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李商隐,词里吴文英,皆乃性情中人

回首东风销鬓影,重省,十年心事夜船灯。
离骨渐尘桥下水,到头难灭景中情。
两岸落花残酒醒,烟冷,人家垂柳未清明。
—— / 吴
【千问解读】
回首东风销鬓影,重省,十年心事夜船灯。
离骨渐尘桥下水,到头难灭景中情。
两岸落花残酒醒,烟冷,人家垂柳未清明。
—— / 吴文英 / 定风波·春情( 注:括号里原词遗失了一个字,老文我依据词意大概觉得梦字或者忆字较为合适。
) 江南烟雨中,一叶孤舟摇过,正是寒食时节,一个须发花白年过半百的中年文士,独自来到湖畔,六桥之下,孤身站立,看着四周踏青游人,眼中满是思念,心中尽是哀伤。
他就是南宋词人吴文英,号梦窗先生,世称词中。
这是一个谜一样的人,没有生卒年份记载,只能大概从别人的传记里推测他这六十年的人生大概生活在哪一段时间里。
这又是意个中了大才子不善考试这千古魔咒的背运儿,考了二十来年都不第。
最后,累了,乏了,不考了。
为了生活,只能去地方官的衙署里做幕宾,替人管管钱粮,写写文书。
还好,那时候,只要你真有才,这才名倒也是会受人尊重的。
于是,交游,聚会,赴宴,便成了吴文英这一类文人聊以慰籍的去处。
往来唱和,诗文酬答,这自然是最开心的事。
美酒佳人,琴瑟和鸣,歌舞吟唱,也是极惬意的。
再不济,觥筹交错中,听的都是夸耀之语,推杯换盏间,闻的都是恭维之话,飘飘然一番,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
在这样的场合里,他们才能找到尊重,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吴文英,还找到了另一样东西——一个发自内心爱慕于他的红颜知己,可惜,这位女子,却有着碍难的身份,她之前是一名歌姬,如今,却已是别人的妾侍。
那人是当地的一个富商,花钱置酒宴请名士,是给自己装装门面,花钱买了这位歌姬做小妾,也是因为这位歌姬有才有貌,带来参加这样的聚会,倍有面子,作为当地名士。
十年前,吴文英便应邀参加了这位富商的宴会,也就幸运的结识了这位姑娘。
那是吴文英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对于一个年过四十却一事无成的老男人来说,能得到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的爱慕,这简直比殿试高中还要让人开心。
更何况,这女子是如此的大胆,如此的直白,如此的火热,如此的。
一转眼,十年过去,此时已经五十多岁的吴文英,历经了十年的颠沛流离,依然一事无成,一无所有。
重返故地,却得知一个更加叫他伤心欲绝的消息,那位才貌双绝的女子,已经两年前抑郁而终了!此时的梦窗先生,心里一定是愧悔,哀恸,撕心裂肺,却只能独自重游故地,甚至,都不敢和人提起和她有过那段情······ 多少次梦里,都会再见到十年前的那次郊游踏青,那个明艳的女子,怀抱琵琶,几曲弹罢,技惊四座。
“小姐的曲,弹的真好!” “多谢先生谬赞,不知先生名讳是?” “鄙,名文英,字君特。
” “啊!原来你就是梦窗先生,我可喜欢先生的词了!” “哦?不知小姐喜欢吴某的那首词?” “先生稍待,一会儿我就唱您的词。
” 在女子开口吟唱出自己词作的那一刻起,吴文英的心就醉了,一曲听罢,连忙向熟识的人打听这女子的是谁,他已经隐约猜到她是为歌姬,甚或可能是青楼妓女,但他并不在乎。
可是,别人的回答,却让他无能为力——她是歌姬,却也是这次宴会东主的侍妾。
那一刻,吴文英如坠冰窟,怅然若失,而这一切,也都在这位的女子眼里。
如此站在断桥之上,只要一闭眼,脑海里就会回想起那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再次四目相对之时,眼中便已经有了情,可她是别人的姬妾,纵燃有情,又能如何?歌姬的眼角,也有了泪花,只说 一句:“若先生不嫌弃,小女想与先生诗文酬和,还望先生应允。
”吴文英连连说道:好,好,当然可以。
当晚,吴文英便收到了歌姬让婢女送来的词作,用小楷写于一方绣帕纸上,看着那娟秀的字迹,嗅着锦帕上清香,品味着诗词中的爱慕之意和大胆表白,吴文英便义无反顾的爱上。
半个月的诗文酬答,心中的爱火已经熊熊燃烧。
终于等来了那一天,歌姬寻了个由头驾车出门,让吴文英等着她。
上了她的车,执手相对,歌姬万般柔情似水。
南山中,几番云雨欢愉之后,听着悠悠的南屏晚钟,她紧紧的搂着爱人,脸上的红晕还未褪去,轻轻问道:“先生会一直和我在一起么?”吴文英点点头,也紧紧的搂着心爱的女子。
可欢愉的时光却如此短暂,三个月的往来之后,富商发现了端倪,他拿吴文英没办法,却可以折磨自己的侍妾。
听了歌姬婢女的叙述,吴文英心如刀割,无奈之下,他只能求人出面请富商放过歌姬,他自己则被迫离开。
远行之日,看着婢女送来的题诗,吴文英,那是歌姬从裙裾上撕下一块,再咬破手指用鲜血写就的小令,吴文英当即也撕下一幅衣襟,割破手指用原调回了一首,然后请婢女转告歌姬,等着他回来。
可惜,他这一去,便是十年,十年之中,浮浮沉沉,甚至差点遭受杀身之祸,可却始终无法出头。
直到不久前求得王爷一纸书信,便匆匆赶来,本想让地方官从中周旋,让富商休了歌姬自己再娶她。
不曾想,却是生死两茫,红颜已随风而逝,只剩下深埋在心里的情感,就像西湖之上暗夜里的点点船灯,看似遥远,却又如此明显。
再次回到冰冷的现实,离人香骨已化作清尘,合着六桥之下的淙淙流水,虽然一晃十年,可这景色里依然都只有当年的情,都说时间能治愈一切,可为何却更加的思念和爱恋? 又一次的借酒消愁,可这残存的酒意已经难掩花落人亡悲伤凄凉,西湖上的烟波渐冷,家家户户都插着青翠的柳条,三天后就是了,本该去祭奠一番的,可是,连葬在哪里都不得而知,又到哪里去扫墓祭奠呢? 三日后的清明,未必雨纷纷,却一定又是断肠时! 能大胆的把偷情(雅称偷香)写在自己的诗作里的诗人,着实不多,怪不得都说诗中李商隐,词里吴文英,确实都是性情中人啊! 随机文章美军曾对自己人做生化武器实验!7天感染整个旧金山,老翁“尿变诡异红色”不治身亡详解世界十大最危险机场,飞行员中仅10%人敢飞揭秘印加儿童木乃伊真相,活生生儿童被当成祭品活埋(陋习)北极圈内的格陵兰木乃伊,两岁婴儿因饿死而变成木乃伊揭秘外星人暗中帮助中国人真相,盘古女娲大神竟然都是外星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运用了多少典故?
他非常擅于作诗,诗风或华丽优美如:重过圣女祠;或晦涩难懂如:锦瑟;或缠绵悱恻如:无题·相见难时别亦难。
总而言之,他的诗对当时的文坛影响深远,具有浓烈的个人风格。
那么你知道李商隐的《锦瑟》中蕴含了多少个典故吗?今天就让小编带你来品品吧。
一、诗词原文锦瑟唐代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翻译精美的瑟为何有五十根弦,每一弦每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在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寄托在杜鹃上。
沧海此时明月高照鲛人泣泪成珠,蓝田的红日很暖和可以看到良玉生烟。
此时此景为何直到现在才干追忆,只是可惜当时的我茫茫然不懂得珍惜。
三、典故1.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李商隐在这里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一方面是在感叹人生如梦、往事如烟,另一方面是在缅怀过去的时光。
2.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
……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
帝升西山隐焉。
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
”在古时,子规鸟是悲哀的。
它的叫声凄婉,就像在盼子回归一般。
作者也是利用子规的哀啼,来表达对亡故妻子的思念。
3.沧海月明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这处典籍的化用完全是诗人为了营造出梦幻气氛而用的,让人有种难以分辨的梦境感。
3.蓝田日暖玉生烟《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这里的化用是作者为了表达可望而不可及的失落和异常美好的理想梦境。
这就是李商隐的《锦瑟》中的四个典故啦。
李商隐是很擅长使用典故的一位诗人,典故堆叠在一起,就有种华美的感觉,很精致。
黄秋岳诗中的一句话道明了晚清两人的评价和利益
对李、张二人的评语即指在晚清诸多事务中,对一切甚为了然,但受多方掣肘,办不动实务,故只能处于冷眼旁观的状态;张之洞热衷维新,,但“一切懵然”,不知道何处着手,如洋务事项规模巨大,然多是耗费巨资收效甚小之举,甚至有“屠财”之名,即虚耗国家财力,办了些不切实用的东西。
此语即将李、张二人的形象对比、刻画清晰明了,一为壮志未酬的实务家,一为空为大言的书生官吏形象,褒奖贬抑,不难理解。
但仔细思索,语者主观性较为浓厚,甚至有与实情有所不符之处。
李、张两位当事人,在生前亦对彼此有所评价。
(洋务巨擘——左张之洞,右李鸿章) 如运动被剿灭后,中外签订《辛丑条约》。
张之洞充分发挥了自己执拗书生的“意气”,坚决不允许签约。
张之洞这么做也并非一次两次,对外方面张之洞一直高举强硬派的大旗,但可惜没有“帝国鹰派”那样的本事。
李鸿章则反唇相讥,说“张督在外多年,稍有阅历,仍是二十年前在京书生之习,盖局外论事易也”。
还是说张之洞任外官多年,见识、本事一点没进展,还是个只知道唱高调的书生。
张之洞立刻怼回去:“书生习气似较胜于中堂习气耳”。
意思是说李鸿章暮气沉沉,缺乏魄力,后来又说 李鸿章是“老奸巨滑”。
两位封疆大吏间的评论也是一针见血。
(《辛丑条约》签订现场,前排右二李鸿章) 二人在办洋务方面,也是各有特色,李鸿章对于国防军事、实业建设较为留心,这也是他长期执掌军事的经验,实用性较强,见效很快;而张之洞则在教育近代化、制度改革方面思考的较深,见效不速,这和他自己清流美名,重视人才选拔,密不可分。
(专权近半世纪的) 总的来说,国家既不能缺少李鸿章这种应变有方的实务派,也不能缺少张之洞这种锐气不减,偏重于理想的官僚。
而二者之所以都在晚清郁郁而终,更多的是由于国势衰微,无从振衰起敝,加之统治集团的打压利用,使得二者的过人之处都没能充分展现,这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随机文章戊戌变法的目的苏联德尔塔级核潜艇能连续发射导弹,打击任何美军基地世界战斗机速度排名,中国歼-20成功进入前三未来主要交通工具的单人飞行器,我国四旋翼载人飞行器成果喜人揭秘中国国花是什么花,牡丹VS梅花谁才是(两败俱伤菊花也来凑热闹)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