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津美治郎签订的《何梅协定》重要内容是什么 何梅协定的历史影响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4-18 点击数:
简介:为了实现侵吞华北进而独霸中国的既定国策,日本军部与关东军利用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着手全面实施分离华北,将华北变为“第二个满洲国”。

但由于准备不充分,日本采取了以

【千问解读】

为了实现侵吞华北进而独霸中国的既定国策,日本军部与关东军利用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着手全面实施分离华北,将华北变为“第二个满洲国”。

但由于准备不充分,日本采取了以军事力量为后盾,在经济上加紧掠夺华北资源,在政治上制造分裂,策动华北五省(河北、山西、山东、察哈尔、绥远)“防共自治运动”,通过华北政权特殊化的方式,达到占有华北的目的。

1935年5月2日夜和3日凌晨,天津日租界汉奸报《国权》社长胡恩溥、《振报》社长白逾桓相继被杀。

日本指责此系国民党所为,是排日行为,向国民政府北平分会施加压力。

与此同时,1935年5月15日,在热河南部活动的抗日义勇军孙永勤部受到日本军的追击退入长城以南的“非武装区”,5月20日,关东军越过长城,在与国民党军夹攻下消灭了这支抗日武装。

日本指责中方破坏《塘沽协定》,由日本天津驻军参谋长酒井隆于5月29日向国民党政府提出交涉。

这就是所谓“河北事件”。

日本利用这一事件,在武力恫吓下,强迫国民党政府接受日本提出各种要求。

国民党政府概为应允。

但是,日本侵略者对国民党当局的一再退让和承诺并不满足,逼使中方用文书形式答复,以便作为凭据。

1935年6月11日,日本方面将一份由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署的“备忘录”送到北平军分会,要求中国方面照抄一份,并由何应钦签章后送交梅津美治郎。

在《塘沽协定》签订后,日军又制造事端,想使整个华北“特殊化”。

1935年5月2日晚,由日本陆军特务机关资助的天津《国权报》社长胡恩溥在天津日本租界内被刺身亡。

1935年5月3日凌晨,另一个与日本有关系的天津《振报》社长兼伪“满洲国中央通讯社”记者白逾桓亦在日租界内被刺杀。

1935年5月29日,已任华北驻屯军参谋长的酒井隆放出话来,称二人之死是国民党蓝衣社所为(日本战败后,酒井隆供认二人之死是其策划的)。

1935年6月9日,酒井隆约见何应钦,就胡、白被杀事件,向何应钦递交了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拟订的“备忘录”,要求国民政府宪兵第三团、军委会政训处等撤出华北。

以上机构都是蒋介石为加强对华北的控制而设,阻碍了日本使华北脱离国民政府而实行“自治”的阴谋,因此为日军嫉恨。

酒井隆还要求国民党中央军撤出河北,并罢免对日本态度强硬的河北省主席于学忠。

事关重大,何应钦忙向蒋介石报告,并在此后第13天,分4次与酒井隆当面交涉。

1935年6月10日,何应钦第4次与酒井隆面谈协商此事时,酒井隆又使出流氓无赖的手段,他把鞋子脱掉,放到谈判桌上,然后盘腿坐在椅子上,并不时地用佩刀敲打桌子,要求何应钦按照日方拟订的条约签字。

何应钦没有应允,酒井隆竟大发脾气,骂骂咧咧地出了门,没走几步,即解开裤带,不避周围众人,当院小便起来,弄得何应钦。

何应钦为避免日方的纠缠,于1935年6月13日回南京向国民政府汇报,经蒋介石授意,在与日方多次秘密会商后,何应钦于7月6日正式复函梅津美治郎,表示对“所提各事均承诺之”。

何、梅二人往来的备忘录和复函就是臭名昭著的《何梅协定》。

《何梅协定》的主要影响是:取消国民党在河北及平津的党部;撤退驻河北的东北军、中央军和宪兵第三团;政府地与日本签订出卖主权的协定,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义愤。

张学良和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上午为西安事变向全国发出通电即说:“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继之于后。

凡属国人,无不痛心。

””何香凝,随即派人把自己的一条旧裙子与续范亭的一副对联装进一个包裹送给蒋介石,她在裙子上题了一首诗并有落款:“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

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

吾侪妇女们,愿赴沙场死。

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这首诗愤怒地抨击了蒋介石不抗日的卖国行径,并表示了自己愿作巾帼英雄奔赴抗日前线的决心。

包裹中附寄的续范亭的对联为:“井底孤蛙小天小地自高自大,厕中怪石不中不正又臭又顽。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谢道韫与王凝之:才女为什么难配“天壤王郎”?

在东晋的历史长河中,谢道韫与王凝之的婚姻,宛如一颗璀璨星辰下的暗影,引人深思。

谢道韫,这位以“咏絮之才”闻名于世的才女,最终却嫁给了看似并不相配的王凝之,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一、门第联姻:世家大族的无奈选择 谢道韫出身于东晋著名的士族——陈郡,家族中人才辈出,叔父更是东晋的宰相,权倾一时。

而王凝之,则是大书的次子,同样出身于名门望族琅琊。

在东晋那个森严的时代,世家大族之间的联姻是维系家族地位、巩固政治联盟的重要手段。

因此,谢道韫与王凝之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场门第的联姻,而非个人的情感选择。

二、才情不匹配:谢道韫的内心遗憾 谢道韫自幼聪慧过人,才情出众,她的诗文被后人广为传颂。

而王凝之,虽然也出身于文学世家,但在才情上却难以与谢道韫相提并论。

据《》记载,谢道韫曾对叔父谢安抱怨道:“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这句话道出了她对这段婚姻的深深遗憾。

在谢道韫看来,王凝之与她娘家的兄弟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难以让她心生敬意和爱意。

三、性格与价值观的差异:婚姻中的隐形裂痕 除了才情上的不匹配外,谢道韫与王凝之在性格和价值观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谢道韫性格开朗,富有情趣,特别喜欢辩论,而王凝之则显得迂腐、迷信,对有着深厚的信仰。

在东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爆发,王凝之作为会稽内史,不仅没有积极备战,反而迷信道教,祈求鬼神庇佑。

这种行为让谢道韫深感失望和痛心,她多次劝解丈夫离开道教、回归现实,但王凝之却。

这种性格和价值观上的差异,无疑为他们的婚姻埋下了隐形的裂痕。

四、历史背景下的无奈抉择 尽管谢道韫对这段婚姻充满了不满和遗憾,但在东晋那个时代背景下,她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

世家大族的女子,往往要为了家族的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幸福。

谢道韫虽然才情出众,但也无法逃脱这一命运的枷锁。

她只能默默承受着婚姻带来的痛苦和无奈,尽力在家族和丈夫之间寻找平衡。

五、婚姻的余波:才女守寡的悲凉晚年 王凝之在孙恩起义中遇难后,谢道韫一直寡居在会稽。

她虽然凭借一己之力奋力抵抗叛军,但最终还是未能挽回丈夫和子女的生命。

这场婚姻的悲剧不仅给谢道韫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也让她在晚年时期陷入了深深的孤寂之中。

然而,即便如此,谢道韫依然保持着她的才情和风骨,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北宋杨家将中有七郎八虎,都是哪些人呢,有什么本领?

原来“”指的是北宋初年武将世家杨家的兄弟八人,其中七个是亲兄弟,一个是义兄弟,所以被称为"七郎八虎"。

评书中第二代为兄弟七人,有杨继忠、杨继孝、杨继仁、杨继义、杨继康、杨继凯、杨继业、杨继亮(义子,原名高怀亮),合成“老八郎”。

而第三代杨家将的名字则有很多说法:《宋史》等书所记兄弟七人是:延朗(延昭)、延浦、延训、延玉、延环、延贵、延彬。

《烬余录》中所记兄弟七人为:渊平、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昭、延彬。

其中,大郎已经变成杨六郎。

有的书中,杨延昭作杨延钊。

元明杂剧中,写杨六郎(或为杨六使)的戏文较多,剧中人名多叫杨景或杨朗。

小说《北宋志传》中,兄弟七人为:渊平、延定、延辉、延朗、延德、延昭、延嗣。

而《杨家府》中兄弟七人则为:渊平、延广、延庆、延朗、延德、延昭、延嗣。

早期京剧《铁旗阵》中,七兄弟都为单名,他们是:大郎杨泰,二郎杨正,三郎杨高,四郎杨贵,五郎,六郎杨景,七郎杨希。

晚清时,评书、戏曲中,七兄弟才定型为杨延平、杨延定、杨延光、杨延辉、杨延德、杨延昭、,加上杨继业的义子(原名王平),合成“七郎八虎”或作“中八郎”。

至郎八虎,八虎不是指八个人,而是指第八个人。

一般来说,“七郎八虎”分别指,大郎杨泰字延平、二郎杨永字延定、三郎杨勋字延光、四郎杨贵字延辉、五郎杨春字延德、六郎杨景字延昭、七郎杨希字延嗣、八郎杨顺字延顺。

这八郎是当年杨令公收的螟蛉义子,乃是他部下王锦的遗腹子,本名王顺。

当年杨令公不肯归宋,北汉又中了反间计,派兵围困应州,辽军趁机出兵攻打杨令公,令公腹背受敌,是王锦冒死突围,搬来了呼延赞前来搭救,不幸重伤而死。

因此杨令公为了报恩,收养了王锦的儿子,又因为怕他长大后,得知自己不是杨家人,惹来生分。

所以将他改名杨顺,没有和他明说。

而杨顺也很有出息,小小年纪就被赐为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

这就是,后来演义中常说的“七郎八虎”。

随机文章印度神庙的五头蛇惊爆网络,网友PS误导读者(100%假新闻)1987年新疆和田丧尸事件真相曝光,国外媒体瞎炒作污蔑(制造谣言)揭秘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光折射形成的仙宫和神仙(以假乱真)投胎到地球的外星人,鬼谷子恐是其中之一/为人类文明贡献巨大科学另类解读时间之谜,宇宙时间并不存在毁掉你的科学认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梅津美治郎签订的《何梅协定》重要内容是什么 何梅协定的历史影响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