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李元昊身后王权之争:权臣和太后穷兵黩武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3-15 点击数:
简介:元昊死后,没藏讹庞与群臣商议立新君之事。

因元昊临终前曾留下遗嘱:传位于堂弟委哥宁令,大臣们主张按照元昊的遗诏办,但没藏讹庞坚决反对。

他认为委哥宁令既没有什么战功

【千问解读】

元昊死后,没藏讹庞与群臣商议立新君之事。

因元昊临终前曾留下遗嘱:传位于堂弟委哥宁令,大臣们主张按照元昊的遗诏办,但没藏讹庞坚决反对。

他认为委哥宁令既没有什么战功可言,又不是昊王之子,不能继承皇位。

再说夏国立国至今,都是父死子继,现在皇后有儿子,而且是昊王的嫡传子,若立他为帝,国人谁敢不服!在没藏讹庞的专权下,刚满周岁的谅祚被立为,是为毅宗,西夏开国后的第二代皇帝。

其母没藏氏被尊为皇,朝政大权由没藏皇太后与其兄没藏讹庞国相把持。

没藏讹庞专权以后,立即,安排亲,并册封他18岁的儿子富哥为殿前寺大夫。

他出入的仪仗队和皇帝一样,生杀予夺,自己说了算。

西夏臣民都畏惧他的权势,满朝文武大臣虽然对他的专权不满,但都是。

没藏皇太后喜欢寻欢作乐、围场打猎。

夏毅宗福圣承道四年(1056年)十月,没藏皇太后与宝保吃多已到贺兰山打猎,归途中,被李守贵派去的化装成吐蕃的骑兵杀死。

太后一死,没藏讹庞失去了靠山,他担心自己会失去权力,在设计杀掉李守贵全家后,将自己的女儿强行嫁给9岁的小皇帝谅祚,并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逼谅祚立其女为皇后。

这样,没藏讹庞以国舅爷和国丈爷的双重外戚身份,独揽朝政,继续利用后族操纵皇室。

夏毅宗奲(duǒ)都三年(1059年),谅祚12岁,开始参与国事。

这时的谅祚渐通事理,对没藏讹庞的许多做法表示了不满,并且多次提起先帝元昊的功绩和许多的英雄虎将,这就引起了没藏讹庞的警觉。

先前,没藏讹庞并不留意小皇帝的起居,现在他发觉自己犯了个大失误,对皇帝身边的人没有严格筛选,特别是对六宅使高怀玉、毛惟昌二人放松了警惕。

高怀玉和毛惟昌本是两个汉人,他们的妻子曾是谅祚幼年时的乳母,有养育之恩,因此谅祚把他们看作心腹,十分信任,并让他们参与朝政。

他们也经常将先朝的一些事情和当今朝廷大臣们的一些议论说给谅祚听,使谅祚了解了很多情况,这就引起了没藏讹庞的仇恨和不满。

为了控制谅祚,他决定将这两人从谅祚身边除去。

后来,没藏讹庞找了个借口,将这两人逮捕,处以死刑。

谅祚极力劝阻没藏讹庞,请求他放过二人。

然而,大权在握的没藏讹庞根本不听,最终还是把高怀玉和毛惟昌杀了。

皇帝和国丈之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不过,谅祚也惧怕讹庞势大,只好暗中积蓄力量。

夏奲都五年(1061年),谅祚对没藏讹庞的专权越来越不满,朝中一些大臣也都希望恢复皇权。

元老重臣漫咩等本来位居讹庞之上,但因讹庞的外戚身份,使他等在朝中常常屈躬于讹庞之下,心里非常不满。

因而这些人都聚集于谅祚周围,成为恢复皇权的帝党人物,寻找时机,除去讹庞。

没藏讹庞已经预感到将要发生变故。

另外,他也知道,按照大夏国的规矩,皇帝长到16岁即应亲政,届时他没藏讹庞再也不能为所欲为了。

他常常暗自思量,当初为了夺得朝中大权,不知费了多少心思,使了多少手段,现在要拱手让出,任人宰割,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再说,凭什么嵬名家能当皇帝,没藏家就不能当皇帝?现在谅祚既没有亲政,又没有后人,如果除掉谅祚,这个皇帝的宝座谁能坐呢?只有我没藏讹庞来坐。

于是他和儿子密谋,准备杀死谅祚,夺取皇权。

不料这一阴谋被没藏讹庞的儿媳知道了。

没藏氏与谅祚是亲戚,两家免不了经常走动,时间长了,谅祚便与梁氏私通了。

梁氏窃听到公公与丈夫的密谋后,立即设法密告谅祚。

谅祚连夜和漫咩等心腹商议,决定先下手除去讹庞。

一日,没藏讹庞正在家中宴饮,忽报谅祚召他进宫议事,讹庞心中不疑,立即入宫。

谅祚在密室里召见他,只见谅祚突然站起,拍案说:“讹庞,你知罪吗?” 早已布置好的侍卫,,将讹庞拿下。

这时漫咩也率领亲兵包围了国相府,将讹庞的儿子及其家族成员全部抓获。

谅祚宣布讹庞谋反罪状,将其全家斩首。

没藏氏在夏国做官的80多人也一一处死。

为了感谢梁氏的救命之恩,谅祚迎娶梁氏为妻,立为皇后,将没藏讹庞之女皇后没藏氏处死,任梁皇后之弟梁乙埋为国相,结束了没藏氏一家专权的局面。

谅祚亲自执掌国政后,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政治措施,对巩固西夏封建政权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让梁皇后的弟弟梁乙埋担任国相,这就为以后外戚擅权埋下了隐患。

在谅祚死后的几十年里,朝政大权又落入后族手中,此是后话。

夏毅宗谅祚亲政 夏毅宗谅祚亲政以后,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他进行了一系列加速西夏封建化进程的改革。

可以说,他也是西夏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当初,元昊为了建立党项割据政权,与抗衡,故在国内提倡蕃礼,推行党项旧俗。

然而,党项民族在唐初迁居西北以后,就与当地的汉族杂居,受到汉文化的深刻影响;再者,西夏境内汉族人口依然占多数,各级官僚机构中也有大量汉人任职。

因此,为了取得汉族地主的支持,谅祚的第一个重大改革措施就是去蕃礼从汉礼。

他下令国内停止使用蕃礼,要求国人改穿汉族服装。

从夏奲都六年(1062年)起,谅祚又开始用汉族礼仪迎接宋朝使臣。

汉族礼仪的恢复,对党项地主阶级的进一步封建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谅祚特别爱好中原文明,经常收留与结交宋朝人士,罗致宋朝物品。

他一再上表请求宋朝赐的诗文作品和九经、唐史、《册府元龟》等书,还请求赐给工匠,甚至希望能与赵宋皇室通婚。

谅祚为了表明热爱中原文明的心情,在夏拱化元年(1063年)改用汉姓,仍用所赐“李”姓。

谅祚对元昊设立的12监军司的军名和屯驻地点进行了部分调整,不仅加强了宋夏边境的军事力量,而且改变了军政合一、各监军司权力过大的弊病。

地方文武官员相互制约,对巩固西夏中央封建集权,具有一定的作用。

谅祚在西夏原有的官制基础上,仿照宋朝官制,增设了各部尚书、侍郎、南北宣徽使以及中书学士等官职,任命汉族官员担任。

此项改革,使中央官制比元昊时期更加完备。

谅祚在运用民族政策去怀柔、招抚其他少数民族首领方面,似乎比起宋朝君臣来要高明很多。

西使城(今甘肃定西县西南)吐蕃首领禹藏花麻不愿归附宋朝,谅祚立即派兵支持禹藏花麻抗宋,并将宗室女嫁给他,封为驸马。

谅祚把汉唐时代的和亲政策也运用得得心应手。

夏拱化四年(1066年)九月,谅祚亲率数万大军围攻宋朝的大顺城。

大顺城在今甘肃庆阳马铺寨,是任庆州知州时修筑的。

谅祚身穿银甲,头戴毡帽,率大军围攻大顺城3日,又分兵围柔远寨(在今甘肃华县)、焚烧屈乞(在今甘肃庆阳北)等村庄,并在段木岭(在今庆阳北)建栅寨。

宋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蔡挺命令蕃官赵明率蕃兵会同官军联合抵抗。

这时,“谅祚乘骆马,张黄屋,自出督战”,不料,宋军将领以强弩射中谅祚。

西夏军见皇帝受伤,无心再战,只得向北撤退。

谅祚伤势很重,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于开春时派人向宋朝请和,保证谨守封疆,不再侵扰宋境。

西夏请和,异常高兴(已死),当即颁诏,赐西夏银500两、绢500匹。

看起来,这次赏赐是象征性的。

公元1067年冬天,21岁的谅祚因伤势过重,不治而死,谥为昭英皇帝,庙号毅宗,墓号安陵。

夏毅宗谅祚刚满周岁即登上皇帝宝座,在位20年,执政只有7年。

但他采取的一些重要政治改革措施,对巩固西夏政权起了很大的作用。

而一些所谓“正统”的史学家们对他的评价并不是太高,说他“好色灭伦”“凶忍好淫”,还说他“过酋豪大寨,辄乱其妇女”,总之,都不是什么好名声。

在这个人身上有太多的不符合封建道德的地方。

但是,如果把夏毅宗谅祚摆在西夏民族历史特点的位置上看,就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了。

嵬名氏家族是西北的一支少数民族,与其通婚联姻的也都是少数民族。

有些少数民族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还有继婚制习俗,即父兄死娶其后母及嫂为妻,所以在男女关系或婚姻关系上,他们没有中原发达地区那么多的禁锢和框框,他们的恋爱与婚姻也相对自由。

在性爱方面,也带有游牧部落的某些掠夺性、征服性。

反映在西夏前期的几位皇帝身上,元昊是这样,后来的秉常也是这样。

而西夏前期“母仪天下”的皇后和皇太后,也都有面首(指供贵妇人玩弄的美男子)或偷情的记录。

到了乾顺朝以后,随着党项社会封建化进程的加快,他们的婚姻情爱关系也基本上与中原地区没有什么差别了。

随机文章满清令妃「遗体放百年不会烂」专家:看乾隆喂他吃啥揭秘印加儿童木乃伊真相,活生生儿童被当成祭品活埋(陋习)算命/占卜专用的巴纳姆效应,模棱两可的话语忽悠你找不到北基本企业管理中的十大定律,比尔盖茨马云等人坚信的理念银河系是不是整个宇宙为什么,银河系是宇宙中一粒尘埃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蟜极:少昊第三子与华夏文明的重要纽带

在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中,的传说与事迹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其中,作为五帝之一,其家族世系和子孙后代的故事更是引人入胜。

本文将以“是少昊第几子”为核心,结合真实资料,深入探讨蟜极在少昊家族中的地位及其对华夏文明的影响。

一、少昊家族世系概览 少昊,又名玄嚣,是的长子,也是五帝之一。

他活动于今山东曲阜一带,其部落是从太昊部落分出来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军事力量。

少昊的家族世系复杂而庞大,他的子女众多,且各自在华夏文明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蟜极:少昊第三子 根据《史记》等历史文献的记载,少昊生有多个子女,其中蟜极是他的第三子。

蟜极在少昊家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不仅是少昊血脉的延续者,更是华夏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人物。

蟜极后来生下了,帝喾作为五帝之一,其功绩和影响更是深远。

三、蟜极及其后代的贡献 蟜极作为少昊的第三子,虽然直接的历史记载相对较少,但他通过生育帝喾,间接地对华夏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帝喾在位期间,以木德代为天子,推行仁政,重视农业生产,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帝喾的后代中,还涌现出了尧、契、弃等杰出人物,他们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蟜极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 蟜极虽然不像他的父亲少昊和儿子帝喾那样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他在华夏文明的发展中仍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作为少昊家族的一员,他承载着家族的荣耀和使命,通过生育帝喾,为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蟜极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少昊家族的世系,也加深了我们对华夏文明早期发展历程的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司马光为什么要将河湟地区割让给西夏?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

驾崩后,司马光主持朝政,他出手凶猛,一下子就废除了一多半的新法,但还有“四害”未除。

这“四害”就是变法的核心内容——、差役法、将官法、与重新议和。

如果说司马光废除将官法还有情可原,那么在“与西夏重新议和”的问题上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原来,为了与西夏和好,他想把王安石用无数将士鲜血换来并多年的河湟地区送给西夏,以示诚意。

此令一出,群臣都懵了,苦苦相劝,“割让土地,事关重大,我等无权决议。

就算要割让土地,也应该找个专业人士问一问。

若那些土地真的没用,再割让不迟。

”司马光一听,,于是请来了久居西北的将领张路。

史料记载,张路听说司马光要割让河湟一带后,彻底疯了,抱着地图就来找他。

看完地图,司马光恍然大悟,再也不提此事,“与西夏重新议和”也只能寻找其他途径解决了。

司马光连地图都没看过,就敢如此大放厥词地要放弃土地,真不知道他到底是哪里来的勇气。

只能说此时的司马光为了废除新法,已经丧失了基本的判断能力。

不久,西夏的大梁病逝,惠帝再次亲政。

李秉常是个坚定的“鸽派”,根本不想与开战,便主动示好,请求休战。

得知敌人“服软”,司马光甚是高兴,与西夏重新和好。

虽然这种和平仅仅延续了七年,但不管怎样,司马光眼中的“四害”算是解决掉一个。

至此,废除差役法和青苗法也要被提上日程了。

然而,司马光惊讶地发现,废除这两法要难得多,因为有个人始终跟自己唱反调,那就是刚刚回朝的。

经过了民间的“洗礼”,苏轼已经从当年那个不解民情的官员蜕变成体贴百姓的好官,他认为差役法利国利民,于是全力反对废除,且常调侃司马光,“您这么做,就像两个鳖互踢一样。

”司马光不懂其意,问:“两个鳖不能互踢吗?”苏轼回答:“就是不能互踢啊!”至此,司马光才明白,苏轼是把自己这番举动嘲讽为两个短腿互踢的土鳖,看着挺用力,实际根本踢不着对方。

司马光大怒,跟苏轼争论起来。

苏轼叹了口气,说起当年的事。

时期,为了对抗西夏大军,宰相建议在陕西一代征召百姓,刺字为军,让他们开赴前线,与敌人作战。

司马光强烈反对,因为这些士兵没有训练过,就是一群炮灰。

可韩琦一意孤行,结果军队死伤无数,还助长了西夏的嚣张气焰。

苏轼说得,司马光就是铁了心,非要废除差役法。

苏轼气极了,下朝回家后大骂:“司马牛!司马牛!这个司马光真是一头倔牛!” 虽然苏轼为司马光起了外号,但也没改变什么。

司马光还是力排众议,废除了差役法。

消息传到江宁府,王安石在确认无误后,无奈道:“此法一罢,天下事尚可为乎?尚可为乎?”说完气得往床上一躺,不吃不喝。

没过多久,王安石在悲愤交加中不甘心地闭上了双眼,就此病逝。

随机文章中国古代哲学简介墨西哥塔毛利帕斯天坑,世界上最深水洞(达到339米)揭秘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成因,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长达446公里)苏联多炮塔神教T35坦克,武装到牙齿却被吊打(3门炮5挺机枪)揭秘古代真正的美人鱼图片,因自相残杀而灭绝的美人鱼(古代海怪)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加入收藏
               

西夏王李元昊身后王权之争:权臣和太后穷兵黩武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