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作者:小千 更新时间:2025-02-08 点击数:

【千问解读】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出自唐代:张九龄的诗的《赋得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闺怨妇女乐府相思 张九龄的简介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长安年间进士。

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

诗风清淡。

有《曲江集》。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誉为“岭南第一人”。

《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 古诗翻译及注释翻译自从你离开家乡远行,我再不去动破旧织机。

想念你犹如天边圆月,一夜一夜减弱了光辉。

注释⑴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

“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

⑵君之出矣:夫君离家。

之,助词,无实际意义。

矣,了。

⑶不复:不再。

理残机:理会残破的织布机。

⑷思:思念。

满月:农历每月十五夜的月亮。

⑸减:减弱,消减。

清辉:指皎洁的月光。

《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 古诗赏析此诗是赋得体,无论是赋诗得题,还是赋诗得句,总之是拟作。

自六朝至唐代,拟此者代不乏人。

诗人拟之,自是一次学诗演练。

首句“自君之出矣”,即拈用成句。

良人离家远行而未归,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

良人离家有多久,诗中没有说,只写了“不复理残机”一句,发人深思:首先,织机残破,久不修理,表明良人离家已很久,女主人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其次,如果说,人去楼空给人以空虚寂寥的感受。

那么,君出机残也同样使人感到景象残旧衰飒,气氛落寞冷清;再次,机上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它仿佛在诉说,女主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内心极其不平静。

以上,是对事情起因的概括介绍,接着,诗人便用比兴手法描绘她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古诗十九首中,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直接描摹思妇的消瘦形象,写得相当具体突出,而在这里,诗人用皎皎明月象征思妇情操的纯洁无邪,忠贞专一。

“夜夜减清辉”,写得既含蓄婉转,又真挚动人。

比喻美妙贴切,想象新颖独特,使整首诗显得清新可爱,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张九龄名句推荐 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作者:张九龄:出自《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作者:张九龄:出自《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作者:张九龄:出自《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作者:张九龄:出自《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作者:张九龄:出自《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作者:张九龄:出自《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作者:张九龄:出自《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作者:张九龄:出自《归燕诗》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作者:张九龄:出自《感遇十二首》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作者:张九龄:出自《感遇十二首》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加入收藏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点击下载文档

格式为doc格式

  • 账号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