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披露莫高窟壁画是怎么回事?解析唐代女子“群像”

作者:小菜 更新时间:2025-02-20 点击数:
简介:女菩萨、飞天、乐舞伎、天女、开窟造像的女施主……3月8日,敦煌研究院在“”之际,以“大唐女神范儿”为主题披露了中关于女性题材的经典壁画,揭秘女子“群像”,反映女

【千问解读】

女菩萨、飞天、乐舞伎、天女、开窟造像的女施主……3月8日,敦煌研究院在“”之际,以“大唐女神范儿”为主题披露了中关于女性题材的经典壁画,揭秘女子“群像”,反映女性在具有相当的社会地位。

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的莫高窟,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

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艺术圣地。

当日披露的包括:莫高窟第57窟的《菩萨-初唐》、103窟的《菩萨-盛唐》、《飞天-盛唐》等经典女性题材壁画。

敦煌研究院表示,敦煌唐代壁画中有非常多菩萨的形象,在印度佛教艺术中,菩萨的形象是有男有女的,随着佛教艺术传入中国,经过隋代演变,到了唐代时,敦煌壁画中的菩萨已经处处体现出了女性的柔美。

敦煌唐代壁画中的“飞天”非常精美,几乎每窟都有。

飞天又名“乾达婆”、“紧那罗”,起源于印度的古神话中的人物,专司娱歌舞的神。

而敦煌唐代壁画中女性乐舞伎主要包括天宫乐伎和舞伎。

敦煌研究院分析,“艺术来源于生活”,敦煌唐代壁画中乐舞伎的形象,无论是从华丽的服饰,还是曼妙的舞姿,都反映出女性在唐代具有相当的社会地位。

此次披露的莫高窟壁画中关于天女的形象,学界普遍认为她的原型就是古代现实生活中的年轻贵族妇女形象,如帝王的后妃、公主,或王公贵族的妻女等。

文献解释,天女完美的外表,以及造福众生的广大神通,实际上也是古代人心目中理想女性形象的升华。

据敦煌研究院披露,敦煌唐代壁画中还有一类非常重要的女性形象,尽管她们不是以“女神”形象出现在敦煌石窟中,但她们却是出资开窟造像的女施主。

当日,敦煌研究院展出两幅“女供养人”壁画。

其中,第一幅中的女供养人身着日常服饰,属唐代平民女性。

第二幅中的女供养人是一组都督夫人礼佛图,表现的是古代贵族女性集体礼佛的场景。

专家解析,这幅供养人组像造型真实,富于生活气息,人物丰肌腻体,展示出唐代女性自信端庄的一面 随机文章猛禽f22战斗机速度2410公里/小时,多次坠毁被叫停(疑设计缺陷)揭秘西安活死人墓有多深,王重阳曾在这里修仙得道(腾飞之地)战斧式巡航导弹的研发过程,最初精度30米险些夭折长剑20巡航导弹射程,俄专家认为在3000公里以上99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网传末日预言和外星人入侵地球(辣眼睛)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物理大师】钱学森做的试卷你见过吗?工整得像打印的

“学霸做过的试卷 写过的笔记本 你看过吗?” 没看过? 那没关系 现在就带你看一看 “我至今保留着这本笔记本” 这是一本与中国石油大学同龄的课堂笔记,富有年代感的封面上,书写着中石大建校的初心,凝聚着中石大人的志业。

这本笔记的主人是中石大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汪燮卿。

汪燮卿 汪燮卿,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1956年于北京石油学院人造石油专业毕业,1961年于民主德国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曾任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

现任中国石化科技委资深顾问。

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发明和科技进步奖14项。

发表论文21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国内专利授权258件,国外专利授权56件。

培养硕士、博士生和博士后60人。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峥嵘山麓育菁华,立志科研铸大家,沥胆披肝强国梦,神州绽放石油花。

”这是汪燮卿院士一生的真实写照。

1956年,汪燮卿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走出校门。

多年来,他不忘初心、矢志报国,勇攀科研高峰,为祖国的石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汪燮卿院士还时刻关心惦记着学校的发展,关注着新时代石油学子的成长成才。

近日,他将这本珍藏多年的大学时代在北京石油学院《化工原理》课上的课堂笔记捐赠给学校。

“钱学森试卷”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新校史博物馆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文博楼开馆。

展品中,“钱学森试卷”颇受青年学生的关注和喜爱。

1980年,钱学森大学时期的水力学老师金悫将一份保存了近50年的考卷通过校史研究人员陈贻芳捐给了上海交通大学。

这份试卷的卷首时间为1933年6月,课程是水力学(Hydraulics)。

这份考卷书写工整,整洁漂亮,连等号“=”都像是用直尺画的一样,中英文字写得秀丽端庄。

这次考试由金悫老师出题并主持,金悫在批阅考卷时,发现钱学森的试卷卷面整洁,解题一气呵成,6道题全部解答正确。

只是最后一题公式推导中“Ns”漏写了一个“s”,被扣去4分,得96分。

当时交大老师出考题时,总有一两道难度很大的题几乎没有学生能全部答对,而钱学森总能以他非凡的智慧和扎实基础,使难题迎刃而解,这令金悫老师颇为惊奇,而这份漏掉下标“s”的96分试卷也就成为老交大优良教学传统中“要求严”的典型反映。

来源: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本期编辑:胡洪江、李娜 来源:人民日报,转载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环球物理立场。

环球物理 ID:huanqiuwuli 环球物理,以物理学习为主题,以传播物理文化为己任。

专业于物理,致力于物理!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物理的兴趣为目标,分享物理的智慧,学会用物理思维去思考问题,为大家展现一个有趣,丰富多彩的,神奇的物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解析敦煌石窟惊世宝藏离奇失踪的真相如何

敦煌位于中国西部的戈壁沙漠边缘,这里气候严寒,气温经常降到冰点以下,更有,黄沙吹积成一座座沙丘。

然而数百年来,敦煌名扬中外,,令人不解的是石窟内的惊世宝藏却离奇失踪了? 敦煌石窟曾是闻名遐迩的的起点,载运中国丝绸及奇货穿越沙漠的商队,都是从这里开始西行。

虽然这条贸易古道早已废置不用,但游客依然成群结队地前来,因为站在敦煌城东南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可以看到全中国最神奇壮丽的景色之一:千佛洞的一大片蜂窝样石窟庙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石窟洞壁布满千百幅神态生动、内容丰富的壁画,刻画出了中国绚丽多彩的古代社会生活。

除经文、佛传、佛本生故事的壁画,洞窟里还有上千尊彩塑佛像,千佛洞的旧称即由此而来。

此外,据说还有藏书达30万卷的藏经阁,收藏着11世纪或更早有关农事、医药、法律、佛学、天文、历史、文学和地理的经籍,更有一批精美丝绢及彩绘图卷。

但这些经籍和艺术藏品大都遭劫夺而散失不全。

经籍和艺术藏品当然不会不翼而飞,那又是被谁掳走了? 19世纪末,由于没有徒前去朝拜,敦煌石窟早已一片荒芜,洞口也已被日积月累的流沙堵塞。

当时一个名叫王圆口的道士,看到这一片破落凋零的景象,破位吃惊,就雇了一些工人,决心修缮寺院,重现佛门圣地往日的壮观。

工人清理其中一窟时,弄开了画壁上的一道裂缝,发现了一间从地到顶堆满了古籍和其他物件的密室。

因为王道士并非,所以选了一些样本呈给地方官。

地方官看到样本,令王道士将密室重新封堵,听候处置,于是王道士便成了敦煌宝藏的唯一保管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敦煌发现宝物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到学家斯坦因耳中。

斯坦因生于奥地利,后来加入了英国国籍,在印度替英国政府做事,对于中国文化并没有什么认识,然而他有考古学家追寻“宝藏”的本能,一听到这个消息便匆忙赶到中国,带着一个的助手直奔敦煌,想尽办法结识了王道士,但是当时王道士好像对斯坦因不大友善。

1907年5月,斯坦因在一篇文章里谈到他们初次见面的情况,有这样的描述:“这个人看起来高深莫测,显得顾虑殊多,偶尔更神态闪烁,露出奸滑之色,一点都不容易相处。

”斯坦因这位渴望寻宝的考古学家看到这种情形,即刻明白如果不要些手段赢取王道士的信任,恐怕连一睹宝物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据为已有了。

过后斯坦因旧话重提,说尽了,用尽了阿谀奉承的手段。

因为王道士的生平之愿是修缮寺院,为博取王道士的欢心和信任,斯坦因提出可以捐助费用,作王道士修缮寺院所用。

于是王道士逐渐开始动摇,首先拿出一些手抄本给斯坦因阅览,最后又在其引诱下,允许斯坦因和助手进入密室。

斯坦因首次获准进入敦煌千佛洞密室,初睹其中所藏丰礁文物时,简直目瞪口呆。

他看见那小小密室甲的物品,虽然不是井井有条,却是前所未见的经文卷。

在王道士手中暗淡的油灯照耀下,密密麻麻、—包包的手抄本堆在那里,几乎有三米高。

后来经过丈量,知道这密室容积近14立方米,密室内几乎满是手抄本和画卷,只留下仅能容两人站立的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斯坦因和助手看见这些卷帙济繁的古籍,惊喜不已,信手抽阅几本,更是叹为观止,因为这些古老卷帙毫无残缺迹象,完整如新,不见碎裂,连一页也没有松脱。

在沙漠边缘断崖下密封了900多年的密室,冰雪不侵,里面极为干燥,正是最好的藏书地方,所以书卷保存完好。

这些卷帙堆中更有的绢帛,以及绘有各种佛像的华丽横幅,颜色鲜艳,就像刚刚画上去的一样。

斯坦因虽心中暗喜,但表面上却露出的神情,使王道士以为他保管的这些稀世毫无价值,只不过是一堆废物。

斯坦因的诡计得逞了,王道士不再防备,任由那英国人自由进出密室,为所欲为。

到时机成熟,斯坦因立即筹划第二步行动。

他告诉王道土说有几捆藏品要暂时拿出来作学术研究,而这样做绝非渎圣,因为把抄本、画卷给诚心向佛的人欣赏等同于宣扬佛法,功德无量。

断坦因当然不敢要求购买千佛洞所藏宗教典籍,只是不断以“捐一点钱”资助重修寺院的方式,讨得王道士的欢心。

斯坦因暗中行动,在中国助手的协助下屡次乘夜窃取大捆的珍贵文物背到营房。

最后,这个以“寻宝”有功而被英国皇家封为爵士的家伙,共弄到24箱稀世之宝,包括3000多卷经籍,5箱装得满满的帛书,以及200多幅绘画作品。

这一大批无价之宝,斯坦因只花了约值50美元(当年约五百卢比)的银两,就借“随缘乐助”的美名从那个憨实的道士手中“买”到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斯坦因在敦煌巧取豪夺所得的珍贵文物,至今仍然存放在伦敦的博物馆里。

这些赃物中以绘画作品最为珍贵,因为多属(公元618年至907年)的罕见精品。

有些绘画画幅奇大,当时必然是庆典节日挂在壁上的。

斯坦因被称为“强盗”、“窃贼”并不冤枉,因为他以诈骗手法、下流行径,掠夺了中国的珍贵文物。

或许人们会好奇,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和文学瑰宝,为何要藏在这个秘密地方呢?经研究发现,这些手抄本全是在位时(公元997至1022年)之前的文物。

历载敦煌于11世纪初期几次为鞑靼(蒙古)骑兵所攻占,怕这些珍贵的文物被敌人破坏而藏在了这里,蒙古人统治了中国数十年,这些宝物自然被人遗忘了。

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珍品落人了英国强盗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加入收藏
               

敦煌研究院披露莫高窟壁画是怎么回事?解析唐代女子“群像”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