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问百科解读】
来源:文鸞竹
喜欢看电视剧的伙伴都知道,古装剧里,主角团住店吃饭时总是能从怀里掏出一枚银锭子,让店家不用找了,虽然我们不知道到底是多少钱,但看着掌柜两眼放光的样子,观众就明白肯定不会少。
如此可爱的银元宝,既能当货币,又能熔了做首饰,应该是所有人的心头好,可为什么到了现代,银锭子却渐渐消失不见了呢?对此,考古学家给出答案。
一:银子在当时只是富豪的“专属”
其实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古装剧里能拿得出银锭子的人都是非富即贵。
稍微宽裕一点的也最多用点碎银子,碎银子就是将一整个银锭子切割成五两、十两,数值更小,更方便找补的银子,并且实际上,老百姓中使用度最高,流通最频繁的,还是一个个串起来的铜板。
银锭子的流通不够快,大多都被世家贵族把握在手里,老百姓对其需求度不高,自然难以作为寻常货币流传下去。
二:银子多被当作陪葬品
中国古代很多人都信奉“前世今生”,坚信前世种下什么因,后世就会结什么果,于是,为了自己下一世能继续当个有钱人,达官贵族在下葬时身边通常会带很多陪葬品,让自己下辈子赢在“起跑线”。
尤其是近代史上最出名、骂声也最多的慈禧太后,她生前就喜爱各类翡翠珍宝,生活极度奢靡,就算薨逝后,她的陪葬品也不是一个“豪”字就能概括出来的。
据不完全统计,慈禧太后陵墓中,光是一床被子,就绣了6000多颗珍珠,宝石、白玉等都要按斤来称,她入殓时身上穿的衣服,戴的凤冠,挂的项链,其上珠宝皆有鸡蛋那么大,一颗能抵上万两白银,还不说其他的金银锭子,更是堆山码海。
比她的丈夫陪葬品更多、更豪华。
这些陪葬品在她陵墓关闭那一刻,便被永久封存于地下,直到盗墓贼打开了她的墓室,后世人才亲眼见到了她的奢靡生活。
一个慈禧太后是如此,中国几千年的王朝想必也不会清减到哪去,大量的金银作为陪葬品被永埋地下,地上的开采也跟不上这个消耗速度,自然市面上的银子就越来越少了。
三:清朝时期武力落后被挨打
除去达官贵人们自己的挥霍,在清朝时期,外国已经开始逐步迈入现代化,我们却仍旧固步自封。
一个资源丰富且没有反抗能力的国家,是没有资格对武力强大的国家说不的,他们先是闯入颐和园烧杀抢掠,将绝大多数文物、珍宝、白银洗劫一空,然后再各个地方逐步攻破。
清政府想反抗,又没有能力,他们就趁机提出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让清政府拿钱消灾,于是,大量的白银如流水一般,哗啦啦~就流向了别人的腰包。
四:想反抗,也需要花钱
自从中国被迫加入“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百姓和政府都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真谛,想要不被欺负,一直赔款肯定治标不治本,而且这么大的数目,又赔得起几次呢?
所以,此时已经有大量的人开始构思起反抗。
然而,想要和对方有一战之力,首先武器上得和对方水平相当吧,对方从海上来擅长海战,我们得专门培养吧,。
那么,打造武器,制备火药,培养人才,同样也得花钱吧,培养一支作战优良的军队,不是一点小钱就能搞定的。
同时,当时除了清政府,各地还有不少自发组织,时局动荡不堪,人人都只想保命的年代,自然无人关注经济的发展,就算后来外患已经解决,但国内经济萧条,已经没有多少人用得起银子了。
五:民国军阀将白银黄金偷偷运走
1948年,中国已经从清朝改为了民国,一个同样动荡的年代,当时,蒋介石颁布了一个经济条令,大量回收民间老百姓、地主手中的金银。
同年,国民党军队在大陆上的各大战役均以失败告终,蒋介石趁机提出要“另起炉灶”、“东山再起”的想法,便带着这一批从民间回收来的金银和自己的军队连夜逃到了台湾。
至于当时他提出收黄金,“换兑换券”的那些百姓该怎么办,完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因此,不少人就因为他,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据不完全统计,蒋介石当时记录在册的,就偷偷运走了三批黄金白银,还有的被他掩盖的,或蒙混过关的,更不知道有多少。
据相关知情人员透露,蒋介石当时运走的金银,有国库的半数之多,而他只是其中最为显著,最受人关注的一个,其他军阀有没有私下藏匿,我们无从知晓。
六:银锭子揣在身上太明显
自从清朝覆灭,民国建立后,百姓身上的着装明显有了大的改变,街上鲜少能看见有人穿宽袖、长衫,“中山装”开始风靡。
大家都知道,中山装是窄袖,合身的,一套穿上,身姿挺拔,自然不能在腰间再挂一个装银锭子的荷包,也不能把银锭子随手放在包包里,不然看起来多不雅观。
所以,在衣着潮流的发展趋势下,大家都开始追求轻便出行,而银锭子自然而然地,也不太适应时代。
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银子始终都有一席之地。
如今,银子不再作为货币在市面上流通,但银子依旧存在于我们生活中,苗族、畲族等等少数民族的服饰上,依旧有大量用银子做成的装饰,穿的人一动、风一吹,银吊坠就叮叮作响,十分悦耳。
我们平时的耳钉、项链、手链等首饰也会经常用到银,更神奇的是,银作为贵金属,却不会让人过敏,实在难得。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本页面内容仅为信息发布,不作为任何招生依据,亦不构成任何报考建议。
如果您需要报名,请直接与学校联系,谨防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