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城址、寺院、石刻、造像,南京作为六朝京畿之地,保留了大量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六朝遗物遗存。
散落分布于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便是人们寻访六朝文明的重要标志性遗迹。
六朝考古遗迹和出土文物,反映出了怎样的社会生活?本期问吧邀请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许志强,一起探索跨越千年的六
【千问百科解读】
澎湃问吧万里风清悲白鸟,六朝踪迹倚黄昏。
墓葬、城址、寺院、石刻、造像,南京作为六朝京畿之地,保留了大量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六朝遗物遗存。
散落分布于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便是人们寻访六朝文明的重要标志性遗迹。
六朝考古遗迹和出土文物,反映出了怎样的社会生活?本期问吧邀请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许志强,一起探索跨越千年的六朝遗迹。
从石刻到石狮,六朝陵墓有何特点@付尚:六朝墓葬雕塑有何特别之处?许志强:神道指的是古代陵园入口到墓葬的地面通道,设在神道两侧作为陵墓标志的石刻,就是神道石刻。
在陵墓前对称神道石刻这种做法在东汉比较盛行,三国两晋时期受薄葬思想影响,官方禁立神道石刻。
到了六朝后期的南朝时期(宋、齐、梁、陈),在帝王陵墓前设置神道石刻就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了。
完整的南朝神道石刻包括3种6件,如果从外向内走入陵园,则依次能看到石兽、石柱、石碑,对称分布在左右两侧。
从造型和制度渊源上看,南朝陵墓神道石刻应来源于东汉传统,也表现出一些自身时代特色。
石兽的基本造型是昂首挺胸、肩膀带有两只翅膀,身躯庞大而翅膀很小,按比例应该是飞不起来的。
很明显,这种动物并非世间所有,而是人们想象出的一种神兽。
这种有翼神兽形象,很早便进入中国,从根源上看应来自于地中海东岸、中东地区(当然也有许多不同说法)。
东汉时期,作为神道石刻的石兽在北方中原地区和四川盆地已经较为常见。
所以,南朝陵墓石兽形象的直接来源应该是东汉陵墓石兽。
石柱的造型与东汉石柱也大体相似,一脉相承的关系也比较明确,所不同的是,南朝石柱顶部加了一个莲花圆盖,盖上蹲着一只小石兽。
我们知道,莲花是佛教中的一种重要形象,南朝石柱上增加的莲花造型,与当时佛教盛行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石碑在东汉时期开始大量出现,南朝墓前石碑当然也直接源于东汉立碑传统。
至于对后世的影响,这个就比较宽泛了。
陵前立石刻这一做法,对后世影响比较深远,一直到明代帝陵前还设有成对的石刻,如明孝陵等。
另外,这种设置石兽以达到守护、辟邪等目的的做法,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比较大,比如今天随处可见的建筑门前的狮子、象等等,恐怕与古代的陵墓神道石刻传统和观念也不无关系。
南朝陵墓石兽的整体造型更加流畅优美,身姿矫健、动感十足。
石兽抬头挺胸,仰望天空,四肢前伸像在高傲地行走,比之前的东汉和之后的唐代陵墓石刻看起来更加生动。
个别石刻如南京狮子冲石兽四只脚爪都向上翘起,威严中带着一丝喜感,非常有趣。
当然,这仅为个人感受,不足为据。
梁文帝萧顺之建陵石刻全景(东-西)@麟德三清:在既有发掘或勘探中是否有多室墓的发现?和同期北朝墓室有哪些显著区别?许志强:六朝时期高等级墓葬形制经历了多室墓向单室墓的转变,孙吴、西晋时期仍见有多室墓,东晋、南朝则基本为单室墓。
从发掘资料看,南朝高等级墓葬中只有位于南京西善桥的陈中权大将军黄法氍墓和某辅国将军墓在甬道两侧设了小型耳室,然从整体上看仍属于单室墓范畴。
其余高等级墓葬无一例外均为单室。
同时期北朝墓葬也是以单室为主,从这点看,南、北具有明显的共同性,这也是魏晋以后薄葬观念影响下南、北墓葬形制不断简化的结果。
最大的区别,应该是墓坑形制上,南朝墓为明挖竖穴墓坑、墓道,墓坑内砖砌墓室,墓坑砖室是露天敞开的,最后填土掩埋。
北朝墓多为掏挖斜向墓道,在墓道顶头掏洞挖墓穴(故称为土洞墓),墓穴内建砖室,土洞、砖室的上部是原始土层,是土洞式而非敞开式的。
这种墓葬土洞都非常深,距地表数米至十余米深,相应的,墓道也挖得很长。
因此,有时虽然直观上看墓室规模也就那么回事,但建墓的土方量和工作量还是很惊人的。
六朝古都,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遗迹@李昕?.:六朝遗迹分布于南京城区的哪里?许志强:南京是六朝古都,曾有丰富的六朝遗存,包括墓葬、城址、寺院、石刻、造像等等。
南京又是个典型的古今叠压型城市,即自六朝建都至今约1800年,南京主城范围基本重合,未有大的偏移。
这使得六朝都城位于今南京主城核心区地下,保存情况不理想,也难以经过计划性地主动考古揭示出来,不便于展示。
因此,六朝都城城址遗迹现存甚少,可供参观的就更少了。
南京可供参观的六朝遗存主要包括:六朝博物馆内的宫城东墙以及丰富的六朝文物,栖霞山内部分南朝佛教石窟造像,南京周边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等等。
南京目前能直观看到的六朝遗迹主要是散落周边的南朝陵墓神道石刻,大约20来处,可近距离感受六朝雕刻艺术。
包含六朝文物的博物馆主要有三处:南京博物院,即省博物馆,在江苏通史展厅有六朝单元;南京市博物馆,六朝文物是展厅重要部分;另外最有看点的六朝博物馆,是以六朝为专题的遗址博物馆,建在考古发掘揭露出的一段六朝建康城城墙原址,文物内容、展陈方式、设计风格都很不错,值得关注。
金王陈南朝大墓出土砖印壁画(局部) ,摘自《六朝艺术》@oxford:南方的酸性土壤,是否让古墓更难保存?许志强:确实,南京地区土壤偏酸性,这对埋藏于地下的遗物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侵蚀。
但造成墓内尸骨难以保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埋藏空间密闭与否以及埋藏环境是否恒定。
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内的丝织品和墓主保存很好,因为墓葬密闭性较好;江南某些宋代浇浆墓内物体保存完好,也是同样的原因;某些沙漠中的墓葬和遗址保存也很好,因为环境干燥恒定。
干湿无常,不够密闭,则墓内有机质文物就很容易腐烂不存。
酸性土壤侵蚀、干湿不定的埋藏环境、砖室墓内埋藏空间不够密闭,以及后世盗掘造成的毁坏等原因综合,导致六朝墓内出现尸骨的概率极低。
当然,任何事情都并非绝对。
比如1965年发掘的丹阳仙塘湾南朝大墓中,曾发现有两个头骨残片,以及其它人骨残留,发掘人员据此推测这座墓葬为一处合葬墓。
责任编辑:赵欣妤 校对:栾梦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