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夷馆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是哪位下令开办的,又是什么消失的?

很多人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外语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是恭亲王奕䜣等人提倡下开办的。
于18
【千问解读】
很多人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外语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是恭亲王奕䜣等人提倡下开办的。
于1862年8月24日正式开学,主要培养外语翻译人才。
刚开始只设英文一科,后来增设了法文、德文、俄文、日文等科目。
京师同文馆培养了很多精通外国语的人才,为奠定了人才基础,同时也让更多地人开眼看世界,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在近代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902年初,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改名京师译学馆。
京师同文馆在晚清历史上确实非常重要,为中国的近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要说第一所官办外语院校,却还轮不到京师同文馆,为何?因为还有比它更早的外国语学校,这所学校叫四夷馆,是永乐下令开办的。
那四夷馆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先来看一段史料: 《大明会典》记载: 凡四方番夷翻译文字,永乐五年设四夷馆,内分八馆,曰、女直、西番、西天、回回、百夷、高昌、缅甸。
这段简略的文字透露出这样几个信息,四夷馆设立的时间是永乐五年(1407年),设立四夷馆的目的是翻译周边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四夷馆共开设了八个专业,分别是鞑靼语、女直语、西番语、西天语、回回语、百夷语、高昌语以及缅甸语。
如果把四夷馆和京师同文馆作一个比较,我们会发现,他们开设的目的大致是相同的,都是为了翻译别国文字。
开设的专业,四夷馆比京师同文馆多。
而在开始时间上,京师同文馆整整晚了450年。
由此可见,四夷馆才是真正的第一所官办外语学校,那后来这所学校结局如何呢? 四夷馆是一所超级 长寿 的学校,自设立后,有明一朝,它一直存在。
因当时国际关系的需要,正德年间增设了八百馆,用以教习兰纳文。
年间,又增设了馆,教授暹罗语。
至此,四夷馆一共开设了10个外语专业,几乎涵盖了当时明朝周边国家的全部语种,可见其专业齐全、规模较大。
四夷馆教师队伍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是时期留在明朝当官的官员。
元朝的一些官员通晓多种语言,入明后,很大一批人被朝廷安排担任翻译。
这个职务既没有实权又能发挥其特长,是个不错的选择。
四夷馆成立后,这些人就被召进馆里,担任教师。
第二是聘请外国人充任。
永乐年间,七次下西洋后,有很多外国使节前来朝贡,很多时节朝贡结束后就被留在四夷馆充当教员。
第三是学习成绩优秀的人,可以直接留馆任教。
刚刚设立的时候,四夷馆隶属于,后来机构调整,又改归太常寺管理。
由太常寺卿和太常寺少卿 提督四夷馆 。
太常寺卿相当于校长,而少卿则相当于常务副校长,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四夷馆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这个机构为大明王朝源源不断地提供专业翻译人才,使得朝廷能够准确、及时处理周边国际关系,间接提高了明朝的国际地位。
明朝灭亡后,沿袭明朝制度,仍照旧设立四夷馆。
只是在专业上有所调整,女真、鞑靼二馆被裁撤,其余八个专业都被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
清朝的爱新觉是人,在明朝人看来他们就是蛮夷。
而清朝的统治者也不太自信,觉得老用 夷 字很不好,不入耳。
于是,朝廷下令将 四夷馆 改为 四译馆 随着清朝的疆土不断扩大,以及清朝周边各个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 四译馆 存在的意义越来越弱。
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欧美列强逐渐崛起。
时期,大批传教士来清朝,有些甚至进入朝廷做官。
国际形势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四译馆的专业越来越不适应朝廷、社会的需求。
到了十三年(1748年),朝廷下令将负责接待朝贡使节的 会同馆 与 四译馆 合并,改称 会同四译馆 ,隶属于礼部。
至此,四夷馆。
从四夷馆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清朝在处理四夷馆的问题上做得真的不明智。
四夷馆是为了翻译外国语言、方便国际交流而设立的,到了清朝,既然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变化,就应该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废除那些不用的、过时的专业,开设新的有需求的专业。
比如当时外国的传教士在中国的已经很多,清朝朝廷为何不在四夷馆开设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英语等专业呢? 假如当初乾隆抱着开放的姿态来改革四夷馆,增设专业,及时介绍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
通过四夷馆这扇窗户,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别的国家都在干什么。
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就能提前一个世纪。
要真是这样的话,中国近代史一定会被改写。
只是历史不容假设,但历史的教训却依旧深刻。
那就是,在对待新鲜事物时,一定要抱着开放、学习的态度,并及时快速感知社会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淘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汤若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清朝统治有何贡献?
人们往往惊叹于汤若望一个外国人在中国获取的成就,赞叹他对西学东进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但是很多时候都往往会忽略这个人。
在小编看来,汤若望绝对是一个虔诚的耶稣教的信仰者。
尽管他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特别是在明清两朝,将西方先进的知识引入中国,促进了两方文化的交流发展,但这些事件的本质全都是为其传教服务的,或者是他在传教过程中附带的结果。
汤若望出生之后,在许多人生的重要阶段,他的知识和世界观、人生观你的奠定都与耶稣教会脱不开关系。
汤若望第一个就读的学校——三王冕中学,是一座由耶稣会所创办的学校,这座学校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虔诚善良的人生操守视为主要目标。
十六岁的时候汤若望经由耶稣教会推荐,就读于罗马耶稣的圣·安德烈奥修道院,当一名见习修士,接受严格的修士训练。
1613年10月,他进入了罗马学院,开始了为期四年的神学和数学研究。
四年后毕业,汤若望正是成为一名神父。
汤若望自小到大,所就读的学校都与耶稣教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这样说,他读书实际上是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耶稣信徒,成为一名合格的神父和传教士,为自己信仰的上帝去开辟更为广阔的信仰地。
而在这期间,他所学习的科学知识,实际上是为了他的传教服务的。
在学习的过程中,汤若望早已成为了上帝的忠实信赖者和拥戴者。
汤若望东渡中国,并不是为了将西方的知识带给东方,其根本目的就是传教。
为了能更好的在中国传教,他吸取了利玛窦“合儒”的传教策略,竭力把天主教义与中国的儒家文化相结合。
他一来到中国就先学习汉语,研究儒家文化,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传教。
而当他向中国的知识分子和上层领导人展示自己的科学知识的时候,也是为了让上层统治者接受信赖自己,以便自己能更好的传达耶稣教教义。
九年,西藏活佛达赖喇嘛来京觐见,并且想让顺治帝成为达赖弟子。
当时的汤若望想到澳门宗教界要他发展顺治加人天主教的指示,就极力反对顺治接近喇嘛教。
顺治帝极为信任他,最终听从了他的建议。
对于达赖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却没有成为达赖弟子。
后来荷兰大公派遣使节团来华进贡,并且提出了与中国订立通商条约、在澳门获得居留权、允许荷兰加尔文派耶酥会来中国传教等要求,汤若望考虑到加尔文耶酥会与他所属一派有矛盾,就劝说顺治拒绝荷兰人在中国传教,不允许荷兰人获得澳门居留权,使葡萄牙、荷兰、南明王朝三种力量在澳门相互牵制,对大最为有利。
顺治帝认为汤若望对大清朝极为忠诚,处处为大清着想,因而越发信任他,但实际上汤若望只是为了自己教义在中国的发展而已。
虽然汤若望其最本质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播所在宗教的教义,但是也不可否认其带来的功绩。
特别是在备受信任的清朝时期,汤若望以其本身的学识和知识,在很多地方都影响了清朝的统治。
首先是凭借所学医学知识,将将不久于人世的事情告知顺治,为顺治帝亲政打下基础。
其次在顺治帝行将就木,选定继承人之时,支持帝就位。
当时他知道天花对于中国人的危害,了解天花的特性,因而建议顺治帝选一位得过天花的皇子来继承帝位,三皇子,也就是后来的康熙帝得以进入顺治帝视野中。
其他到不说,光是选择康熙为帝,就足以证明汤若望对清朝的贡献了。
毕竟康熙帝的历史功绩,实在是好看的紧。
平定蒙古叛乱,平定三番叛乱,收复台湾等等,功绩都极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夜郎自大”出自哪里?历史上的“夜郎国”曾是一个国富兵强的大国吗?
及夜郎侯亦然。
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 说的是公元前122年,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
期间,滇王问汉使:“汉与我谁大?”后来汉使途经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同样问题。
因而世人便以此喻指狂妄无知、自负自大的人。
其实,夜郎并非自大,历史上的“夜郎国”曾是一个国富兵强的泱泱大国。
其一,古夜郎地广数千里。
《史记·西南夷列传》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
”这表明夜郎确实是当年中国西南最大的国家。
大约在战国时代,夜郎已是雄踞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君长国。
“夜郎”的本名应该是“耶朗”(林河《中国巫傩史》),“耶朗”即唱诵,是在祭祀活动中以半朗诵半咏唱的形式,宣读氏族盟誓。
因而“耶朗”是一种口头立法。
凡是参加“耶朗”的氏族都是“耶朗”大团体的成员,相当于今天的欧盟成员国。
“夜郎国”实行的这种“耶朗制”,形成了一个以经济与文化为纽带的庞大社会组织,整个“夜郎国”就是由大大小小的“耶朗”组成。
由于翻译的原因,汉人让“大耶朗”变成了“大夜郎”。
古夜郎文化波及范围甚广,《·南蛮传》说“永初初年,九真徼外夜蛮夷,举土内属,开境千八百四十里。
”当时的夜郎甚至包括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古夜郎的核心虽在今贵州黔西南一带,但它东至湖广,西及黔滇,北抵川鄂,南达东南亚各国,地广数千里,与西汉初期的版图不相上下,可谓泱泱大国。
故“汉孰与我大?”并非“夜郎自大”。
其二,“夜郎国”国富兵强。
《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载:“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
夜郎能拥有精兵十余万,可见其国力之强盛。
长年养十余万精兵,给养、武器装备便是一笔巨额开支。
公元前111年,夜郎曾派精兵协同征伐南越反叛。
《史记》上还提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
”枸酱是当年蜀地出产的驰名商品,蜀人不顾禁令,偷偷走私到夜郎高价销售。
由此可见夜郎人很有钱,消费水平很高。
有史书说在夜郎“居其官者,皆富其十世。
”这夜郎国对官员实行的是“超级高薪制”,一人做官,居然能保其十代子孙的富裕。
被世人称作蛮夷之地的夜郎,能如此富裕的原因是拥有黄金、白银、丹砂、国漆等当年的重要资源,这就像当今拥有石油资源的中东富国。
时期,兴师征伐南蛮夜郎之地,其中一大动因便是掠夺古夜郎所在地的资源。
其三,“夜郎国”是外贸大国。
《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载:“元狩元年,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今印度),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
”“大夏”即古代的,这四川的商品是通过夜郎国转口印度,再由海上商船运抵西亚波斯等国的。
据证实,中国古代有两条“”,其中的海上“丝绸之路”便是从夜郎国转运到东南亚、印度等地,再转往地中海沿岸各国。
夜郎国与南越国并无臣属关系,但当年两国间的商品交易却十分频繁。
夜郎国大致存在于世300多年,遭灭国于西汉末期。
河平年间(公元前28-25年),夜郎国与南方小国发生争斗,又不服从汉朝出面调解。
汉朝新任牂牁郡守陈立便深入夜郎腹地,果断地斩杀夜郎的末代国王,继而平定其臣属及附属部落的叛乱。
从此,夜郎不再见于史籍,只留下一句“夜郎自大”的成语。
随机文章眼看要成功!司马懿营前来一白发老人诸葛亮叹:吾命休矣揭秘沙尘暴多发于什么季节,沙尘暴的天气符号图标是怎么样的军方唯一承认的外星人事件,比利时不明飞行物事件/13万人目击1984年被贬下凡的神仙,翻遍资料找不到/疑似变成了一个动物(谣言)小行星带位于什么之间,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位于太阳系内)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