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和司马昭相比 司马师比司马昭还要强吗

司马师要比司马昭强吗?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跌宕起伏的三国
【千问解读】
对司马师和司马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千问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司马师要比司马昭强吗?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跌宕起伏的三国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如:以武艺著称于世的关羽,以智谋多诡近妖的诸葛亮,以忠义贯穿终始的姜维,但是我们今天要谈的是以隐忍韬晦而后发制人的司马家族。
众所周知,在三国历史中,司马家族中最出名的人物莫过于司马懿和司马昭,前者自不必说,老谋深算,先熬死了诸葛亮;后又发动高平陵之变,控制曹魏朝政,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定了根基;后者则是应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而广为人知。
这里,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似乎存在感并不强。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司马师的作用非常关键,他完美地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沉着冷静
司马师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同母兄,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
据《晋书》记载,司马师“雅有风彩,沈毅多大略。
”即司马师文雅有风采,为人沉着坚强,有雄才大略。
有一件事情,可以凸显司马师的沉着坚强和大心脏,甚至就连其父亲司马懿都赞叹不已。
在司马师的父亲司马懿将要诛杀曹爽的时候,一直到将要动手的前一天夜里才将这件事告诉了司马昭。
事后,司马懿还派人前去观察他们的反应。
司马师跟平常一样安然入睡,可是司马昭却不能安然就寝。
(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到了第二天早上,大家在司马门会集兵马的时候,司马师非常镇静地指挥内外事宜,排兵布阵也非常的整齐。
司马懿看后说道:“这个儿子究竟还是可以的!”(此子竟可也)
当初,司马师秘密赡养了三千死士,并把他们分散在民间百姓中隐藏,这些人一下子集合出现,大家都不了解是从哪里来的。
就这份组织能力,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且高平陵政变前一夜,司马昭紧张得睡不着觉,而司马师却安稳如故,足以看出司马师沉着冷静比司马昭强太多了。
二、大局观强
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司马师开始继掌大权。
嘉平四年(公元252年),司马师升为大将军,魏国趁孙权病逝之际,三路军队讨伐东吴,结果吴国太傅诸葛恪在东兴击败魏军,魏军死伤者众,吴军缴获魏军资材器物堆积如山。
当时朝臣建议把诸葛诞等参战武将下贬职位,然而司马师却主动把战败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并提起:“我不听公休,以至于此。
此我过也,诸将何罪?而同时期的司马昭呢?在战败后,询问众人:“近曰之事,应该是谁来承担咎过?”王仪称:“罪责在元帅。
”司马昭大怒道:“王仪!你要诿罪于我吗?”于是,下令斩杀了王仪。
两下对比一看,无疑司马师的大局观更强一些。
三、狠辣果决
对比于父亲司马懿,司马师的心狠手辣也是非常出名的。
例如他的第一任妻子就是夏侯玄的妹妹夏侯徽,司马师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和夏侯徽结为了夫妻,两个人的生活一直都比较和谐,夏侯徽这个人也非常有见识,使得司马师一有什么新的想法,都会和夏侯徽进行商议。
两人一共生了五个女儿,这也足以证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了。
但随着谋朝篡位的需要,由于夏侯徽出身于曹魏家族,司马师就毫不留情地毒杀了妻子。
其次,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师的好友何晏被其父司马懿所杀,司马师作为何晏的至交好友,却没有任何的阻拦,甚至于一点态度都没有;另一个好友夏侯玄,是司马师的大舅哥。
然而即便是这么亲近的关系,司马师依旧毫不留情,该下毒手下毒手,使夏侯家遭受灭门之灾。
从这里我们也能够看得出来,司马师这个人出手狠辣果决,心中已经不再看重亲情友情等这些情感了。
四、结语
公元255年,司马师病死于许昌,终年四十八岁。
在其任职大将军时期,他雄才大略,制定出了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使其各有职掌,朝野肃然。
军事上,其用计于新城之战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军队;并指挥平定“淮南三叛”中的毌丘俭、文钦之乱。
虽然司马师掌权的时间很短(251年-255年),但他承上启下的为司马家篡魏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与自己的弟弟司马昭相比,司马师也更有能力,更狠辣果决,因此从某个角度来说,司马师是晋朝基业的实际奠基人。
蜀汉中太监黄皓排挤忠良,乱政误国,蜀汉亡后司马昭将其活剐是怎么回事?。
但人算不如天算,到了三国后期,蜀汉还是出现了一名乱政太监,仗着信任自己,其将蜀汉内部弄得一片混乱。
因的存在,刘禅堕入深渊,沉迷酒色,不能自拔,其对国家不管不顾,蜀汉因此崩塌。
黄皓没有人知道他什么时候生,但是死在263年。
在刘禅还是太子的时候,黄皓就一直服侍着他,除了阿谀献媚之外,黄皓基本没有其他本事。
刘禅继承皇位后,对黄皓更加的器重,但由于此时还建在,黄皓不敢太猖狂,更没有胆量干预朝政,否则分分钟被干掉。
在《前出师表》中,诸葛亮曾劝诫刘禅:“亲贤臣,远小人。
” 当诸葛亮崩卒于五丈原之上,接替其掌权的是。
董允也是一位刚正不阿的良臣,黄皓十分惧怕董允,始终不敢为非作歹。
当每次董发现黄皓有干涉权政的苗头时即刻就向后主刘禅劝谏,每每都把黄皓给训斥一通,让黄皓也是不敢言语。
董允在世之日,黄皓的官位一直不过黄门丞。
延熙九年,董允去世,陈祗接替他担任侍中,陈祗不再排斥宦官黄皓,并与黄皓,使得黄皓开始有机会参与政事。
他和黄皓互相勾结,控制了蜀政,并排挤等忠臣。
姜维想杀他,每次都被刘禅拒绝。
最后姜维害怕被其所害,于是只得退回沓中屯田,一时间竟然不敢回到成都。
后来邓艾功进蜀地,邓艾早就听说黄皓的为人,就想把他关了起来然后杀掉,不想,黄皓用钱和打通了人脉,又顺利的活了下来。
公元263年魏灭蜀刘禅投降、押往洛阳,再次抓获了黄皓,以他“祸国殃民”为由,将他凌迟处死。
随机文章皇帝在国外宣布退位、国内政客那着权力博弈⋯百年前的德国,从混乱中长出了什么?罕见的巨型奇虾化石,长达1.8米的寒武纪最大生物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不能双重标准,否则会让自己陷入混乱吸血鬼的始祖该隐,杀死弟弟与妹妹结婚生子(被上帝诅咒)探索白化病是怎么引起的,家族遗传和近亲结婚是白化病的罪魁祸首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诸葛诞受到司马师重用,他造反的真相是什么?
《太平御览·人事部·品藻中》记载:“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
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
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
”其中,就来说,主要活跃在三国后期,也即在诸葛诞一展身手的时候,、诸葛瑾已经去世了。
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族弟。
在三国后期,诸葛诞曾受到的重用,被封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
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族弟诸葛诞,被司马师重用,为何还要背叛司,也即举兵造反呢?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一 首先,诸葛亮在蜀汉为官,诸葛瑾在东吴为官,而诸葛诞则一直在曹魏为官。
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并另立楚王曹彪为帝;事情被兖州刺史黄华揭发后,司马懿领兵讨伐,并任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
由此,在后,诸葛诞可以纳入到的势力范围内。
尤其是司马懿、司马师等人,都非常倚重诸葛诞这位人才。
到了公元255年,此时司马懿早已去世,曹魏大权被司马师掌握。
在此背景下,与文钦在寿春起兵,列举司马师罪状数重。
值得注意的是,毌丘俭与文钦起兵造反时,还曾联络诸葛诞,希望他可以一起起兵。
当然,这遭到了诸葛诞的严词拒绝。
二 等到司马师讨伐毌丘俭时,诸葛诞亦率兵前往寿春。
在平定毌丘俭与文钦的叛乱上,诸葛诞立下了战功。
而这,无疑让诸葛诞继续受到司马师的重用。
在叛乱平定后,诸葛诞被司马师任命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
在汉末三国时期,镇东大将军,无疑是非常高的官职了,这意味着曹魏在东线的战事,诸葛诞都拥有较高的话语权。
不久之后,司马师又将诸葛诞加官进爵,封他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任征东大将军。
但是,到了公元257年,诸葛诞依然选择举兵造反,也即背叛了司马氏。
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这是因为他的好友邓飏、夏侯玄等先后被诛杀,这让诸葛诞对司马氏存在不满情绪。
三 早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前,诸葛诞与散骑侍郎夏侯玄等人交好。
但是,公元254年,夏侯玄被司马师杀害,夷灭三族。
至于诸葛诞的另一位好友邓飏,则和一起被司马懿诛杀了。
基于此,好友的被杀,无疑激起了诸葛诞心中的不满。
另一方面,在中,王凌和毌丘俭亦被夷灭三族,这显然让诸葛诞,担心司马氏下一个清除对象就是自己了。
在此背景下,等到司马师去世后,继续篡夺曹魏的大权,隐隐有取代曹魏,建立西晋的势头了,这让诸葛诞心中十分不安,于是在当地收买人心,又蓄养数千死士自保。
由此,对于诸葛诞来说,更多的是希望割据一方,以此自保。
而这,自然是和司马氏的利益相冲突的。
四 最后,公元257年,为免司马氏夺权时诸葛诞领兵反抗,建议司马昭征召他入朝,甘露二年(257年),曹魏朝廷正式下诏升诸葛诞为司空,并入朝任职。
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无疑成为诸葛诞造反的催化剂了。
在此之前,诸葛诞的好友夏侯玄就是被剥夺兵权,入朝任大鸿胪、太常等职,之后再被司马师诛杀的。
因此,司马氏显然要用对付夏侯玄的招数,继续来对付诸葛诞。
在此背景下,诸葛诞接得诏命后十分害怕,于是发动叛变,征集淮南将士和一年粮食据守寿春,又杀扬州刺史乐綝,派吴纲领儿子和牙门子弟到东吴请求援兵。
当然,面对强大的司马氏,诸葛诞自然是孤掌难鸣,最终兵败被杀。
就这样,作为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在三国后期正式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
对此,你怎么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