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11 点击数:

【千问解读】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出自清代:秋瑾的诗的《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抒怀爱国 秋瑾的简介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

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秋瑾 古诗翻译及注释翻译千万里远途我像腾云驾雾一样去了又回,我独自一人穿越东海往返伴随滚滚春雷。

不忍心看到祖国的地图变成别国的领土,怎能让锦绣江山被侵略者炮火化成飞灰。

那浊酒哪能排解我忧心国事所洒的热泪,国家的救亡图存依靠的是大家群策群力。

就算是需要拼上十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也必须把这颠倒的乾坤大地拼力挽回。

注释1.日人索句:日本友人讨取诗句。

日俄战争地图: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帝国主义因争夺中国东北,在中国领土上开战,沙俄战败,与日本签订“朴茨茅斯和约”,重新瓜分中国东北。

2.乘风:即乘风而行的意思。

此用列子乘风的典故,兼用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见《宋史·宗悫传》)。

去复来:往返来去。

指往返于祖国与日本之间。

秋瑾光绪三十年(1904年)仲夏东渡,次年春回国;是年六月再次赴日,同年十二月返国。

3.只身东海:指单身乘船渡海。

挟春雷:形容胸怀革命理想,为使祖国获得新生而奔走。

春雷,春天的雷声可使万物苏醒,故此处有唤醒民众之意。

4.忍看:反诘之词,“怎忍看”的省略。

图画:指画在地图上割给日本的中国领土。

移:改变。

颜色:地图上为辨认方便,把各国都涂上不同的颜色。

移颜色,即指中国的领土变成日本的领土。

日俄战争后,俄国将对中国旅顺、大连湾的租借权让给日本。

5.“肯使”:”岂肯使“的省略。

劫灰:遭到劫掠之后的灰烬,佛家语。

此处指遭到瓜分惨祸。

6.“浊酒”句:言其忧国忧民的愁苦之深。

销,消除。

7.救时:挽救时局命运。

仗:依靠。

出群才:指杰出的人才,出类拔萃的人物。

出群,犹超群。

8.拚(pàn)将:舍弃。

将,语助词。

十万:泛言极多。

9.乾坤:天地,此指中国危亡的局势。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秋瑾 古诗赏析此诗开头两句写自己胸怀壮志,寻找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

接着四句转入正题,就日俄战争图抒发感慨。

最后两句表示诗人不惜牺牲生命,誓将用鲜血拯救祖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决心。

全诗篇幅不长,却情辞激越,令人为之动容。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秋瑾在浙江绍兴起义,失败后不幸被捕,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她以自己的热血履行了自己的誓言。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首联大气磅礴,展现出意气风发的诗人主体形象。

颔联点出观图之事,从而引发对日俄横行东北的极大愤恨。

干宝《搜神记》说,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挖到深处全是灰墨,问学识渊博的东方朔是怎么回事,东方朔说要西域人才知道。

到了东汉明帝时,西域有道人来,问道人,回答是:圣经上说,天地大劫将尽,着劫烧,灰墨便是劫烧的余灰。

这里借指战火的灰烬,说岂能把大好河山给人作战场,遭受战火的破坏。

这两句写忧国怀抱,渴望有救国的志士能出现,也含有以出群之才自期的意思。

颈联两句充分表现诗人的忧国之情,并由忧国而思济世。

尾联表达愿为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志向。

全篇所写,都是忧国的思想和救时的抱负,充满动人的爱国激情。

语言朴素自然,直抒胸臆,不假雕饰,“忍看”“拚将”“须把”等词语的运用,将悲愤而激昂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劲健有力。

全诗语言浅显明快,风格刚健豪放。

情愫真率,披襟见怀;字重千钧,力能扛鼎。

一腔豪气喷薄而出,丝毫不见女儿态。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秋瑾 古诗创作背景这首诗约作于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六月秋瑾第二次去日本的船上,是写给日本银澜使者的。

一说作于此年十二月归国途中。

作者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夏天东渡日本,同年冬(一说次年春)因事返国;次年六月再去日本,十二月返回。

她在船上见到了《日俄战争地图》不禁感慨万分,又值日本人向她要诗,于是她便写了这首悲壮的诗。

龚本题作“题江山万里图,应日人之索”,《史迹》题作“日人银澜使者索题,并见日俄战地,早见地图,有感”。

光绪二十年(1894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从而霸占了台湾省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日本又发动了“日俄战争”,夺取了库页岛南部,取得了中国辽东半岛的“租借权”和南满铁路的权益。

中国的领土在一天天被割让。

作者看到中国的领土并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版图,心中的怒火难以按捺。

她想到自己此行的目的,正是为了推翻清朝政府,挽救祖国危亡,于是慨然提笔写下此诗。

秋瑾名句推荐 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

作者:秋瑾:出自《九日感赋》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作者:秋瑾:出自《九日感赋》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作者:秋瑾:出自《九日感赋》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

作者:秋瑾:出自《菩萨蛮·寄女伴》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

作者:秋瑾:出自《菩萨蛮·寄女伴》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作者:秋瑾:出自《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作者:秋瑾:出自《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作者:秋瑾:出自《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嗟险阻,叹飘零。

关山万里作雄行。

作者:秋瑾:出自《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作者:秋瑾:出自《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