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千问解读】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
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
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
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注释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前行,走。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逢:遇到,碰见。
夹岸:溪流两岸。
杂:别的,其他的。
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
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
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
复:继续。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词类活用) 欲:想要。
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林:代指桃花林。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尽:消失(词类活用) 便:于是,就。
得:发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似的。
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
初:起初,刚开始。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才:副词,仅。
复:又,再。
行:行走。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然,……的样子。
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平:平坦。
旷:开阔;宽阔。
屋舍:房屋。
俨(yǎn)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之:这。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
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种作:指世代耕种劳作的人。
衣着:穿着打扮。
悉:全,都。
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有更好的翻译: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因为桃花源人从秦到晋一直与世隔绝)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
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
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
(借代修辞)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并:都。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乃大惊:竟然很惊讶。
乃:竟然。
大:很,非常。
从来:从……地方来。
具:全都。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yāo):通“邀”,邀请。
(通假字) 咸:副词,都,全。
问讯:打听消息。
云:说。
先世:祖先。
率:率领。
妻子:(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儿女。
“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
邑人:同县的人 绝境:(古今异义)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绝:绝处。
复:再,又。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
遂:于是。
间隔:隔断,隔绝。
今:现在。
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竟然。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
为:给。
具言:详细地说。
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
闻:知道,听说。
叹惋:感叹,惋惜。
余:其余,剩余。
延至:邀请到。
延,邀请。
至:到。
停:停留。
辞:辞别。
去:离开。
语:告诉。
不足:不值得。
(古今异义) 为:介词,向、对。
既:已经。
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
扶:沿着、顺着。
向:从前的、旧的。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
志:动词,做标记。
(词类活用) 及:到达。
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
诣(yì)太守:指拜见太守。
诣,到。
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
即:立即。
遣:派遣。
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
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
(所+动词译为名词) 遂:终于。
复:再。
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高尚:品德高尚。
士:隐士。
也:表判断。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 计划,打算。
(词类活用) 未:没有。
果:实现。
未果:没有实现。
寻:不久。
终:死亡。
问津: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
津:本义渡口。
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
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业:职业▲
张抡《烛影摇红·上元有怀》:南宋词咏叹上元节中的佳作
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绍兴末前后在世。
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
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
《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张抡的《烛影摇红·上元有怀》,一起来看看吧!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 张抡〔宋代〕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
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
玉殿珠帘尽卷。
拥群仙、蓬壶阆苑。
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
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
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
可是尘缘未断。
谩惆怅、梦短。
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此词为上元节感怀之作,通过今昔对比在感伤个人身世遭遇之时抒发亡国之痛。
上阕极言往日宫中繁华欢乐的盛况,下阕抚今追昔,写南渡后第一个上元节的冷落,令人有隔世之感,表现了深深的故国之思。
结句以“数点寒灯,几声归雁”,与上阕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
一荣一枯,盛衰异象,使人读之不忍。
此词风神摇曳,上阕辞采华丽,境与情谐,下阕语含悲酸,情致凄婉,是词咏叹上元节作品中的佳作。
上阕描绘往日宫中元宵节的热闹繁盛,写景叙事极其华艳。
起头二句极写宫廷殿宇的壮丽,宫城的双阙高入云天,凤院里楼阁弥漫着淡淡的春寒气息。
接着五句写宫中宴饮,恍若游于仙境,去年的上元夜陪伴在君王左右,侍候他出席豪华的盛宴,玉殿里的珠帘高高卷起,宫女如仙,舞姿翩翩,此情此景,只应天上才有。
“瑶池”、“玉殿”、“蓬壶”、“阆苑”均喻宫苑有着仙境般的豪华和气派。
“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继续浓墨描写,那呈现着五色祥云的深处,的烛光中,音乐的声音直上九天,这里极写上元夜君臣沉溺歌舞、声乐彻天的盛况。
下阕抚今追昔,表现了深深的故国之思,语含悲酸,情致凄婉。
“驰隙流年”二句由浓情回忆转入人世的慨叹。
时光如白驹般飞逝,在一瞬之间又是一年。
“驰隙”、“星霜”均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悟。
接着是“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谁念”二字,极哀婉凄楚,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土的沉痛之情。
“可是尘缘未断,漫惆怅、华胥梦短。
”词义又转进一层,可惜词人的尘心未断,依然不停地怀念故国,那过去的时光就像一场场春梦一样短暂,想起这些令人产生无边的惆怅。
末三句“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表现出梦破后的凄凉冷寂,如今却只能满怀幽恨,一个人相伴寒灯,听着归雁叫声。
三个短句,极传神。
此词上阕浓艳,下阕凄婉,极写盛衰异象,诚挚真切,在南宋词咏叹上元的作品中算得上一篇佳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书仙传》是什么剧?用镜头将古装题材与宋代文化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