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墓陪葬品价值白银亿两 是哪位盗走珍宝无数?
【千问解读】
她不是,却把两代帝王玩弄于股掌之中;她只是个女人,却让凤高高地飞翔于龙之上;她的陵墓超越了她的丈夫,是清东陵中最精美的。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种精美令她死后陵墓被盗、灵魂不得安宁。
她就是统治中国近60年,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
棺内“填空”的珠宝就值223万两白银网络配图 陪葬品价值白银亿两 慈禧是历史上著名的“奢侈”太后,生前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等宝物,死后其棺内陪葬的价值高达亿两白银。
李莲英是最信任的,慈禧死后往棺内葬宝时,他也是参与者之一。
李莲英和侄子合写的《爱月轩笔记》中,详细记载了慈禧随葬品的种类、数量、位置以及价值等。
在慈禧棺内,底部铺的是金丝织锦褥,厚7寸,镶有大小珍珠12604粒、宝石85块、白玉203块。
锦褥之上铺着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丝褥上铺珍珠2400粒。
慈禧的凤冠 盖在慈禧尸身上的是一条织金陀罗尼经被,被子用明黄缎捻金织成,织有陀罗尼经文2.5万字。
经被上还缀有820粒珍珠,盗墓者拆走珍珠后,就将这条的经被弃之于地,1979年清理地宫时才被发现。
经被之上还覆有一层缀有6000粒珍珠的被子,也是无价之宝。
入殓时的慈禧头戴镶嵌珍珠宝石的凤冠,冠上一颗珍珠重4两,大如鸡蛋,当时就值白银1000多万两,凤冠价值则可想而知;口内含夜一粒,据传夜间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脖颈上有朝珠3挂,两挂是珍珠的,一挂为红宝石的;身穿金丝礼服,外罩绣花串珠褂,足蹬朝靴,手执玉莲花一枝。
在其身旁,还陪葬着金、玉佛像,以及各种宝玉石、珊瑚等。
据说,当宝物殓葬完毕后,送葬的人发现棺内还有孔隙,就又倒进了4升珍珠和2200块红、蓝、祖母绿宝石。
光这些“填空”的珠宝,就价值223万两白银。
被盗珍宝下落不明 据说,慈禧棺内最珍贵的陪葬品要属用白玉雕成、号称可以“烟云流动”的九玲珑宝塔了。
传说慈禧棺内还有4个翡翠西瓜,两个白皮黄籽粉瓤,两个绿皮白籽黄瓤,价值600万两白银。
据悉,慈禧陵中被盗的珍宝或被孙殿英等人用来行贿,或被变卖,或遭毁坏,甚至被走私到国外,绝大多数至今下落不明。
据传,为了逃脱罪责,孙殿英曾把慈禧口中所含的夜明珠送给宋美龄。
而台北博物院中珍藏着一棵翡翠白菜,是其镇馆之宝,很可能就是慈禧陵中流失之物。
但随着时间流逝,这些被盗珍宝到底去了哪里,谁也说不清了。
打探消息后决定挖开慈禧陵 1928年,驻在河北遵化清东陵附近的国民革命军第12军军长孙殿英打上了东陵的主意,并派师长潭温江去查明情况。
通过一名曾侍奉过慈禧的太监之口,潭温江得知定东陵的慈禧墓中随葬有大量稀世珍宝,并从这名太监手上抄录了《爱月轩笔记·慈禧葬宝图记》和《孝钦后入殓,送衣版,赏遗念衣服》等。
网络配图 在摸清情况后,潭温江向孙殿英提出了盗掘慈禧陵的建议。
1928年7月1日,孙殿英命令潭温江严守东陵的所有要道,谨防他人入内。
在把两个旅的兵力开进东陵四周后,他就开始探查地宫的入口,并计划在盗墓完成后以换防为由撤离东陵,把事情嫁祸到土匪身上。
炸开地宫大门后顺利进入慈禧陵 经过一番周折,盗墓的士兵找到了慈禧地宫的入口。
从明楼下进入古洞门,过道尽头是一道浇铸了钢筋的墙壁,地宫入口就在这道“金刚墙”下。
从7月4日至7月10日,炮声不断从东陵传出,当地百姓以为是在打仗,谁也不敢出门。
但令他们想不到的是,两座陵墓已经被炸开。
进入慈禧地宫中的盗墓士兵没有想到,走进主墓室竟非常顺利,没费什么事就见到了棺椁与陪葬珍宝。
慈禧的主墓室是一个完全由汉白玉石铺砌的石室,正中是一座汉白玉石台,也就是“宝床”。
在石台上面,停放着一具巨大的棺椁,这就是慈禧太后的梓宫。
两侧的两座石墩上,则放着记录慈禧谥号的香宝、香册。
棺盖揭开霞光满棺慈禧太后面貌如生 盗墓者是怎样打开慈禧棺椁的呢?这曾经是一个谜。
直到多年以后,一本叫《世载堂杂忆》的书披露了一名据称曾参与盗陵的连长的回忆,这个谜才被解开。
据这名连长叙述,为撬开慈禧的内棺,光芒四射的金漆外椁竟被匪兵刀砍斧劈得。
匪兵们把砍碎的木头搬开后,就现出了一具红漆内棺。
由于怕刀斧损伤棺内的宝物,当官的就命匪兵小心谨慎地用刀撬开内棺。
“当时,将棺盖揭开,只见霞光满棺,兵士每人执一大电筒,光为之夺,众皆骇异。
俯视棺中,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长白毛寸余……珠宝堆积棺中无算,大者由官长取去,小者由各兵士阴纳衣袋中。
于是司令长官下令,卸去龙袍,将贴身珠宝搜索一空。
” 被盗内幕 慈禧太后很多人都知道,慈禧死后,葬在河北遵化的清东陵。
但是这么一块皇家的风水宝地,谁也不能想像,当子孙们眼巴巴地守着祖坟准备过日子时,竟然遭到了祖坟被挖掘的事件。
这对于慈禧的子孙们来说是一个奇耻大辱。
爷爷去世之前一直都记得慈禧墓被盗的事情,当时社会上反应非常强烈。
他清楚地记得当年的文章是这样记述的:这件盗陵案的主谋是的旧部孙殿英。
当年,孙殿英授意他手下两个师长谭温江、柴云升查勘策划,于十七年(1928年)五月十七日上午由工兵营带头动手爆破的。
事后清室后裔虽然一再请求缉凶,可是消息有如,始终没有踪迹可寻。
到了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这件事情在当时的警察和宪兵队的跟踪和加紧追查之下,虽然主犯逃跑了,但是也终于抓获了两名人犯:一个,一个,两人都是谭温江的部下亲信,而且都参加了盗窃陵墓工作,属于主要人员。
而这个案件也交给了当时的武汉绥靖主任公署审讯。
网络配图 后来在查阅资料时,我也看到了当时的法官戴少仑的回忆。
回忆里说:“孙殿英认为、乾隆和慈禧陵墓的殉葬宝物一定非常多,而且又都葬在东陵,是自己的领地,所以决定先从东陵下手。
可是进入地宫的墓道石门,非常严紧,一时之间也想不到什么法子能够打开,而且石门杼轴是嵌在石壁里面的,一切盗墓工具都毫无所用,所以最后只好用爆破手段炸药来轰炸了。
一霎时石块乱飞,烟雾升腾,用了一两百斤炸药,也不过只炸开一个仅可通人的洞穴。
当时大家只好摸索着,蛇行前进。
从这个洞穴过去,迎面是一条三十多级汉白玉台阶的墓道,里面的气氛非常凄凉、森然可怖。
所以后来人们就用电筒照射。
但是前方又是一座铁门,用炸药再次炸开铁门,一阵惨惨阴风就从门里吹了出来。
走了不多远就是一个宽敞的所在,一字排列着八口棺木,里面不少珠宝首饰,可是都不是什么稀世之珍,衣着方面固然也都锦衣璀璨,至于气势排场不像有慈禧太后的遗体在内。
于是大家在这个地方东打打,西敲敲,终于发现正中的玉石屏风响声与别的地方有点不一样。
人们非常高兴,因为石屏后面果然有一座暗门,通过暗门是一座寝宫。
殿内非常宽敞辉煌,正中停放一具巨型葫芦头(满式棺木前方都有一木制葫芦头)朱红亮漆金棺,比一般棺材要高大两倍有余。
大家一看这种殿堂严丽的势派,一致认定是慈禧的棺材。
而后来看到当时孙殿英旧部的供词里是这样描述的:“梓盖一掀,顿觉异香馥郁,飞光闪烁,只见一老妇在棺中仰卧,渊雅温润,体态安详,仿佛酣睡一般。
身上盖着星编珠聚锦衾,稍一撬弄,衾套就粉碎成灰。
整个尸体埋在玉果璇珠琳琅莹之中,霞光流碧,冷焰。
慈禧口中含有鸽蛋大小椭圆形夜明珠一颗,金芒四射,宝光辉煌。
匪众有识货的伸手就拿,谁知腮颊看虽完整,实际早已腐朽,稍一着力,立刻滑落嗓子里头,在你抢我夺一阵撕掳之下,慈禧终于颈项挨了一刀,那颗稀世瑰宝的夜明珠,也不知哪位快手将军揣进私囊了。
这次盗陵所得殉葬珠宝,除了珠翠钻石珍玩外,最名贵的是一座白玉雕琢的九级玲珑宝塔,另外一件就是名闻中外那只黑子红瓤绿皮的翡翠西瓜,望之鲜美,色可逼真。
大家洗劫搜索,为了囊括垫棺材底的珍宝,甚至不惜把慈禧遗体抬出棺外,放在梓盖上面(后来有见过的人说慈禧的脸上和全身都发酵了,长着一寸多长的白毛。
当时的地宫里面阴湿郁闷,又是夏天,尸体就这样晾了将近五十天,有这种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后来,大家带进地宫的容器实在装不下了,才陆续退出。
”由此可见,这些人是多么可恶。
谁家的老祖宗遭受这样的罪,子孙们都是非常难过的,因此对于这些话,我记得非常清楚。
其实直到今天,说起慈禧百年以后的这件事情,总还是有点辛酸。
还有什么比挖掘人的祖坟更缺德的事情呢?但是没有办法,历史走到这一步。
作为后人,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而没有什么能够补救的措施。
慈禧的陵墓被盗这件事情,我爷爷是非常清楚的。
在她去世一年以后的1909年11月15日,慈禧葬入河北省遵化县的东陵。
而仅仅过了不到20年,她的墓地就被当时以孙殿英为首的强盗洗劫。
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我爷爷也曾经偷着去那里看过一回,但是没有能够进去,只好悻悻地回来了。
据说当时政府下令捉拿盗墓贼的时候,形势非常紧张。
后来,爷爷直到去世的时候,也没有能再次成行。
到了1979年2月,清东陵管理所正式对外开放。
很多人都非常好奇,于是纷纷过去观看。
人们非常吃惊地看到两道石门敞开着,从石棺床上见到一具完整的内棺棺木,而破碎的外椁被扔在墓室的西北角,整个墓室一片狼籍,与人们想像当中的豪华奢侈完全不沾边。
1980年的时候,我已经从当时的知青点返回城里工作,趁着休假的时间,我和父亲作为一个旅游者也去看过一回。
当时整个墓室已经整理得比较整洁,据说这是1928年慈禧墓被盗后,溥仪派载泽等人匆忙清理重殓的。
而到了1984年元月,内棺才再次被专家打开,确认棺内上身包裹黄绸、下体裤子上绣满“寿”字、右脚穿白绫袜、左脚赤裸的完整尸骨,就是慈禧。
这个消息被当时的媒体公布以后,我又去了一回。
这次,我看到内棺已经被放进整修后的外椁。
楠木棺椁的华丽程度可以看出来了,但棺内含恨吞辱的慈禧却永远无法“安卧”。
有人说正是她的陵墓如此骄奢,从而引来了整个清东陵(除孝陵)屡屡被掘的“大难”。
网络配图 关于慈禧的陵墓豪华到什么程度,一些史料也有记载:据说十二年(1873年)三月初九的这天,18岁的同治前往定陵,为皇帝行了敷士礼和大飨礼后,来到附近的 平顶山和菩陀山看风水。
十五日,将平顶山改名“普祥峪”,定为的墓葬所在地;菩陀山改名为“普陀峪”,定为慈禧的墓葬所在地。
两个陵都于当年的八月同时动工,于五年(1880年)六月同时完工,耗时6年。
史料记载:耗银共达500多万两。
据说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八月,东陵守护大臣为了讨好慈禧,上奏朝廷说慈禧陵因连年雨水,多有糟朽,急需修整。
慈禧命亲信庆亲王和兵部尚书荣禄为承办大臣。
结果,陵内建筑无一不修,大殿和东西配殿都从原来的揭瓦维修改为拆后重建。
而这次大修则工程浩大,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时候,已经拨款150万两,以后的款项更是一个谜。
中间,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修建工程一度停顿。
等到慈禧从西安回京后,她也来到工地亲自检查。
1908年10月18日,工程在历时13年重修后终于完工(巧的是4天后慈禧去世)。
整个慈禧陵墓花了这么多钱,究竟豪华到什么程度,后人是没有办法想像的。
而慈禧随葬的珍宝究竟有多少?根据后来李莲英的回忆:慈禧尸体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三层金丝串珠锦褥和一层珍珠,共厚一尺。
头部上首为翠荷叶,脚下置粉红碧玺莲花。
头戴珍珠凤冠,冠上最大一颗珍珠大如鸡卵,价值有1千万两白银。
身旁放着金、宝石、玉、翠雕佛爷27尊。
脚下两边各放着翡翠西瓜、甜瓜、白菜,还有宝石制成的桃、李、杏、枣二百多枚。
身左放玉石莲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树。
另外还有玉石骏马8尊,玉石18罗汉,共计七百多件。
葬殓完毕,又倒入四升珍珠,宝石2200块填棺。
整棺的奇珍异宝,聚起的自然是巨祸。
她闭上眼仅20年,一位巧取豪夺横抢暴掘的大盗,将黑手伸向了她,并将她毁棺抛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蓝田支家沟古墓 “荆轲墓”或为汉武帝刘彻公主墓
但他强调,这仍只是他的推测,属于“一家之言”。
据了解,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掘的蓝田支家沟汉墓,是一座依山而建平地起陵的大型竖穴土圹墓,平面呈甲字形,墓葬由墓园、封土、墓道、壁龛、车马坑、前室、主墓室等组成,发掘时地面尚存留有高约10米的覆斗形封土,墓葬全长53米,最深距离现地面11米,出土随葬品3900余件。
关于墓葬内遗骨的鉴定结果为一位成年女性。
网络配图 发掘发现:主墓室被大火烧过 “主墓室已经被大火焚烧过,关中很多大墓都有这个现象。
”段毅告诉记者,这个墓葬是2009年在建设西安至商州高速公路时发现的,当考古人员进入场地时,施工已经开始,“墓道南部上面铺设有龙门吊的铁轨。
” 他介绍说,其实当他们一进入现场就认定,它应该是一座汉墓,当地讹传已久“荆轲墓”的说法似乎更站不住脚。
他告诉记者,除了封土的形制,还有职业的敏感,都认为这是一座汉墓。
“地面有高9.5米的覆斗形封土。
” 他表示,这么大的墓葬一般来说历史上都被盗掘多次,他们在发掘过程中发现至少有四处盗洞,主墓室两处、墓道两处。
之后,在发掘车马时,在一个盗洞里还发现有1996年的矿泉水瓶子,另外还发现一处埋有电雷管的哑炮,当时有很细的电线暴露在外。
墓主身份:不低于列侯级别 如何推断出墓主人的身份高低?段毅告诉记者,在文字材料中,除了封泥还有茧形壶上的大官(太官),还有车马器上的“右工”、封泥的“胞人”等,都显示了墓主人显赫的身份,至少不低于列侯级别。
“这座墓葬级别最重要的确定依据就是着衣式陶俑的使用,特别是宦官俑的使用,证明了身份极高。
”段毅介绍说,加上那么多有文字的封泥等旁证,确立其身份等级应该足够了。
他告诉记者,论文中他还是比较保守的说法,实际上这座墓应该是诸侯王一级的。
因为根据以往学界的研究,只有诸侯王一级的陵才会采用支家沟汉墓这种独占山头的格局。
“因为这个墓葬和以往发现的诸侯王相比规模要小些,但随葬品的级别又明显比诸侯墓葬高,所以我才取了比较保守的说法。
” 那诸侯王级别的陵墓和公主这类女性的陵墓,从陪葬和墓葬来说,是同一个规格吗?段毅解释说,汉书记载很明确,“长公主仪比诸王”,也就是说长公主享有和诸侯王一样的待遇。
网络配图 关键物证:头骨无法鉴定更多信息 既然发现了一块女性的人头骨残片,那可以通过这块残片推断出具体的历史时间吗?段毅告诉记者,关键是这个骨头经过火烧了,无法鉴定更多信息,只能确定是一名成年女性。
“因为火烧过,所以无法具体确定,毕竟人骨鉴定要有很多前提。
” 据介绍,该墓共出土3900余件(组)文物,以陶器物和铜质车马器件为主,还有金镶玉、360余枚“五铢钱”等。
出土的174件着衣式陶俑均为立俑,制作精美传神、栩栩如生,发式众多、面貌各异。
段毅介绍说,其制作时分头颅、躯干、腿、脚四大段模制而成,脸部的五官则是后期刻划而成,故表情各异,丰富而生动,神态各异,陶俑表面施橙红色彩或白彩陶衣,头发、眉毛、眼睛、胡须等绘为赭黑色,嘴唇多以朱红描绘,均经过焙烧,色彩附着较好,虽历经两千余年,有些色彩依然鲜亮如初。
墓主人为何疑似鄂邑长公主? 墓主人为何疑似鄂邑长公主?段毅解释说,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品及文字资料,推测墓主人所处的时间在汉武帝与昭帝之间,身份不低于列侯级别,极可能是位来自皇宫的高等级皇室成员,因葬于蓝田,又出土带有南方地域特征的双鱼瓶,因此墓主人与这两个地域都应密切相关。
同时,安葬的匆忙则预示着墓主人离世事出突然,似乎与某件突发事件有关联,而墓内还出土带有“元年右工”纪念铭这样带有准确时间节点的文物,应与墓主人埋葬时间有重要关联。
经过与文献、考古资料对比分析,段毅推测,墓主人可能是汉武帝之女鄂邑长公主。
据了解,鄂邑长公主是汉武帝的女儿,汉昭帝的姐姐。
根据史料,鄂邑长公主丈夫为湖北的盖侯,“鄂(今湖北一带),县名,属江夏。
公主所食曰邑。
”鄂邑长公主名称由此而来。
网络配图 段毅说,鄂邑长公主在宫中抚养昭帝8年,地位尊崇,故墓葬出土众多供天子享有的高等级随葬品。
其次,其食邑在湖北一带,双鱼瓶与其身份相符。
此外,鄂邑长公主在元凤元年自杀,与出土文物上的“元年”纪念铭相吻合。
史载,汉武帝死后,年仅8岁的汉昭帝登基,以大将军辅佐,由唯一还活着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
鄂邑长公主在盖侯死后,和儿子的门客丁外人相好生子。
汉昭帝和大将军霍光听说此事,就下诏命令丁外人侍奉鄂邑长公主。
鄂邑长公主与上官相友善,上官桀及其子上官安,曾数次为丁外人求封侯爵,以配鄂邑长公主(公主只能嫁列侯,不能嫁给平民),大将军霍光专权,把持朝政,不许封侯。
她遂与上官桀、上官安及等合谋诛除霍光,事情被发觉后自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代奸雄曹操墓发现兵马俑 竟是盗自秦始皇嬴政陵墓地宫?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