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千问解读】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出自唐代:杜牧的诗的《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怀古唐诗三百首 杜牧的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金谷园》杜牧 古诗翻译及注释翻译繁华往事,已跟香尘一样飘荡无存;流水无情,野草却年年以碧绿迎春。
啼鸟悲鸣,傍晚随着东风声声传来;落花纷纷,恰似那为石崇坠楼的绿珠美人。
注释1、香尘: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
2、坠楼人: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
《金谷园》杜牧 古诗鉴赏《金谷园》杜牧 古诗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极一时之盛。
唐时园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
据《晋书。
石崇传》记载:石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
孙秀使人求之,不得,矫诏收崇。
崇正宴于楼上,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
”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君前。
”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杜牧过《金谷园》杜牧 古诗,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咏春吊古之作。
面对荒园,首先浮现在诗人脑海的是,《金谷园》杜牧 古诗繁华的往事,随着芳香的尘屑消散无踪。
“繁华事散逐香尘”这一句蕴藏了多少感慨。
王嘉《拾遗记》谓:“石季伦(崇)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
”此即石崇当年奢靡生活之一斑。
“香尘”细微飘忽,去之迅速而无影无踪。
《金谷园》杜牧 古诗的繁华,石崇的豪富,绿珠的香消玉殒,亦如香尘飘去,云烟过眼,不过一时而已。
正如苏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
可叹乎?亦可悲乎?还是观赏废园中的景色吧:“流水无情草自春”。
“流水”指东南流经《金谷园》杜牧 古诗的金水。
不管人世间的沧桑,流水照样潺湲,春草依然碧绿,它们对人事的种种变迁,似乎毫无感触。
这是写景,更是写情,尤其是“草自春”的“自”字,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的“自”字用法相似。
傍晚,正当诗人对着流水和春草遐想的时候,忽然东风送来鸟儿的叫声。
春日鸟鸣,本是令人心旷神怡的赏心乐事。
但是此时—红日西斜,夜色将临;此地—荒芜的名园,再加上傍晚时分略带凉意的春风,在沉溺于吊古之情的诗人耳中,鸟鸣就显得凄哀悲切,如怨如慕,仿佛在表露今昔之感。
日暮、东风、啼鸟,本是春天的一般景象,着一“怨”字,就蒙上了一层凄凉感伤的色彩。
此时此刻,一片片惹人感伤的落花又映入诗人的眼帘。
诗人把特定地点(《金谷园》杜牧 古诗)落花飘然下坠的形象,与曾在此处发生过的绿珠坠楼而死联想到一起,寄寓了无限情思。
一个“犹”字渗透着诗人多少追念、怜惜之情!绿珠,作为权贵们的玩物,她为石崇而死是毫无价值的,但她的不能自主的命运不是同落花一样令人可怜么?诗人的这一联想,不仅是“坠楼”与“落花”外观上有可比之处,而且揭示了绿珠这个人和“花”在命运上有相通之处。
比喻贴切自然,意味隽永。
一般怀古抒情的绝句,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这首诗则是句句写景,景中寓情,四句蝉联而下,浑然一体。
杜牧名句推荐 怜君片云思,一棹去潇湘。
作者:杜牧:出自《送薛种游湖南》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
作者:杜牧:出自《送薛种游湖南》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作者:杜牧:出自《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作者:杜牧:出自《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作者:杜牧:出自《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作者:杜牧:出自《齐安郡晚秋》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作者:杜牧:出自《齐安郡晚秋》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作者:杜牧:出自《齐安郡晚秋》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作者:杜牧:出自《题武关》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
作者:杜牧:出自《西江怀古》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