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一突破创新!成为航天标杆
【千问解读】
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的成绩。给了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挥洒自如的空间, 同时也给了我们中华民族人民强大的后盾。
中华利刃,无坚不摧。
固体火箭不需要专业的装配车间, 任何环境下, 几台吊车就能完成总装; 无需专用的发射平台或塔架, 路边一台发射车, 无依托发射就能上天。
也就是说, 长十一具有接到发射任务后24小时 即可发射的强大机动性能。
而西方一些国家的同类型运载火箭 需要一周的发射准备。
中国新型火箭的总装速度, 不仅决定着优先于对手的时间, 也决定着保家卫国更大的把握。
这位80后名叫吴强, 正带领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5岁的年轻团队, 改写长十一的快速反应基因, 把本应两天完成的射前测试流程 成功压缩到5个小时。
火箭在发射前,需要进行总装和总测。
总装,顾名思义, 就是将火箭整体组装起来, 架在发射车上等待; 而总测的工序就复杂得多: 需要测试火箭上 每一个带电设备的工作状况。
总测在火箭发射前 占去了很大一部分的准备时间, 西方一些国家的同类型火箭, 仅测试就需要两到三天。
2015年9月25日, 长征十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
十万支元器件,八大体系交织在一起, 却没有出一点差错, 这是一道多么高难度的试题。
除了高效的机动性能, 中国研制的长征十一号火箭, 还有另一个厉害的性能, 这就是一箭多星。
这个不足三公斤重的多星分离控制装置, 具备适应28路电气的能力。
也就是说, 长十一一次飞行 就具备释放28次卫星的能力。
在1.6米直径的整流罩里, 可以搭载28颗甚至更多的小卫星。
长十一的快速响应和一箭多星,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