国野战军驻扎在亚德里亚堡南部。
此时正值夏初,整片军营都是充满了燥热的空气。
他们正等待着罗马帝国的另一位皇帝格拉提安率帝国西部的援军赶来,一同击败两年前越过多瑙河后便一直在巴尔干半岛犹如饿狼般四处劫掠的哥特人。
然而他想不到的是,格拉提安正火速赶来的时候突接莱茵河防线告急的消息,竟把支持巴尔干的援军派回了莱茵河。
他更想不到的是,亚德里亚堡这个地方,即将成为他与帝国士兵的坟场。
这个当时西方世界最大帝国的皇帝将和他的大部分将士一起,葬身此地。
多瑙河难民危机 在亚德里亚堡战役前两年的公元376年,位于罗马帝国边境的多瑙河地区,突然出现了一大批难民。
这些难民绝大多数都是属于北方日耳曼民族的一支——哥特人。
他们因为匈人攻击他们在黑海沿岸的居住地,被迫带着家小财产背井离乡,逃往更西边。
据罗马史学家阿米安记载,这些难民的人数多达二十万,其中能披挂上阵的战士有两万众。
这些哥特人仓皇逃生的画面被阿米安描绘得十分生动: 消息传遍各哥特部落,迄今为止都尚未听说的一支突然出现,有如高山上袭来的暴雪,,所到之处或被占领,或被摧毁。
这些可怜的哥特人希望得到罗马帝国的庇护,在帝国内部寻求一片。
对罗马帝国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未曾见过的请求。
早在公元1世纪尼禄统治时期,帝国就曾经将10万移民从多瑙河北岸迁至色雷斯。
公元300年时,罗马皇帝也将大批迁入帝国境内的达契亚人安置在匈牙利至黑海沿线。
所以当哥特人请求迁入帝国境内时,很多人都欣喜若狂。
官员们称赞皇帝瓦伦斯有福气,因为大批移民不仅意味着大批适合招纳入伍的蛮族战士会增强帝国的军事实力,还意味着从蛮族那得来的税收将充实罗马的国库。
一个万国来朝的盛世似乎指日可待。
史料没告诉我们瓦伦斯对哥特人的这个请求如何答复。
但我们知道哥特人的一支,瑟文吉部落在376年越过了多瑙河。
他们越过多瑙河的时间恰好是多瑙河防御空虚的时间,当时巴尔干半岛的兵力都因为帝国东部波斯人的军事威胁而被抽调走了。
这么一来,哥特人在巴尔干就如入无人之境,这对罗马帝国来说是一个十分严重的威胁。
皇帝瓦伦斯不得不与瑟文吉部落谈判,放宽了移民的条款,不再是由皇帝选择他们的安置地,而是他们自己选择自己的定居点。
但由于罗马帝国未给这群新移民提供足够的粮食,饥饿的瑟文吉人开始了暴动。
当地的罗马指挥官只能先抽调多瑙河上另一支哥特部落——格鲁森尼人,去越过多瑙河来应付瑟文吉人。
同时还搞了一次刺杀瑟文吉人首领的。
结果斩首计划失败,哥特人与罗马帝国的战争正式爆发。
随机文章尧舜禹汤的关系和其功绩南极无雪干谷之谜,2000米冰层覆盖的南极竟有无雪区家长必知的第十名效应,社会上混得最好回事第十名(第一名处处碰壁)地球火山为什么会爆发,地底压力小致使岩浆产生化学反(积蓄爆发)揭秘深海一万米压力有多大,水压强达到惊人的一吨每平方厘米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中东地区的第四大民族库尔德人的复国梦是怎么回事?有独立声浪却遭到反对
在地理上来说,中东指的是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以及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
众所周知,中东联系着亚、欧、非三大洲,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欧洲和亚洲,因为此地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枢纽,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再加上宗教文化差异,因此中东地区也赢得了“世界火药桶”的荣誉称号。
坦白说,除了地理和宗教文化,中东的另一大不安定因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民族问题。
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下中东地区的四大民族。
阿拉伯人 说到中东,最标志性的民族就是阿拉伯人了。
阿拉伯人是指西亚和北非讲阿拉伯语的居民。
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也是世界上跨国最多的民族。
阿拉伯人的民族来源可以上溯到远古的部落,他们认为自己是以实玛利(救世主)的后代。
在历史上与亚述人、阿拉米人、迦南人、、(犹太人)等有亲缘关系。
阿拉伯人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多数属逊尼派,少部分属什叶派。
此外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
犹太人 说完阿拉伯人,我们再来说一下他们的亲戚加仇人——犹太人。
犹太人又称犹太民族,和阿拉伯人一样,同属闪米特人的一支。
历史上的犹太民族发源于西亚的希伯来地。
如果说阿拉伯人是世界上跨国最多的民族,那么犹太人则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民族。
因此犹太民族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民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
狭义上来讲则要追溯到在“种族"范畴上的历史。
波斯人 波斯人也是中东地区比较悠久和标志性的民族。
波斯人是伊朗的主体民族,主要居住在伊朗中部和东部,因此波斯人也被称为伊朗人。
波斯人有记载的历史和文化始于公元前2700年。
公元前2000年时,古波斯人游牧部落自中亚进入今伊朗地区,排挤了当地土著居民而定居下来。
公元前8世纪,波斯人占领了今法尔斯地区后从这个地名获得了本族的名称,并建立了强大的。
现代波斯人都是定居民,其中一半为农民。
在阿拉伯人统治期间,波斯人逐渐信仰了伊斯兰教。
但波斯人有着远比阿拉伯人高得多的悠久历史和先进文明,波斯人在语言上、文学上等各方面影响着阿拉伯人。
在阿拉伯文明中,波斯文明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这是波斯人一直所引以自豪的。
在的朝廷中,波斯人非常多,有许多历史上著名的人物。
库尔德人是中东地区的第四大民族,总人口约3000万,主分布区位于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的交界地带库尔德斯坦。
库尔德族相传是古代米底亚人的后代,两千多年来一直都在库尔德斯坦的山区活动,过去都过着游牧式生活。
库尔德人大多数都是伊斯兰教信徒,多属于逊尼派,讲库尔德语。
库尔德语有两种书写方式:在伊拉克和伊朗主要用阿拉伯字母书写,在土耳其和叙利亚主要用拉丁字母。
近年来库尔德族已有独立建国的声浪,但屡屡遭受土耳其、伊拉克等国的反对。
随机文章杨玉环替老胖安禄山「洗三」 唐玄宗却不皱眉、不动怒东北虎吃掉十米巨蟒,巨蟒被老虎戏弄后杀掉(巨蟒吞噬老虎纯属谣言)时空隧道怎么才能打开,超越光速有可能打开/洞口恐就在地球附近台风来为什么要贴胶带,能降低共振提高韧度/避免碎裂伤到人银河系和太阳系的区别,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一小分支(区别太大)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