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期中试卷后作文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拿到期中
【千问解读】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拿到期中试卷后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拿到期中试卷后作文1
今天,老师让班长把期中试卷发下来,我一看,哇,我既然考了九十三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然而,在仔细一看,发现有一些不应该错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我一向最拿手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竟然全错.真是太不应该了. 不过,最让我得意的是,我一向最不拿手的'写景作文扣的分数竟然是三分!可是这该死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害我受同学们的讥笑,什么"你最拿手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竟然全错,连我都对了"让我整个上午都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人一等,这都是粗心的惩罚啊!!!!拿到期中试卷后作文2
拿到期中试卷后叮铃铃,叮铃铃。上课了,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了。
过了会儿,戴老师过来了,说:“这节课我把试卷发下,然后再分析。
”说完,戴老师便叫起名字来:“高昕瑜,九十四,张艳,九十四,郑益婷,九十五……”听到这里,我就想,我们班的聪明人都只考了九十几分,那就更别说我了,我肯定只考了八十几分。
“张芯源。
”戴老师叫到。
这时,我的心砰砰乱跳。
我站了起来,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到讲台上,我接近戴老师时,我的心跳加速了。
我闭着眼睛拿我的试卷,那到之后,我便不想睁开眼睛了,回到座位上后,我看了看我的成绩:“九……十……七分,我竟然考了九十七分。
”这次期中考试我考了九十七,但是,我不能骄傲,因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郤克:春秋时期中期的晋国正卿
生于世卿之家,而长于阡陌之间。
后继父为卿,与赵朔、栾书为至交。
前592年,继随会执政。
对内和睦众卿,对外与楚周旋。
于前589年,大败齐师于鞍,吹响晋国复兴的号角。
对敌虽刻,对内则缓,其博闻多能、惠而内德、智能翼君,有赵衰、范会之风,故谥之曰"献"。
前597年初,天下人听闻晋国的一把手郤缺死了,最兴奋的莫过于早已磨刀霍霍的楚庄王。
楚庄王决定乘此良机北上,与晋国再较高下。
前601年,赵盾死时,楚庄王就乘虚而入过,但晋国的局势竟然被狡猾的郤缺神奇般的挽回。
楚庄王不服,难道晋国的历任中军元帅都如赵盾、郤缺这般能干? 开春后,楚庄王亲自率领楚军主力北上,征讨郑国,发动了这些年来最强烈的一次进攻。
仅仅17天,郑国就难以支撑,准备向楚王求和,占卜一看"不吉利"。
于是郑襄公决定顽抗,楚军围攻了三个月,攻入郑国。
郑国求和,楚庄王接受媾和,并下令楚军退军30里。
雄才大略的楚庄王看重的自然不是这个小小的郑国。
正所谓"之意不在酒"。
直到6月初,晋国在办完前任中军元帅的丧事、重组六卿后,由荀林父带兵南下,与楚军会猎于郑国。
从楚庄王出兵的开春到荀林父南下的六月,晋国人的动作太过缓慢…… 晋军与楚军对峙于黄河,晋楚决战在即,晋军内部却发生了分歧。
晋军大部分将佐包括中军元帅荀林父、时任上军佐的郤克在内普遍认为,楚军势头强劲,领导优秀,内部团结。
相比之下,晋军则显得不够和睦,国君晋景公没来,正卿荀林父是个刚刚上任的领导,军中缺乏绝对的权威。
另外晋军中还有少部分,如中军佐先谷,以及赵同、(春秋时期的赵括,非之赵括)两兄弟他们坚持:晋国人要以战为荣,以逃为耻,坚持出兵,与楚军。
考虑到先氏与两大家族在晋国的崇高地位,荀林父难以抉择。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还是没有结果。
中军佐先谷决定不听号令,擅自带着先氏亲兵渡河,荀林父闻讯后大惊,司马韩厥提议全军出动,防止先氏被歼灭。
就这样,晋国全军被动应战。
最要命的是晋军中还出现了一个捣蛋集团,他们平时不得宠,这时候巴不得自家军队大败而归。
魏锜、赵旃以和谈的名义前往楚营。
两人前脚走,郤克就立刻提醒大家:这一对平时就的家伙去楚营,估计要去招惹敌人,咱们赶紧准备应敌吧,不然要吃败仗的!先縠反对:认为反正大家也没个统一注意,还准备什么?而郤克的上司士会则深以为然:有备无患,如果他们两个惹火了敌人,敌人掩杀过来,我们大家都可能,所以一定要准备好。
这次晋卿内部一团乱,但上军的几个领导间达成了一致。
情况紧急,来不及再等待荀元帅下达命令了,士会决定自己的上军单独行动:派大夫巩朔、韩穿在敖山前埋伏了七支伏兵,所以后来晋军战败,只有上军没有什么损失。
后来的事实发展果如郤克所料,赵旃、魏锜在楚军阵前出丑卖乖,激怒了楚军。
楚军向晋军发起了总攻。
晋国人还没有做好准备,荀林父下令:先过黄河者有赏!晋军兵败如山倒,晋国人以极为耻辱的方式交出了霸权。
尽管晋军惨败而归,但是士会、郤克的表现很抢眼,这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铺平了道路。
邲之战之后,晋国君臣如梦方醒。
他们开始走上长达30年的复兴之路。
前596年,在邲之战中被记大过的先谷回国后,整日心惊胆战,深恐受到牵连。
于是他勾结戎狄,进攻晋国。
阴谋失败后,晋景公将其新帐老账一起算,先氏惨遭灭族,退出晋国政坛。
郤克顺势提升为上军将。
前594年,中军元帅荀林父消灭潞国,自认为部分弥补了邲之战的罪责,宣布退役。
郤克又进一步成为了中军佐,直接辅佐士会执政。
邲之战中,楚庄王一战而定江山,一飞冲天,成为了中原霸主。
晋国人不得不铩羽而归,回去作深刻检讨。
在之后几年间,晋国人在中原似乎瞬间销声匿迹。
相对的,春风得意的楚庄王则饮马黄河,一雪当年的耻辱,狠狠的为祖父出了口恶气。
战后的晋国君臣清除了国内少数不安定分子(如先谷等),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自查。
他们决定从内部抓起。
晋军的实力本来不弱,甚至可能还要稍强于楚军。
例如士会仅仅用一支上军就能狙击的大部队、荀首为找儿子荀罃率领着(中行氏与智氏)亲兵在楚军阵营里横冲直撞。
关键原因还是晋国的内部各家世卿分权过激,国内的法度日渐败坏,行军阵前形不成合力。
在晋国霸业受到最严重削弱时,天下诸侯对晋国人不再像以前那般俯首帖耳了,小国们大多背晋而向楚。
楚庄王带兵曾一度包围晋国的铁杆盟友--宋,兵围8个月。
宋国向晋国求救,晋国不敢发兵,这个时候的局势对晋国人太不利了。
齐、秦等大国皆乘虚蠢蠢欲动。
首先是晋国的宿敌--秦。
当"秦晋之好"的蜜月期过后,两国关系就一直僵化,而且愈演愈烈。
从崤之战到彭衙之战再到令狐之战,总是秦人受气,秦国发现和晋国单挑不是对手,就开始联络楚国。
在邲之战后,硝烟未散,前594年6月讨伐晋国,想在晋国的后方捅一刀,打破晋国的战略封锁,令狐文子魏颗不负众望,在辅氏打败秦军,遏制住了敌人的反扑。
接着就是。
依仗着留下来的雄厚国力,称雄于东方,想摆脱晋国的节制。
楚国崛起后,齐国与楚国走得很近,大有联楚抗晋之象,齐顷公年轻气盛,屡屡用兵,颇有战功,齐国再次做起了霸业美梦。
在整顿了几年内政后,恢复了些许元气与自信,晋楚争霸又再次拉开帷幕。
面对齐国人在东方的蠢蠢欲动,晋景公、士会、郤克忧心忡忡,于是晋国派遣时任中军佐的郤克出使齐国。
结果这次去非但没有取得两国和睦,反而激化了矛盾。
郤克本就略显驼背,走路一偏一拐,在齐国的朝堂上走路的姿势不怎么好看,颇为滑稽。
这时候齐顷公的母亲萧同叔子在帷幕之后看见郤克的糗样,"哈哈……"笑出声来。
自尊心敏感的郤克被一个妇人嘲笑,。
出来后,愤怒地说道:"如果我不报此仇,今生定不过黄河。
"于是安排栾京庐在齐国处理一些外交事宜,自己就提前回国了。
《》中则更加详细的阐述了当时的情形:郤克在去临淄的路上刚好碰到了同往齐国朝见的鲁国季孙行父、卫国使臣孙良夫。
于是三队人结伴而行,浩浩荡荡的来到齐国朝堂,会见齐顷公。
幽默的齐顷公一眼看出笑话,回去与母亲说起,于是母亲同意第二天她也来看看笑话,齐顷公开始导演一出……第二天,齐顷公安排一个有驼背的侍从领着本就驼背的郤克、一个拐子领着略有瘸腿的季孙行父、一个独眼龙侍从领着瞎了一只眼的孙良夫,出现在朝堂上。
齐国朝堂之上,人人大笑不止。
三位使臣才察觉到被齐侯恶搞,都愤愤不平,于是他们约好,总有一天咱们有仇一起报。
回到晋国的郤克,实在无法忘记在齐国受到的奇耻大辱,这一阴影始终笼罩在郤克的头上。
郤克屡次向晋景公提出讨伐齐国,晋景公预料伐齐时机并不成熟,一直不同意,但自己的使臣,一国的上卿受辱,再怎么说也有损国体,晋景公此时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与齐国大干一场。
郤克又提出:我带着我们郤氏家族的亲兵,与齐国去做个了断。
晋景公也不同意。
于是郤克终日,做事不按常理,完全丧失了先前的那种英明与睿智,甚至领导着他背后强大的郤氏家族制造了一些令晋国人恐怖的内讧。
晋国朝堂气氛非常紧张,执政大夫士会更是担忧不已。
眼睁睁地看着郤克怒气不息,除了报复齐国,根本没想工作了。
士会是个看人看事都的政治家,与郤克共事多年,对郤克的性格、为人、做派自然是。
士会通过半年的时间整理国家朝务、确立国家法制后,作出一个惊人之举--退役。
这年秋天,士会找来儿子范燮:士燮啊,我听说,人在大喜大怒的时候,行为合乎礼法的少,离经叛道的多。
《诗》云: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发怒,祸乱止住;君子欢喜,祸乱停止)--君子的喜怒可以制止祸端,但如果不是君子,喜怒往往会制造祸端。
当下郤克的愤怒有两种结果,一、发泄在齐国,对晋国有好处;二、发泄在国内,晋国可就遭殃了。
我准备告老,让他有机会去攻齐国,使他的愤怒得到发泄,这样也许能挽回晋国的祸乱吧!你跟着各位大夫好好工作吧! 一番父子间的对话,一番对儿子士燮的教诲,完成了新一代交接。
晋国也开始新的复霸旅程。
郤克如愿成为了晋国的一把手,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
郤克上任后,自然将对齐国的外交视为晋国的第一要务,伐齐必然引起楚国的注意,也就在这段时间,郤克安排自己的侄儿郤至进入外交部,密切注视着楚国的。
随机文章乾隆出巡路边吃瓜!对瓜农称讚不已 回宫路上竟令:杀了他英国前卫级核潜艇撞法国潜艇,英国潜艇被撞瘫痪未来主要交通工具的单人飞行器,我国四旋翼载人飞行器成果喜人女孩学心理学的坏处,学心理学的女孩不好找男朋友/智商太高哥斯拉和基多拉哪个强,前者体重机能碾压基多拉/哥斯拉未尝一败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清朝总督一年能拿到多少薪水?清朝为什么少清官?
其中直隶总督主要管着河南、河北,闽浙总督管着福建、浙江和台湾,云贵总督管着云南、贵州,陕甘总督管着陕西、甘肃和新疆,两江总督管着江苏、江西和安徽,两广总督管着广东、广西和南海诸岛。
这些总督,个个可谓手握一方重权的封疆大吏。
总督的工资 虽然总督是最大的地方官,但是他们的工资却不高,从年间到年间,总督的年薪都一直是120两银子。
清朝一两是37克,120两就是4440克,按照现在的白银牌价,折合人民币不过几万块钱,还没有现在一般的白领中产挣得多。
不过别忙,120两只是总督的基本工资,除了这一项收入,他们每年还有各种固定补贴,光餐饮补贴(当时叫做“蔬菜薪炭银”)就有180两,此外还有办公补贴(“心红纸张银”)288两,服装补贴(“案衣什物银”)60两。
三项补贴凑一块儿,总共是528两,是基本工资的四五倍。
另外,身为级别最高的地方官,总督们还大多封有爵位,有爵位就有爵位工资。
清朝定例,公爵当中的一等公,每年能领爵位工资700两,粮食补贴350石;伯爵当中的一等伯,每年能领爵位工资510两,粮食补贴255石。
像年间的陕甘总督就是一等公,年间的两广总督孙士毅也是一等公,他们俩每年都有700两的爵位工资和350石的粮食补贴。
清朝中后期的正常年月,一石粮食跟一两银子是等价的,所以350石的粮食补贴可以视为是350两银子。
那么好,120两的基本工资,加上528两的固定补贴,再加上700两的爵位工资,再加上350两银子,现在一个拥有一等公封爵的总督每年就能领到1698两了。
每年收入1698两银子,搁普通人身上,绝对是高薪,花起来绝对绰绰有余。
因为在乾隆年间,小商贩、私塾教师、能工巧匠和富裕农民这四个行当的平均年收入都只有四五十两银子。
总督的补贴 年收入不到两千两,雇师爷就得花几千两,难道总督竟然是个赔本买卖吗?当然不是,咱们还有两项大收入没给总督们算进去,那就是火耗和养廉银。
“火耗”类似以前农业税还没取消时的村提留、乡统筹和县统筹,也就是地方官私自在正税上另行加征的附加税。
以广东省新会县为例,早在康熙年间,这个县每年的农业税指标是48000两,可是县太爷,在这个指标的基础上加收“二分四的火耗”,即让农民多交24%的税,这一多交,11520两的灰色收入就到手了。
县太爷不敢独吞这笔灰色收入,按照官场惯例,他得把其中的三分之一分给下属,另外三分之一交给上司,剩下三分之一揣进自己的腰包。
交给上司的那三分之一通常是层层分配,道台分一笔,知府分一笔,按察使和布政使分一笔,巡抚分一笔,最后总有一笔打进总督的私账。
单是一个县的火耗,并不能给总督带来多少进账,问题是总督管着几个省,每个省都有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县,每个县都给总督做点儿贡献,所谓聚沙成塔聚土成山,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加起来就非常可观了。
“养廉银”是雍正时开始推行的制度,雍正搞的是,把村提留乡统筹之类的附加税统统变成正税,把不合法的变成合法,把官员的私账变成公账,把各级地方官式的火耗变成他们应得的补贴,这个补贴,就叫养廉银。
各级官员私分火耗,极可能分赃不均,譬如甲地官员心狠,火耗加征到30%,那么从知县到总督就能多分一些;而乙地官员心不够狠,火耗只征10%,那么从知县到总督就只能少分一些。
而养廉银是有明确规定的,每个官员该拿多少都有指标。
以乾隆七年(1742年)为例,两广总督策楞的养廉银指标是15000两,跟湖广总督持平,但比闽浙总督的21000两、四川总督的30000两少得多。
同样是总督,养廉银拿的有多有少,是因为各地的工作任务和接待任务不同,工作繁忙的地区和接待任务比较重的地区,为了弥补当地总督的额外开销,就得多给一些养廉银,反之就要少给一些养廉银。
两广总督合法年收入16698两 现在我们算算两广总督一年能拿到多少合法收入:基本工资120两,固定补贴528两,爵位工资700两(这里假定两广总督都有一等公的爵位),粮食补贴 350两(石),养廉银15000两,总共是16698两。
鉴于火耗是灰色收入,而且在雍正以后被养廉银替代,所以不把它算进去。
有句老话人所共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在清朝做一年知府就能进账三四万两,而比知府级别高得多的总督一年只挣不到两万两,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什么问题呢?我们只算了总督的合法收入,没算他们贪污的钱。
乾隆年间有个两广总督叫,兼管着广东的食盐专卖和海关税收,他从盐商那里得到的年礼是两万两,过生日的时候又能收两万两,你看,过一个,过一个生日,4万两银子就到手了。
乾隆曾经要查封广东十三行,李侍尧劝乾隆不要查封,十三行的商人们表示感谢,集资送礼,给他送了10万两的大红包。
早在时,广州刺史到城门口转一圈,就有3000万文的进项,我看两广总督的收入不亚于此。
坦白说,跟其他总督相比,李侍尧还算不上贪官,起码他不主动伸手要钱,更不挪用公款和善款。
后来李侍尧转任云贵总督,被乾隆发现有贪污行为,逮了起来,想杀掉,又不舍得(李侍尧是能力很强的干部,很受乾隆赏识),让百官评议,有个官员说:“李侍尧贪那么点儿钱,算是清廉的了。
”于是乾隆改判李侍尧死缓,没几年又让他做了闽浙总督。
有的总督非常无耻,距李侍尧远甚,譬如光绪年间山东闹灾,朝廷号召其他省份的老百姓为山东灾民捐款,四川人纷纷解囊,捐款汇往山东之前,竟被四川总督奎俊拿走6600两!几年后四川又闹灾,朝廷发放赈灾款,其中5000两又被奎俊装进腰包。
总督们一年究竟有多少收入,目前见不到确切的数据,美籍汉学家张崇礼教授估计的数字是18万两左右,窃以为估得太低了。
清朝末年,湖南湘潭县流传一句话: “不贪不滥,一年三万。
”指的是一个知县一年的最低收入就有3万两,那总督呢?年间,广东海关监督崇礼贪污了几百万两,他家里一个的仆人一年的进项就有几十万两,海关监督的官阶比总督要低,总督贪污的数额可想而知。
清代的官员似乎颇精于以财生财之道,他们贪了钱,一般不会蠢到存进钱庄,他们或用亲戚的名义放高利贷,或用亲戚的名义经营房地产(康熙朝大臣高士奇就是一例),或向官商合营的盐业入股,每年分得大笔红利(袁世凯的从祖父袁甲三就是一例),哪怕最没有经济头脑的官员,也懂得买地收租,投资于细水长流的种植业。
不管怎么投资,都能让钱生钱,都能让他们的赃款变得更多,更惊人。
当然也不排除有极个别清廉的官员,像李侍尧之后若干年继任两广总督的孙士毅,家里“”。
可惜这样的清官少之又少,比华南虎都稀缺。
清官之所以稀缺,不是因为广大干部缺乏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也不是因为他们缺乏政治学习(康熙、雍正和乾隆都喜欢亲自撰写“圣训”,让全国官员背诵和学习,让全国的学官向秀才们宣讲),而是因为制度上出了大问题,逼着官员不得不贪。
最明显的制度问题是坐地分赃:知县收了火耗,得分给上司,总督贪了巨款,得花给。
刚才说过李侍尧贪污,我想再补充一句,乾隆给母亲过大寿,要造金发塔,缺1200两黄金,又不想从国库里出钱,最后是让两广总督李侍尧埋的单。
按当时金银比价,一两黄金等于20两白银,1200两黄金就是24000两银子,李侍尧一年的合法收入还不到两万两,你让他埋单,他肯定得贪。
总督的支出 可是对总督来说,每年的银子根本不够塞牙缝儿的,因为他们的开销太大。
这里先说一项开销:聘用师爷。
从到清朝,雇师爷一直是官场定例,能力再强的官员,也得雇上一个或者多个师爷,让他们帮着记账、断案、草拟奏章、代写诗文、出谋划策、迎来送往和处理日常通信,例如东晋时江州刺史就雇过当自己的师爷,时闽浙总督雇过当自己的师爷,清朝时两江总督尹继善雇过当自己的师爷,福建巡抚张师诚雇过当自己的师爷,湖南巡抚雇过当自己的师爷,还有将领吴,雇过晚清状元兼著名实业家张謇当自己的师爷。
师爷不是国家干部,也不能算普通公务员,他们没有编制,不吃财政饭,其薪水统统由雇请他们的官员掏腰包发放,而且薪水还都不低。
像林则徐还没有做官的时候,给福建巡抚张师诚当师爷,张某每年发给他几百两银子。
当时同在福建巡抚衙门当师爷的不光林则徐一个人,管记账的,管征税的,管写信的,管断案的,加起来共有14位,即使每人按300两年薪估算,一年也得开销4200两银子。
前面咱们说过,总督比巡抚级别高,所聘师爷的数量和质量至少不会比巡抚差,所以光在雇师爷一项上,一年不花几千两银子是不可能的。
跟康熙南巡相比,乾隆让李侍尧埋的单还是个小数目,当年康熙多次南巡,多次住进曹雪芹家,还有皇后宫女以及大内侍卫和文武百官一大票人,吃喝拉撒都在曹家,扩建和装修房子不算,光招待费就得几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这钱谁出?曹家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做的是江宁织造,每年基本工资只有130两,另有工作津贴108两,养廉银为零,而且当时国库空虚,实际上工作津贴一文不发,基本工资还要减半,曹玺一年能领到的合法收入只有65两,甭说招待皇帝,连一家人糊口都不够,所以贪污势在必行。
事实上康熙对曹家的贪污持默认态度,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做巡盐御史时,曾经在奏折里明确指出,“巡盐所得余银,每年约五十五万、六万两不等。
”即一年能贪55万两到56万两之间,康熙读了这道奏折,毫不生气,因为他知道曹家贪的钱最后又花给皇帝家了。
皇帝家的开支是很厉害的,康熙修避暑山庄,乾隆修,过大寿,仅宫廷预算绝对不够花,动用国库的钱又违反祖宗成法(清代的宫廷财政和国家财政是两笔账),直接从老百姓身上搜刮(皇帝喜欢这么做)则有伤他们“爱民如子”的形象,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封疆大吏们埋单。
封疆大吏不会生钱,只能让下级官员埋单,下级官员又只能让老百姓埋单。
每一级官员都有雁过拔毛的规矩,每一道埋单程序都是在层层加码。
随机文章武则天孙姪女声势不输姑婆元配阻止她上位遭废为庶人须佐之男简介霍金五大预言是什么,2050年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恐怖盘点美国NASA近年重大发现,另一个地球/外星人/UFO粉墨登场揭秘古代生化武器箭毒木,土著用剧毒树汁箭头打得英军丢盔弃甲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