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两次征讨日本失败内幕:背后奇怪力量

忽必烈也继承了他先人的政治和军事遗产,占领并管理着从亚得里亚海直至中国的庞大帝国。
不过忽必烈的一生中也并非战无不胜,他两次攻打日本
【千问解读】
忽必烈也继承了他先人的政治和军事遗产,占领并管理着从亚得里亚海直至中国的庞大帝国。
不过忽必烈的一生中也并非战无不胜,他两次攻打日本失败,劳民伤财,不仅耗费大量金钱,还无端葬送了好几万人的性命。
忽必烈两次征讨日本失败内幕,背后神秘力量被称为日本保护神 忽必烈攻打日本其实并不是为了占领其领土,而是为了一种政治目的。
因为日本自最后一代遣唐使之后,已经有数百年没有向中国进贡了,如果这时候日本人能向忽必烈表示臣服,自然有助于增加元帝国在汉人心中的权威性。
可偏偏这时候日本人跟的关系搞得很好,就是不理元帝国,甚至还支持南宋政府对抗元朝。
这让忽必烈很头疼。
网络配图 但毕竟日本不是,也不是欧亚大陆上的地些国家,日本与元朝隔着大海,蒙古铁骑再厉害也没有办法在茫茫大海上驰骋。
所以忽必烈一开始也没有想真打,他只是想凭着自己在欧亚战场上的威名,让日本人给他一点面子,派个使节到元朝去意思一下。
谁知道日本人根本不给忽必烈面子,连续派两次大使去日本劝说都毫无所获。
忽必烈不死心,在已经决定进攻日本之前还派了使臣去日本,没想到这次日本更绝,竟然把元朝的使臣都给杀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不打都没有办法向人民群众交待了。
忽必烈两次征讨日本失败内幕,背后神秘力量被称为日本保护神 于是,1274年11月,忽必烈派遣了一支由蒙古人、汉人、女真人组成的15000人的军队和6000至8000的高丽士兵,由大约7000名高丽水手引导,从合浦(在现在的韩国釜山附近)出发开往日本。
蒙古军分乘300艘大船和400到500艘小船,向日本方面驶去,首先遭到攻击的是日本与朝鲜半岛间的门户对。
农历十月初三,元军从朝鲜半岛的合浦,即今镇海湾马山浦悄然出击,六日凌晨突然出现,成功登陆对马岛。
元军全歼岛上日守军,攻占对马岛。
接着,于十四日发动对壹岐岛的攻击,战火开始烧近日本本土。
十六、十七两日,元军开始攻击日本本土,在九州松浦、平户等地进行多点袭扰性登陆。
二十日,这次战役中两军最大的决战在博多湾发生。
此一战,十万日军全军崩溃,放弃博多等地,逃往北九州的首府太宰府。
但是接下来发生了一场灾难性事件阻止了元朝军队的前进。
这是一场恐怖的台风,元朝有一半以上的舰队在这次风暴中沉没。
因此元军对日本的第一次入侵以重大灾难结束。
一共有1万5千多元军在这场灾难中丧生或失踪。
此后,尝到胜利果实的日本人变本加厉,在1275年和1279年两次将忽必烈的使臣杜世忠、周福等斩杀。
蒙古贵族上层对日本人的这种行动非常生气,忽必烈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于1281年决定第二次出兵讨伐日本。
这一次,忽必烈率领着14万人,指挥着3千艘战舰。
兵分两路,第二次入侵日本。
主力江南军约十万人从泉州港出发,但因种种原因直到七月才抵达日本海岸,而东路军约5万人则循旧路再次登陆北九州。
兵分力散的元军因为受到日本沿海防御工事的阻碍,寻找登陆点更花费了很多时间。
登陆后,又遭到早已有备、装备训练都得到很大提高的日军的截击。
伤亡较大,加上疫病横行,元军前进速度比较缓慢。
但其实力还是在日本之上的,攻下日本只是时间问题。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他建立了由蒙古人统治的元朝。
忽必烈也继承了他先人的政治和军事遗产,占领并管理着从亚得里亚海直至中国的庞大帝国。
不过忽必烈的一生中也并非战无不胜,他两次攻打日本失败,劳民伤财,不仅耗费大量金钱,还无端葬送了好几万人的性命。
网络配图 忽必烈攻打日本其实并不是为了占领其领土,而是为了一种政治目的。
因为日本自唐朝最后一代遣唐使之后,已经有数百年没有向中国进贡了,如果这时候日本人能向忽必烈表示臣服,自然有助于增加元帝国在汉人心中的权威性。
可偏偏这时候日本人跟南宋的关系搞得很好,就是不理元帝国,甚至还支持南宋政府对抗元朝。
这让忽必烈很头疼。
但毕竟日本不是宋朝,也不是欧亚大陆上的地些国家,日本与元朝隔着大海,蒙古铁骑再厉害也没有办法在茫茫大海上驰骋。
所以忽必烈一开始也没有想真打,他只是想凭着自己在欧亚战场上的威名,让日本人给他一点面子,派个使节到元朝去意思一下。
谁知道日本人根本不给忽必烈面子,连续派两次大使去日本劝说都毫无所获。
忽必烈不死心,在已经决定进攻日本之前还派了使臣去日本,没想到这次日本更绝,竟然把元朝的使臣都给杀了。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不打都没有办法向人民群众交待了。
于是,1274年11月,忽必烈派遣了一支由蒙古人、汉人、女真人组成的15000人的军队和6000至8000的高丽士兵,由大约7000名高丽水手引导,从合浦(在现在的韩国釜山附近)出发开往日本。
蒙古军分乘300艘大船和400到500艘小船,向日本方面驶去,首先遭到攻击的是日本与朝鲜半岛间的门户对马岛。
农历十月初三,元军从朝鲜半岛的合浦,即今镇海湾马山浦悄然出击,六日凌晨突然出现,成功登陆对马岛。
元军全歼岛上日守军,攻占对马岛。
接着,于十四日发动对壹岐岛的攻击,战火开始烧近日本本土。
十六、十七两日,元军开始攻击日本本土,在九州松浦、平户等地进行多点袭扰性登陆。
二十日,这次战役中两军最大的决战在博多湾发生。
此一战,十万日军全军崩溃,放弃博多等地,逃往北九州的首府太宰府。
但是接下来发生了一场灾难性事件阻止了元朝军队的前进。
这是一场恐怖的台风,元朝有一半以上的舰队在这次风暴中沉没。
因此元军对日本的第一次入侵以重大灾难结束。
一共有1万5千多元军在这场灾难中丧生或失踪。
此后,尝到胜利果实的日本人变本加厉,在1275年和1279年两次将忽必烈的使臣杜世忠、周福等斩杀。
蒙古贵族上层对日本人的这种行动非常生气,忽必烈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于1281年决定第二次出兵讨伐日本。
这一次,忽必烈率领着14万人,指挥着3千艘战舰。
兵分两路,第二次入侵日本。
主力江南军约十万人从泉州港出发,但因种种原因直到七月才抵达日本海岸,而东路军约5万人则循旧路再次登陆北九州。
兵分力散的元军因为受到日本沿海防御工事的阻碍,寻找登陆点更花费了很多时间。
登陆后,又遭到早已有备、装备训练都得到很大提高的日军的截击。
伤亡较大,加上疫病横行,元军前进速度比较缓慢。
但其实力还是在日本之上的,攻下日本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农历七月三十日,在海上徘徊许久的元军再次遭到台风的袭击,这一次比上一次的损失更为惨重,特别是迟迟方到的江南军因为仓促建造的战船质量低劣而几乎,东路军损失也几乎达到七成。
元朝的第二次对日征讨再次失败。
网络配图 对日本人来说,这次台风绝不是一次意外事件。
这是从神那里刮来的保护日本的神风,因为他们的土地是受神保护的。
这次蒙古人入侵的失败使得自我膨胀的日本种族中心主义观点一度甚嚣尘上。
对日本人来说,这次台风说明,神决不会允许敌人征服和占领他们的疆土。
而对于蒙古人和忽必烈汗来说,这次失败则是毁灭性的。
忽必烈一生中还从未遭受过如此惨重的损失。
以后,虽然忽必烈还计划过第三次征讨,但因形势所限,最终没有实施。
(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农历七月三十日,在海上徘徊许久的元军再次遭到台风的袭击,这一次比上一次的损失更为惨重,特别是迟迟方到的江南军因为仓促建造的战船质量低劣而几乎全军覆没,东路军损失也几乎达到七成。
元朝的第二次对日征讨再次失败。
忽必烈两次征讨日本失败内幕,背后神秘力量被称为日本保护神 忽必烈 对日本人来说,这次台风绝不是一次意外事件。
这是从神那里刮来的保护日本的神风,因为他们的土地是受神保护的。
这次蒙古人入侵的失败使得自我膨胀的日本种族中心主义观点一度甚嚣尘上。
对日本人来说,这次台风说明,神决不会允许敌人征服和占领他们的疆土。
而对于蒙古人和忽必烈汗来说,这次失败则是毁灭性的。
忽必烈一生中还从未遭受过如此惨重的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风流皇帝乾隆举办过两次“千叟宴”,为什么之后的帝王不办了?
他不光成功地通过“千叟宴”向世人展示了他文韬武略,有治国大才,还成功地向人传递了他以“孝”治天下的仁爱之心。
乾隆视康熙为偶像,因此也效仿康熙举行过“千叟宴”,甚至比康熙举行的“千叟宴”更隆重,更盛大。
那么,的“千叟宴”举办得怎样?为什么乾隆举办后,此后的皇帝都不再举办了? 我们先说说康熙举办的“千叟宴”。
康熙第一次举办“千叟宴”是在他60大寿时。
此时康熙在位已经52年。
论文治他兴修水利、奖励农耕、减轻赋税和徭役,治理黄河水患;论武功他除、平三藩、收台湾、征蒙古及南沙俄。
再加上他重视汉儒文化,对西方算术等也很喜欢。
因此,在他的治理下,呈现出经济繁荣,国泰民安的盛世局面。
所以,在他60大寿时,他看到国家欣欣向荣的气象,颇为自得,决定举办万寿庆典,并“布告天下耆老,年65岁以上者,官民不论,均可按时赶到京城参加畅春园的聚宴”。
据《康熙实录》记载,为了庆典活动,搭置的彩棚绵延20多里,从西直门一直搭到畅春园。
此次“千叟宴”由于不论官民,因此参与者多达上万余人,其中90岁以上的老人有33人,80岁以上的有538人,65岁以上者3000多人。
这已经不只是“千叟宴”,而是“万叟宴”了。
康熙不仅亲自赐酒给80岁以上老人,还命皇子皇孙们负责给老人们执爵敬酒,分发食物。
对于外省老人,还赏赐路费等。
这些老人也因能参加皇帝的寿宴,倍觉荣耀。
民间更是对康熙的行径大为赞赏,称他为“威服海内,恩浃华夷”的千古一帝。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为了庆祝70大寿,再次在乾清宫举办了“千叟宴”,时年12岁的乾隆有幸参加了这次“千叟宴”,并且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乾隆继位后,处处以康熙为榜样,他编修典籍、蠲免钱粮、维护民族统一,巩固边疆版图,可以说也的确做出了不少政绩。
当然,乾隆也学康熙举办过两次“千叟宴”。
一次是在他75岁时,正好又喜添五世孙。
于是为了彰显皇恩浩荡,乾隆在乾清宫举行了第一次“千叟宴”。
由于年龄限定在60岁以上,举国上下能达到这个要求的人数不少,乾隆精选了3000多人参加宴会。
乾隆是个讲排场的人,宴会上制作的都是山珍海味,满汉全席,酒水亦是取之不尽的贡酒。
因此与会者都兴高采烈。
其中90岁以上的老人,更是在一品大员的带领下参拜乾隆。
除得到乾隆亲赐的御酒外,还得到玉如意、朝珠、文玩等贵重物品。
老人们一生也就参加了这一次宫廷盛宴,不光荣耀,还知道吃的喝的都是民间尝不到的,所以他们一边夸赞着“圣上英明”,一边大快朵颐,一时醉倒撑倒无数。
再加上当时又是正月天气,虽说御厨制作的满汉全席既华丽又好吃,但由于天气冷,菜凉得快。
又加上舟车劳顿,好不容易才赶到京城。
因此老人们在食用了这些凉菜以后,不少人就病倒了。
再摊代医疗条件不好,一些老人没能撑住,就病逝了。
事情发生后,人们经过了解,发现其中一部分老人是被地方官员强制送到北京的。
原来地方官员都知道乾隆是个喜好排场,讲究大场面的人。
他们为了取悦乾隆,于是将登记在册的老年人征集起来,并派驴车拉着他们去了北京城。
跋山涉水,一路上吃了不少苦头的老人们,还没有缓过劲来,再加上居然能看到皇帝,本就兴奋不已。
又看到皇帝给他们准备了好吃好喝的,一时不免放开口腹之欲,大吃大喝起来。
的原因,最终把老人们折磨致病,甚至去世。
虽然第一次“千叟宴”因为没有经验,导致老人死亡,乾隆也遭到士人指责。
但乾隆为了与康熙同步,毅然又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
乾隆60年,乾隆遵从他继位时不超过康熙执政的承诺,把帝位传给了。
不过军政大事,还是要经过他来把控。
所以,他是个特别忙的太上皇。
乾隆在传位第一年,也就是嘉庆元年,他又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
由于此时乾隆已是85岁高龄的老人,他便把参与年龄提到70岁以上。
为了避免发生第一次“千叟宴”的问题,他这次不仅把菜肴改为火锅,还把宴会地点改到皇极殿内。
至于人数嘛,他也压缩了不少,这样一来,再没发生过死人的事情。
只是,乾隆两次举办的“千叟宴”,都没能带来康熙举办时的轰动效应,还害死了不少老人,没死的老人,生活也没什么变化。
再加上乾隆在世时,耗费了不少财力国力,制造了不少矛盾。
以至于乾隆去世后,清王朝开始麻烦不断,盗贼四起,起义频发,朝廷与民间尖锐对立。
因此,后世皇帝们继位后,便摒弃了“千寿宴”这一宫廷宴会了。
随机文章盘点世界六大沉船,英国用客轮偷运武器连累乘客(1200死)惊现2017年广州不明飞行物,小蛮腰和高速路上多地出现土星能住人吗,超强风暴/大气压强/低温导致土星不能住人(还缺氧)战斗机最快飞行速度3马赫,广州到北京仅需36分钟木星跟土星哪个恐怖,都如同地狱无任何生命迹象(木星更大更重)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代善为什么两次都错过皇位是怎么回事?难道是自己不去争取吗
可没想到禇英不争气,自毁前程,最后被努尔哈赤处死。
禇英死后,努尔哈赤又立了一个继承人。
名义上不称太子,只是,但努尔哈赤却确定这位大贝勒的实际皇储身份,他就是。
代善在众皇子年龄最长(不算禇英)。
即使在禇英被废之前,代善也是兄弟中立功最大,权势最大的。
《王朝》里八阿哥权势喧天,威胁到的地位,康熙必然放弃老八。
努尔哈赤也一样,自己还活着呢,代善就快把自己给“屏蔽”了。
万一代善起了歹心,自己还有活路吗?而代善本人也不惜身,到处折腾。
有件事,努尔哈赤差点没被代善气死。
努尔哈赤有个宠妃叫,和代善传出绯闻。
满洲有父死、子可娶庶母的风俗,代善又提前被确定为皇位继承人。
努尔哈赤老矣,他死后,天下就是代善的。
比代善还小7岁的阿巴亥要给自己留条出路,自然就想和代善提前“确定”关系。
代善有年轻人的冲动,加上阿巴亥貌美,也就动了心,落下把柄。
好在努尔哈赤没有追究这件事,给了代善改过自新的机会。
可代善并没有汲取教训,继续花样作死。
代善在萨尔浒建造贝勒府,规制要高于努尔哈赤所住的汗宫。
看到风声不对,代善说要把这座贝勒府献给汗父,结果代善没两天就后悔了,各种可笑的拖延。
努尔哈赤是一代雄主,怎么能忍受儿子这般戏弄?父子之间有了裂痕。
代善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被小老婆的枕头风吹倒,竟想杀掉自己前妻所生的儿子硕讬(硕托)。
硕讬是努尔哈赤的宝贝,努尔哈赤听说后,几乎被气疯。
怒极之下的努尔哈赤说他连亲儿能杀,将来他当上大汗,他的兄弟们还能活吗?努尔哈赤权衡之下,认为代善不适合继位,就废掉了他的大贝勒之位。
代善经过此事,终于清醒,杀掉了小老婆,得到了父亲的原谅。
努尔哈赤不再立代善为继位人,但依然保留了代善的贝勒地位,还是之首。
代善不能继承汗位,但在努尔哈赤死后,他依然有能力左右大汗的人选。
而代善在兄弟中,最终选择了四贝勒(黄台吉)。
论出身、地位或是实力,皇太极其实都不如。
按说,多尔衮比皇太极更合适继位,但因为一个女人的缘故,让代善还是选择了皇太极。
这个女人,就是多尔衮的生母、代善的“绯闻女友”阿巴亥。
代善和阿巴亥事发后,阿巴亥被努尔哈赤发配到荒无人烟的地方。
努尔哈赤快咽气时,又下令让阿巴亥殉葬。
原因就是努尔哈赤始终没忘阿巴亥当初让自己出丑,不杀阿巴亥不解恨。
阿巴亥死了,但她的儿子多尔衮却有很大的可能继承汗位。
阿巴亥的死,和代善有着脱不开的关系,难说多尔衮心中不恨代善。
万一多尔衮继位,掌握了权力,他会不会整治代善,为母报仇?代善心里也没底。
所以,为了自己的安全,代善必须挤掉多尔衮。
即使没有阿巴亥的因素,多尔衮势力大,如果拥立他继位,自己的功劳是显不出来的。
但如果立势力较弱的皇太极,自己就能突显拥立之功。
代善和皇太极在私下做了交易,皇太极继位后,果然没亏待代善,代善还是诸贝勒之首。
不仅如此,代善还能分享皇太极的一部分权力,相当于。
等到皇太极驾崩时,代善再次面临选人的困局。
当时最有资格继位的,是代善本人、多尔衮、以及皇太极的长子。
代善本人无意皇位,但选择多尔衮还是豪格,这是个技术活。
多尔衮身后有两白旗,豪格身后有两黄旗。
相对来说,两黄旗势力大,所以继承人只能在皇太极的儿子中选。
可如果不选豪格,以豪格的性格,他肯定会闹事。
而多尔衮也是类似的情况,不立多尔衮,两白旗不会答应。
怎么办,问题抛给了代善。
多尔衮和豪格都有权势,立谁都显不出代善的拥立之功。
对代善来说,最合适的,就是立皇太极儿子中的其他人,代善看中了年仅6岁的福临。
立福临,也是多尔衮和豪格都能接受的结果,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为了立福临,代善还杀掉了儿子硕托和孙子阿达礼。
硕托和阿达礼想立多尓衮,这显然不符合清廷以及代善的利益,代善忍痛大义灭亲。
换言之,清太宗皇太极和福临(帝)的皇位,其实都是代善让出来的。
如果没有代善,的历史也许就是另一样模样。
随机文章北极是陆地还是海洋,是被冰川覆盖的海洋(生活有900种植物)面粉遇火会爆炸吗,实验证明是会爆炸/几秒钟就可引爆全场美国下一代超音速武器,80亿美元研制6倍音速侦察机/领先他国20年十三颗水晶头骨的神秘传说,传闻集齐13颗可避免地球偏离轴心无花果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增强大抗力预防癌症(腹泻者禁食)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