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看上去是个橘红色的星球,然而两极却是蓝色的,怎么回事
【千问解读】
我们都看过很多木星的照片,知道它是一颗橘红色的星球,橘红色和白色的条纹以不同的纬度南北分布,南半球还有个面积巨大的橘红色大红斑十分显眼,然而在木星的两极地区却不是这样的,而是深蓝的颜色,那么木星两极和其他地区的颜色差异为什么那么大呢?
木星上面充满着很多橘红色和白色的条纹,还有一些这两个颜色的漩涡,它们都被认为是木星内部的物质翻滚到表面形成的,这些物质包括尘埃,甲烷,水蒸气,氨气以及其他一些化合物等。
由于木星自转的速度特别快,自转一周的时间只有9小时50分30秒,比我们的地球还快很多,然而木星的体积却是地球的1300倍,这使得木星的赤道要比两极地区更为突出,观测数据显示,木星的赤道要比两极地区高出5000公里多,所以木星的赤道以及赤道两边的物质更容易从内部翻滚出来,而且表面比较容易形成风暴漩涡,充斥在大气层中的橘红色和白色物质就会体现在云层上面,那么我们看上去也就是呈现出橘红色和白色的条纹和漩涡了。
在木星的两极地区,这样的现象要弱一些,木星的高层大气也会往两极地区集中,因此纯净的大气比较多,而大气层又比较容易吸收蓝色的光线,就好像我们地球大气层的颜色一样,所以看上去就会偏蓝色了,同时木星的磁场又比较强,会吸引来到它身边的太阳风飞向它的两极地区,这样又容易产生极光,而极光的颜色也是偏蓝绿色的,再加上木星的两极因为未受太阳光直射,光线比较暗,即便有橘红色和白色的云也不容易看到,因此在木星两极大气吸收蓝色光,并且因为极光作用的情况下,看上去就容易显示出深蓝色了。
其实蓝色也是宇宙天体中比较常见的颜色,有不少的恒星就发着蓝光,比如蓝矮星、蓝巨星,蓝特超巨星等恒星。
我们太阳系中的天王星和海王星也都是呈现出蓝色的,而那种颜色也主要就是其大气层吸收的太阳光的颜色,这两个星球大气中被认为富含甲烷,更易在阳光下显示出蓝色。
我们的地球在外太空看上去也是有些偏蓝色,这主要就是大气层吸收太阳光蓝色波段的原因,海洋也一样呈现出了蓝色,也是同样的道理。
木星是一颗气态巨行星,我们所能看到的木星上事物都是其大气层,大气层之下的事物是看不到的,因此木星上的颜色和形态上的变化也是木星大气层的变化,在它的数千公里厚的大气层的下面是被巨大的压力压成液体的氢的海洋,在厚厚的液态氢的下面又是一层金属氢,金属氢的内部有一个岩质内核,但里面的温度很高,木星最中心的温度被认为在3万摄氏度以上,但是表层的温度却在零下148摄氏度左右。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专栏
恒星与行星
作者:科普大世界
29.9币
9人已购
历史上的严世蕃是个怎么样的人?
严世蕃,含着金钥匙长大,父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所以他不用参加就当上了官。
他号东楼,小名庆儿。
细细品一下,是不是想到了“西门庆”,据说他是“西门庆”的历史原型。
他很胖而且脖子很短,瞎了一只眼睛,五官长得很有“创意”。
这不堪的外表下掩埋的是聪明脑袋和强壮的身体。
首先,精通政治。
他爹在内阁上班,工作内容是“票拟”——在奏章上写上自己的看法再转交皇上。
可他爹都快七十岁了,脑子已经转不动了,只好找他帮忙。
没想到,每次严世蕃的看法都写到皇上心坎里去了。
第二,精力旺盛。
如果有急事找他,却刚好碰上他烂醉如泥,莫慌,只要将毛巾浸满沸水,在他头上绕几圈,等毛巾凉了取下来,重复两三次他就彻底清醒了。
第三,博闻强识。
皇上喜欢看史书,一遇到不懂得就写在纸上,让值班大臣立马给他讲解。
可大臣们也不是百科全书啊!经常遇到不懂得,这时严嵩就赶紧抄一份,偷摸从皇宫的门缝塞出去,让人以最快的速度带给严世蕃。
严世蕃一看就知道出自哪本书的第几页、作何释义。
皇上收到严世蕃的回答,茅塞顿开,开心得像个孩子。
正是有这样的能力,皇上很依赖他。
他便开始为所欲为。
只要不愿与他同流合污的,他就设计陷害。
官职被他明码标价,有钱就能做官。
本该被立为太子,可惜不受皇上待见,严世蕃就故意针对他,三年不让户部给他发岁赐。
朱载垕交给严世蕃一千五百两,严世蕃才让户部给他补发了岁赐。
严世蕃各种贪污受贿,富堪敌国,有二十七个姬妾,无数个侍女。
恶有恶报,御史林润拘捕了严世蕃,以什么罪名弹劾他呢?三法司说:“为那些被他诬陷而死的忠良申冤”。
只有他——,早已看穿了一切,说:“这罪名不够啊!诬陷忠良的是严世蕃,可杀死忠良却是皇上啊。
来就来点致命的:一,勾结,反正他哥们罗文龙是倭寇已经被“石锤”了。
二,私自练兵,居心叵测。
三,他盖房子的那块地,有王气。
”这罪名针针见血,皇上听到后气得咬牙切齿。
那一天,百姓们兴高采烈,他们带好酒、零食,欢声笑语的围观严世蕃被处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武宗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会封自己为总兵?
在中国的历史中,能被记录到史书中的玩笑,通常都不是什么好事。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玩笑”都是与庄重、规矩的“礼”相违背的。
纵观历史,“君无戏言”、“庄严稳重”向来是正人君子的评判标准;而对爱开玩笑,不检点的人总是抱着鄙视的态度,特别是那些能哄皇帝欢心,具有幽默感的官员,甚至会被安上专有名词——弄臣。
,中国人仿佛成了缺乏幽默感的人群,玩笑不能乱开。
那些抱着戏虐心态愚弄他人的人物,很可能会引来杀身之祸。
君无戏言 否则后果很严重 正经的天子要君无戏言,自动放弃说笑话的权利。
西周时,与弟弟叔虞玩耍时,曾拿一片梧桐叶许愿,说:“我以此为凭证,封你为诸侯。
”过了一段时间,成王早把这事给忘了。
辅佐他的却提醒道,选个吉日,把加封叔虞的事给办了吧。
周成王一听就笑了:“我那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
”周公把脸一沉说:“君无戏言,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要被记录到史书里。
”成王一听,只好把像树叶一般的唐国(今山西部分地方,后为)封给了叔虞,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叶封唐”的典故。
成王事后虽然想赖账,不过好歹有周公的监督,有个大团圆的结局。
但不是每个国君的玩笑都能得到好的结果。
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不必赘述。
一生都在过愚人节的明武宗 皇帝不能开玩笑,只是普遍而言,但凡事都有个例外。
明武宗就是例外中的例外,他的一生时间都在和大臣“开玩笑”,戏耍着那些的先生们。
好动的武宗有一个梦想,他想去边塞走一趟,到战场上感受一下刀光剑影。
大臣们知道后就傻眼了,想起当年,结果兵败被俘,大险些亡国的历史。
大臣们一个个上书劝阻,但皇帝就是置之不理。
正德十二年(1517年),武宗皇帝瞒着满朝文武,带着武将、宦官钱宁两个宠臣,偷偷地跑出德胜门,直奔居庸关。
这回幸亏居庸关的巡关御史张钦是个直汉子,拼着一死,往城门下一坐,就是不给皇帝开关。
有他耽误功夫,京里的官员也追到了,,总算是把万岁爷给请了回去。
请是请回来了,巡边的心可没有死。
武宗静静地等待了半个月,趁着某日张钦外出公干不在居庸关,武宗连忙来到关下,这一次再没人敢拦他,他终于如愿以偿,到了边关重镇——宣府。
武宗对玩的创意超出历代明君、暴君、昏君,他先为自己取了一个“朱寿”的新名字,再用皇帝的名义,加封朱寿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镇国公”。
这简直是与群臣开的国际玩笑,给自己封为总兵的皇帝,古往今来唯独他这一份。
武宗这一趟没有白去,亲自率军与蒙古人交了一次手。
对于此战的战果,历史上记录是人战死16人,而明军阵亡52人。
当然这个战果很可能是文人们为了证明皇帝的荒唐,报自己被捉弄的一箭之仇,而刻意编造出来的。
因为这场史称“应州大捷”的战役,双方参战的士兵有十余万,即使随便接触一下,也不会这点伤亡。
关于战事的记录,是在武宗死后,文臣们才动的手脚。
战役刚刚结束,皇上凯旋回朝时,大臣们还是要隆重欢迎的。
只是皇上下令,说打了胜仗的是朱寿,而不是。
这可愁坏了大臣,见了面不能称“皇上”,这“大将军”三个字却也不太敢叫出口,那种尴尬,就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了。
在群臣看来,皇上如愿到边塞打了一仗,总该消停一段了。
谁知武宗的新想法马上就来了:朕要南巡。
正在他找不到南下的理由时,宁王在南昌造反的消息传来。
武宗当即下诏,要御驾亲征。
让武宗失望的是,他的大军刚刚离开北京,南昌的捷报就到了:一个名叫的巡抚用了四十来天,就把镇压了。
武宗暗想,我好不容易才出来,总不能这样就回去吧?于是他又和群臣开了个玩笑,扣下捷报,继续前进!武宗一路上走走玩玩,足足花了四个月,才到达南京。
这位王守仁就是鼎鼎有名的阳明公,他也配合荒唐皇帝一起玩。
等皇帝到了,他又上了一封捷报,开首第一句就是“奉威武大将军方略,讨平叛乱”,把这大功留给了朱寿。
不想武宗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功劳来得未免太“容易”了。
他命士兵在城外围出一个广场,把俘虏放到里面。
武宗全身披挂,带着人马又将这些俘虏“打败”了一遍,并亲手活捉了宁王。
用“愚人”手段报复对手 战国时,大夫须贾怀疑门客出卖情报,把事捅给了公子魏齐。
魏齐大怒,命人用鞭子狠狠地抽了范雎一顿。
范雎装死,买通看守,才侥幸留得一条性命。
范雎从此化名,出仕秦国,因提出“”的统一方略,而官至丞相。
后来魏国听说秦国要出兵征伐他们,急忙派须贾为使臣,前去求和。
范雎知道了,就换上一身破衣服,来同“老主人”叙旧。
范雎主动为须贾驾车,进到秦国的相府里面。
范雎借口说要先去向张丞相禀报一声,让须贾等一会儿。
岂知范雎一去不返,须贾只好询问相府的下人:“范雎怎么去了这么久,还不见回来?”下人告诉他:“范雎是谁?那是我们张相爷啊!”可以想见,须贾当时定是惊出一身的冷汗。
这时魏国有求于秦,须贾顾不得面子,立马脱光上衣,去给范雎请罪。
范雎倒有没有太为难须贾,羞辱一番后,让他回去带话给魏王:“快快献出魏齐的人头,不然等着兵戎相见吧!”魏齐最后只能自杀而死。
范雎才华横溢,是历史上的名臣,尚且用“愚人”来挟私报复,就更不用说那些真小人了。
中国恐怕很少有人不知道,大诗人生具一副傲骨,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主。
李白让为他脱靴、让杨玉环给他磨墨的故事,也可谓家喻户晓。
李白戏耍了高力士后,写下三首著名的《清平调》,其中有一句“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依新妆”,夸赞杨玉环的容貌堪比。
高力士私下却对杨贵妃说:“李白将您比作的赵飞燕,分明是在侮辱您。
”杨贵妃一想,赵飞燕向来被视为“红颜祸水”的典型人物,下场悲惨,这李白果然是居心叵测。
此后几次想重用李白,都被贵妃娘娘给拦下,使李白终身怀才不遇。
这个故事出自李浚《松窗杂录》一书,不一定真实,不过至少说明一个道理——戏耍小人固然能获得一时的畅快,但也许会付出非常惨痛的代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